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56|回复: 5

如何对幼儿开展正确混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7 16: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对幼儿开展正确混龄教育?
    当前国内有些地方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认为幼儿班级组织应该是“垂直式”的混龄班级,提出幼儿应当开展了混龄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儿童交往、合作。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到受压抑。年长的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还将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被年幼者重复,从而督促自己要为年幼者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在德国的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这种混龄编班在德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实施。
  “开展混龄教育不会存在可不可以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没有争议的话题。”中国学前教育第一位博士后张博这样认为。混龄教育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同一个班级的混龄,另一种是根据年龄分班的不同班级之间的混合教育。通常说的混龄教育是指前一种。
   在广州开展了多年混龄教育研究的张博告诉记者,混龄教育在广州普遍受家长欢迎。广州幼儿园的混龄班,每个班级人数约在30人左右。对于混龄教育,虽然有的家长刚开始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大班孩子的家长问:“我孩子都快6岁了,还和3岁的孩子一起学1、2、3,岂不浪费时间?”“让我的孩子老是去帮小孩子穿衣服,老师们多省事呀?”小班孩子的家长提出:“我的孩子那么小,会不会受大孩子的欺负?”“小孩子在大孩子面前难以领先,会挫伤她的自尊心吗?” 实际上,在混龄班里,往往不是小孩子受欺负,相反可能是大孩子会受些委屈。因为老师教育大孩子:“你们大了,要让着小弟弟小妹妹。”发生争执时,大孩子一般采取谦让的态度。这时,老师就会教育小孩子:“大哥哥大姐姐不是必须要让着你们。”让小孩子懂得不能太任性。
   而大孩子在混龄班里学的东西更多,更扎实,更有一种心理的满足感与荣耀感。他们在学习、游戏的过程中有时会去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其实他们也有义务去帮助,帮助的过程正是他以往知识、经验、概念重组整理的过程,从而巩固了他所学的知识。也正是从教别人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因此激发了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本领的兴趣。家长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和担心都在他们预料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家长们都想通了,更支持混龄教育,因为他们从自己孩子身上看到了成果。另外,在当前独生子女政策下,孩子们的姊妹兄弟情感缺失,在我国幼儿园推行混龄教育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并且,混龄教育对幼儿园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混龄班的老师,不能像从前那样带孩子,她必须做真正的有心人,她还必须是“社交家”、“心理学家”,她要善于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能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又能针对全班幼儿的共同特点进行教育。
  但是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参加混龄教育?如何避免因为混龄教育而出现一些新的性格缺陷?欢迎大家参加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17: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第一次听说“混龄教育”,我想混龄教育应该是以前一个家庭很多小孩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延续吧,我对幼儿教育不懂,但我想混龄教育一个班的学生肯定不能太多,否则老师肯定难于监管,像我们这一代虽然很多家庭教育都叫年长的让着年幼的,但也有些家庭孩子太多,父母无暇顾及,也有年长的经常欺负年幼的情况。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如果谁家的孩子被欺负了,还不会生气啊,当然也有楼主所说的众多好处。幼儿教育是个问题,我家那小子就不好对付,经常跟我对着干,叫他吃饭,他说不吃,叫他洗澡,他说不洗,叫他刷牙,... ... ,哎,烦死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18: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混龄教育在中国水土不服,可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20: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1、从家庭关系来看,混龄教育作为特定国情(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家庭成长的一代,可以弥补家庭中无有兄弟姐妹的遗憾。对于孩子的正常为人处事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希望这项试点能尽快展开。

2、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不同年龄的孩子之间相处,可以互相学习,尽管有可能是学到坏毛病,毕竟也算是接触真正的小社会,但是可以减缓同龄孩子集中造成的过于明显的竞争态势,避免“小皇帝”的唯我独尊思想也应该有所作用。

混龄教育的引导应该不难,小孩子都喜欢在一起玩的,尤其是年龄小的都喜欢跟大一点的玩---这一点有孩子的家长都有体会,所以,混龄教育要多关注小组中年龄大的几个领头,避免他们的言行对小弟妹造成不良影响,这很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5: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赫~ 老师对大班家长说的混班的好处,可以作为小班孩子不利的地方考虑,反之亦然。
实务里,只要老师多用心了,怎样都可以的~ 试验性的班级为什么受推崇的原因是,为保证试验效果显著,校方会对试验班更关注,自然所受教育更好。个人觉得混龄或许更好,反正真实的世界都是有尊卑高下的,早点让孩子认识到阶层的存在或许也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22: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英语中,有多个不同的词语表述混龄教育,如mixed—age grouping、。Family grouping、multi—age class。美国、德国、日本、丹麦、英国等国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混龄编班方式。他们对幼儿混龄教育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幼儿混龄教育的特征
不同的研究者对混龄教育的定义各不相同。回顾混龄教育的概念,可以发现,混龄教育模式具有三个共同要素:不管能力如何,将不同年龄的儿童编在同一年级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如何最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坚信发展适宜性方案和整体发展观,即发展不仅包括学业成绩,而且包括儿童的社会性、心理和身体健康。
学校与学校间、学区与学区间的混龄方案往往各不相同,但它们有共同特征:混合年龄和混合能力编班,发展适宜性方案,异质学习者团体,整体学习观,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利用幼儿园和社区将技能应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等等。
有些班级号称。混龄班”,但并非真正的混龄班。如为了适应人口突增,而将两个年级随意放置在一起,按年龄段分开实施课程;实施呆板的能力编班或年龄/年级编班;教师每天站在讲台上指挥一切;学习的科目相互独立,把每天划分成每个科目的单独学习时间,未把学习看成一整体等,这样的班级不是混年龄班。
幼儿混龄教育的具体方法
国外幼儿混龄教育有着较为长久的实践,有不少可供借鉴的具体教育方法。
促进混龄班儿童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教育策略。促进每个个体的学习,强调小组和个性化教育,提供一些集体教育: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纳入主流;在班级中利用辅导专家;通过确立范围和顺序指导学习;提供材料,并把材料放在儿童能找到的地方;指导儿童成对或成组地合作学习,使用不同的分组形式。一天之中改变分组形式;强调同伴辅导,重视同伴评价;为获得知识,使用探究的方式;利用父母志愿者;培养年长儿童成为帮手;在学习活动中,给儿童选择的机会;使用发问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
研究者还提出了混龄班级的管理建议。如果可能,与一组合作者合作,至少也要与另一位混龄教师合作,和小组成员共担责任;和孩子一起充分准备,然后,慢慢对外开放活动室;按照你自己的期望建立教室纪律和规则;教育儿童成为合作学习者;从儿童不得不合作的活动开始;常常让儿童评价班级行为:让儿童在团体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为排除干扰独立工作者制定个人指南:为学习中心确定指导方针;以口头或书面方式,为独立学习者提供帮助;赞扬坚持完成任务的儿童及其所在小组:鼓励儿童在需要时从对方那里获得帮助;贴出任务和规定的目标,让儿童知道何时必须完成工作;在给父母的信中提出对父母的期望等。
此外。研究者还提出,混龄教育应实施能为全班儿童带来最大教育益处的课程和教学策略。调整课程以提供多种活动。使儿童合作学习;构思和设计内容广泛的课程,鼓励和允许儿童在游戏背景下的同伴辅导、合作学习和自主分组中学习。创设混龄班级,转变课程的方法包括:整合各个学科,使用跨学科课程,采取主题单元,追随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接纳不同的学习风格、大脑优势和多元智能,利用儿童的作品进行语言教育,强调书写过程和全语言教育。提供适合个人节奏的自我导向活动,强调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强调较高水平的思考技能。
实施混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不足之处。混龄教育自身并不能产生益处,只有在仔细规划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巨大潜能。
实施混龄教育,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问题:最适宜的年龄范围,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的比例,分配给混龄组的时间以及适当的课程等。最适宜的年龄范围,是比当前教室中传统的范围要大一些,但不能大到儿童不能分享经验的地步: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的比例,不应该使年长儿童发展倒退;不需要给混龄和同龄的班级,分配特别的时间比例;对于混龄班级来说,非正式的、多维的和不以年龄为基础的课程,最为适当。
另外。为混龄教育提供支持,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和社区的支持。教师或幼儿园应通过多种途径(书面交流、通知和会议、口头交流等)传递混龄教育的信息,以获取父母和社区的支持。父母和社区志愿者可以多种方式参与教育。如,父母给儿童教授艺术、科学或语言课,还可以在志愿者训练课上向其他父母传授教育技巧;志愿者也能提供诸如准备材料、筹款和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支持。此外,企业也可以提供支持,除了捐赠或商业合作,还可以鼓励本企业的雇员做志愿者,为他们提供有偿的放假时间或者灵活的工作安排。而管理者和学校董事会则可以通过解决教科书、依据标准化测验进行评价等,为实施混龄教育提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1 19:36 , Processed in 0.35917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