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jhwang

[【版务管理】] [第一期]人大批准发行15500亿特别国债,你的看法,有奖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4 17: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国债是对的,但时机要掌握好,政府好心办环事的情况太多了。程序要走好。有一句话“心态决定成败”。政府决策时的心态要摆正。我还是赞成朱鎔基总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为民做事的心态,现任政府应把民本思想贯彻到下一级。不负责任的“老太爷”、“交学费”的观念要不得,也应受到追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5 09: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之所以楼市股市都暴涨,很大原因是因为货币流动性太高。确切地说,热钱太多,有钱人没有其它投资的渠道,社会保障的欠缺,使得消费欲望被大大压制,而去年之前,股市萎靡,只能投资房地产这个唯一的渠道,致使房子价格彪升,超过了普通人承担的水准。

  现在中央采取这个策略,相当于从市场上抽走大量热钱,我认为,特别国债发行削弱A股上涨动力,与调整利息税相比,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对股市的影响较为负面;股市风险加大,部分资金会流向楼市,会对楼市造成一定影响,我个人观点是楼价还是会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5 21: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大家都说得很精彩,向大家学习。
目前金融管理的形势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有着不小的挑战。随着金融期货即将推出第一个主推产品股指期货,金融安全越来越显得不可忽视。为了控制目前股市的燥热,一系列组合拳中的一个,就是这个15500亿特别国债,在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与其配套的还会有其他利空政策出台。无论最终的效果是好是不够好,我们都在学习之中。有时候lbx必须为此付一定的学费,毕竟市场上不可能人人得益,总有人接棒成为博傻的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9 17: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特别国债的实际发行情形和预期一致,财政部发行的特别国债转入央行手中,进而换出央行持有的外汇,则可以起到一举两得之效,央行降低持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同时又可以获得更加灵活而充沛的市场化工具。央行可以通过控制操作频率来影响其市场效应,在市场流动性过剩时,卖出国债回收流动性。很明显,这将给央行的操作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dxiaozh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7-10 16: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期来说,正如郎咸平观点"即使特别国债不向普通投资者和企业发行,但向银行发行,由于其利息水平高于储蓄,银行肯定会积极认购。该额度相当于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调整的0.5%,会不构成股市资金变相抽离?银行接受储蓄存款再放贷款,如果可放贷额度减少必然减少企业贷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资门槛提高,周转困难,业务必然受到冲击,对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构成巨大打击."

中长期来说,
1、收紧银根,对中国A股飚升的趋势进行釜底抽薪,以避免以后股市泡沫及破裂。
2、收紧银行贷款资金,避免房产价格上升等等引起资产泡沫及破裂。
3、吸引一些有多余资金的保守和稳健的投资者投资国债,使这些资金不会在商品市场囤积货物,或炒卖商品,这样就会抑制通货膨胀。
4、就是用经济杠杆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的流通量问题,而不是象以前只用行政命令切断银行贷款,或者搞垮大量、或大型民营企业。
5、开始尝试用巨额资金进行全球投资,转移国内的市场需求饱和的问题,以免引起生产过剩,继而引起企业危机(甚至破产),而最后导致税收、财政减少,失业人数增多,从业人员收入下降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0 2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采取发行国债的政策,是从宏观在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正轨!但这一措施对中国目前的股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股市很快得到体现。但问题在于国家如何去实施,什么时间发行?
还是未知数!希望以后国家能够更加透明的进行行政干预。不要是广大股民伤心。
总之,这一措施是利大于弊!
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的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2 08: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不容易从股市里解套,又重新套牢,姑且做股东了。
楼价仍然在节节攀升,幸亏老家还有1亩3分地。
只见物价天天涨,不见工资有什么反应。
难,难,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2 08: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财政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十八次会议作发行特别国债的说明至今,财政部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三次向社会解释了特别国债发行的相关问题,包括发行方式、利率以及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等,不过迄今为止,市场的反应似乎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虽然,过去几年,财政的透明化一直是财政部门努力的方向。

这一次财政部语焉不详。在向全国人大所做的说明中,没有明确国债到底向谁发,发行节奏如何把握,市场之后也就颇多猜测,比如究竟是向市场中的机构发行,还是直接跟央行进行置换,所以才有发行15500亿特别国债相当于10次提高准备金率的说法。

所以,本报7月2日出版的报纸,曾以《七问特别国债》在头版刊文,提出了市场关心的七个问题。我们注意到,6月29日和7月5日,财政部新闻办分别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对市场关心的热点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不过,这些说明还是颇费人思量。比如说,特别国债究竟以何种方式发行,还是有些含糊,虽然财政部否认了将向央行直接发行的说法,也表示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问题在于,巨额国债发给谁,发行节奏如何把握,直接决定了对流动性的影响,甚至也决定着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走向。现在,无论是加息或者暂停或者减征利息税,都直接受制于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常规的市场思维考虑问题,显然已经没可能把握政策脉搏。尽管财政部的说法表明,发行特别国债对于市场的影响是中性的,但是由于相关信息比较模糊,反而可能导致市场更大的慌乱。

我们不知道,目前财政部门是否已经有了完整配套的方案,7月5日,财政部在答记者问时称,财政部在设计发行方案时将会周密考虑、精心设计,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这是否意味着,相关的方案还在设计和讨论中?

除了涉及本次发行的技术问题,新增外汇是否也要发债购买,在发债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未来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如何保证有比较高的收益,这些问题都是很现实的。从根本上讲,发行国债是向老百姓借钱,这些钱拿去做什么,有没有好的收益,到时候还不还得上,都应该有人替老百姓问一问。

那么,特别国债现在所面对的一个个问号,究竟应该在哪个环节被化解?是等待财政部一点点地告诉我们,还是在更早的环节?比如说,全国人大在审议发行特别国债的议案时,是否也想到了种种的不确定因素?或者说,无论全国人大是否提出,财政部在向全国人大说明情况时,都应该考虑到种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性,并且毫无保留地把它们摆出来,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全国人大才能更好地评估,并且做出选择。

发行特别国债,本是希望另辟蹊径,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紧迫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初衷。不过,就事论事,花百姓的钱,即使是办好事,也应该明明白白。

以上文章是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gw31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7-12 10: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求发展必然要有一定的牺牲,而国家的调控也只能调解牺牲的范围及深度。发行国债有利于稳定市场,增加国家改革开放果实的安全。必须要防止我国发展成果像日本、东南亚那样被发达国家利用金融炒作等方式卷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3 11: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27楼转贴中说新华社,三大证券报都解释了本次发行不是针对股票市场的紧缩措施,不直接影响证券市场中的存量资金,但一周内导致沪深两市超过1.1万亿元市值蒸发,间接说明宣传没到位。1.55万亿是什么概念,1.55万亿元的规模,相当于2006年国家财政收入的39.37%和财政支出的38.34%,相当于2006年中央财政总收入的72.96%和中央财政总支出的65.98%(数据引用的),以上数据看来很惊人,不过发行特别国债不会一次就发行1.55万亿元人民币,会分时分批地发行,分他个几十批,影响就很小了,没必要大惊小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0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大批准发行15500亿特别国债,wo的看法!

在目前的体制下,发行国债凭的是中央政府的信用,可最终使用国债资金的往往是地方政府,这种责任和权力的分离,使得国债资金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成了免费的午餐。
   
    国债使用效率恐怕不高,中国这么大,某些地方政府使用透明度又有多高。。。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10: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国债真不知道怎么用,要是干坏事就不错。两千亿美金搞个欧洲金融风暴
都够了。不过这样对谁也没有太多的好处,除非中国经济的完全转型!
啥都不说了,先看看这两千亿美金是怎么卖出去,是谁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9 01:59 , Processed in 0.33913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