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72|回复: 4

[【文史类】] 06年购书书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5 15: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快速识别多音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于振报;出版日期:2006.05;购买地点:网购。
本书是网友“废品先生”积十数年功夫编撰而成的多音字字典,在天涯等网站有发表,幸得有识之士帮助得以出版,读本书,感觉自己的国文功底实在差得可以,偏偏是,不懂的时候也没有经常想起来翻翻,惭愧惭愧。

02 《中国长城》山东画报出版社,作者:威廉.埃德加.盖洛(William Edgar Geil);译者:沈弘,恽文捷;出版日期:2006.04;购买地点:闲逸书屋。
06年5月随小站前辈老普、严欣强等赴山西、河北等地确认几张长城老照片,顺道做一些考察。其中一张就是盖洛当年所拍摄的“水口”,至今保存相当完好。回来以后逛书店,忽然发现这本中文版的《The Great Wall of China》,欣喜之下赶紧买下来,随后为了找到原版书,google到了一大批长城老照片和盖洛本人的其它基本著作,如《扬子江上的扬基佬》(A yankee on the Yangtze)。

03 《哥伦比亚的倒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木心;出版日期:2006.01;购买地点:闲逸书屋
我是穷人,买书多半上网上买六七折的书,或者干脆去孔网。闲逸书屋是广州为数不多的长期8.8折销售的书店,书店不大,进货挺勤,不过在人文社科方面基本上是从学而优进货。我习惯一个月去一次,挑挑杂志(杂志也8.8折),顺便看看书以便回来网购。那次买《中国长城》顺道看见这本所谓的大陆第一本木心文集,觉得装帧不错,又被陈丹青、书话等讨论撩拨动了心思,于是买回了这段《上海赋》,结果是至今未看。

04 《精神在别处——布拉格艺术之旅》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5.10;作者:渠岩;购买地点:网购
我是把这本书当导游书买的,事实上,它不是,这是作者旅居布拉格几年来的文字集合。详细的介绍了波希米亚这块浪漫之地的历史、风物、景致。在恢宏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之外,作者更多的是介绍了这块土地上的杰出人物: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rea,瓦斯拉夫.哈维尔(Vslav Havel),弗朗兹.卡夫卡(Franz Kafka),斯美塔纳(Bedrich Smetana),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还有作者未曾提到的赫拉巴尔、伊凡.克里玛。这是一次完完全全的精神之旅,我甚至在看书的时候真的就听着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或者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乐(自新大陆)。

05 《命运夺走我们的一切——弗里茨.翁德里希传》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6.01;作者:维尔纳.普菲斯特;译者:何妙生等;购买地点:网购
这是三联音乐生活丛书的一本。当初受这个华丽的书名蛊惑买了一本。细看之下甚觉欣慰,如果看这本书之前对西方歌剧界毫无了解的话,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点点轮廓的认识。英年早逝(1963年)的翁德里希是战后德国最负盛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一个在贫穷中成长和被发掘的天才。我不太习惯看传记,别人的成长足迹不免会被传主美化,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真实而不过于平淡。可惜我们现在只知道这世界有三大男高音。

06《出三峡记》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6.01;作者:晋永权;购买地点:网购
   这些年回家,总会被一种巨大的莫名情绪压抑。城市在一天天变高变漂亮,江边总是触目惊心的裸露着建筑物的废墟或者被“坚壁清野”掉的光秃秃的江岸,因为它们都在等待一个叫做二期、三期水位的海拔高度。顺从和忍耐如果是一种品质的话,我应该永久的向故乡父老们致敬,上百万人背井离乡的离开那个带给他们骄傲也等给他们痛苦的三峡,即便是上帝指引着的摩西估计也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但是,我的家乡父老默默的接受了这个命运。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怀着浓厚的对故园的回望,在我看来,还不如晋先生的照片有震撼力,或者是这部电影的美术指导的油画。这本《出三峡记》是主流媒体出版的为数不多的反应移民的图文书之一,就我所知,其它的就只有人大教授王以培先生前后出版了三四本以其行踪为主线的报告文学,其中《新田白水溪》为本人最爱,无它,那是曾经的故土。

07 《巴黎到月亮》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8;作者:亚当.戈普尼克;译者:晓征;购买地点:唐宁书店
   这是我在唐宁买过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娱乐至死》第二版。大约在2006年年初,和朋友一起无聊去环市东华侨新村一带瞎晃,忽然心血来潮去了世贸脚底下的那条淘金路,忽然想起来那个地方有广州另一个很有特色的书店——唐宁。地处商务行旅区,唐宁似乎也有一点装饰出来的雅致,也确实有不少文化、媒体界朋友愿意来这个安静的书店。巴黎到月亮是做着戈普尼克对自己几年巴黎生活的回忆,非常细腻的描述了美国人心目中的精致、高雅、时尚的巴黎的种种文化生活现象。

08 《单行道》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3;作者: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王才勇;购买地点:网购
   买这本书的时候798似乎正在搞什么展览,想起“单向街”就买了下来。当然本雅明本身也是吸引人的因素。但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这个版本却很让人失望,似乎他们也学会了译林出版社一度很喜欢的那种恶俗的封面设计,封底为了吸引读者还是其它原因,大段摘引了文中关于书籍和妓女的一段描述。译本的文本本身问题不大,可是译者似乎过于低估了读者的理解能力,每篇文章后面又加了一段长长的译注。这本书最终我也没有看完。

09 《单行道》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9;作者:瓦尔特.本雅明;译者:李士勋;购买地点:学而优
年底的时候陪一同学去学而优新港总店寻找人文社那套中国小说史料丛书,结果早已售罄。失望之下在店里转来转去,结果就看见了人文社出版的这本《单行道》,装祯很俭朴,内附照片几张,其余就是译文,尽管没有仔细看,但足以抚慰我因为江苏人民那个本子而失望的心:)

10 《精神生活.意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8;作者:汉娜.阿伦特;译者:姜志辉;购买地点:学而优
继波伏瓦、苏珊.桑塔格以后,汉娜.阿伦特似乎特别为06年的学者注意,其主要著作《黑暗时代的人们》、《精神生活》系列,其个人传记也被翻译出版,更好玩的是,国内某间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喊那,阿伦特》的“时尚读品”,可见其影响深远…我本来是要买《黑暗时代的人们》的,因为怕看起来累,可是卖完了,只好买了这本,至今未看。

11 《经书浅谈》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04.03;作者:杨伯峻;购买地点:学而优
因为和+谈起她们学习的论语研读,找了几本资料看了看,忽然发现虽然现在有什么“国学热”,自己似乎从来没有对这个真正上过心,唯一的成就就是学生时代做文言文阅读一般能拿满分。买本杨老的书,先普及一下基本知识吧,虽然这个时候已经很晚了。

12 《从存在到存在者》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8; 作者: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译者:吴蕙仪;购买地点:学而优
   这是和《黑暗时代的人们》一起被编入“彼岸人文译丛”的一本书。那天在网上发现居然有一个专门介绍埃马纽埃尔的中文网站,大为惊异,原来这个世界我们不了解的东西那么多。不过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好好研读,或者,永远不一定读得懂。

13 《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6.04第三版;作者:马丁.海德格尔;译者:陈嘉映,王庆节;购买地点:网购
   三联出版社今年又修订出版了一批哲学社科类图书,其中就包括这本海德格尔的经典著作的经典译本。人确实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思考起来很可笑。当我费力费神的去理解这些定义、理论和思辨时,往往是不一会就睡着了。人之浅薄可能也在这里,不懂还不愿意下苦功夫。

14 《巴黎的忧郁》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5.07;作者:沙尔.波德莱尔;译者:亚丁;购买地点:网购(1935年生活书店,1981年译本)
   很喜欢这个译本,亚丁先生的译笔相当到位,虽然不是生活书店三十年代出版的版本,却配了三十年代的图片,看起来很舒服。个人喜欢《巴黎的忧郁》胜过《恶之花》,也许是不愿意或者不懂得去理解诗歌的缘故。

15 《朗读者》译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3;作者:本哈德.斯林克;译者:钱定平;购买地点:网购
我并不喜欢这本小说,主要是冲着童自荣的朗读CD才买的,尽管买回来也没有听……不过故事我反而看完了。一个貌似忘年的情欲故事情节,骨子里,做着表达的却是一种尊严,一种对缺失了的东西刻意回避却始终逃不脱的悲剧。

16 《追风筝的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8;作者:卡勒德.胡赛尼;译者:李继宏;购买地点:网购
不知道怎么赶时髦买了这本书,好像苦难总是能吸引大多数的眼球,就像桑塔格所讲的关于他人的痛苦,这是一个娱乐的年代,他人的苦难也能成为大众的谈资。这个关于兄弟与友情、负心与救赎的故事之所以在北美那么轰动,更多的是因为作者和故事都来自于一个苦难的国度:阿富汗。

17 《魔灯:伯格曼自传(电影馆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1;作者:英格玛.伯格曼;译者:刘森尧;购买地点:网购
    伯格曼无疑是我喜欢的导演之一,就像我喜欢看伯格曼自己讲他和利弗.乌曼的爱情故事。尽管乌曼主演的那部《呼喊与细雨》我至今没有都只是放在抽屉里面,可是我竟然买了一部乌曼在其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的《遥远的桥》(当然这部电影还有当年的肖恩.康纳利,安东尼.霍普金斯,以及还不是很红的罗伯特.雷德福)的DVD。尽管相比瑞典国宝级导演斯蒂勒(Mauritz Stiller),伯格曼在瑞典人心目中似乎是一个异类(蒙一位留学瑞士的同学告知,不定准确),我还是喜欢他那一系列浓重宗教和哲学思辨的电影:《第七封印》、《处女泉》、《野草莓》、《芬妮与亚历山大》还有我没有看过的《秋天奏鸣曲》《冬之光》《假面》以及等待看的《呼喊与细雨》。伯格曼这部自传完全可以和《芬妮与亚历山大》对照着看,台湾刘森尧先生的译笔也不错。

18 《低俗电影——米拉麦克斯、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电影馆1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7;作者:彼得.毕斯肯德;译者:杨向荣;购买地点:网购
   买这本书的时候不幸被几个同学看见,大家惊呼“你真俗”:),我很开心的接受了这个评价。这本书以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1985年接手美国电影节并把它变成圣丹斯(Sundance)电影节开始,写到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和鲍勃.温斯坦(Bob Weinstein兄弟将他们一手创建的米拉麦克斯帝国彻底的卖给迪斯尼,自己成立新的温斯坦影业公司结束,生动的描写了自1989年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以其处女作《性 谎言 录影带》(Sex, Lies and Videotape)参加圣丹斯电影节并最终卖出去获得极好的市场效果,以此作为美国独立电影运动的发轫,一直到米拉麦克斯2002年以《芝加哥》(Chicago)一片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为结束,描述了近二十年以圣丹斯和米拉麦克斯公司为两大推动力的美国独立电影发展史。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落水狗》《低俗小说》《三色》《两生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疯狂店员》《弹簧刀》《心灵捕手》《莎翁情史》《哭泣的游戏》《乌鸦》《猜火车》《惊声尖叫》《浓情巧克力》《美丽人生》《杀死比尔》乃至《指环王》系列都和这场持续至今的独立电影运动或者其主要推手米拉麦克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间很多故事读起来惊心动魄,身临其境,如果人人都像剪刀手哈维一样热爱电影更善于卖电影的话,这个世界将不可想象。独立电影也从低成本小制作渐渐地变成和大公司电影一样的高预算高宣传成本,电影还是电影,但是做电影的梦想越来越昂贵。

19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5;作者:毛尖;购买地点:网购
这本书大概是毛尖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个人选集(较前还有一本电影笔记),还算好看,但远没有达到其后来在《万象》上发表系列文章的才气、灵气和俏皮。毛尖无疑受惠于她生活过的两座城市:上海和香港,这两座城市的那些前辈学人如刘绍铭、林行止、董桥、李欧梵成了这位灵性女子的师长和朋友,我们的阅读也从此多了一份乐趣。

20 《慢慢微笑——毛尖自选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1;作者:毛尖;购买地点:网购
   第一次读毛尖似乎是在《万象》杂志2005年某期上看到的《我的叔叔毛姆》,显然我的阅读体验是被大大的延后了,当时,我甚至还可笑的以为这位毛尖同学真是毛姆的亲属:)。刘绍铭先生说毛尖的文风是“俏皮、乖巧、风趣、幽默”,确实,不带刻意的讨巧的文字,阅读起来就像这本书的题目——《慢慢微笑》。毛尖这本书的前半部分非常不错,尤其是第一部分“布鲁姆斯伯里情事”和第二部分“没有人是完美的”非常好看,“被剪贴的告白”部分也很好。最后一部分“亲爱的上海”基本上是《当世界向右的时候》的浓缩版,倒没有特别的感觉。新《万象》杂志的依托出版单位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的这个毛尖自选集应该基本上包括了目前毛尖的主要的代表作品,当然,还期待在《万象》和其它地方看见更多的毛尖的文字,尽管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值得看的好文章。

21《误读》新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6;作者:安伯托.艾柯;译者:吴燕莛;购买地点:网购
   安伯托.艾柯无疑是个天才,两本纯粹以我们熟悉的“恶搞”方式写的《小记事》幽默诙谐但不失深沉厚重。《小记事2(带着鲑鱼去旅行)》曾经在国内畅销一时。不过,看这样的书还是需要一定的阅读背景,要不然很难被搞笑~

22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6.07(新版);编著:阮义忠;购买地点:网购
   这其实是一本老书了,正如作者阮义忠所说,尽管是二十年前的作品,但是现在看起来仍然不过时。确实,就像《精神在别处》中提及的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这里他仍然是人性见证者,还有马格南组织,还有布列松。更让我高兴的是,我已经找到老版本。

23 《童年与故乡》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3.08;作者:奥纳夫.古尔布兰生;译者:吴朗西;购买地点:学而优
   尽管不是丰子恺先生手书译文的那个老版本,但是文字还是那些文字,图画还是那些图画,装帧还是那样舒服,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喜欢上了这本薄薄的书,尽管孔网买得到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先生手书的版本。这本书包括了一个人乡愁的两个主要来源:童年时代和故乡,难怪光是听名字我都喜欢,更何况还有诗意的译文和优美的漫画。

24 《苦难的俄罗斯——契柯夫小说插图80帧》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3.08;作者:库克雷尼克塞,契柯夫;译者:汝龙 蓝英年;购买地点:网购
   这是和《童年与故乡》同时出版的另一本画册,为契柯夫小说的几十幅著名插图。某次和一位在网上偶然遇见的中戏学生聊天,对方说契柯夫是过去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清晰预见了我们这个时代。恕我浅薄,至今也没有好好读过契柯夫的小说,但是,这部画册,无疑是沉重的。

25 《我最宝贵的》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5.07;编著:思乐维 等;购买地点:网购
如果说《苦难的俄罗斯——契柯夫小说插图80帧》中是异国过去时代的苦难直观的表达的话,那么由香港乐施会和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共同出版的这本《我最宝贵的》画册记载的人物,则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苦涩。那么多平凡的人们视为最宝贵的东西,在我们这个已经部分富裕或者中产了的城市里也许不值一提,但那就是他们生命中最珍视的东西。收入和分配的不均等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很高兴有这样的机构为孩子们做这样的社会调查,也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做下去。我最怕看到的却是,某电视台做的类似换位的真人秀,苦难成为娱乐对象于我是一种侮辱。

26 《天下残局:断章取义晚清史》同心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6;作者:谭伯牛;购买地点:网购
   谭伯牛先生无疑是一位潜心做学问的智者,出版人“文化奸商”莫之许先生也是掷地有声的文化人物。偏居长沙的谭先生近年来潜心研究晚清历史,之前出版的《战天京》也是相当不错。这部被出版人命名为天下残局的书,其实还是在围绕晚清时代的湘军、淮军极其领军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讲故事,野史固然有趣,能有趣的讲故事更不容易,不论借古讽今还是文以载道,这样的书比坊间流传的曾文正公家书之类的有趣得多,也可靠得多,老师教我起早床、湘军逼我作烈女等文章看起来有趣有理,要史书都这样写多好:)

27 《关于他人的痛苦》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6;作者:苏珊.桑塔格;译者:黄灿然;购买地点:网购
   这是是苏珊.桑塔格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作者自《论摄影》以后又一部专门论述摄影的书。关于战争和苦难影像的反思,在我们这样一个资讯极度发达的时候尤为可贵。不知道怎么,看这本书,总是不自觉的联想到罗伯特.卡帕创建的那个赫赫有名的组织——马格南图片社,他们记录的那些历史上的经典时刻,也是我们面对的他人的痛苦,或者,人类的痛苦。黄灿然先生的译笔也相当不错。

28 《在土星的标志下》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6;作者:苏珊.桑塔格;译者:姚君伟;购买地点:网购
   还是桑塔格著作,尚未细看,容后再谈。

29 《小人物日记》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5.05;作者:乔治.格罗斯密斯,威登.格罗斯密斯;译者:孙仲旭;购买地点:网购
   这本切出版社大众经典系列的图书尽管在英语世界早有盛名,翻译成中文却是最近的事。孙仲旭先生是新近的优秀翻译工作者之一,这部讲述无名氏日记的书,可能是对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最好的写照,有些浮夸、不理智、缺乏想象力的守旧人士的缺乏激情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叫做pooterish,波特式的。

30 《旧时月色》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10;作者:董桥;购买地点:网购
   最近开始迷上看这些“属于旧时代”的文化人们写的散文,董桥先生的成长历程也是民国时代以来中国文人传承模式下的典范:家学渊源,中体西用。董先生这本书都是在写人,南洋的童年,台湾的大学时代,旅居英伦的青年,定居香港的年岁。很羡慕有那么多渊博而又有趣的大家曾经和董先生的生活有那么多的关联,其实一个人的才气正是在这样的一代代的接力下巩固和提高的,只是,我们的孩子们渐渐地只有西体而无中范了。

31 《白门秋柳》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10;作者:黄裳;购买地点:网购
   很喜欢看黄裳先生谈旧戏,谈收藏,当然也喜欢他讲那些文化老人们的故事。这本白门秋柳和旧时月色同属于一个系列,看起来就像题目一样,满目的旧时记忆,满眼的文化传承。

32 《海上乱弹》文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5;作者:黄裳;购买地点:网购
   喜欢黄先生的书,所以这个一样喜欢,尚待细看。

33 《笔祸史谈丛》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9;作者:黄裳;购买地点:网购
   这是一本专门谈清代文字狱的书,浩劫之后再看此书,不觉掩面。

33《妇女乐园》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09;作者:左拉;译者:侍桁;购买地点:网购
  尽管不是1959年初版的版本,但是文字还是那些文字,译者还是那个译者,书还是那本好书,尽管封底的那句六十年代的内容介绍满目的伟光正。这本书细致的描写了工业资本兴起时代小手工业者破产的境况,作者尽管同情他们的遭遇,但是却更欣赏代表新兴工业资本和商业模式的穆雷先生的做派,安于现状和固守传统只能自取灭亡,那个出身贫困最后加入“妇女乐园”,在磨砺中坚守自己品质,最后让新兴的商人折服的年轻姑娘黛妮丝正是作者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很喜欢文中穆雷先生和他那位上学时代品学兼优后来在政府某部就职的同学的谈话,那位对一切与己无关的事情持悲观态度、漠视新兴的具有活力的力量的同学,最后也不得不折服于生活的压力,资本的优势。要么安于现状在等待中灭亡,要么就勇敢的迎接新的力量,好好的活下去,这是达尔文理论在人群中的最好写照。

35 《古今数学思想》(1-4)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04;作者:莫里斯.克莱因;译者:张理京 等;购买地点:网购
   03年底在北京逛国林风的时候看见这套书,当时很想买下来却囊中羞涩。这是一套很好的数学史书,惭愧的是,第一部里讲欧氏几何的部分我都看的极其艰难,看来理性思维训练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看来我确实入错行了:(

36  《德鲁克日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6;作者:彼得.德鲁克;译者:蒋旭峰等;购买地点:网购
    又是一本未经考虑买的书,或者是某次想转型的时候拿来看看的书。一直以为经济学、管理学的东西书本上说的太浅,只有躬行才行。怪乎我一直没看。

37 《老万州》重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7;编著:侯长栩等;购买地点:万州三峡都市报发行部
这本书其实是万县日报社摄影部这些年关于万州老城区照片的一个合辑,说它是老万州还不如说是被拦腰斩断淹在水底下的万州。并不是那些有几十上百年的老照片,而是2001年前我们熟悉和漠视的故乡,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失去过后才知道珍惜,得不到的永远最好…

38 《见证三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2;编著:侯长栩等;购买地点:万州三峡都市报发行部
这本书和上一本是一个性质,三峡地区的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城和串联其中的三个峡谷两个宽谷蓄水前后的变化。我偏爱巫峡的秋天,满山的红叶,如痴如醉~听说巫山县政府有意在三期水位到来之前把水线一下的黄栌等树木移植,幸耶?不幸?不得而知。

39 《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6;作者:桑德拉.西斯内罗斯;译者:潘帕;购买地点:网购
   这本被《新京报》评为年度翻译书的图书委实吊了我好久的胃口,最开始看见它是编辑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贴出的该书插图和备选封面,鲜亮的芒果黄色,简单的构图,让人有第一时间收藏的冲动,事实上,我确实第一时间买了这本书,那几天几乎天天挂在网上,某天早上搜到,第一时间就将它买了下来。书的装帧内容都不让人失望,中英文对照更是难得,我喜欢作者那一系列关于房子的文章,也喜欢关于童年那些有点忧郁的言说,芒果有时说再见,离开是为再回来,我喜欢这个结尾。

40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0;作者:于尔克.舒比革;译者:廖云海;购买地点:网购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看戴新伟的一篇文章,该书00年曾经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译者林雅敏,可惜彼时鄙人还在那个偏僻的农科城蜗居,根本不了解外面这个世界,那一套经典的儿童文学译本当我知道的时候,连孔网都很难找到了。这次碰到新译本,赶紧买了下来,译文变了,封面和图片还在,为这个也值。同样,我找到了华夏出版社的电子版,也算补偿。

41 《太阳溪农场的丽贝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4(第二版);作者:凯特.道格拉斯.维珍;译者:孙雪晶 朱岩岩;购买地点:网购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新京报》的某期书评上,我很懒,基本上一个月也不愿意去逛一次书店,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网上搜寻,或者去书店看看回来网购。丽贝卡这本书做得非常朴素,根本不像给小朋友看的书,事实上,它也确实更适合作为成人读物。我不喜欢空洞的励志,这样讲一个女孩在陌生环境下健康成长的故事,更能让人信服。

42 《夏洛的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2;作者:E.B怀特;译者:任溶溶;购买地点:网购
   这是一本很老的书,作者E.B怀特更是鼎鼎大名,他编辑出版的其老师William Struk Jr的《The Elements of Style》一直是英文写作的经典教科书,也是我苦求未果最后拿到两本电子书的书目之一。夏洛的网译本众多,任译这个版本明显为照顾中国儿童的阅读,译文很浅白,插图也做了相应的改编。估计很多人怀念人文社康馨翻译的那个版本,也有很多人喜欢肖毛在网上传递的那个版本,奇怪的是,那个喜欢看电影的女孩子苏七七因为过于喜爱,也自己翻译出版一个版本。这个故事确实很美,博爱、献身、友谊、传承。

43 《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06.02;作者:黑柳彻子;译者:赵玉皎;购买地点:网购
   装帧过于儿童和女性化,导致我至今未看,其实故事是好故事,书是好书。

44 《查令十字街84号》译林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7;作者:海莲.汉芙;译者:陈建铭;购买地点:红枫叶书社
    经典的书话,藏书者必备的藏书之一。可惜我没有看过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近年来通过阅读钟芳玲的文字更多的了解到海莲.汉芙,作为一个曾经稚气贫穷的读书人,一本书能给她和伦敦那条街带来那么多的好处,实属书籍本身的大幸。

45 《藏书之爱》重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11;作者:爱德华.纽顿;编译:陈建铭;购买地点:网购
陈建铭无疑是一个勤勉的译者,也是一个真正爱书的人,这本他将爱德华.纽顿谈藏书的几本书编译而成的书,无疑是近年来趋于流行的书话模式的书里面非常别致的一本,尽管相对远流那个版本,重庆版的这本书略显粗糙,但还是爱不释手。

46 《书店风景》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0.07;作者:钟芳玲,购买地点:文津阁
   钟芳玲近年来遍访欧洲各大古旧书店汇集而成的这本书,无疑是藏书爱好者一本很好的淘书指南。该书照片好,文字也好,更好的是,有趣。一直想买未果,某次在文津阁忽然发现十几本旧的《书店风景》,书品尚可,价格实惠,赶紧买下来。

47 《道 自然 与人——金岳霖英文论著全译》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5.09;作者:金岳霖;编著:刘培育;购买地点:红枫叶书社
忘了这本书是,在红枫叶书社还是必得书店买的,反正都是在购书中心五楼,都是一样的小门店,但是红枫叶似乎比必得更整洁一些,里面的书的摆放也更“图书馆”一点,奇怪的是,我似乎更愿意在必得买书,也许是对自我品位的怀疑吧。这本金岳霖先生的著作委实让我头痛,看了很多次还是看不完。估计我还是不适合做一个思辨太多的角色,比如哲学,比如诗歌,比如法律,非不能,需要补课太多也。

48 《她乡》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01;作者:吉尔曼;译者:林淑琴;购买地点:必得书店
刚来这座城市的时候疯狂的搜寻它的书店,必得是我去得比较早的一间。在购书中心五楼,小小的一间店,里面密密麻麻的放满了书,那些书甚至有些凌乱。必得的书不打折,更新速度也不是很快,作为长期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的书店,能坚持下去已经很不容易。我在这里只买了两本辽宁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新世纪万有文库”的书,一本是《一九八四》,另一本就是这本《她乡》,很遗憾,我还没有仔细看它。

49 《远东英汉大词典》远东图书公司;出版日期:1977;主编:梁实秋;购买地点:孔网
   蒙网上一位大侠推荐,才知道梁实秋先生编辑的这本大辞典,它确实是一本大辞典,尽管是70年代的书,其释义、词条数目、举嵎至今仍不落后,在我看来,如今广为流传的OLED和这本书比起来,就像《辞海》之于《现代汉语词典》。这是我在孔网买品相最好的一本书,2000多页,几乎崭新,只要60块钱。受此影响,最近又买了一本林语堂的《汉英大字典》,成癖否?我不知道。

50 《聊斋——会平会注会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83;作者:蒲松龄;购买地点:孔网
   朋友爱读聊斋,狐鬼故事之外,他收获到了作者本来希望表达的东西。慕其刻苦,专买一套目前最好版本的送他,无他,图手有余香耳。

其它:这一年还陆陆续续买过一些老六编辑的《读库》,嫌其价高,文字挑选虽然眼光独到,似乎我并不愿意过多的被北京那个圈子的人们所影响,有兴趣的时候看看。《万象》经过停刊风波以后,仍能保持一贯风格实属不易,所以基本上买了这一年的各期。《格调》,《奢侈病》,《重庆地名趣谈》《爱默生全集》等书爱其价廉买了回来,至今未看,开卷未必有益,董桥先生改编自清朝文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关于读书的精彩片断尤为我喜:“藏书不难,看书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涨潮);记书不难,能想为难(董桥)。”以此自勉,并与诸君共勉之。
[p: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6: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3: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白衣卿相2007-01-15 16:15发表的“”: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有书也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超越自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6 13: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15 《朗读者》译林出版社
这书已有但还没看。另一个译本是《生死朗读》。

16 《追风筝的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书已有但还没看。

29 《小人物日记》三联书店
看的就是这译本,另外两个译本还没看。

39 《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林出版社
看了,但觉得不怎么样。

40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看的是华夏的译本,4折买的。

41 《太阳溪农场的丽贝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和《绿山墙的安妮》太相似了。

42 《夏洛的网》上海译文出版社
除了你说的译本,还有《神奇的网》、《小猪和朋友们的故事》等。

43 《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
这书不错,也有不少译本,但不太喜欢后续的那几本。

44 《查令十字街84号》译林出版社
觉得不怎么样,《藏书之爱》还没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超越自己2007-01-16 13:56发表的“”:
15 《朗读者》译林出版社
这书已有但还没看。另一个译本是《生死朗读》。

16 《追风筝的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书已有但还没看。
.......
《生死朗读》那个版本其实不错,不喜欢译林最近做书的方法和内容

《小人物日记》我有企鹅版的原版,看起来更有意思

《芒果街上的小屋》英文部分不错,翻译得也比较准,中英文对照比《风格的要素》漂亮

恭喜兄台有老版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陈建铭的翻译还算不错,译林的装帧不是很好,但比他们出的其它书好多了,《藏书之爱》也有装帧不好的倾向

《小豆豆》看来是要消化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6:39 , Processed in 0.35905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