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22|回复: 0

[【文史类】] (转贴)惊闻日本汉学泰斗 一一凋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5 14: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不知在哪读到有关白川静治学风范的文章,不觉悠然神往,真可谓一代汉学大师。白川静著述等身,中译的著作只得三数种,有点可惜。今天在台湾的《联合报》读到楚戈的《惊闻日本汉学泰斗 一一凋零》,转贴在此供参考。当然,我们不必一直停留在“汉学”的角度,如今不论西方或日本,传统汉学研究的风格已成长为中国研究的取径了。

惊闻日本汉学泰斗 一一凋零
【联合报/楚戈】2006.12.15 01:39 am
(原出处:http://gb.udn.com/gb/udn.com/NEWS/READING/X5/3647900.shtml

在报纸上看到日本名文字学家白川静、青铜专家林已奈夫先后仙逝。自己亦已风烛残年,不胜唏嘘。二位都来过故宫作研究,由我接待。都是平生畏友。

认识白川静较早,大概四十年前,他来外双溪故宫研究,由学生木村元三夫妇陪同照拂。木村也成了平生挚友(我去日本都住他家),因院里派我接待。我访日时看到白川静在大学的研究室,就是一个图书馆,藏书柜有好几排。他写作的桌子只占房间一小角。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林已奈夫的研究室,和白川静也异曲同工,但林的大陆考古文物之类的书籍,一期不缺,大陆书籍不准进口的日子,我在林已奈夫那里看了三天。

日本回来,颇有点抱怨,林已奈夫、樋口康隆等人请我晚宴,我向留日的友人说:「他们干嘛叫较老的艺妓陪我夹菜、服务,把年轻的都留在自己身边?」

友人说,年龄大的经验丰富,表示对楚戈兄尊敬罢。真假如何不知道,但不满的心情倒释然了。



报导中介绍汉字的「神圣之记号」的←,在岛邦男的〈甲骨文研究〉上是贞人名,是世袭的,各期都有。当然不是人口之口。

我在新近快出版的《龙史》用铜器花纹证明:虎面纹(又称「饕餮」,如果不是虎面,则不应也称「食人未咽的饕餮」,统称兽面纹,个别称牛面、羊面、龙面等)的眼角必有←字纹,虎尾亦常见,立体虎尊则到处可见←字纹。而铜器花纹鸟颈差不多都是←字标志,龙身也常见,偶尔在牛面纹上也有。除虎、鸟(凤)、龙三种人文动物之外,别的人文动物图画都罕见←字符号。

林已奈夫教授把←字订名为鳞纹,显然有失。虎、鸟、牛皆不适合称鳞纹。

←是一个宗教性的标志,应无可疑,可惜白川氏已无法看到我的《龙史》。本人发现商周古器物的图画花纹,全是汉字的美术体所拼成的动物纹。但不是所有汉字都可入「画」(花纹),花纹图画中的汉字符号,只限于原始宗教信仰的汉字,离不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两大范围。

如果白川静、林已奈夫在世,拙着《龙史》才能找到内行人评定,本人在白川静的古汉字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他俩若在世,看到本人批评汉朝郑玄、近代大师王国维、郭沫若说古汉字「帝」是「花蒂」是大谬不然。举证确凿,很难驳倒,不知作何感想?

论「帝」的文章,早在平鑫涛任《联副》主编时,便已完成。平兄也感到新奇,但当年图片是锌版,平兄拼版三次都未拼成,废然的把锌版和拙文一起都寄回了给我,劝我在杂志发表较好。我在别的文章也有提及,但完整论「帝」的文字便要看《龙史》了,此一古汉字研究迟了数十年才出世。

我对古汉字的贡献此短文不宜详论,只能略微透露:古「帝」字绝非「花蒂」,是祖先降临加雨龙彩虹符号,和三叉支架祭「方帝」时可以移动,余不多谈,《龙史》将有详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4:53 , Processed in 0.41375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