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89|回复: 8

[【立法评述】] 《英美法词典》由一群被管制流放30年的老人编撰

[复制链接]
motti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2-25 18: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本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460多万字,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词典》的3倍。在没有经济资助,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连正规办公室都没有的情况下,词典的最后校样已经完成。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由一群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这本书后面,有14位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人。他们几乎都是旧中国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早在1949年以前就已成为法学权威。然而,1949年后,他们却几乎都做着与法律无关的事:英语教师,或者劳改犯。
  在那个风雨飘摇年代之后,他们已风烛残年,但就是这群平均年龄为84岁的老人,在他们的晚年为了一本词典做出了他们人生中最后的奉献。

  1993年,正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的薛波突然发现:国内居然没有一本适用的英汉《英美法词典》。这实际上击中了一个要害:我国当代的英美法研究太弱了。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英美法,是与大陆法并行世界的两大法系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美、英及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目前,联合国国际法院运用的司法程序依据英美法;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同样依照英美法。

  薛波说,“正因中国没有英美法词典,我们误译了很多东西。”据悉,中美入世谈判多次陷入僵局,与双方是用两种概念说话有很大关系。而在实践中,因没有严谨的英美法律词汇汉语对译词导致的教训,同样不在少数。199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一件事,国内某银行给美国方面开了十几张汇票,因具名问题,美方最多可以领取100亿美元。这一下中方急了:精通英美法、英文又好的中国律师在哪里?最后,高宗泽律师(时任中国律师协会会长)临危出征,最终不辱使命,为中方挽回了损失。但办案经费也高达人民币九位数。

  薛波们的工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词典该怎么编?几十名年轻的法学者奋战了两年,一些初步成果,终于辛辛苦苦做了出来,但拿给那些有深厚英美法学养的前辈学者们一看———几乎都过不了关。在把英美法教育传统人为割断几十年后,要想重新接上这条法律文化的血脉,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薛波从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一批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前辈今天仍生活在上海,最合适的审稿人找到了!

  5年过去了,薛波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拜望老人们的情景:在卢峻先生那间小屋中,卢先生颤巍巍地坐起来,斜靠在破旧的藤椅上,薛波说:“不管什么原因,世人可能会忘了您,现在也确确实实忘了您。”老人的听力已严重衰弱,薛波只能半跪在地,伏在他耳边说,“但您不仅有精深的学问,您还是一个时代学术高峰的象征,请您务必要参加我们的工作。”老人静静地听着,浑浊的泪水从眼眶中流出,“我答应你。”

  在华东一带,薛波共找到了14位老者参与《英美法词典》的编辑工作,他们是盛振为,周木丹,卢峻,王名扬,蔡晋,许之森,卢绳祖,徐开墅,王毓骅,俞伟奕,郭念祖,陈忠诚,周承文,高文彬。

  老人们以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投入了工作。仅为了审订一个词条———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Law(美国法),卢绳祖先生就为其写下了2000多字、长达6页纸的注释。结果,近90岁高龄的老人得了脑痉挛,被送进医院。周木丹先生的手高度颤抖,已无法将字写清。他便委托80多岁的夫人———1930年代的经济学学士,将改正后的稿件一一誊抄。为了校订一个词条,卢峻先生把另外一位老先生请到家里商榷,当着薛波的面,两位老人竟然激烈地争执起来。

  是什么使得这些耄耋老者不计功利地投入到这项事业?

  “不为什么,我就应该干。我作为一名比较法教授,中国有这样的事,我当然要去做。”潘汉典先生说。潘先生母亲在抗战中家破人亡,去世时,留给了他两句话:“你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仗义执言,无愧于你父母的中国人。”

  几乎没有人要求署名,尽管他们都知道,这一定会是一项青史留名的事业,“千万不要署名,我年轻时就这样。”卢峻先生多次叮嘱,连600元审稿费卢先生都捐给了编辑部。

  在近30年的被管制、被流放生活中,几乎每位老人的心灵都受到深深的伤害。薛波曾多次到过每位老人的家,几乎每个老人家里都看不到书,那时是不敢有,现在则是没钱买。审稿时有时为一个词甚至要去开架书店查阅。

  老人们的奉献,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们是人,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荣誉、尊严和承认。”薛波说卢峻先生去世后,在葬礼上,他女儿再三向薛波致谢:“谢谢你们,我父亲一生的价值,通过你们得到了承认!”

  当《英美法词典》的编撰工作接近尾声时,蔡晋溘然长逝。他的灵柩内有他亲自审订的《英美法词典》稿件。活着的人为此而感叹:这些老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是足以让我们警惕,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5 2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奉献了他们的美好愿望和行为
但是社会在他们有生之年没有给予回报
每当想起邓昕的竹刑时
我很悲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2 15: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呕心沥血的知识成果足以延续他们的生命,
那些无私度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使青春无悔,
即使没有名留青史,即使有太多的苦难相佐,
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fly]有一种难忘叫永恒![/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7 2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是值得历史为之怀念的人。总有一天,我们的后人会感激他们的。希望这一天来的早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2 18: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私的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2 2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给了他们什么,他们给了我们什么,我们是不是要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6 22: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本词典出版了嘛?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dwak4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7 1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经典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ida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7 20: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为了表示对这些老先生的敬重,我专门去买了一本回来。
380的定价,打了八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2:32 , Processed in 0.37112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