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84|回复: 4

[【主题讨论】] 中国文学向哪里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9 08: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五四文学革命过去近九十年之后,中国文学面临的仍然是九十年前的老问题:中国文学究竟应该怎么走?古典文学的传统已经被狂飙突进式的五四革命彻底摧毁了,再加上数十年的不断革命,今天的读者乃至作家们都已经与传统十分隔膜了;而西方的文学虽然被大量地介绍进来,其思想和技巧被无限制地复制,但时间一长,每个人都感觉到西方毕竟是西方,它的东西并不十分适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九十年过去了,我们发现我们仍然是无根之萍、无源之水。我们的文学也变得无甚可观,甚至只得祭出无聊的青春文学来制造虚假的繁荣,或者用曾经是优秀作家抛出的《兄弟》之类的垃圾来炮制一个“畅销”的神话。中国文学究竟向何处去?这个问题问了九十年,在我,仍然没有找到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9 09: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传统被摧毁正是新的模式诞生的良机,楼主需要的不是寻找答案而是发掘自身文学价值,嘿嘿,有点教书先生的味道了,莫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9 10: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文学类的考博试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9 13: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把古典文学与现代语言结合起来啊?
看古代书的最大感觉就是言简意赅,结构明了,节奏感也强,与英语颇象。
看现代书的最大感觉就是通顺舒服,思维模式类似。
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吗?两者一定是矛盾的吗?

我是没戏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做doctor,静候各位兄弟姐妹的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30 16: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应该从教育思路上找原因。
语文教育自五四以来,已经抛弃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根基。为什么现代有很多文学名家,因为这些名家都是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的,他们都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所以能够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反观现在的作家在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抛弃汉字表意文字的特点,学习西方表音文字的表达方式,走玩文字的道路,不能承载起中华文化传承的重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07:55 , Processed in 0.31451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