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10|回复: 3

[【生命科学类原创】]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9 07: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态系统概念探讨

摘 要:为明确生态系统概念,通过与系统、环境、边界等概念的对比分析,认为:Tansly提出的“生态系统”定义存在逻辑错误;不存在相应的层次;生态系统即生态学系统。
关键词:生态系统;概念;层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1  生态系统概念
关于“生态系统”最经典的定义是英国植物生态学家Tansly于1935年提出的:“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各种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元,这就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特定的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这样一个功能单位就被称为生态系统。”[ ][ ](P9)[ ] 类似提法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P49) 有机体与物理因子、[4](P1) 生命有机体与无机物、[4] 群落与生存自然环境、[4] 群落和非生命的环境功能、[2](P5) 生物群落与物理环境、[2]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 生物群落与其环境、[ ]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2~ ] 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学领域最重要的概念。作者在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时,觉察到此概念应用混乱,刘增文等[3]也提出“生态系统”定义存在模糊性和歧意性,需要完善、发展、优化。此类定义的共同特点是将主体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作为“生态系统”,这淡化了主体与环境的差别,过于强调主体与环境的联系——整体性,忽略了边界的存在与意义。故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结合形式逻辑方法,论证了Tansly定义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明确了此概念。

2  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都是系统。[ ](P18) 这就是系统的普遍性,即客观世界的普遍的存在、形成和发展的形式。“系统”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概念。由于实践目的、思维方式、认识角度和专业学科的不同,对于系统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可以从整体上、实质上把握它,而且有确定的、统一的界限和内涵。[ ] Rosen.R指出,系统一词几乎从不单独使用,如“自然系统”、“物理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公理系统”、“一般系统”等,前面的修饰词描述了研究对象的物质特征而“系统”一词表征了所述对象的“系统性”。 [ ](P10) 系统是表示群、集合等含义的抽象名词。system一词在中文中有许多解释,诸如体系、系统、体制、制度、方式、秩序、机构、组织等。[11] 系统有三个基本特征: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12](P9)
环境意识是系统思想的另一个基本点。[ ](P24) 环境处在系统外部,是包围系统的其它所有单元的集合体;[12](P19) 环境是存在于系统以外事物(物质、能量、信息)的总称,也可以说系统的所有外部事物就是环境;[ ] 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称为该系统的环境;[13](P23) 为系统提供输入或接受它的输出的场所,即与系统发生作用而又不包含在系统内的各个事物组成的整体叫系统的外部环境,简称环境。[10](P19) 系统时刻处于环境之中。[14] 系统产生于环境依赖于环境,环境复杂性是造成系统复杂性的重要根源。因此,研究系统必须研究它的环境以及它同环境的相互作用。[13]
综合系统与环境的讨论可知,任何环境都是相对于特定的系统而言的,在没有明确主体时,就不能谈及环境。对于生物而言,生物体外的所有存在都是生物的环境,此环境中不仅包括非生命物质,也包括其它的生物。不同的生物组织层次对应不同的环境,小到一个细菌大到生物圈都有其相应的环境。生物依存于环境,从环境输入能量、物质、信息以维持有序,同时向环境输出。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必须的条件,同时接纳生物的输出。我们在研究生物主体时,时刻不能离开其环境。那么,是不是因此就可以将生物与环境“整合”为一个系统——称为“生态系统”呢?如“生态系统”定义为真,则生物与其环境组成一个系统,即生物与其外部“所有”的事物组成一个系统。根据系统存在于环境之中的理论,这个“生态系统”的环境是什么呢?显然没有“所有”以外的“所有”来做此系统的环境,也就是一个没有环境的系统,这不符合系统科学中关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论断。同时,生物与其环境都成为了这个“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二者居于平等的地位,这虽然强调了二者之间的整体性,却淡化了生物对环境的单向依存的事实。
我们也可以运用集合理论来分析这个定义。集合A表示地球,即论域,指明此讨论的范围只在地球以内,当谈及“所有”、“环境”也仅在大气圈以内,不论及大气圈以外的能量传递等过程,其对生物的影响以大气圈为起点。
设B、C、D分别代表任意三个生物存在形式,如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等;则b 、c 、c 则分别代表B、C、D以外所有的事物,即相应的环境;B和 、C和 、D和 必无交集;b 、c 、d 必有交集,如辐射、大气、信息等。
根据集合论可知下式:B+b=A,C+c=A,D+d=A,
通过上三式可得到下式:B+b=C+c=D+d=A,

若B、C、D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个体,如一只藏羚羊、一株沙地榆、一个在无菌室中的菌株。其中任意一个都存在于其它两个的环境中,三者没有交集。根据“生态系统”的定义,可分别形成藏羚羊生态系统、沙地榆生态系统、菌株生态系统。再根据上文的推导,可表示为藏羚羊生态系统=沙地榆生态系统=菌株生态系统。由此可以推理,B、C、D分别代表任意相同层次的生物组织均会得到类似结果,如,藏羚羊种群生态系统=牦牛种群生态系统=沙地柏种群生态系统、草原群落生态系统=森林群落生态系统=荒漠群落生态系统。
若B、C、D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生物组织,如一只藏羚羊、这只藏羚羊所在的种群、此藏羚羊种群所生存的草原群落。三者属于不同的层次,由低到高存在完全的包含关系,但在各自的环境中存在共同的部分,如青藏高原的大气、日照等。根据“生态系统”的定义及上文的推导,可得:藏羚羊生态系统=藏羚羊种群生态系统=藏羚羊种群所生存的草原群落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不论B、C、D是否存在交集,根据Tansly等的定义均能推导出与现实相悖的结果——所有生物与其环境形成的“生态系统”均相等。该定义导致生态系统概念的外延之间模糊不清,因此作者认为其定义存在逻辑错误。根据系统的层级性,任何系统都可以与其环境中的“一部分”形成更大的系统,但仅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生态学中,某个体与其环境中的其他同种个体形成种群,某种群与其环境的其他种群形成群落,不同的群落形成生物圈。而Tansly等人的定义却将环境完全纳入“生态系统”内,在概念上不能区分研究对象。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是否就可以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做为生态系统呢?事实上,与环境的“外向关系”只是“系统”研究的一部分,还有其“内部关系”即结构。对系统而言,还有很多的属性如组成、结构、环境、状态、控制、行为、演化、过程等等。也就是说,生态学所针对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仅是系统属性中的一小部分,建立于主体研究与环境研究的基础之上。所以,生物才是主体即系统,“生态”是其部分属性形成的集合。在此意义上,将Tansly的“生态系统”理解成一个研究范围比较恰当,它表明生态学研究要同时考虑系统与环境。

3  从系统的边界分析
边界把系统与环境分开,边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凡系统都有边界。从空间上看,边界是把系统与环境分开来的所有点的集合(曲线、曲面或超曲面);从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的形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界限,规定了系统组分之间特有的关联方式起作用的最大范围。对于物理系统和生物系统,边界比较容易确定;社会系统边界的定义比较困难;人体的有形边界容易确定但思想边界就比较模糊。[13](P25)[12](P20)
E.P.Odum[2](P10)也认为难以将生命与非生命分开,因为有的物质在生物与其环境中都存在。正因为物质、能量、信息以“流”的形式通过,生物体才得以向熵减小、有序、非平衡演化。不能藉此就认为生物与环境不可区分而将两者作为一个系统。事实上,生物与环境的边界具有特殊性,是层而不是点。生态边界层理论[ ]已经成功的阐明了生物与环境的边界作用。假设“生态系统”存在,其环境也存在,那又如何来区别其边界呢?相对于生物与非生物的边界要模糊的多。要在水分、光这些连续、变动的系统上指出边界,如同在河水中画圈。另外,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分析,即有生物又有环境因子,其环境因子近到CO2,远到日光,相对生物系统“生态系统”的边界无限大。这显然不利于研究。

4  组织层次分析
E.P.Odum[2][4](P12)总结了生态学组织层次。群落、种群、有机体、器官、细胞和基因与其环境通过物质、能量的关系形成了相应的功能系统:生态系统、种群系统、有机体系统、器官系统、细胞系统和基因系统。可以注意到,只有群落没有与其环境形成“群落系统”而是“生态系统”,而且在相应的讨论中将群落与“生态系统”分做两个主题,并定义:“群落和非生命的环境功能在一起称为生态学系统(ecology system)或者生态系统(ecosystem)。在欧洲和苏联著作中经常使用的生物群落(biocoenosis)和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两个词,大致分别相当于群落和生态系统。”显然,二者是两个层次。在很多书中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顺序展开,后者是作为比群落更高级的系统来讨论。也有专门的书称为《生态系统生态学》[ ]。
群落是通过“子系统+环境”来形成“生态系统”,那么,有无必要形成这个系统层次呢?大部分的生态学资料,在进行层次分析时,都是从个体开始到生物圈结束。作者认为这与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关。在机械的、分析的、线性的、被组织的,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相适应的自然观的影响下,结合20世纪20年代刚刚诞生的系统科学,形成了这种从低级到高级“拼凑”的“生态系统”概念。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我们已经能从地球以外重新来观察、认识这个生命的星球,也就可以进行从生物圈到个体的“分解式”的层次分析。最大的生态系统当然是生物圈。在生物圈内,我们所看到的是分散的但具有生态等值性的——景观。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又可分为基因、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景观-全球等4个层次”。[ ] 虽然从表述上存在语义循环的错误,但提出了一个新的层次,比“生态系统”更大的是景观。这个来自于地理学的生态学概念,主要研究区域内地理基质和生活于其上的生物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外貌特征的地域单元的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这些地域单元上生活的生物形成一个共同体——群落。种群向上交集而形成群落,向下由不同年龄群的个体组成。为什么没有“生态系统”这个层次呢?因为,生物圈、景观、群落、种群、个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都是稳定的,人类能清楚的认识,而“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环境”过于宽泛,没有稳定状态,也就不能被认识和研究。也正是因此,此概念的应用也随之模糊不清,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涵义。
E.P.Odum[2](P12)举了五个例子来说明生态系统。池塘,他从水和底泥中取生物样本研究其物质;研究生产者、大型消费者、腐养者;研究生物分布的分层现象;研究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没有关心其非生物环境的水和底泥,更没有关心这个“生态系统”整体的情况。显然,其研究的就是一个生物群落。集水区,其中讨论的主要是水体的污染,水土流失等,这里将生物群落和其支持体放到了一个同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这里研究的是一个景观。草地,其研究内容也没有超越群落生态学的内容。其中,他强调了空气和水的支撑作用。微生态系统,他在研究中“屏蔽”掉了“生态系统”的气候组分,无机物质来源等。很明显,这是一个人工的生物群落。宇宙飞船,其中一个是长期依靠太阳可以自给的,这明显是一个地球生物圈的缩影。
子系统得以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集合”是因为其突现性。种群具有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而个体没有;群落中存在种间竞争、营养级别而种群没有、景观中群落间的空地是其子系统而群落则视其为环境。那么,“生态系统”中突现的是什么呢?没有新的质的形成,系统本来就存在于环境中,即使不提出此概念,任何系统的研究也不能置环境于不顾而只研究主体。因此,也就不存在“生态系统”这样一个与个体、种群、群落相阶梯的层次。

5  结语
结合前面的分析,作者认为,生态系统就是生态学系统,任何生态学研究中的生物存在形式都可称为生态系统。其属概念是系统,种差为生态学。个体、种群、群落、景观、生物圈等均可视为生态系统,正是这些不同角度和尺度的研究丰富了生态系统概念的外延。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从个体、种群、群落、景观、生物圈到各种实例如一盆兰花、一只大熊猫、藏羚羊种群、草原群落、森林景观等等,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的背后是高度的统一性——系统。生态学目前的领域都可以用系统学语言重新诠释。种群的性比、年龄结构反映了系统的组成,种间关系是群落系统结构和种群与其生物环境关系共同的话题,群落的演替表明系统演化,景观格局包含于系统的空间结构,自然保护区管理得益于系统控制等等。当然,“蝴蝶效应”在生命科学中同样存在,要更好研究、管理各种生态系统,多学科的综合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更大的系统。

参 考 文 献



Discussion about concept of ecosystem

Abstract
In order to difine the concept ecosystem analyse and compare with concept of system、environment、boundary etc,so conclude that the “ecosystem” that was difined by Tansly is erroneous in logic and don’t exist the corresponding level,ecosystem is equal to ecology system。
Key words: Ecosystem;concept;leve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对系统科学产生过一点兴趣,对楼主所谓的“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结合形式逻辑方法,论证了Tansly定义的不合理性”,在看过全文后不能同意。谈谈理由:
楼主的正文包括五个部分,其中第2个部分篇幅最长,在全文中的分量也最重,因为后面的第3部分“从系统的边界分析”和第四部分“组织层次分析”依然围绕着“系统和环境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简单摘录一下: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3 从系统的边界分析
边界把系统环境分开,边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凡系统都有边界。从空间上看,边界是把系统环境分开来的所有点的集合(曲线、曲面或超曲面);从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的形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界限,规定了系统组分之间特有的关联方式起作用的最大范围。
不能藉此就认为生物环境不可区分而将两者作为一个系统。事实上,生物环境的边界具有特殊性,是层而不是点。生态边界层理论已经成功的阐明了生物环境的边界作用。.......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4 组织层次分析
E.P.Odum[2][4](P12)总结了生态学组织层次。群落、种群、有机体、器官、细胞和基因与其环境通过物质、能量的关系形成了相应的功能系统…….
.生物圈、景观、群落、种群、个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都是稳定的,人类能清楚的认识,而“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环境”过于宽泛,没有稳定状态,也就不能被认识和研究。也正是因此,此概念的应用也随之模糊不清,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涵义。
.子系统得以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集合”是因为其突现性。种群具有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而个体没有;群落中存在种间竞争、营养级别而种群没有、景观中群落间的空地是其子系统而群落则视其为环境。那么,“生态系统”中突现的是什么呢?没有新的质的形成,系统本来就存在于环境中,即使不提出此概念,任何系统的研究也不能置环境于不顾而只研究主体。因此,也就不存在“生态系统”这样一个与个体、种群、群落相阶梯的层次。
..

所以,这里主要分析一下“系统和环境关系”也就是主楼正文的第二部分,
(一)先来看一下前提,也就是楼主讨论的问题和运用的主要理论:
(1)批评的对象——Tansly的定义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Tansly于1935年提出的:“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各种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元,这就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特定的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这样一个功能单位就被称为生态系统。”
..
这里是比较常见的对Tansly理论的说法,云加以接受,肯定作为讨论前提的准确性。

(2)运用的主要理论:
1)系统的概念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客观世界都是系统。 这就是系统的普遍性,即客观世界的普遍的存在、形成和发展的形式。“系统”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概念。由于实践目的、思维方式、认识角度和专业学科的不同,对于系统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可以从整体上、实质上把握它,而且有确定的、统一的界限和内涵。Rosen.R指出,系统一词几乎从不单独使用,前面的修饰词描述了研究对象的物质特征而“系统”一词表征了所述对象的“系统性”。 系统是表示群、集合等含义的抽象名词。系统有三个基本特征: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

2)环境的概念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环境意识是系统思想的另一个基本点。环境处在系统外部,是包围系统的其它所有单元的集合体;环境是存在于系统以外事物(物质、能量、信息)的总称,也可以说系统的所有外部事物就是环境;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称为该系统的环境;为系统提供输入或接受它的输出的场所,即与系统发生作用而又不包含在系统内的各个事物组成的整体叫系统的外部环境,简称环境。系统时刻处于环境之中。 系统产生于环境依赖于环境,环境复杂性是造成系统复杂性的重要根源。因此,研究系统必须研究它的环境以及它同环境的相互作用。
..
以上内容,楼主虽然没有表明出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难发现,基本出自于谭跃进等的《系统学原理》和苗东升的《系统科学精要》,两者都是研究生教材,影响也较广,所说的观点也基本上是当下系统科学界的大部分人的共识:
http://book.lrbook.com/book/000/ ... 39AAB8D8EBC5345.htm
http://book.lrbook.com/book/000/ ... 7448F2513627DAF.htm

所以也完全接受,并以以上两者作为共同讨论的基础。

(二)再看看看楼主的论证,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入来批评Tansly定义的:
(1)侧重于楼主一开始所说的形式逻辑的方法,基本上属于归缪法。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综合系统与环境的讨论可知,……我们在研究生物主体时,时刻不能离开其环境。那么,是不是因此就可以将生物与环境“整合”为一个系统——称为“生态系统”呢?如“生态系统”定义为真,则生物与其环境组成一个系统,即生物与其外部“所有”的事物组成一个系统。根据系统存在于环境之中的理论,这个“生态系统”的环境是什么呢?显然没有“所有”以外的“所有”来做此系统的环境,也就是一个没有环境的系统,这不符合系统科学中关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论断。同时,生物与其环境都成为了这个“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二者居于平等的地位,这虽然强调了二者之间的整体性,却淡化了生物对环境的单向依存的事实。..
先假设“生态系统”定义为真:就是楼主所说的认为“生物与其环境组成一个系统”,而环境等于“其外部‘所有’的事物”,则可得出结论:1)生物与“其外部‘所有’的事物”组成一个系统为真;同时,依照前提2)系统之外必须有环境也为真。而显然“没有‘所有’以外的‘所有’来做此系统的环境”,所以后二者必有一假,不能同时成立,因而“生态系统”定义为假。
可以看到,如果“环境等于其外部‘所有’的事物”这一点成立,整个过程都是没问题的。

可就在这一点上,楼主的说法和Tansly的定义已经有了差别:Tansly的定义上面已经说过,是: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Tansly于1935年提出的:“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各种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元,这就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特定的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这样一个功能单位就被称为生态系统。”
..

可见,Tansly对系统和环境的定义是有前提的:1)地球表面上,2)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这与“环境等于其外部‘所有’的事物”是不同的,所以楼主的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


当然,Tansly的定义是不是正确的,还不能下结论。因为归缪法是无法达到证真的目的,也就是说归缪法运用无误,可以说这个命题为假;但归缪法运用有误,却不能说这个命题为真。楼主属于是后者。我们还得进一步考察,我就简单的说一说:在分析前面我们说的两个前提时,我们发现除了刚刚提到的问题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分析得出,Tansly所说环境的概念是和系统科学里面给环境的概念在内涵上是有重大区别的:

1)Tansly环境概念的内涵,基本包括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特定的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这样一个功能单位就被称为生态系统。”
..
2)系统科学里面给环境的概念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环境是存在于系统以外事物(物质、能量、信息)的总称,也可以说系统的所有外部事物就是环境;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称为该系统的环境
..
很明显,两者也是有明显区别的。
以上证明了,对于环境的概念,Tansly和系统科学其实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系统科学的环境不是指Tansly的环境,就像和我们日常用语里的环境不同一样。为了简便起见,我用环境(系)和环境(T)来区分

再来看二者在系统概念方面的差别
Tansly对生态系统的定义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各种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元,这就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特定的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这样一个功能单位就被称为生态系统。”..
看看符不符合系统科学里对系统的定义(由于内容比较多,所以简要来说说):
1)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客观世界都是系统。 这就是系统的普遍性,即客观世界的普遍的存在、形成和发展的形式。..
一个严格的三段论:大前提——“客观世界都是系统”
         小前提——“生物与环境构成的自然系统”属于客观世界(很明显)
         结论———“生物与环境构成的自然系统”是系统


2)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系统是表示群、集合等含义的抽象名词。系统有三个基本特征: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物理环境组成”,符合“由若干元素组成的”;b)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符合“元素间相互作用、互相依赖”;c)生态系统中各元素“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特定的营养结构”,符合“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此外,Tansly所说的生态系统也是表示群、集合等含义的抽象名词等等。就不细论了

可见,Tansly所说的生态系统完全符合生态系统中关于系统的定义,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虽然问题已经解决,还是来看看楼主的第二步批评(2)从“集合理论来分析这个定义”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集合A表示地球,即论域,指明此讨论的范围只在地球以内,当谈及“所有”、“环境”也仅在大气圈以内,不论及大气圈以外的能量传递等过程,其对生物的影响以大气圈为起点。
设B、C、D分别代表任意三个生物存在形式,如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等;则b 、c 、c 则分别代表B、C、D以外所有的事物,即相应的环境;B和 、C和 、D和 必无交集;b 、c 、d 必有交集,如辐射、大气、信息等。
根据集合论可知下式:B+b=A,C+c=A,D+d=A,
通过上三式可得到下式:B+b=C+c=D+d=A,
..
我们也从这个假设出发,接下来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若B、C、D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个体,如一只藏羚羊、一株沙地榆、一个在无菌室中的菌株。其中任意一个都存在于其它两个的环境中,三者没有交集。根据“生态系统”的定义,可分别形成藏羚羊生态系统、沙地榆生态系统、菌株生态系统。再根据上文的推导,可表示为藏羚羊生态系统=沙地榆生态系统=菌株生态系统。由此可以推理,B、C、D分别代表任意相同层次的生物组织均会得到类似结果,如,藏羚羊种群生态系统=牦牛种群生态系统=沙地柏种群生态系统、草原群落生态系统=森林群落生态系统=荒漠群落生态系统。
..
这里的论证是,把藏羚羊生态系统(B)=一只藏羚羊+地球除它之外的所有事物
        沙地榆生态系统(C)=一株沙地榆+地球除它之外的所有事物
         菌株生态系统(D)=一个在无菌室中的菌株+地球除它之外的所有事物   
所以,藏羚羊生态系统=沙地榆生态系统=菌株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失去了意义。

这里依然存在大毛病:Tansly对生态系统的定义是
引用第0楼kedashanhun于2007-10-19 07:45发表的 生态系统概念之误 :
Tansly于1935年提出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特定的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这样一个功能单位就被称为生态系统。”
..

很明显,对于一只藏羚羊而言,地球上很多事物对它而言是不存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所以构不成功能单位,也就不是Tansly所说的一个生态系统,同样沙地榆生态系统和菌株生态系统也是这样。

当然如果非要两者加合起来,也不是不可以,但这时要注意,这个生态系统就不能够叫作藏羚羊生态系统,因为在这个系统里一只藏羚羊和外界的交流不是最主要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说的简单些,这里要把隐含的其他系统也要加合起来:如下
藏羚羊生态系统(B)=一只藏羚羊+地球除它之外的所有事物(包括一株沙地榆和一个在无菌室中的菌株)
沙地榆生态系统(C)=一株沙地榆+地球除它之外的所有事物(包括一只藏羚羊和一个在无菌室中的菌株)
菌株生态系统(D)=一个在无菌室中的菌株+地球除它之外的所有事物(包括一只藏羚羊和一株沙地榆)
可以看出,这个生态系统无论叫藏羚羊还是沙地榆都不合适的,其实他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通常所说的生物圈),
其实是:生物圈(B)=等于生物圈(c)=生物圈(D)

生物圈(B)当然等于生物圈(c)等于生物圈(D)。可见,楼主的论证是在偷换概念。

至于,依照Tansly标准,可以得出藏羚羊生态系统,沙地榆生态系统和菌株生态系统,这应该由更专业的人士做,而且我肯定只要遵循Tansly的标准绝对能得出符合常理的结果,虽然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得出的结果会不一样。但这与这里的论证无关。

楼主在这一点上还有其他的论述,这和上面的情况其实是一样的,就不再赘述。

解决了这第2部分“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到楼主的问题在于偷换了Tansly关于系统和环境的定义,第3部分和第4部分的错误同样源于此。我们知道,在表述的时候,同一个词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专家那里都会有不同的含义,这是经常出现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基本概念更要小心,要细致的分析。如这里使用的“系统”和日常使用的“系统”,“环境”和日常使用的“环境”都是有重大区别的 ,我们不能把日常使用的“系统”,“环境”混同于学理讨论中系统科学里的“系统”,“环境”(熟悉哲学的人可能很快会想到“形而上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多说了)

这是俺回过的最长的帖子,估计没人会从头读完,权作自己运用形式逻辑思维的一个训练吧,呵呵。

对了,忘记说了,我这里并不是在说完全同意Tansly对生态系统的定义,Tansly对生态系统的定义是有必要完善的,如果有更好的解释(不是日常用语的解释呵)也是可以取代的。但楼主的论证是错误的。我们或许可以说Tansly对生态系统的定义在某个具体的运用上不太合适,但不能说就是“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08: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感谢停云先生的批评,这也是我写出文章到现在为止听到最深刻的评论.

对您的批评也相应的提出我的想法:

1: 楼主虽然没有表明出处(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正式的论文中是有参考文献的,只是在转换的过程中,Word文档的内容转换成Html,不能完全体现Wrod的结构,我的参考文献是插入尾注的形式加上的,而不是手工插入的,这保证了文献的准确性。没有在这里写出的原因还有就是防止文章的抄袭。

2:1)地球表面上,2)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这与“环境等于其外部‘所有’的事物”是不同的,所以楼主的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

  不论是“ 地球表面上”还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个人认为都是此论证过程的“论域”。不论在“地球表面”还是在“一定时空空间范围内”都存在主体即系统与环境的问题。环境定义的基础是相对于研究的主体——系统,而不是环境的外边界在哪里,而且作者认为也是没有边界的。而且其边界只在相应的讨论中有意义,那就是“论域”。
  Tansly提出的“地球表面”“时空范围”都对论域的限制,而作者则强调的是主体以外,当然出同意Tansly的论域。分歧在于在“论域”之内,系统与环境能不能加和。
笔者也并没有说Tansly的论域是错误的,也不能这么说。请注意作者提出的“A”,它代表的就是这个论域,在等式中,作者在最后也提出与“A”相等。更明确的说法是,从Tansly的定义出发,所有的系统都等于论域。

3:Tansly所说环境的概念是和系统科学里面给环境的概念在内涵上是有重大区别的

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跨学科的“理论”,因为在不同的学科中存在大量“同型”的问题与现象。“环境”“生境”“生态环境”……,很多的定义在出现,在重叠,使生态学研究者根本无法区分,更无法确定其边界。这也是作者讨论这个问题的初衷。

系统科学的环境与生态学(或者说Tansly)的环境不同 ,这是当然的,也是必然的。系统科学的环境是一个属概念,生态学的环境是种概念,二者有联系与区别,后者的存在以前者为基础,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前提。

所有展开的讨论,二者只存在“种属”差别,但没有矛盾的地方。

4:看看符不符合系统科学里对系统的定义(由于内容比较多,所以简要来说说):

笔者并没有否认从Tansly的定义出发得出的不是系统,在论述中作者也一直用“系统”来称呼。它当然是系统,但这个系统的范围包容一切,是一个无限大的系统,不适合命名为“生态系统”,它已经完全超出了生态学、甚至生物学研究。任何一个系统与它的环境合起来构成的系统都是该讨论的论域。而生态学中讨论的论域最大就是整个地球,这也包括人类、人类的思想。那么这个庞大的系统怎么能命名为“生态系统”呢?

5:功能单位

作者认为这首先要讨论什么是功能。作者认为功能是系统与环境作用过程中所体现的影响。功能是对环境而言的而不是对系统而言的。一个孤立的系统,在没有与环境发生作用之前是不存在“功能”的。既然是功能一定要有环境。同样,与环境发生了作用也就具有了功能。

任何一种生物都开放的系统,都在与环境发生能量、信息的交流,对环境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功能,也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功能单位。

同时,作者认为,环境是系统以外的所有事物,作者一同意与系统发生作用、有联系的才称为环境。也就是说,当系统与环境发生作用时,有一部分环境得到了系统的功能,也有一部分环境没有得到系统的功能。况且,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环境与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不代表环境对系统没有影响,蝴蝶效应是对这个说法的最好的例证。

6:“偷换概念”

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在那个等式的最后有一个“A”,在上方的定义中作者称为“地球”,也就是本次讨论的论域。

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的目的也是为也说明从Tansly的定义推导出的系统正好等于论域,这就模糊了环境与系统区别,无法进行研究。

在讨论中,作者没有用“生物圈”而用“地球”,是因为作者对“生物圈”的定义本身也存在类似边界不清的疑虑,所以没有使用“生物圈”一词。

作者认为这恰恰上Tansly概念的错误的渊源。



非常感谢停云先生的指导。这是我写出文章近一年多,听到唯一专业的意见,虽然是批评的,但对论题的进一步完善大有帮助。我上面对您提出的意见一一进行了“反驳”。请您给看一下。

能得到指教实在是荣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10: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大师duiha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6:06 , Processed in 0.34239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