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02|回复: 2

[【民商法学】] “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4 17: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古卷青灯
   
  前些日子,读费孝通先生与台湾名社会学家李亦园的一篇谈话录。(见《费孝通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在谈及族群文化时,费先生认为各族群宜能“各美其美”又能“美人之美”。愚亦深以为然,虽其大意不出多元主义窠穴,但是在提及他族文化时,这样一种自主的、欣赏的态度实应提倡。不以百余年来“西风”压倒“东风”,便贬至自身无一长物、甚至弃之如敝履自暴自弃,那就更不应该了。谈话论及,一文明之产生、发展凝集了该族群应对各种挑战而积累的诸多优秀成果,保存与发生该文明亦可为人类将来应对不测的挑战储备资源。 
  其实,将这句话还其原意,又何偿不是至理。看待他人以自主与欣赏的姿态,这世界本是何其欢欣与美好,而恰巧相反的是:现今的人们要么视他人如虫蚁、似草芥,贬的一无是处,唯恐不如此不能显现出自已异秀于他人;甚或相互间为争名夺利、成就事功而尔虞我诈、打击排斥最终却不免两败俱伤。要么视他人若神人、或谀承有加或自惭至不愿在此世间苟活。 

  此二者皆未识就已身与他人之真价值也。唯其如此才有上述之极端的心态与行径。“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道出了这样的一层妙谛。各美其美充分挖掘、发挥和施展自身的潜力与才华;美人之美尊重、欣赏、借鉴他人之才华,在cooperation 的情况下,和谐的实现自我。持此论者深谙:在这人与人的世界里自已的可能性深处于他人的可能性之中,只有人们有机会各美其美,能够美人之美,才能开辟出一条由于自身条件。资质所限而不能达致的天地,为实施自我价值提供新的自由和度向。 

  当然,这里谈及“美人之美”,并非要人去做乡愿。乡愿者谀人之美,而非出自已身对他人 一种真心诚悦的赏识,不外是为饱一已之私囊或为他日留作便途,做阳奉阴违的好好先生罢了。 (研究生时代的一篇旧文,滥竽充数,贴出来,聊搏一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9: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伦敦连环爆炸案已经过去后,但人们的反思还远没有结束,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一场激辩。有人认为,欧洲的多元文化主义“养虎为患”,播下了恐怖主义的种子。反对者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非难出自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和歧视,而后者才真正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多元文化主义与欧洲(或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之间的对垒由来已久。事实上,西方的多元文化主义正是始于对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反驳。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模式,有这样一种归类:一是单一文化模式,即政府对外来移民采取归化政策,使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从属于主流文化;二是大熔炉模式,即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使不同文化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三是马赛克模式,即多元文化模式,主张不同文化和平共处,保留特色,组成一个“美丽的马赛克”。后二者均可称为多元文化主义。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接受了多元文化主义,对移民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习惯采取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原因之一是政治家需要少数民族的选票。英国还带头在欧洲通过了反歧视法,使得有色人种有更多机会崭露头角。但是,恐怖袭击偏偏就发生在英国。于是,“英国多元文化模式陷入危机”之类的评论见诸报端。英国保守党一名要员更是断言,“多元文化主义已经过时”,要求布莱尔政府改变现行的移民政策。 (张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9: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纽约时报》一篇题为《多元文化主义梦想破灭了》的文章认为,最深层的原因在于欧洲主流文化与相关外来文化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来自于文化、历史和宗教等方面,而不仅是政治。作者显然有一个错误的假设,即不同文明之间只会产生冲突,而不是和平共处。这样从文化视角解读政治现实,只能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掩盖国际政治中权力斗争的本质。第三,具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和西方文化优越感。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其它文化与欧洲文化“平起平坐”,让一些西方人感到很恼火。他们认为,这是对代表着“理性、个人主义和进步的西方文化”的攻击,是对“部落主义”的鼓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专栏文章称,“多元文化主义是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的,那就是所有的文化在道德上是平等的”,“在尊重代议制政府、自由和法治方面,不同文化是不平等的”。这显然又把文化和政治混为一谈了。

   尽管受到各种攻击,“美丽的马赛克”还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向往。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爆炸案发生一个月后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英国人支持多元文化主义。主流舆论认为,“当务之急是让更多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尽快融入英国社会……提供平等机会比咒骂更能有效地让这些少数群体忠于接纳他们的国家”。换言之,多元文化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6:31 , Processed in 0.44515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