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teng101

[【主题讨论】] 读书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0 2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求徐复观的杂文书籍,具体有1.徐复观杂文--论中共2.徐复观杂文--看世局3.徐复观杂文--记所思4.徐复观杂文--忆往事5.徐复观杂文补编,共五种书,各位能否帮忙,在下叩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8: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就如同一个男人在花花世界中悠游,渐渐忘记了真情。比喻可能有点荒诞,但是说明一点:心若声色而不静,则心更空,更寂寞。最后连拿起书本的冲动也丧失了,有点可惜,蹉跎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9: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有古到今,书一直被认为是个好东西,现在也不例外。对于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来,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抽出时间到书里寻找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20: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趋于浮躁。这种浮躁心理使人们无法真正静下心来做任何事,其中就包括读书。我认为读书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看书,读的目的是要从书中吸取精华,丰富自己。这个过程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毅力,其效果是需要日积月累之后才能显现出来的。然而在浮躁心理的趋使下,人们已经没有耐心了。这个责任一方面要归于社会。但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观照自己,审视自己。无论整个的大环境有多么浮躁,我们完全可以效法古人,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位隐士。这里我说的是心理上的隐逸,保持一份安静、平和的心态。读书是一种最好的陶冶性情的途径。而且我认为现代人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读书中发现乐趣。每读书一点书,都应有一点获得。这样日积月累,乐趣会越来越多。人们追求快速的成功,但往往欲速则不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03: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生活在知识的海洋中。要有强的求知欲才能获得知识,但必须按照知识本身的规律一一循序渐进去学习,要在既不造成消化不良,又要“吃饱”的原则下,力所能及又最大限度的去消化知识,吸收知识。有的人不善于消化,更不会吸收,有的人则能把知识学活,举一反三,甚至有所创造,因而对每个人都有一个能消化、会吸收的问题。做到“能”“与”会是至关重要的。我想除了学习态度和基础之外,只要在思维上、方法上提高与改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定会得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定会成为知识营养丰富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04: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是一切契约的基础,是公民社会每个公民最该拥有的基本自由;而读书显然是实现这一「自由」的最有效方式。如果「半数国人不读书」是放弃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那么这种放弃必然是夹带著血和泪的。书价太离谱、好书太缺乏、出版商无德等固然都是重要原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国民生存压力过重,疲于获取最基本的口腹之需,没有能力和闲暇顾及精神生活的满足。所以说,「让国民生活得更轻松」,既是倡导全民阅读的前提,也是防止文化自阉的必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1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综观当下,古籍新著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可静心读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不是世风演变无心向书,也不是忙碌所致无暇捧卷,只因古籍虽经典却指点不了当今,只因新著不知所云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有一学历高至博士的朋友,“奔四”的汉子至今尚未寻觅到意中人。他曾大发感慨:读书读书,读读而已,可别尽信书。我读书近半生,既无黄金屋安度晨昏,也无颜如玉相随相伴,一腔酸甜苦辣皆因书啊。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世,读人,比读书重要得多呢。
二、读书没有用论。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使原本以拥有大学生为荣的农民家庭遭遇尴尬,心理失落比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更沉重。
#有农民说: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
#现在读个大学得花个六,七万,不是人人都可以负担的起的,毕业时也不一定能找个好工作。所以,应该考虑到底值不值。
  
以上两种情况:对第一种人来说,因读书而少读书。对第二种人来说,少读书是一种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17: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忙碌了,要做的事情很多,要享受生活,要求学,要工作,读书已经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一杯茶,一本书,一把老藤椅的读书时代已经完全改变了,网络,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mp3,mp4,游戏,玩具,这些新鲜的东西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实的确如此!

其实

书的概念是很广的,

上网也可以读书

时间,是挤出来的

就像吃饭

吃盒饭也行

回去吃也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6: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书籍概念的更新,纸质书籍已经被更为广义的书籍所涵盖,虽然我们有多种途径可以阅读,但已经不能精心下来手不释卷了,缺少了传统阅读的乐趣,现代人很少能找到以前的书生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ylylyl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26 1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的是少了。大家谈了不少原因,但多认同应该读书。本人亦是同感。可也有人持有异议,且颇具启迪。无用之书,读书无用,在不少地方有充分的论据支持,毋庸多辨。也许,人们把读书和学习混为一谈了,其实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不读书未必不学习,学习未必须读书。因此,我们还是来谈是否该学习吧。
可是在此问题上,大家一定很矛盾。从功利的现实看,学习者尤其是深入学习者,衣食不周的“书呆子”还少吗?我们不是在嘲笑他们的“迂腐”吗?显然,学习无用。然而,当我们用深遂的历史眼光,以前瞻性的意识来审视的时候,清朝的败落源于科技的落后,统一台湾问题由于美国的插手而踌蹰,无它,国力不济也,而特别是科技水平的悬殊。科技的赶超,需要全民族高涨的学习热情。理当塑造民族的学习品质,锻造我们国家的学习品格。总之,眼前与长远的矛盾,个人功利与民族发展的矛盾,驱使我们对学习的态度也发生矛盾。
因此要解决对学习的态度,就要解决眼前与长远的统一,就要解决个人功利与民族发展的统一,就要营造不读书就不能生存,最起码是,读书能更好地生存,这样一个户必要环境。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08: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那年丁俊辉的一句“读书有啥用”,真不知道听了啥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9 07: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讨论,三楼、五楼、九楼加起来就把原因说得差不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9 07: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已经不是为了生活而活着;
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为了自己的生存家人的生存。
在这**的社会里想简单的活着已经不容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9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gxxg2006-05-09 21:19发表的“”: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在持续走低。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有阅读行为的读者群体在全体国民中所占比例);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8.7%(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之比),已经跌进50%以内。
阅读率为什么会连续下降呢?
我个人认为:
1、当前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相当多的时间陷入工作的烦恼中。闲暇之余已无心读书。
2、劳动强度大,常常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闲暇之余已无力读书。
.......

首先,第3条不敢苟同,恰恰相反,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人生活不稳定,无闲暇之心读书,整日劳苦奔波为了房子、孩子、车子等等。如果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都达不到,谈何心灵的滋润,谈何读书。
其次,想想现在所谓一些做学问的,都是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从传统意义上做学问的能有几人。其实他们也不容易,就是为了几千元的稿费之类的,挂个虚名,为将来更多赚钱打基础罢了。
还有,我们大多数的平头老百姓,面对着几十万元一套的房价,物价的不断上涨,基本工资的停顿不前,读书能解决多少问题,工作压力、劳动强度很大,呵呵,那么饭钱呢?想必大家都看过“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李保田同志的遭遇,想想吧。
声明:本人不带任何政治色彩,但是这就是现实,非常现实的问题,只有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基本的生活水平能够允许我们去陶冶情操了,那个时候读书人会很多,好书也会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9 16: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到感兴趣的书。如果有类似于《黄花赋》那样的着重于大历史背景下的细节描写的好书,俺是会一口气看下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hqshd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29 18: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不是吗?!如果喜爱读书,生活就不会再有莫名的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 2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还是没有动力。
原来读书为功名,为利。
现在读书难有功名,难有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 00: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人们面对许多的图书、娱乐活动,选择难恐怕是一个问题。记得以前新浪网等十几家媒体联合做过“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在许多文化名人与流行明星面前,有相当多的青少年选择了流行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
对这一社会现象,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心。多元文化是可以并存的,社会应充分尊重年轻人的选择,把鲁迅、老舍等文化泰斗与周星驰、王菲、姚明等娱乐、体育明星比肩并论,并不是对前者的大不敬。文化从来就是非常复杂的,有高、低层次之分,而低层次的文化往往更能取得大众的关注,这个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存在。阅读能改变人生,我想这既包括阳春白雪,也包括下里巴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08: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苦不苦,想想苏秦锥刺股;读书难不难,想想孙敬头悬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5 0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到一所大学的图书馆找一位朋友,随手在书架上翻翻书,发现被翻阅得非常破旧,管理员多次重新装订过的都是武侠、言情一类的书和生活类的杂志,而有较高品味的和学术价值较高的书都是崭新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今天读书人都在读什么书。现在的人们太追求享乐和安逸了,太功利了,太浮燥了,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用心读一点真正有用的书。我接触的一些有较高职称的教授、博士同样品味格调低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社会风气不好,根源又在执政党的党风。看看我们各级领导同志闲暇时间都在做什么就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当然不是所有的领导同志都不读书,但可以肯定绝大多数是不读书的。因为读或不读与履职尤其是职务的升迁并无必然的联系,既然如此,再加上读书又是苦事,谁愿意去自讨苦吃呢?不久前中央提出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要清楚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是成年人带的,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又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共产党员带的,而领导干部又是共产党员中的精英,因此,不首先把党管好,舍本逐末去强调抓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抓不好的。要在青少年中,要在全社会形成读书的氛围,首先抓好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0:49 , Processed in 0.43511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