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04|回复: 10

[【诗歌】] 十万军声一夜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9 2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万军声一夜潮

  李太白诗曰: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
来。
  苏东坡词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上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
青盖
互天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两位名人的诗词,描述的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潮!
  传说钱塘江潮之所以特别大,是因为吴国大夫伍子胥怒不可遏,乘着素车白马在钱
塘江
中奔腾吼叫。
  传说南宋首任皇帝赵构泥马渡江后,一口气逃到钱塘江边,夜晚睡觉时被一阵轰响
惊醒
,他以为是金国骑兵追来了,吓得爬起来就跑,后来才弄清是钱塘江的夜潮水声,后人
讥之
“十万军声一夜潮”。潮水声居然如此之巨大,可以想见潮水是何等之汹涌。
  钱塘潮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潮水最大,盖
因此
日地球、太阳和月亮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吸潮力特别大,海
水涨
得也特别高。由于这种原因,再加上钱塘江口为喇叭型(钱塘江入海处宽达 100多公
里,而
到了盐官后,则收缩成2—3公里),附近的河床底部有一道南北相连的沙坝,像门槛一
样,
起着抬高水面的作用,滚滚注入东海的江水,受东南季风的推拥顶托,风起潮涌,潮水
和江
水叠和,使得本来因江面狭窄和河坝阻拦而抬高的潮水更加汹涌,于是形成了天下闻名
的钱
塘江潮。
  观钱江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就作有《钱江观潮赋》。唐代
每逢
八月十八,观潮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到了宋代,观潮之风更为兴盛,在《警世通言》第
23卷
“乐小舍拼生觅偶”中就有精彩的描写(该文中说天下有四绝:雷州换鼓、广德埋藏、
登州
海市、钱塘江潮,那三绝不知现在是否还能得见?真想去看一看)。而金庸小说中的杨
过也
是在钱塘江潮中练成了绝世武功的。
  19年前,我在南昌华东交大就读时,专程于农历的八月十日赶赴浙江海宁,想亲眼
目睹
这一千古奇观,谁知到了海宁一打听,才知观潮地距此还有40多里,我是12点多钟到
达,涨
潮一般是13点钟,而去观潮地的汽车全都开走了,所以最终没有看成。这件事成了我的
一个
心结,一个藏在心中19年的强烈愿望。后来看了中央电视台实拍的钱塘潮(忘了是90年
代后
期的哪一年),那壮观无比的场景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今年终于心愿得偿!
  10月7日(农历8月16日),我与妻、女从株洲乘1598次列车出发,次日中午12时抵
达海
宁。老天爷也相当懂味,我们在株洲出发时是细雨濛濛,天气预报还说会有一个星期的
小雨,
但到海宁下车时却是艳阳高照,而且我们后来在嘉兴、上海等地游玩时,也一直是晴天
(同
期的湖南却是阴雨天)。
  海宁市属嘉兴市管辖,名胜古迹亦众多,自古学风兴盛,民风淳厚,名人辈出,为
文化
之邦,具有“三大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灯文化,以潮文化为主要特色。顾况、

迁、李善兰、王国维、徐志摩、钱君陶、金庸等,都是海宁人。在金庸小说《书剑恩仇
录》
中,乾隆皇帝是汉人后代,即汉族官吏陈阁老的儿子,而陈阁老的故居就在海宁的盐官
镇,
所以乾隆也是海宁人,他曾六下江南,就有四次到钱江观潮。
  我们到了汽车站一看,才知如今与19年前大不相同了,当地政府已将观潮作为旅游
的重
点在抓,设置了观潮专线、专车,平日每半个钟头这几天每15分钟就有一趟车开往观潮
地,
有几处还贴着醒目的标语或横幅:“一日两次海宁潮,一潮三看赏四景”!
  事实上,从“大缺口”(这个地名可能是当地俗称,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大概在盐
官镇
镇东 7公里处的八堡附近)一直到杭州的钱塘江大桥,沿江两岸都可以观潮,但各处看
到的
景象及潮水名称是不相同的,在盐官镇镇东 7公里处的八堡看到的是碰头潮,在盐官镇
观潮
公园看到的是一线潮,在盐官镇西11公里的老盐仓或者萧山的“美女坝”看到的是回头
潮。
如果家住附近,完全可以自己驱车赶潮,即从八堡起,看了碰头潮之后,马上驾车沿江
岸公
路驶往盐官看一线潮,之后马上又赶往老盐仓看回头潮,这就是“一潮三看”。但我们
外地
来的就只能选择其中一处去看了。
  我们选择了去盐官看“一线潮”,因为根据介绍,自明代以来,盐官镇就成了观潮
胜地
,筑有中山亭、观潮亭、镇海塔等,还有一些名胜古迹,而且近年来,海宁市还在盐官
镇举
行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
  25分钟后,汽车经过“大缺口”,我看到沿江堤坝上满是小摊贩的阳伞,但人很少
(因
为不是涨潮的时间),这里的江面约有5公里宽,在阳光下波光闪闪。
  到了盐官镇。我原先以为只有两、三条不长的小街,这一看才知大谬不然,居然规
模颇
大,后来才知在宋代时,该镇是县衙所在地。我们找了家个体旅馆,稍事休息,就去浏
览镇
容。
  盐官镇最著名古迹当数“海神庙”,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江南稀有的
古典
宫殿式建筑,其广场上的汉白玉石狮、旗杆石、牌坊等精雕细镂,神龙毕真,人称“江
南独
步”。由于海神庙的管理人员已经下班,我们没能进去观赏,只是在外拍了几张照片。
  接着我们去看“观潮公园”,这个公园将沿江约三公里长的地段全围了起来,中山
亭、
观潮亭、镇海塔等名胜都在里面,毫无疑问,这是观潮的最佳地段,要购票才能进去。
票价
比较贵,我们决定晚上来看夜潮时再进去。
  当晚,我们都兴奋得毫无睡意。12点多钟,我们到了观潮公园,门票是每人20元
(白天
是50元),而且还有座位出售,每座40元(座位的优点是位于公园内最高处,可以无遮
挡地
观赏,缺点是无法自由活动。观夜潮就不必购座位了)。公园内沿江堤都有栏杆,堤面
距水
面约六米,堤坝上筑成阶梯形,方便大家观看。由于是夜半,游客不多,也看不清江面
到底
有多宽,只能看到堤岸边的江水流淌得很平静,波澜不兴。等了40多分钟,大约1:35分
时,
忽然有人喊:来了,潮来了!我们赶紧跑到栏杆边朝下看,在堤灯的照明下,看到江水
比先
前汹涌了一些,而且是倒流,耳畔也传来一阵低沉的水涛声。又过了一分钟,忽然“哗
哗”
声大作,一排一米多高的波浪翻滚而过,江面也陡然升高了一米,大家都欢呼起来。随
着浪
涛和浪声的远去,除了江水变得湍急些外,一切又归于平静。不过我却有点失望,这哪
里有
“十万军声一夜潮”的强大无匹的气势?况且这“哗哗”声最多只能传出 200米,与千
军万
马的奔驰声根本就不可相提并论,还能吓得赵构以为金国骑兵来了?太夸张了吧。
  第二天中午,我们又进了观潮公园。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中潮水最大的
一天
。今天的人很多,各种汽车还在把游人源源不断地送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都有
专线
车。天气也真是好,晴空万里,人们尽量往棚子里亭子里和大树下躲。生意人把音响开
得大
大的,食品的香味也直往鼻子里钻。钱塘江在这里的江面宽度大约为2500米,对岸只见
一条
地平线,其它的什么建筑也看不到。江水不清(现在全国还有哪条江是清的?),微风
拂起
细细的粼波。
  13:45分,人群骚动起来,大家都涌到了下层的栏杆边,伸长脖子向东望,这情景
正如
鲁迅所描述的,象一群被无形的巨手提着脖子的鸭。我想起在央视实播中看到的大浪冲
天的
镜头,期待着全身被舖天盖地的潮水打湿的那一刻的惬意和快意,从而找回一些“少年
不知
愁滋味”的久违的感觉。
  最初只见远处宽阔的江面上,水天相连,大潮从尽头处奔来,横跨大江两岸,如素
练横
亘银线渐显,逐渐向我们这里推进。这里我使用了现成的词“素练横亘银线渐显”,但
实际
上,在视觉器官中出现的是一条灰线。
  当潮头离我们大约1000米时,听到了低沉的“轰轰”声,有的文章形容说“声如金
鼓”
,但我听这声音并不象“鼓声”,因为鼓是在一个点上发出的声音,而这种潮水的轰响
是一
种在广阔的区域发出的声音,说它象远处传来的雷鸣倒比较贴切,这之中的区别很难用
文字
说清楚,但当你身临其境时就自然能分清了。跟着就看清楚了,那一线潮水变成一堵灰
壁浪
墙,亘如山岳,翻腾着汹涌着咆哮着。潮头从北岸到南岸,大致形成了一条直线(江心
的潮
头稍稍突出一点,有点象弧线),线的主色是灰黄色,但由于水在翻滚时必然会喷出白
沫,
所以说它是“银灰线”比较准确。
  潮水以每小时约24公里的速度涌进,越近就越看得清,那潮头高约2-3米,伏低窜
高浊
浪翻滚,说它“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也勉强能够成立。水声也愈加轰响,有那么一点万
马奔
腾的意味了。“一片青气成雪堆,白虹一线呈奇观”,这两句诗描写得很准确(除了那
个“
白”字要改成“灰”字)。
  终于,潮头在我们脚下呼啸翻滚而去,波涛后推前阻,像受惊的雄狮,吼叫着想窜
上天
空,激起了近一米高的浪花,但并没有浪打到堤岸上来的现象(潮头高加上浪花高共四
米,
堤岸高六米)。潮头过后,江面抬高了近三米,这时候满江汹涌,潮头相碰,涛山浪
岭,再
加上轰轰水响,确实相当壮观,但要说“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就夸大
了。再
说,那潮水的轰响也不象一些文章说的,“声达20公里之外,连地面也在微微颤抖”,
顶多
声达一公里,地面也没有任何抖动。
  我依然深感遗憾,没有见到央视实况转播中出现的那种将岸上的汽车也卷到水中去
了的
排空浊浪以及各位诗人描述的那惊心动魄的场景。我推测,那镜头那场景,可能讲的是
“回
头潮”,因此我决定,明年如有机会,再去看“回头潮”,不见高潮心不死啊。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当潮头过后,在湍急的江流面上飘浮着许许多多的垃圾,什么
薄膜
袋可乐瓶,什么烟盒破衣,乌七八糟的使人看了感到恶心。这江水本来已经受到了严重
的污
染,没有潮的时候还好一点,潮过后全江一片混浊昏黄堪比黄河,将看潮的乐趣都淹没
了。
一些看起来衣冠楚楚但却不知文明为何物的人,嘻笑着往江里扔矿泉水瓶,比赛看谁扔
得远
。唉,国人啊国人,让我说什么好呢?
(首发于我的主页:http://wzc2006.auyou.com/我的文章)转读书园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21: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给出原创地址.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0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果然很有气势。真想去看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06: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发于我的主页:http://wzc2006.auyo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2: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麻烦贴主一下,请给出具体的连接,并在上面加注“转发读书园地”,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18: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试了一下,进入我的主页并找到本文章后,地址栏没有任何变化,所以,上面就是具体的链接地址,在我的主页选择“我的文章”菜单项即可看到本篇的标题。
在上面加注“转发读书园地”是指在我的主页的这篇文章前加上这几个字还是怎么的?我有几个月没来了,不知道这里的规则有了这样重大的变化。
另外,建议hufucopy换一个头像,这个头像既恐怖又难看,说实话,我从心底里反感和讨厌这个头像,记得去年的版主“青青园中草”的头像使人看了很舒畅,想象中她应该是一个美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8: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反感这个头像啊?
不过人有不同,我很喜欢。
它发着金光,红色的带有金属质感的肤色代表了正气。
感觉就是怒目金刚一样,镇恶,祛邪,阳刚。
我一看就觉得舒服,很有安全感呢。
美丑不在表象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9: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一江秋水于2007-04-30 18:00发表的 :
刚才试了一下,进入我的主页并找到本文章后,地址栏没有任何变化,所以,上面就是具体的链接地址,在我的主页选择“我的文章”菜单项即可看到本篇的标题。
在上面加注“转发读书园地”是指在我的主页的这篇文章前加上这几个字还是怎么的?我有几个月没来了,不知道这里的规则有了这样重大的变化。
另外,建议hufucopy换一个头像,这个头像既恐怖又难看,说实话,我从心底里反感和讨厌这个头像,记得去年的版主“青青园中草”的头像使人看了很舒畅,想象中她应该是一个美女。


理解你的感受.

现示恐怖像不过是金刚之一相而已,那是对坏人的,呵呵.

相者外也,不要往心里去哦。

另外,就是请你在你的首发地址写上"转发读书园地"表明是你的作品,呵呵.

此外,是青青园中葵,不是草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8: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好人?何谓坏人?这样两极化的论点未免失之肤浅。
再说,这是文学园地,哪道有哪位网友是坏人,要这样怒目而视地对待?这是公安的事,不是版主的事。
我想文学园地,那是文学青年、文学中年、文学老年等文学爱好者的聚集地,无论网名、头像都要有一点文学气息或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 0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悲哀的传说呀,皇帝往往都很昏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18: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麻烦版主一件事:请将我2005年9月28日以来,发在本园的所有作品删除
,并删除我的ID和所有信息(我也会从我的电脑上删除这个园地的地址、链接、账号和密码),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2:52 , Processed in 0.41332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