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01|回复: 0

[【吟梅轩】] 语文课搬到教室外面上值得期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9 16: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课搬到教室外面上值得期待  
9月5日下午,明德中学高一185班的语文课将教室搬到了长沙城最漂亮的湘江风光带上,在这里上高中第一堂语文课《沁园春·长沙》。隔江欣赏着橘子洲头和岳麓山,豪迈地吟诵着《沁园春·长沙》,67名同学感受了80多年前“恰同学少年”般的风华正茂。一堂可能在教室里对学生难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听得同学们像“喝醉了酒
”一样。(2007-9-6 《长沙晚报》)

  大凡上学之人,谁没学过语文。对学生而言,语文易学,但难学好;对老师而言,语文易教,但难教精,这恐怕是众多的学生和语文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人把教室仅仅当作学习知识的地方,课堂顺着教师设计的轨道高歌猛进,成了那些自以为是的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学生则坐在四壁合围的教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文”。其实,社会即课堂,教育即生活。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更多的语文课搬到教室外面去上值得期待。

  语文学习的空间不应被缩小在狭小的教室里和手中的课本上,它可以延伸到图书馆、阅览室、市场、田野、游览胜地、报刊杂志、电视、因特网。语文老师也应该让学生放开眼界,拓宽视野,超越课堂,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投身于广阔丰富的生活天地。当学生漫步湘江边上,欣赏层林尽染的岳麓山和百轲争流的橘子洲,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肯定是一件心旷神怡的事,其效果不知比四壁合围的室内讲解强多少倍。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理想的课堂是什么?理想的课堂就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精彩舞台;就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就是向未知方向挺进充满激情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就是向每一颗渴望的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每一颗求知的心在课后仍然面对问号,充满好奇……

  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让他的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从而迷恋大自然这所学校的。“我们坐在山岗上,感受七彩的晚霞、夏天的黄昏、星星的闪光、蝈蝈儿的齐鸣……空气中弥漫着草原野草的芬芳。”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让学生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听、去看,去细细品味“天人合一”的意境,去认真体会人的心灵广阔,去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独特造化,达到封闭式课堂无法达到的教育境界。

  当今时代,语文课改应当改革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现状,教师应该时刻注意为语文课堂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毛泽东说过:“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语文学习也同样如此,让学生们跳出语文学语文,让语文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活动来滋养语文、丰富语文、拓展语文,这正是当前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转自:http://guancha.gmw.cn/2007-09/09/content_668283.htm
评论:上小学的时,村里穷,根要没教室,哪里还体会不到“天人合一”的意境这种感覍,如今才体会到当年虽穷却有着“感受七彩的晚霞、夏天的黄昏、星星的闪光、蝈蝈儿的齐鸣……空气中弥漫着草原野草的芬芳”感覍。特别是如今的好多学生,写篇作文内容空洞,怪词成堆,平淡无味,没有生活体验, 我们的语文教育向何处发展,今天是教师节,请语文老师们多从机制上想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5:07 , Processed in 0.29901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