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12|回复: 1

[【图书推荐】]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6 17: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查看大图作  者: 麦基卓,黄焕祥 著,易之新 译
出 版 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1
页数: 263 印
定价:¥26.00 当当价:¥19.90 

编辑推荐
“爱与亲密”的实修指南,身心灵课程引领讲师 胡因梦 推荐。

内容简介
黄焕祥和麦基卓是人性的艺术家,他们不仅是工作伙伴,也是生活、情感的伴侣,却又不是一般人所界定的“同志关系”。他们相信“关系”是在人间修行的最好方法,承诺做彼此的镜子、老师、同修,做对方生命中所有关系排序里的第一人。他们花费二十六年的时间开展的一项探索“爱与亲密”的计划,因为相信自己的发现可以帮助别人,在更切实际的时间内进入亲密关系。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亲身验证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绘制了一份关系地图:关系带来热情、共鸣、亲密、分享、接纳、着迷与上瘾,也带来依赖、愤怒、嫉妒、哀伤、冷漠、厌烦和彼此的控制。关系的发展阶段呈现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期、冷漠期、分离期、超越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的螺旋式生命循环。在关系里的我们,将我可回避地看到内心最深层的渴望、过去未了的创伤和长期发展的模式,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突破自我和深度发展最好的试练场。
本书强调信心、分享、接纳与不带自我责难的个人责任,探讨如何创造并滋养一份亲密关系,并在关系中呈现出爱的完整意义。

作者简介
基卓是具有英联邦专业执照的针灸师,曾在英国牛津中医针灸学院接受训练。两人是具有专业执照的黑文中心的共同创办人,主张一种整合身、心、灵的深度自我发展方式,强调对健康、关系和生活方式的自我责任。
他们共同创作的《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懂得健康:在自我探索中疗愈》、《懂得生命:在和谐关系中创造》近日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黄焕祥和麦基卓不仅是著述者,更是行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参禅乐道但不独善其身,鄙视玩世不恭和推卸责任。他们对周遭的人、事物皆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关怀,亦对于我们的世界倾注着热诚。他们像道家但却入世,似儒家却能超脱。他们是西方人却活出东方的灵性,同时又透彻地实践着科学和理性的精神。

目录
推荐序 爱、信心与冒险
序曲 探索亲密关系
1 共鸣
2 亲密
3 感受与亲近
4 从物到人
5 关系的发展阶段
6 浪漫期
7 权力争夺期
8 整合期
9 承诺期
10 共同创造期
11 混乱与关系
12 认识权力争夺:一些有用的观念
13 走过权力争夺期:实用指南
14 爱、着迷与上瘾
15 家庭花园
16 性欲和关系
17 爱的发展阶段
18 和谐的花园
19 灵性与关系
后记 重访花园
附录 注释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715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7: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害怕亲密字体 [大 中 小] 向另一个人表现亲密与坦诚,有助于人重新认识自己,克服物化的倾向。可是,人通常以为亲密会造成自我的丧失,于是尽一切可能阻止这种亲密的滋生!刚出生时,并没有所谓的自我,只有具备发展自我潜力的能量核心。最初的分离经验占有重要的角色,使人学会如何将彼此物化,于是母亲成为供应者和保护者;手足容易成为竞争对手;父亲则成为权威人物。这些观点都把真实的人看成物,无法认识这些人的其他面向。小孩从来不曾问过父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渴望什么、恐惧什么。即使小孩问了,父母会怎么回答呢?大部分父母可能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由此就建立起心墙、角色以及一生的行为模式。所以大部分人认同自己的心墙,无法碰触内心的真实自我!

  不幸的是,由于长久自我保护的习惯,人多半相信袒露真实的自我只会招致别人的批判、拒绝和抛弃,很难相信有人肯接纳我们内在本质里的魔鬼:我们所受的伤害、愤怒、卑鄙、嫉妒、恨意、邪恶的欲望和可耻的贪念。连父母都无法接纳我们内在的这些东西,更何况认为我们既美好又善良的伴侣或朋友呢!现在怎么可以向他们坦承自己一直在欺骗他们呢?亲密和坦诚岂不等于找死吗!不!不!我们最好还是当更完美的伴侣,努力讨好别人,更加压抑自己可怕的本质。即使这样做会使我们更沮丧、更加依赖药物和酒精,或是产生更严重的疾病,都没有关系,至少我们不会被抛弃,我们宁可当慢性病人,也不愿意被人抛弃、一无所是!

  然而,如果继续认同我们的心墙,经年累月下来,就会开始感到内心有股翻腾的渴望,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人,想要找出真我。我们开始了解自己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表象,发现这种认同完全是错觉,也许因此激发自我的灵性追求,用各式各样的灵修和奉献的方法来寻找。可惜这种尝试常常导致新的自我错觉,或是更深层的绝望,因为自欺的能力是如此隐微而深远。

  在亲密关系中,会有较大的能力探索自己的心墙,加以辨识和承认,然后减弱其影响力,逐步迈向展现自我的道路。如果不再保护自己、朋友和伴侣,坚定地与某个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就能找到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以寻获自我。亲密关系是使人能在其中成长的花园!

角色和形象

  人从一出生就被期望成为举止适当的公民,家庭通过无数期望和隐微的要求,教导小孩如何社会化,小孩因为自己的表现和成就而得到奖励,却忽略内在的感受和个人的愿望。所以,从早年就学会扮演角色,服从义务和物化的形象。虽然这些角色和形象会带来一些舒适感和安全感,但日后却会阻碍亲密的发展。

  萨特认为人的处境是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在自己的形象中,却不知道角色和文化期待的面具之后隐藏着更深的本质。5

  一般说来,追逐成就的小孩会发展出“理想我”6的形象,以讨好别人(最初是父母,后来是其他人),他们学习当“善良”、“适当”的人,却不了解自己内在的存有,长大成人时,多半已深深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几乎完全不认识自己的真实本质。当这些个体进入关系时,通常只会提供自己的角色和成就以及能为彼此做的事,却无法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伴侣。由于亲密意味着分享自我,因此自我觉察不足的人,与人亲近的能力也很有限。

投射的形象

  人通常不了解彼此,而是以投射到彼此身上的形象来建立关系,这种现象很常见,临床上称为“投射”和“转移”,通俗的说法则是“幽灵”(ghosting,亦即重叠的形象)。小孩学习和父母建立关系的方式很像他们与填充玩具建立关系的方式,在角色与期待的投射背后,逐渐了解对方是一个人的事实,这是亲密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所以在关系中,很容易把自己的同伴看成父母、老师或其他权威人物,也可能把同伴视为具有小孩、宠物或泰迪熊的特征,只有借由了解和承认这些投射,才能逐渐接近自己的感受,看见更人性化的观点,欣赏同伴的独特性。

  许多人害怕看见角色和投射背后真正的自己,因为担心真实的自己不被他人接纳,害怕自己一旦坦诚以对,就会面临被拒绝和抛弃的危险;其实这就是亲密的风险。许多人因为害怕承担这种风险,于是选择隐藏自己:扮演角色、控制、投射和退缩,于是关系花园变成游戏场,上演各种幻想,却没有真正的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 21:37 , Processed in 0.31433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