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5|回复: 4

[【书香茶座】] 10月12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8: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7年,吴綪出生在江苏吴县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外公是一位接受过新教育的开明人士,所以受家庭影响,1931年,母亲还在北平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北平各界‘九一八’抗日救亡运动,并且在刚满14岁时就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据吴綪的女儿吴安在回忆母亲的文章中说。

  1935年9月,18岁的吴綪考入位于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她一直在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2月,中共决定在山大救亡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组织。在这次成立会上,吴綪被选举为“民先”队长。

图片

○年轻时的吴綪

  1937年8月,山大决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吴綪心情沉重,决定不再念书了,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之后她来到了济南,参加了“山东省各界抗日群众联合会”。这期间有件事对她影响很大。一天,吴綪以抗日学生的身份走进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官邸赴宴,但她看到的却是几十辆大汽车在装韩家的金银细软和文件档案,准备逃跑,这其中仅中原银行的钞票就有两汽车。

  亲眼所见,使吴綪坚定地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抗战的希望。于是她和山大“民先”的队员全部响应党的号召,“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成为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据吴安在相关文章中说,他们在游击队里天天行军打仗,经枪林弹雨,搞敌后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吴綪主要是在行军路上组织宣传队,沿途做宣传鼓动和演抗日戏。1937年11月,吴綪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个月后,根据中共长江局的指示,邹鲁风、吴綪率20余人到山东曹县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处开展统战工作。就这样,他们随国民党省政府走遍了小半个山东,宣传抗日。

  一段时间后,根据党的安排,吴綪和她的两位战友唐棣华、李风前往江苏邳睢铜地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一梯队报到,由苏皖特委安排工作。加入先遣第一梯队和苏皖特委的这三名正牌大学的女生风华正茂,更显凤毛麟角。难怪吴安深有感触地说,“可以说,她们抛弃了舒适优越的学习环境,参加游击支队,随支队一起行军打仗,一起抗日,做了大量抗战工作。非常不容易。”

图片


战争年代宣传工作意义重大
  担任邳睢铜地区苏皖特委宣传部长,差不多是吴綪最早的工作,她组织演出抗日戏,写文章,发传单、写标语、出壁报,召开群众大会、士绅座谈会、抗日军人家属会等。对内宣传的对象是边区民众及部队指战员,对外是发出对敌伪的宣传品。敌伪军在见到这些宣传品后,对我们的军事政治和各种政策有了相当的了解,使其长官对这些宣传品感到害怕。

  吴綪曾对吴安说过这样一件事。当时,邳睢铜土山乡伪乡公所的人见了宣传品后说:“到底是中国人,这是劝咱们的呀!”泗阳县伪军一个中队的五个班长看到传单后,商量好决定反正,被敌人发现杀了头。但之后逃亡的就更多了。这说明了宣传工作在战争中也是一种极为有力的武器,有时并不亚于枪炮的力量。

  因为工作突出,1942年10月14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淮北苏皖边区第二次参议会上的军事工作报告中,还特地表扬和肯定了吴綪,“吴綪, 一个女同志,大学生,邳睢铜党的负责人之一,可是也和我们战士过着一样的生活……”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华中分局成立。吴綪被任命为华中八地委宣传部长。那时候地委的任务是保卫解放区,反对汉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打击恶霸地主和汉奸,并开展征兵等工作。吴綪主要还是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工作,用这个无声的“枪炮”来参加战斗。

  1946年12月,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成立,边区分为三个地委。其中三地委书记兼区党委委员是寿松涛,宣传部长是吴綪。12月31日,豫皖苏边区三地委召开誓师大会,寿松涛在大会上提出“打回老家去,恢复八分区”的口号。这大大激起了大家的热情。据党史资料记载,1947年1、2月间,吴綪所在的三分区经历了大小战斗40余次,不仅大大打击了土顽、还乡团等武装,还毙伤、俘虏敌人300多,缴获各种枪支300多支。当然,吴綪在这些战斗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47年2月2日,吴綪担任了三地委宣传部长。

  可以说,战争年代革命队伍里的女同志,更让人敬佩,因为她们要克服比常人更多的艰难困苦。例如,从吴安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吴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共生有5个子女,但只有1946年出生的吴安活了下来。而这些子女的离去,不仅要让吴綪忍受战争的艰苦,更要让她承受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折磨。

图片


为新生的合肥和妇女工作而奔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綪担任安徽省六安地委委员兼六安县委书记。1951年12月,吴綪被任命为合肥市委书记,从而成为合肥第一任女市委书记。一直到1954年1月。
据吴安说,为了了解母亲的过去,她曾数次来到合肥,找到曾和父母一起共事的前辈,如省委原副书记王光宇、曾任吴綪秘书的陈发祥,以及合肥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储祥林,还到南京拜访了前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王枫等。“这些长辈们大多和我母亲在一起战斗了至少六七年。我母亲在合肥当市委书记的时候,她履历表上的证明人就是王光宇。因此,他们对母亲肯定非常了解。”据吴安介绍,这些人对吴綪的评价都非常高,说她是位能力很强的女干部,是大学生,有文化,又有担当,但还没有架子,和群众能打成一片。曾任吴綪秘书的离休老干部陈发祥则回忆说:“她做报告时座无虚席,非常精彩,讲话也非常犀利到位。”
的确,那时候的合肥刚解放不久,百业待兴,作为市委书记,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非一般的女性所能承担的。
  1954年1月后,吴綪历任华东区妇联第二书记、《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全国妇联第三届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等职,主要为争取女性地位而奔走。1961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越南举行,吴綪随中国代表团团长邓颖超参加会议,并在会议间隙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图片○1961年,吴綪(左二)随邓颖超(左四)一起参加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合影

图片
○吴綪随邓颖超一起参加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时穿的毛衣



1972年,吴綪担任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一任中国代表。当时她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会议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妇女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的地位》的演讲,“今天,在我们国家里,凡有劳动能力而且自己要求参加劳动的妇女都参加了社会劳动,她们同男人一样,从事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等活动,成为国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她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地在各项建设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充分地发挥了在旧社会时被埋没了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她的演讲赢得了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而这篇演讲的全文后来也刊登在了1972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

图片

○吴綪参加全国妇代会代表证

  1987年10月12日,吴綪因病在北京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2 08: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登科(1919年-1998年10月12日),江苏涟水人,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作家,曾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共八大代表。  陈登科,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参加涟水县抗日游击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活人塘》《黑姑娘》《淮河边上的儿女》等。[1]于1998年10月12日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2 08: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严俊(1914-1998),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北门村人。1914年4月出生于店员家庭。14岁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到大余县当学徒。192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22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第64师军需处政治委员,第4军经理处军械科科长,红一军团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保管处处长、红军陕甘支队供给部科长。1936年6月入红军大学一期学习。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军需处处长。参加了赣南游击战争、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

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供给部政治处主任,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总指挥部军需处处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供给部部长,太岳军区供给部部长。1943年夏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供给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战斗。在日寇频繁扫荡和物资极端匮乏的条件下,领导所属部门,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粮食、弹药、服装等物资和经费,努力保障部队供应。响应毛泽东关于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部队垦荒种地、开办工厂、粉碎了日本侵略军的经济和物资封锁计划。

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北岳军区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后勤部部长。参加了正大、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成都等战役。在解放太原战役中,军区指定严俊负责整个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战役准备时间长,所需物资数量大,加之兵团后勤部又刚刚组建,人员新、困难多的情况下,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率领部属夜以继日筹措战备物资。在战役总攻阶段,参战部队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他认真组织协调战备物资,并及时运往前线,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合作部副部长,华北军区第二十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行政经济管理部副部长,国防部办公厅管理局政治委员,总参谋部管理局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1年下半年,奉命率后勤代表团赴朝鲜前线调查军需物资保障工作,制定出具体实施办法,使志愿军的军需物资保障供应得到了很大改善。在负责组建总参行政经济管理部期间,参与领导并组织实施国防部办公大楼、总参三部、铁道兵、工程兵、地安门、小西天等营院和京西宾馆工程的建设,使总部机关和驻京各军兵种机关、单位的办公、居住环境面貌一新,在任总参管理局政治委员期间,十分重视部队的组织和作风建设,经常深入基层蹲点,为基层排忧解难。20世纪60年代初期,面对主副食品供应不足的困难,投入大量精力,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建立了一批农副业生产基地,使总参机关的后勤保障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受到老师们的称赞。“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批老干部受到冲击,他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坚守领导岗位,采取严密措施,确保了住进京西宾馆和海运仓招待所的军内外老干部的人身安全。在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期间,十分重视后勤科研和院校建设,致力于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为军队后勤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8年10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2 08: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旭清(1909—1998)四川省宣汉县人,军委原工程兵副司令员。

1933年秋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游击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游击队队长、区委书记、县军事部部长兼独立营营长、特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县工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宣汉战役,万源县青龙山、大面山反击战,嘉陵江战役及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等战役战斗,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师-干事,支队-科科长,大陆政治教导员、政治部武装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分区政治委员,地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等职,指挥和参加了齐河、济阳的反扫荡,披崔家和大、小杨家伏击战,王家楼、刘大屯突围战,陵县、平禹、临邑、齐河、济阳、德平、德县的破袭战等多次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周张战役,昌潍战役,津浦路中段夏季攻势的龙山、豪邱战斗,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等著名的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军区工程兵部主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员,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工程兵顾问等职,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为我军工程兵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曾旭清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曾旭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0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2 08: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萧文玖(1915-2001),开国少将,身经百战,攻守兼备,被朱德元帅称为“坦克车”。江西吉安市吉水县枫江镇江头村人。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军团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团政委、军分区政委、军分区司令员、旅长,北岳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在怀来保卫战和晋中战役中表现出色,被冠以萧集团  ,建国后,任山西军区代司令员。1951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参谋长。参与指挥金城战役。1957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生平经历         萧文玖1915年出生贫农家庭。6岁丧母,10岁丧父,成为孤儿。萧文玖13岁参加湘赣农民暴动,在本村担任儿童团长。他历任红20军副官处勤务员、红3军9师2团连指导员、红1军团补充1师营政委、2团政委、红1军团2师无线电队政委、2师教导营指导员。            1936年6月,萧文玖到红军大学1科学习。中央领导经常给1科上课,毛泽东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博古和凯丰讲授哲学,徐特立讲授新文字。1科结束时,萧文玖被留在后方政治部当巡视员,半年里没有多少工作,只是到红25军检查了一次工作。萧文玖多次找罗荣桓,要求到部队,罗荣桓看留不住他,派他到特务团当政治部主任 。         抗日战争萧文玖随聂荣臻到晋察冀军区。担任当时晋察冀军区6个主力团之一的第2军分区4团政委。1938年10月,4团参加上下鹤山战斗,团长韩伟(后授中将衔)指挥3营正面迎敌,副团长曾保堂(后授少将衔)率1营增援3营并向敌侧翼进攻,萧文玖和团政治处主任林接标(后授少将衔)骑马赶到2营,指挥2营打退增援之敌200多人,从日军背后冲杀过来,堵住了逃敌退路,击溃日军一个大队。 萧文玖后来任平西军分区政委、11军分区司令、晋察冀军区2纵(郭天民)7旅旅长(政委为李水清)、后所部改称二纵第5旅,北岳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9月,萧文玖率领5旅和配属5旅的4旅12团共万余人,举行怀来保卫战,国民党李文兵团以4个师的兵力向5旅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付出惨重代价,未能跨越 萧文玖5旅的阵地。怀来保卫战打了14天,5旅毙伤俘敌3000多人,完成了保卫怀 来的任务。  1948年6月,时任北岳军区副司令员的萧文玖率领北岳第2分区和太行第2分区的地方武装7000人,组成“萧集团”参加晋中战役。“萧集团”以勇猛的动作,破袭 了榆次至太谷之间的铁路,使阎锡山一时难以派兵南下。紧接着“萧集团”先敌占领车辋,经过4天4夜的顽强阻击,堵住了敌赵承绶集团的北逃之路,在整个晋中战役的“大棋盘”上,萧文玖率领的地方部队“小棋子”,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10月,萧文玖指挥部队在太原攻坚战中经过3天激战,歼敌两个营,攻占武宿机场,表现十分出色。            1950年,萧文玖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51年主动要求入朝作战,任20兵团参谋长,协助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指挥部队粉碎联合国军秋季攻势作战。9月志愿军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当萧文玖汇报兵团因大雨、负荷太重和敌机轰炸封锁等原因,推迟了半个月才集结完毕,彭德怀严厉批评说:你们背那么多东西干什么?误了那 么长时间。萧说:我们没有经验。彭德怀动怒:你们见了棺材就有经验了。萧文玖顶撞说:带那么多粮食是总部规定的,你首长也不能随便骂人,使会场形成僵局。会后彭德怀向萧文玖道歉 。            1952年协助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进行积极防御。1953年协助郑维山和兵团司令员杨勇进行夏季反攻作战,参与指挥金城战役。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 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历任67军军长 、北京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0月12日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2:18 , Processed in 0.3894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