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28|回复: 0

[【读书园地日报】] 西藏旅游简介之-山水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0 21: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道西藏的山水,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鄙人虽然不是登山运动员,但6-7000m的山我还是常等的,刚去很费劲,后来就好了,我现在过了5500高原反应才有,第一次4000m就有了,我在河里打过鱼(西藏的鱼很天真,很容易抓,因为一般藏民都不抓鱼吃,尤其是牧区,但我们没有办法,无人区物资苦难,只有出此下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西藏的山、水,绝对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浑身都是透着男性美,雄壮,巍峨,气势磅礴,当然,喜怒无常(这点不是了,经常一不小心就来暴风雪,防不胜防),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等绵延数千里,美不胜收(矿产当然也丰富啦!)西藏的水,也是那么可爱,很多河流都清澈见底,很多湖泊都湛蓝湛蓝的,有的据说还有水怪啊(那里肯定有很多还未为人知的动物)。西藏的山水另人陶醉(当然有时候令人恐惧!)
  山:
•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第十四座高峰僧赞峰
•孜布日神山
•马卡鲁峰
•洛子峰
•纳木那尼峰
•神山冈仁波齐
•生钦朗扎神山
•苯日神山
•南迦巴瓦
•达果雪山
•桑丹康桑雪山
•德庆颇章神山
•多拉神山
•色季拉山
•卓奥友峰
各拉丹东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北坡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珠穆朗玛”,藏语意为“神女第三”。珠穆朗玛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故亦誉称地球第三极。珠峰脚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刀脊、角峰、冰斗等冰川地貌分布广泛。世界第一高峰是世界登山运动瞩目和向往的去处。
  珠峰山体在中国这边看地形陡峭高峻,山峰上部终年为冰雪覆盖,呈令人震撼的金字塔状,珠穆朗玛峰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山岳冰川就有15条,最大的绒布冰川长达26千米,平均厚度达120米,最厚处超过300米以上。这些冰川类型齐全,其上限一般在7260米,美不胜收,尤其是当从重重迷雾中慢慢露出的时候,更是令人兴奋不已。而尼泊尔方面的景色却很破碎,所以,如去西藏一定要观珠峰,否则会很遗憾的。
  神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就是我在古迹篇中提到的神山,它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它。岗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它虽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至今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旅行者把目光投向这块圣洁之地不过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不过人数依然不多,这或许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冈仁波齐周围共有5座寺庙。年日寺为转山第一站,以后依次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称幻变寺)、江扎寺和赛龙寺,其中后两座寺位于内线。这五座寺庙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并留存有丰富的雕刻、塑像、壁画等文物,但如今都程度不同地毁坏了。
    每过一个轮回后的马年,全国各地的藏民都会举家或步行或坐车来神山朝拜,他们有的是卖掉自己全部财产来超圣,据说,来这里可以洗掉罪恶,每当朝拜时,非常壮观,我很有幸碰到了一次,非常难忘,同时也被藏族同胞对宗教的虔诚所深深感动!
僧赞峰:
号称世界上第十四座高峰僧赞峰坐落在聂拉木县境内,位于珠穆朗玛峰西北侧,为喜马拉雅山脉高峰之一,海拔8012米,为世界著名的第十四高峰。 1964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峰顶,开创了世界第一的纪录。至此,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部被人类征服。希夏邦玛峰的北坡地形复杂,山势陡峭,布满了冰裂缝,冰崩和雪崩时常发生。北坡最大的野博康加勤冰川,像一条玉龙蜿蜒在山涧,冰塔林像片片鳞甲,层次分明透亮。希夏邦玛峰的南坡气候温暖湿润,高山杜鹃林以海拔4700米为上限,海拔3500米以下竹林翠绿,随处可见或群或只的珍贵的太阳鸟、长尾叶猴和小熊猫等。
达果雪山
尼玛县境内的达果雪山,传说是古象雄诸神的的聚集处,也是象雄地三百六十座山峰的主脉,达果雪山下的当惹雍又是藏区三大雍湖之一,被人们奉为神山圣湖。依附于此湖的湖仙名叫错门列吉旺姆切,她是一百八十条江河、一百八十个湖泊的主仙,这汪蓝色的大湖,形似一枚金刚杵,上圆中细下部长,四面群山环抱,清澈的溪流注入湖中,四边还有四口泉池,朝圣的香客必在泉中沐浴,据说可洗去疾病和罪孽。东边的当惹琼宗传说是古象雄国立木国王的王宫遗址,也是修持明咒的塔米太格大师的静修地,还是北藏伏经掘出地,在岩上有许多字母和掌印等天然痕迹。
  
  达果和当惹都系象雄语,在达果山洞和当惹湖边,还有许多天生奇物,如神密岩洞、天然石锣等等,藏北牧人极信其法力灵验,常以“上部的岗底斯和玛旁雍湖,中部的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湖,下部的念青唐拉山和纳木错”相称,并列为西藏的三大名山圣湖,每年到这里转山转湖的香客信徒络绎不绝
桑丹康桑雪山
  在藏北高原众多山峰中,桑丹康桑雪山较为著名,它是西藏二十五座最高的山峰之一,在宗教上被相应尊为二十五位仙境居士之一,依附于此山的神叫“夜叉岗布桑布”,是法力无边的佛法保护神,周围的众多峰峦和湖泊都是她的侍从。从南面看,桑丹康桑雪山形似宝座上的国王;从西面看,犹如银狮跃空;从东面看,俨若晶塔;从北面看,形同银色帏帐。随着季节的变换,山峰也呈现不同的色彩:夏日呈乳色,冬季呈银色,春天秋天白而亮。山脚下的跋绒谷中的跋绒寺,是藏传佛教噶举四大派之一的跋绒噶举主寺,每年都有不少信徒前来朝拜进香。青藏公路从此山前面通过,因而人们不难睹其尊容。

孜布日神山
位于日喀则定日县境内,海拔5500米,也叫飞来山。相传该山是从印度飞来的,后被释迦牟尼在山上钉了2个木桩而定住。山上有108座寺庙、108个天葬台、108处泉水、108个溶洞。当地群众每年都要环绕神山转经,求神保佑。孜布日神山上有大量的昆虫化石,具有科考价值。

生钦朗扎神山
据藏文史料记载,康区有25座著名的神山,其中大部分座落在昌都境内。位于江达岗托的生钦朗扎神山是著名宗教大师莲花生及宁玛派和噶举派的高僧德青•秋吉林巴、嘎玛巴希等修行和朝拜过的地方,故信教群众极为推崇。
  每当藏历6月15日,远近的群众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可口的食物美酒,扶老携幼,全家出动朝拜神山。他们或是沿转经路上的圣迹手印朝拜,或是向精美的石刻佛像叩头抹酥油;无论是为了祈求丰收人畜平安的祭祀活动,还是表示欢悦之情的跳舞;无论是采撷用于焚香祭祀的植物叶子,还是插上经幡或献上牛羊头六字真言,都无不形象地反映了藏族人民渴望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古老愿望。
卓奥友峰

卓奥友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201米,是世界排名第六位的高峰。
  卓奥友峰还有一个名字,叫“乔乌雅”。其中, “乔”是神的意思,而“乌雅”则是秃头的意思。所以合起来便是 “秃头之神”。据说很久以前,乔乌雅和其他附近的六座高峰本来都是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后来乔马雅偷偷喜欢上了隔岸相对的“第三女神”——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也很喜欢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珠穆朗玛却就近嫁给了马鲁卡山。乔乌雅受此打击,一蹶不振,便自己剃光了头发,发誓永不再娶,并把头背对珠穆朗玛向西扭去。于是我们今天看这一群山众,大家都像从星捧月般仰视着珠穆朗玛峰,惟独卓奥友峰切独自把头转向了西边。
   卓奥友峰以其魁伟的雄姿屹立在喜玛拉雅山脉的中部,东距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直线距离为100公里。卓奥友峰主要有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山五条山脊,山中气象万千。其现代冰川的发育也是十分良好的, 在其海拔5700米以上的峰面,是加布拉冰川中下游的消融区。 这个区域内,冰塔林触目皆是。冰塔消融而成的冰水,又汇聚成 一个个冰湖。受冰湖的侵蚀,冰塔之间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冰 沟、冰谷、冰洞、冰桥,真是一个动静相间,高低不平,琦丽壮观的 水的世界。而卓奥友峰海拔7000米到7200米之间则是冰瀑区。 这里由于地形陡峭,悬挂在山表的冰川就像一个个飞泻而下的 固体瀑布,气势非凡。
  1954年10月19日,奥地利登山队四人首次沿西北坡登上卓奥友峰顶峰。
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南迦巴瓦峰主峰高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誉。南迦巴瓦峰山脚处温泉众多,植物异常繁密,是理想的探险登山及疗养胜地。
  到1992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征服了它,但至今它仍是世界各国登山组织向往的目标。
  位于林芝地区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峡谷。一座高山一条峡谷构成了南迦巴瓦风景区,具有多重旅游资源价值,是开发旅游、登山、探险、漂流的理想区域和从事地学、生物学科考察的最佳场所。南迦巴瓦还以众多的传说吸引着人们。

苯日神山
  苯日神山位于林芝县驻地普拢的东南方,雅鲁藏布江的北侧。神山高耸入云,森林密布,四季鲜花不绝,景色各异。春临大地之际,处处芳菲春意盎然;夏季凉风习习,烟雨蒙蒙,满山杜鹃烂漫生姿;金秋万山红遍,野果飘香,令人流连忘返;冬季则雪峰皑皑,玲珑剔透如水晶与光影的世界。
  苯日神山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一个关于莲花生大师的传说。
色季拉山
  色季拉山位于林芝县以东,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
  色季拉山西坡的达则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本教的圣地,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一年四季络绎不绝,信徒来自四面八方。每逢藏历八月十日,还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转山活动,称为“娘布拉酥”(为请神求宝之意)。
色季拉最出名的便是是那满山满眼的杜鹃花了。色季拉山的杜鹃花面积大,品种多,盛开期间气势浩大,景色极为壮观。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850种,我国约有460种,其中西藏170种,占世界杜鹃花品种的五分之一。林芝县色季拉山区域里,海拔2900米至5300米范围内密布杜鹃花,以直线距离测算,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品种达25个之多。
  色季拉山的杜鹃花4月中旬到6月底,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开放。尤其是进入6月份,整座山上的杜鹃花全部绽放,黄色、白色、紫色、大红、浅红、粉红等,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形成花的山,花的海,气势极为浩瀚壮观。
纳木那尼峰
纳木那尼峰,藏语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位于普兰县境内,高7694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要高峰之一。它就坐落在玛旁雍错旁边,隔湖与北面的冈仁波钦峰遥遥相对。
1985年5月26日、28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3名队员首次沿纳木那尼峰的西北坡扎龙玛龙巴冰川登顶成功。
此外,还有念青唐古拉山、各拉丹东、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等。

水:
•纳木错
•佩枯错
色林错
•羊卓雍湖
•班公错
•鬼湖拉昂错
•玛旁雍错
•布托湖
•然乌湖
•巴松错
•当惹雍错
•拉姆纳错
•尼洋河

纳木错
说到西藏的湖,人们自然知道“错”这个字,而谈到“错”,肯定都会想到著名的“纳木错”。 纳木错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北侧依偎着连绵的高原丘陵,东南部是海拔7111米,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在湖水的四周展开。
  纳木错,是西藏三大神湖之一,也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意为天湖,也是我见过最美的湖泊之一。相传这里是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天湖纳木错的纯净、安详是高原的象征,她的美丽是每一个旅行者都不应该错过的。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千米,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千米,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湖水最深处超过33米。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深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每个到过这里的人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洗涤。
  湖中有5个岛屿,其中最大的良多岛面积1.2平方千米。佛教徒们传说它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此外还有5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最大的是扎西半岛。这里也是通常旅行者最喜欢的景点。岛上分布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岩洞,纷杂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怪石嶙峋,奇异多彩。顺时针环岛一周,大概要两个小时左右。如果顺时针转岛,则在快回到旅馆的地方还可见到100多米长的玛尼墙。
  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湖泊周围常有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无鳞鱼和细鳞鱼,湖区还产虫草、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
  
班公错
相信搞地质的人都听说过这个名词,由于闻名于世的班公错缝合线。
 班公错位于中印边境,是著名的“天鹅湖”,湖心的鸟岛汇聚了无数高原上特有的珍禽。
  “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湖”,意为“长脖子天鹅”。从狮泉河向北130千米是日土县城,班仅湖就位于日土县城以北10千米的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处。班公错位于高山之间的槽谷内,水深50米。湖区面积604平方千米,长150千米,宽度多在2-5千米间,最窄处只有5米。东面三分之二的面积属中国领土范围,余下西面三分之一则属于印度。湖的独特处在于:湖在中国境内的部分是淡水,物产丰美,水质洁净,水色碧绿;而在克什米尔境内就成了咸水。
 班公错岸边只有一个码头,解放军军舰只在湖面巡逻,但周围几乎无人居住。湖中盛产一种名为裂腹鱼的无鳞淡水鱼,受高原环境影响,生长缓慢,但味道十分鲜美。
高原上的淡水湖泊生机蓬勃,这里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偶尔会在湖边出现罕见的野马群。湖中心有著名的鸟岛,一到夏季,就有数以万计的地中海中头鸥来此繁殖。
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天气晴好时湖水蔚蓝,碧波轻荡,白云雪峰倒映其中,湖周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奇美。

  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玛旁雍错。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传说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据说这是为纪念11世纪佛教战胜当地本教所取的名字,源起于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措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措。过去湖周围有九座寺庙,它们分别是位于东面止贡噶举的修习地色瓦龙寺,位于东南面的萨迦派聂果寺,南面的格鲁派的吹果寺,西南面的止贡噶举大德果仓瓦的修习地果祖寺,西面的莲花生大师的修习地切马寺,西北面的高僧修习洞,北面的竹巴噶举派的朗那寺和东北面的格鲁派的日笨寺。

  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为人生最大幸事。其实,玛旁雍错作为圣湖之王的地位,即便仅对一般旅游观光客来说,也是无可置疑的。信徒们认为,这里的圣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印度人对玛旁雍湖的敬仰之情还由于印度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玛旁雍湖。所以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当惹雍错
当惹雍错是苯教徒心目中的神湖。
    当惹雍错位于一个深陷的湖盆底部,它与当惹雍错相毗邻。实际上当穷错与当惹雍错是在同一个湖盆之内,湖水未枯以前本是同一湖泊。这正是当穷错名字的来历,藏语里当穷错即小的当惹雍错之意。据说此湖在一天之中能变换三种颜色。湖东岸是连绵不断、屏风般矗立的褚红色山壁,它们清晰地记录了当惹雍错湖水一次次下降的历史。被湖水冲刷而成的阶梯从湖畔山顶一圈又一圈地一直环绕到湖滨。
  从当穷错继续前行5千米左右就可以看到藏北最著名的神湖:当惹雍错。
  当惹雍错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错一起被苯教徒奉为神的圣地。湖边的玉本寺是一座建于悬崖山洞的寺庙,据说为苯教最古老的寺庙。
  
西藏第二大湖色林错
色林错位于羌塘高原南部、扎加藏布下游终点,海拔4530米,面积164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二大湖。流域面积45530平方公里,居西藏内陆水系首位。流域内有许多河、湖串通,组成了一个内陆湖群。历史上湖面曾达1万平方公里左右,但正面临着旱化、矿化、湖面退缩的过程。与藏北其他湖泊相比,流域内水网密度较大。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
藏南内陆湖泊佩枯错
 又名拉错新错,位于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境内,距定日县城250公里。它是藏南又一较大的内陆湖泊,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590米,属半咸水湖。该湖在喜马拉雅山脉著名的希夏邦马峰西北55公里处,北面有山地与雅鲁藏布江相隔,湖面高出江面约200余米。佩枯错沿岸保存有六级较完好的阶地,最高一级高出湖面达70米,这是高原抬升的佐证。该湖三面环山,地形开阔,湖区小气候特征突出,鱼类资源丰富,湖岸有野马、藏野驴、藏羚羊、仙鹤、黄鸭、灰鸭等活动。
布托湖
布托湖是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的通称,位于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布托湖是澜沧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60米至4600米,两湖相隔约5公里。布托措青湖面积约9平方公里,布托措穷湖位于措青湖的东面,面积约6平方公里。布托两个大小湖泊的水来源于附近雪峰林立的冰川,湖四周的地势为高谷盆地,地势开阔,牧草丰盛,是丁青一带最为难得的夏季牧场。两湖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当夏季,宽阔的草场水草丰美,野花艳艳。牧民的帐蓬斑斑点点散落在草原上,肥壮的牦牛和雪白的绵羊如繁星般点缀其间,高原牧场风光十分漂亮。
巴松错
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积达6千多亩,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之一。
  巴松错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的雪山倒映其中。黄鸭、沙鸥、白鹤等飞禽悄然浮游在水面,湖中则是游鱼如织往来穿梭,更显得一派宁静。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一“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岛上有一小巧玲珑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寺庙,名为“错宗工巴寺”,始建于吐蕃赞普时期,是宁玛派寺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庙内主供莲花生,在一尊大威德金刚塑像脚下,有两块天然鹅卵石上面有一凹进的圆窝,传说是格萨尔王征战此地时战马留下的蹄印。另外在这个不大的小岛上的其他地方,也密布着许多神奇传说:格萨尔王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树叶上有自然形成的藏文字母的“字母树”、松藏干布在石上留下的足印、莲花生洗脸的神泉……林林总总让人不由得对这充满神迹的小岛顿生景仰之心。巴松错湖南岸一处小溪边,还有一充满神奇传说的“求子洞”,在一块大石上有一宽约20多厘米,深约40厘米的小洞,洞中有一圆形突出的石头,整个造型形似女性生殖器。传说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莲花生修行洞”。湖西岸有“格萨尔王试箭处”,据说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那天,会在碧蓝湖水下面的湖底中心线长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盛传那是献给格萨尔王的一条巨大的白色哈达。
然乌湖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形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有很多这样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因为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走川藏线旅行的旅行者所熟知。
  然乌湖湖面面积为22万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阿木错湖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23:07 , Processed in 0.35716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