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50|回复: 3

[【政法哲学类原创】] 既窘又迫的学术翻译——响应天人合一兄转的“处方”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0 11: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响应下天人兄在读书参考的帖子。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38058&fpage=1

当下某些西学译本,通篇而下,无一关键概念附以西文标示,小弟谓为翻译上的“独裁”,这种做法既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翻译者自身学术自信缺乏的表征。且不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可翻译性”,即使可翻译,也应当将所有关键概念与非常用概念加以西文标示,容读者见仁见智的余地。

手头上有一本台湾法律学人翻译的《类推与事物本质——兼论类型理论》,与这种形式形成鲜明对照,此书由德文本翻译而来。采取中文德文对应的版式,一页中文一页德文,可资读者参看原文。此种形式,小弟称为翻译上的“民主”,即给予读者充分的信息,又明白表示了愿意接受批评的开放态度。这种方式制度设计极为简单,无需特定标准执行者,因为所有的读者都将是潜在的批评者,形成一种开放的批评市场。

而前文所列举的翻译者,本身拥有比大部分读者都有明显优势的外文学术资源(他们本身供职于高级学术机构,有较好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们采取封闭的形式(比如译本中没有一处西文标示),这就使他们远离学术批评,缺乏制约机制。依小弟之见,中文西文对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种形式可以使手头没有外文原本的读者也加入到批评者的队伍之中,对翻译者形成强有力的制约,迫使他们认真对待翻译(taking translation seriously)

但是话说回来,在我国现有的学术评价制度下面,翻译文献所获得的利益远远低于原创作品,翻译者其实在从事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总所周知,大部分学术考评制度都将翻译作品排斥在正规学术成果之外,而另一方面,商业性翻译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学术翻译。所以凭心而论,翻译者,不管其翻译能力与质量如何,都是值得敬佩的。与质量低劣的“低级文抄公”们的学术作品相比,译著确实起到了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品味的作用。法科先贤沈家本尝言,要先学会跟着(老毛子)说,而后才可以接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0 12: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处方"帖是转帖,兄的标题好像是俺写的一样,呵。那个帖子里面已经注明出处了啊 请兄修改标题一下成“响应天人合一兄转贴的“处方”帖”,加上“转帖”两个字好点,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2: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改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0 14: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大家不是没有,而是“夭折”于文革,至文革前百余年好不容易才造就的西学人才几都覆灭,所谓“文化断层”,不仅国学,乃至西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7:17 , Processed in 0.32992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