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15|回复: 15

[【主题讨论】] 用论文的写作来指导研究工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2 0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硕士导师治学十分严谨,总是当我们的研究到了确实十分有价值的时候才叫我们写文章。我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是等我硕士毕业了,才将硕士论文中的精华写成文章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发表。

  我的博士导师则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一有会议征文,他就会来找我,要我确定文章主题,写出文章摘要投寄出去,然后开始做这篇论文的研究工作。很快我就体会到了这种倒过来做的方法的优点。(当然这样做也有风险,有过一次,摘要寄出去了,最后文章没有完成,只好在截止期写封致歉信,把文章撤回。所以选题要慎重。)

  前天新学生来报到了,约好了昨天是和他谈课题的(为此错过了和注册大侠的见面,实在遗憾),一见面就把所有相关材料,包括我们已经在做的工作交给他,要他写论文,要他通过论文的写作来指导研究工作。

  从我个人的体会,首先,写论文不应在研究工作结束之后,恰恰相反,是应该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当我对于研究工作的进展有了新的想法或取得新的突破时(例如证明了一个新的理论,得到了一个新的解,搭好了试验台,完成了计算的编程等),我就开始考虑是否能写文章,怎样级别的文章。定下题目就开始写摘要,也就是说,开始规划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然后就进入实质性工作的第一步,写引言。对我来说,论文最难写的是引言,要写引言,首先要有大量参考文献。我的论文参考文献的数目一般都较多,并且绝大部分都有原文的全文。这些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我必须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并从它们的参考文献中再去获得有用的文章。常常是花很多气力,甚至是一天时间,就只是为了引言中的一句话。在我刚开始动笔的两三周里,我书房的地板上就是铺满了这一篇篇文章,随时去查阅其中的某一段。写引言我一般需要两三周。当最终引言完成了,也意味着论文检索和综合工作做好了,这时,我对我所要写的东西目前的国内外动态、进展情况和问题所在的了解也就变得十分深刻,对怎样做研究心里也有了底。

  论文正文部分的的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很好写,数学模型及其求解、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等等内容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篇幅也容易控制。特别是通过写引言,对于前人的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很清楚。问题是如何组织结果和讨论。习惯上人们是等研究工作完成之后再坐下来写论文,而我则要求学生先写文章,再站起来做计算或做实验。这样,由于有写引言的过程中对前人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写正文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就可以根据论文的要求去组织实验或安排计算内容,少走弯路。也就是说,实验或数值计算是在理论分析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进行的。

  在德国一研究机构工作时,我们研究小组的一个博士生在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实验,每次实验得到的样品送出去化验都要花很多钱,最后要写论文了,才意识到论文的理论研究份量不够,于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实验数据。我看了他的数据之后发现,他的所有实验数据对于理论分析根本没有用,一个关键参数——蒸汽流量在所有的实验中居然用的都是同一个数值。到这个时候再补实验也来不及了,博士论文答辩只得了2分(良好)。

  当然,这不意味着实验或数值计算只能服从论文的写作。实际上,这时的实验研究或理论计算才是研究工作的实质性部分。先写论文实际上使得论文的写作上升到指导研究工作的的地位。如果在实验中或理论计算中有了新发现,那么就根据新情况改写论文,即制定新的研究计划。比如,最近,我的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我就和他一起分析现象的原因,有些要在现在正在做的文章中加以讨论,而有些则需要进一步做更多的实验研究,放到下一篇文章中再研究。

  由于先写论文后做实验和计算,严格地说是边写论文边做实验,因此,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你的论文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一旦论文够份量就及时投稿。这样,随着研究的进展,你又会发现新问题,思考新方法,提出新的文章题目,论文的水平将逐步提高。随着新的研究内容的不断充实,所投杂志的级别就可以逐步提高。不能等研究工作全部完成时才考虑写文章,那就成了一锤子买卖,除非你昧着良心一稿多投。

  用论文的写作来指导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又为下一篇论文准备了题目。如此一步步推动研究工作走向深入,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不仅已经有了多篇学术论文,或许还可以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而且,人们从你列出的参考文献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研究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入的。如果你想联系到德国去攻读博士学位,你的文章清单将会给德国教授留下一个深刻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0: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1: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现在的老师就喜欢用楼主所说的第一种方法,经常是吭吭忙乎一年,硕士生都毕业了一两年才能发文章。所以当学生毕业的时候,手头什么东西都没有,申请博士或者其他职位很是吃亏,即使你做了很多东西,但是没有公开的出版物来支持你,没有人相信。而且对于不是很熟悉自己方向的人来说,他很多时候就是看你的文章来衡量你的科研能力。

另外这样的话,每一步做什么要得到什么结果,目的性很强,效率高,避免了一些弯路。

真是感谢楼主的经验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2: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不得现在垃圾这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3: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搞科研不宜追求论文高产。把认识比较深刻或者比较有新意的,以及创造性的东西表达了即可。

本人认为:首先选题,然后不要急于确定怎么开始实验,而是找来大量文献(如bookish所言),净下心来将摘要和结论看好,筛选出有用(用一两句的)和精读(能指点实验计划的,例如哪些东西完全不必作,哪些东西应该好好作,例如,bookish文中那位同学的博士论文就可以让认真的读者知道,自己的实验中不能忽略了蒸汽流量/或流速)的。此后,将精读文章好好消化,可作综述。其实要多发文章也不是很难,综述可以分市场、行业行为回顾及展望,技术综述等,技术部分还可以分为动力学实验及模型、热力学分析、相关设备分析等。

综述完成后,自己心里就有个底了(在有些情况下,看了这么多资料,已经到达了专家级别 ),此时可以与导师一同制定研究计划,当然,如果导师比较宽容,或者项目经费根本就是自己申请的,完全可以把计划定好再与导师商讨。如果项目经费全部是导师的而自己又不想被导师牵着鼻子走(在一些较新颖的研究方向和一些特别深入的研究方向上尤其如此,导师不见得懂多少:),此时一定要先拟个方案,再运用心理学技巧、交谈技巧等使导师觉得这个方案好,而且还是你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定出来的。

另外,楼主提供的方法较适于做条件实验、优化实验,做探索性实验的时候不能这样干。我曾经见过一个萃取分离手性化合物的课题,有人发表文章对其原理,原则流程等都讲得挺明白的了,但一做实验,一直不太对,找了很多原因,试剂质量、实验责任心、检测等,最后才发现,有些体系本身就不合适,此时,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高教类课题经费本来就很少),再重新选体系做实验,赶论文,把上上下下几个弄惨了。

我的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18: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客的“一家之言”太好了。

  我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每次讨论时,引着导师往我的研究计划靠。我经常是不经意地提出自己的一个其实自己是早已深思熟虑的设想,听导师说他的意见,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再逐步地谈出自己的计划。后来我推荐了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到德国攻博,也教他这一方法,我离开该研究机构后他由一位德国博士指导,很快,那个博士就无法指导他了,他总是巧妙而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他的课题内容教授只能让他自己订,最后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醉客说的“做探索性实验的时候不能这样干”是对的,当我们在做探索性实验时,还根本无法知道这是否能成功,因此也就根本无立题,更谈不上发表文章。比如,我手头有一个课题,就让研二的一个学生做了一个学期的实验工作,最后,实验装置比较完善了,初步实验结果也比较理想了,也就是6、7月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国内会议征文通知,我对他说,我觉得你的实验可以写文章投这个会议了。当他完成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和他讨论了可以继续完善文章的几个方面,实际上也就是实验研究可以继续深入的几个方面,让他写文章准备投国外的杂志。他就按文章的框架继续进行实验,现在实验已经完成,还在写结果与讨论。其实,这个实验,在我们的项目申请中写的是用红外摄像测温度场的,我们在搭试验台的时候,我要求用最简单的方式搭建,让系统运行起来,结果发现由于蒸汽散发出来,红外摄像仪根本无法准确测量壁面温度,因此马上修改实验方案。这样就避免了走冤枉路。而这种情况,在文献中是不会提到的。

  对于醉客说的例子,要避免这种情况,写引言时的阅读和分析文献十分重要。国内有人写引言时,是参考了参考文献中对更早的文献的评论而写的甚至就抄其中的句子。我之所以说,写引言时有时候为一句话要用上一天时间,就是要仔细阅读文献,看看我写的那句话是不是对这篇文献的准确评价。通过这样阅读、思考和分析,来构思我们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当然,醉客说的例子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科研不可能保证都能成功,这常常是没法预料的,经验丰富些,就可以少走弯路。

  要特别强调的是,我所说的方法,并不是提倡出垃圾文章。首先我们要明白会议论文的作用是交流最新信息,因此,论文的质量和档次相对较低。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是把我们的最新工作在学术界交流和讨论,听取专家和同行的提问;然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文章内容更充实,我们就可以考虑投学报和国内杂志,让国内的专家来评价我们的工作;然后再拿到国际上去。这里,导师对研究课题的发展的判断很重要。我有时会判断不准确,结果学生按我的要求把论文写出来了,我又觉得这样的文章不适合投这个杂志,就被我压下了。别人写的文章被我压下的,到目前为止大约有4、5篇吧。我自己并不是高产者,我自己写一篇文章的周期平均是3个月。但不管怎样,我总是要求学生大胆写文章,总是强调不要自己看低自己,文章有没有价值,让评审专家去说。但是我不主张一稿多投,我要求每篇文章要有它的新贡献,有这样的要求,你想高产也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1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楼,其实硕士研究生多写论文对他很有好处。
  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在国外,综述性论文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写的,在国内,综述性论文通常是该领域的研究生写的。我的学生我是不让他们写这样的文章的,我自己都不敢写呢。这需要花费巨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人力的投入。
  我的学生都是从到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做课题,一般是一年左右可以出文章了。这以后可以加快些,能加快多少我还没有经验,因为04年我招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05年开始才多起来。
  但是,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多(不一定要第一作者)对他会很有好处的。如果他有十篇文章,其中有1、2篇第一作者,有4、5篇是英语的,那么,他申请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就大得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4 16: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字是我受益匪浅。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 17: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写得很好,对我以后的工作是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1: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楼主说得对,引言部分是最难写的,很多时候投出去的文章,人家主要是看摘要和引言,

所以引言的好坏将决定了你的文章是否会得到重视的。支持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09: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完全同意先些文章框架,后做试验的做法,
楼主说的写引言部分最难我也是深有体会
做研究的时候,不能先理清自己的思路,没有掌握大量的一手文献就开始的话
结果一定是可悲的,我就见过博士快要答辩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大部分工作是前人工作重复的人
这种情况就太被动了,所有我以为先阅读大量的文献,并能理清文献的头绪
然后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研究的着眼点,这种方法才是可行的
当然能在研究开始的时候就写好文章的框架,那时更好不过了
不过我也怀疑这种方法发表单篇的文章可以
但是对于一个整体结构要完整的博士论文的话,会不会最后显的有些凌乱呢
个人主张硕博论文也应提前写好框架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2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呜,真的受益了!

要是早看到这样的文章多好,

现在我边做实验边查文章,真的好辛苦啊,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该做什么

我的导师其实很宽容的,但是自己太懒了导致这样艰难的后果

自己还是要挣扎着做完的,

哎~~

现身说法,以后的同仁们加油吧

家园真是个好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2 07: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偶的第一贴, 楼主的贴很有意义.

对于刚刚开始进入研究领域的朋友, 科学的研究方法绝对是一把利器.
不管是只为发文章混文凭, 还是想踏踏实实干点有用的事, 从写论文着手的科研绝对符合系统工程原理.
开题的时候想得少, 最后结题的时候问题就多. 就象是做计划, 没有哪一件大事不是靠周详严密的计划帮助实现的.
各个地方都转过, 这里好象有很多硕士生, 博士生, 对研究,学习方法的交流不受专业,领域的限制, 绝对意义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moo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9-20 17: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偶是一只科研小小...小鸟,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展翅飞翔
再次感谢诸位的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5 23: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给别人的学生讲对他的硕士论文的评阅意见,特别强调了以下两点。

1) 别人做过的工作要提及,要引用。不这样做,客观上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该领域的首创。参加答辩的专家不一定了解你做的工作,一看你所作的前无古人,对你就格外看重,认为论文的水平高。但是不要忘了,这样的论文很可能就宣判了你学术道德上的“死刑”,即使你是无意的。最大的说谎就是不说,这种说谎,连测谎仪都测不出来。

2) 论文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必须是别人可以根据你的论文进行重复的。在有关换热器网络综合的论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算例,说采用他的方法得到了一个换热器网络的最优解。可是当你想要去验证一下他所给出的这个最小年度总费用时,就会发现,论文居然没有给出换热器造价的计算公式,或者不写单位热负荷冷热公用工程的费用,你根本无法去验算,更谈不上如何验证他的方法是否有效。

这些都不是搞研究的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1 2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2 00:50 , Processed in 0.382947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