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39|回复: 0

[艺术收藏♡] 收藏  艺术    王羲之书法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4 16: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07~365,一作321~379), 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始任秘书郎,继为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并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此后人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一生性好山水与交友,会稽许多名士如孙绰、李充、许询、支遁都与他有同好。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孙统等41人,宴集山阴兰亭,写下了著名的《兰亭序》。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响拓勾摹本。其中著名的《姨母帖》、《初月帖》是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 (697),根据王方庆家藏墨迹勾摹,收在《万岁通天帖》卷中,藏辽宁省博物馆。《姨母帖》字体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保留隶书痕迹较重,可能是王羲之早期的作品。《寒切帖》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勾摹精细,笔锋转折分明,书风遒劲腴润,沉着流动。《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者摹写亦精,侧媚多姿;后者行笔流畅,圆浑妍媚,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被乾隆皇帝收藏,认为是三件希有之物,名其藏室为“三希堂”。《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藏日本皇室,是唐代流传至日本的勾摹本,结构紧劲,险劲沉着。《孔侍中帖》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亦为唐代流传至日本的摹本。《远宦帖》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上虞帖》藏上海博物馆。此外尚有《都下帖》、《七月帖》、《大道帖》、《游目帖》、《行穰帖》、《此事帖》等,大都为流传有绪的勾填本或临摹本。《兰亭序》为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兰亭序》真伪的问题,目前尚有争论),其书法遒媚劲健,非常美观,流传至今的有各种摹本和 刻本。摹本以神龙本为最著名,刻本以定武本为最著名。唐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勾摹流行于唐代王羲之书迹而成,因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行书的面貌。这类集王书在唐代尚有《兴福寺碑》、《集王羲之书金刚经》等。流传王羲之的书法还有许多刻帖。《十七帖》是唐太宗李世民购集王书墨迹的一卷,历代刻本很多,有的出自勾摹,有的出自临写,其中以上海博物馆宋拓馆本为最精。此外历代丛帖多收有王羲之的书法,北宋《淳化阁帖》、《大观帖》卷六、七、八集中收有王羲之的书迹。王羲之的小楷有《乐毅论》、《东方朔像赞》、《黄庭经》等多种,因屡经传摹翻刻,是否是王书的原貌,已很难断定。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誉。
  右军将之传给子孙,直至七代孙智永,遗付给辩才,后来被唐太宗「骗」入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曾命搨书人赵模等各搨数本赐给王、臣、真迹则陪他殉葬在昭陵了。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又复出,收入玄宗内府,且刻石置于学士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金而亡。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11:32 , Processed in 0.33913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