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706|回复: 179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1月10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0 02: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济南战役后,敌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开始收缩兵力,至十月底,其四个兵团、四个绥靖区、二十五个军,约六十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止我军南下,以屏障南京。其部署是:第7兵团(黄百韬)在新安镇地区;第 13 兵团(李弥)在徐州以东地区;第2兵团(邱清泉)在黄口、砀山地区第16兵团(孙元良)由郑州撤往蒙城;第9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3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庄地区;第4绥靖区(刘汝明)在商丘;第1绥靖区(周岩)在淮阴。这一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密集,便于机动,增援迅速。九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十月十一日,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呀。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攻击陇海路郑徐段,牵制第16兵团不使其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为了全歼第7后团,并迷惑敌军,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军的主攻目标,毛泽东根据敌军部署特点,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并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这样就能达到争取较多时间,全歼第7兵团。十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第2纵队向江汉、第6纵队向宛西行动,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兵团(张淦)向南,第12兵团(黄维)向西,以配合郑州战役。
十月二十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这时,敌主力第16兵团已东撤,残敌万余人被歼,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够机动使用于东线。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变化,十一月一日,中央军委确定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我军能够参战的部队,计有华东野战军十五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上地方部队,共有六十多万人。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害怕徐州之敌重蹈卫立煌集团全军被歼之覆辙,为确保徐州,巩固江淮,以屏障南京,于十一月四日,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蚌段两侧守备,企图以徐蚌段为轴心,各机动兵团分布在该段两侧地区,以攻势防御阻击我军南下,必要时撤到淮南,确保南京,并于六日按此计划调整部署。同时,调华中\"剿总\"所属之第12兵团至太和、阜阳地区,相机东援。根据中央军委首先歼灭第7兵团,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孤立徐州的计划,华东野战军决以七个纵队分割围歼第7兵团于新安镇、阿湖地区;以八个纵队担任阻缓任务,其 中以三个纵队南北对进,牵制、阻击第13兵团东援,割裂第7、第13两兵团之联系以山东兵团指挥三个纵队歼灭第3绥靖区之敌或促其起义,尔后;渡过运河,直插徐州以东,以牵制敌第13兵团,阻击徐州之敌东援,以两个纵队(战役初期归中原野战军指挥)从西北面威胁徐州。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由睢县、柘城地区东进,求歼商丘地区之敌第4绥靖区,尔后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调第2、第6纵队至淮海战场阻击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六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敌人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敌第7兵团因等海州第44军西撤,推迟至七日西开,而第13兵团已按计划离开徐东,准备调往灵璧。十一月八日,敌第3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三个半师起义,我山东兵团顺利地南渡运河,越过该部防区,直插徐州以东地区。刘峙发现我军多路向徐州逼近,判断我将东西夹击徐州,十分恐慌,当即改变原来撤至徐蚌两侧的计划,决定调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坚守徐州。同时,蒋介石决定调杜聿明回徐州\"剿总\"任副总司令,并以李延年率第9绥靖区机关在蚌埠组建第6兵团,第4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与第6兵团协同动作,沿津浦路两侧向宿县推进,并担任固镇、宿县之间的守备。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于九日夜间,要求华东、中原野战军\"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定下了全歼敌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的决心。十一月十日,山东兵团主力歼灭了第7兵团西撤的先头师,切断了该敌的退路,十一日华东野战军将敌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为全歼第7兵团,我军调整了部署,华东野战军以山东兵团挨近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 及特纵炮兵大部攻歼敌第7兵团,以第7、第10、第11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由东南面逼近徐州,侧击东援之敌,以第1纵队为预备队;陈毅、邓小平当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第3和两广纵队转入徐蚌段作战,其中以第4纵队、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和两广纵队由西南面、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由西北面威胁徐州,以第3纵队及第9纵队一部攻击宿县,第9纵队主力南下阻击敌第6、第8兵团北援,第1纵队为预备队。
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党中央考虑到此役是南线空前的大战役,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因此十六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地区前后方的一切事宜。十一月十二日,我军对敌第7兵团展开猛攻,二十日攻占碾庄,二十二日全歼第7兵团,击毙贡百韬。徐州东援之敌遭我顽强阻击,每日只能前进一至二公里,由确山赶来增援的敌第12兵团十一个师,遭到中原野战军阻击,也只进到浍河以南的赵集附近。 敌第7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徐州的第2、第16兵团,蚌埠的第6、第8兵团及第12兵团三路会攻宿县,企图打通徐蚌间的联系,把徐州之敌撤走,因此,敌第12兵团继续向徐州方向推进。总前委决房集中中原野战军全部围歼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组成北、南两个作战集团分别阻击徐州、蚌埠之敌,并以一部作为中原战军围歼敌第12兵团的预备队。十一月二十五日,敌第12兵团十二万人被我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之双堆集地区。 敌第12兵团被围后,蒋介石见其突围不成,徐州、蚌埠增援无望,遂一面令刘峙到蚌埠督令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企图侧击我中原野战军。解第12兵团之围后共同南逃。毛泽东对徐州敌军柯能突围早有预见,并指示华东野战军预作准备。十一月三十日,徐州杜聿明集团约三十万人,向永城方向逃窜。我华东野战军即以十一个纵队全力追击,十二月四日,将该敌全部包围在永城东北之陈官庄地区。?眨??6兵团自行突围,被我消灭。第2、第13两兵团即就地转入防御。 我军同时包围了敌两个集团,蚌埠之敌仍企图北上救援。总前委采取了\"吃一个(黄维),挟一个(杜聿明),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的方针,以中原野战军六个纵队及华东野战军各一个纵队阻击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敌第6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为总预备队。十二日我军对敌第12兵团发起总攻,至十五日将敌全歼,生俘黄维。敌第6兵团北援被阻,当获悉第12兵团被歼后,连夜逃回蚌埠。 此时,平津战役已经胜利展开,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中央军委,对杜聿明集团暂缓攻击。着淮海前线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并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做好攻击准备。十二月十七日,毛泽东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但杜聿明等拒绝投降。十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平津、平张线上。华东我军遂于一月六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十日将敌全歼,生浮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投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歼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人,使敌人的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京、沪地区, 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淮海战役结束后,淮河以南的敌人仓惶南逃。华东野战军第6、第7、第8、第13纵队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间广大地区,前出到长江北岸,为尔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02: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1月10日――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10日21时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飞船变轨“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按照预定计划,这时要进行变轨,将飞船调整到距地球表面340公里高的圆轨道上。变轨能否成功,将影响飞船在轨飞行和准确返回预定着陆区。
地处北京燕山脚下的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又一次充满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中心的大型计算机按照科技人员的指令,高效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迅速生成了飞船变轨的实施步骤。在飞船飞行至远地点高度时,中心调度指挥员下达了变轨的指令。由于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透明传输测控技术,指令通过相关测控站点的测控设备直接传给飞船,前后只用了2秒钟。接到指令后,飞船上的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在发动机的推力作用下,飞船的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高到了340公里,成功地进入了圆轨道。
12日20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轨道维持再过20多分钟,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二号”飞船,将要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由陆海基航天测控网实施首次轨道维持。
“神舟二号”飞船自从变轨后,又以圆轨道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31圈,轨道高度在飞行中逐渐出现衰减。
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使飞船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飞行。在“神舟二号”飞船飞行全过程中,要进行多次轨道维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首次启用了最新研制建成的测控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测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测控设备的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测控网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控制飞船飞行轨道,需要精确的轨道计算。地面发送的轨道控制数据差之毫厘,对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船来说,调整后的轨道便有可能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测控人员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20时24分,进行轨道保持的控制数据指令向飞船发出。“数据注入成功!”北京指挥控制中心调度指挥员的报告,令现场每个人都兴奋不已。不久,从飞船上传回的数据表明,飞船已按照指令成功进行了轨道调整。
飞船继续在预定的轨道上飞行。尽管还要进行轨道维持,但航天测控人员有十足的信心,等待着飞船返回。
16日18时南大西洋“远望三号”船返回控制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阳光普照,暑气蒸腾。“远望三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静静地等候着“神舟二号”飞船的出现。

神舟回眸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 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02: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伦敦举行。
联合国概况
联合国(United Nations, UN)创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后又有波兰补签。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坐标(地理坐标系):40.749915°-73.967428°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2007年1月1日上任)
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
成员国:195个
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等
官方网站:http://www.un.org/
19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伦敦举行。51个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联合国组织系统正式开始运作。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联合国设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常会。新一届常会每年9月开幕,通常持续到12月中下旬。大会可在会议期间决定暂时休会,并可在以后复会,但必须在下届常会开幕前闭幕。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或事项,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
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按地区分配原则选出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宪章》规定,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秘书处由秘书长和联合国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为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服务,并负责执行这些机构所制定的方案和政策。秘书长是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首长,现任秘书长为韩国人潘基文(2007年1月1日上任)此外,联合国根据需要还设立了数目繁多的各种理事会、委员会或其他机构。
联合国会员国:凡要求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必须提交一份申请书,声明接受宪章所载义务,由安理会推荐,经联合国2/3多数会员国通过,即被接纳为会员国。安理会对联合国某一会员国采取防止行动或强制行动时,联合国大会可根据安理会的建议中止该国行使会员国的权利和特权。安理会可以恢复这些权利和特权的行使。对一再违背宪章原则的会员国,大会可根据安理会的建议将其开除出联合国。联合国会员国在联合国所在地设有常驻代表团,观察员在联合国设有常驻观察员办事处。截止到2002年9月27日,有会员国191个。其中亚洲39个,非洲53个,东欧及独联体国家27个,西欧23个,拉丁美洲33个,北美洲、大洋洲16个。另外,有2个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国:梵蒂冈、巴勒斯坦(地位高于梵蒂冈)。
总部: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瑞士日内瓦设有联合国欧洲办事处。2003年9月1日,包括联合国秘书处大院及附近的其它联合国机构办公大楼在内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实行全面禁烟措施。
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徽记和旗帜: 联合国的正式徽记是一个从北极看上去的世界图,周围用一个橄榄枝圆环围绕着的图案。联合国旗帜的底色为浅蓝色,正中的图案是一个白色的联合国徽记。
主要出版物:《联合国记事》(u.n. chronicle) 季刊,用中、英、法、西、俄和阿拉伯六种文字发行;《联合国年鉴》(year 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
几十年来,联合国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在曲折的道路上成长壮大,为人类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2005年9月,联合国的会员国由创建时的51个增加到191个,已成为当代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据联合国公布的材料,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中国在1945年派代表团出席了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参加了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XXVI)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它的政府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联合国歌:美国诗人罗梅作词,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作曲。歌词如下:
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
大地涌起雄壮歌声。
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
赞美新世界的诞生。
联合国家团结向前,
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
1.宗旨和原则 宗旨:概括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应危及和平、安全和正义
③在国际关系中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威胁或使用武力
④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2.组织机构:联合国设立了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人权理事会(47个席位,没有美国)7个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它是联合国的审议机构,大对于“重要问题”的决议,须由?多数通过;对于“一般问题”的决议,半数以上通过即可。大会通过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足以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由中、法、俄、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10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任期2年。经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它有权对国际争端进行调查和调停,可以采取武器禁运、经济制裁等强制性措施,还可以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协助缓和某一地区的紧张局势。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
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担任重大的国际政治责任。秘书长由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任期5年。秘书长在国际事务中以联合国代表的资格出现,代表联合国与会员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进行联系,可以代表联合国到出现国际冲突和争端的地区进行了解和调解。
3.作用:近年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4.联合国地位: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其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功能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顽固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并控制了联合国的多数会员国,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长期得不到恢复。70年代初,国际政治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亚非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地位。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一切合法权利,包括任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1974年,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在大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告: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联合国经费
联合国机构通过两种方式取得经费:成员国的会费与捐款。联合国及其机构两年一度的财政预算来自各成员国的会费。联合国大会审查联合国的经费,并确定各国应付的会费款额。各国的会费主要是依照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来决定的。会费由经常性预算、维和费用和国际法院费用三部分组成。
联合国大会确立的原则是,联合国不应该在经费上过度倚赖任何国家。为此每财政年度联合国的会费设有“封顶”价格,规定各成员国所付会费的最高价。 2000年协议的部分规定,单个会员国的会费占经常性财政预算最高额度从原先的25%降低到22%,目前这是美国承担的经费额度,而其他所有成员国的会费则更低,下限为0.001%。会费分摊每3年调整一次。
根据2000年~2003年的比例,其他联合国经常性预算的主要承担国有日本(19.63%)、德国(9.82%)、法国(6.50%)、英国(5.57%)、意大利(5.09%)、加拿大(2.57%)和西班牙(2.53%)。中国为1.54%。
2004年-2006年,日本19.46%,常任理事国分别为英国6. 1%,法国6%,中华人民共和国2.05%,俄罗斯1.1%。2005年,联合国预算经费总额为18.28亿美元。2007-2009年,会费比例从高到低为日本16.6%、德国8.6%、英国6.6%、法国6.3%、意大利5.1%、加拿大2.98%、西班牙2.97%、中国2.667%、墨西哥2.3%。俄罗斯为1.2%。
维和费用分摊情况有些类似,但是各常任理事国比例更高。
联合国的特别项目不在常规经费预算之内,这些项目是通过成员国的捐款来运作的。捐款的很大部分是为所需要国家提供农产品,但主要还是资金的支援。
联合国会员国
截止到2006年6月,联合国共有会员国192个。其中亚洲39个,非洲53个,东欧及独联体国家28个,西欧23个,拉丁美洲33个,北美、大洋洲16个。另外,有2个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地位高于梵蒂冈)。具体情况如下(国家前面加 号者为联合国创始国,后面为加入日期):
亚洲国家(39个):
阿富汗 (1946.11.19)  巴林 (1971.9.21)  孟加拉国 ( 1974.9.17)  不丹 (1971.9.21)
缅甸 (1948.4.19) 中国 (1945.10.24)  塞浦路斯 (1960.9.20) 印度 (1945.10.30)
印度尼西亚 (1950.9.28)  伊朗 (1945.10.24) 伊拉克 (1945.12.21)  以色列 (1949.5.11)
日本 (1956.12.18)  约旦 (1955.12.14)  柬埔寨 (1955.12.14)  科威特 (1963.5.14)
老挝 (1955.12.14) 黎巴嫩 (1945.10.24)  马来西亚 (1957.9.17)  马尔代夫 (1965.9.21)
蒙古 (1961.10.27)  尼泊尔 (1955.12.14)  阿曼 (1971.10.7)  巴基斯坦 (1947.9.30)
菲律宾 (1945.10.24)  卡塔尔 (1971.9.21) 沙特阿拉伯 (1945.10.24)  新加坡 (1965.9.21)
斯里兰卡 (1955.12.14) 叙利亚 (1945.10.24)  泰国 (1946.12.16) 土耳其 (1945.10.24)
阿联酋 (1971.12.9)  也门 (1947.9.30)  越南 (1977.9.20)  文莱 (1984.9.21)
大韩民国 (1991.9.17)  朝鲜 (1991.9.17) 东帝汶 (2002.9.27)  
非洲国家(53个):  
阿尔及利亚 (62.10.8)  安哥拉 (1976.12.1)  贝宁 (1960.9.20)  博茨瓦纳 (66.10.17)
布基纳法索 (60.9.20)  布隆迪 (1962.9.18)  喀麦隆 (1960.9.20)  佛得角 (1975.9.16)
中非 (1960.9.20)   乍得 (1960.9.20)   科摩罗 (1975.11.12)   刚果(布)(60.9.20)
科特迪瓦 (60.9.20)  吉布提 (1977.9.20)  埃及 (1945.10.24) 赤道几内亚 (68.11.12)
埃塞俄比亚 45.11.13  厄立特里亚 93.5.28  加蓬 (1960.9.20)  冈比亚 (1965.9.21)
加纳 (1957.3.8)  几内亚 (1958.12.12)  几内亚比绍 (1974.9.17)  肯尼亚 (63.12.16)
莱索托 (66.10.17)  利比里亚 (45.11.2)  利比亚 (1955.12.14)  马达加斯加 (60.9.20)
马拉维 (1964.12.1)  马里 (1960.9.28)   毛里塔尼亚 (1961.10.7)  毛里求斯 (1968.4.24)
摩洛哥 (56.11.12)  莫桑比克 (1975.9.16)  纳米比亚 (1990.4.23)  尼日尔 (1960.9.20)
尼日利亚 (60.10.7)  卢旺达 (1962.9.18)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75.9.16  塞舌尔 (1976.9.21)
塞内加尔( 60.9.28)  塞拉利昂 (61.9.27)  索马里 (1960.9.20) 南非 (1945.11.7)
斯威士兰 (68.9.24) 坦桑尼亚 (61.12.14)  多哥 (1960.9.20)  突尼斯 (1956.11.12)
乌干达 (1962.10.25)  刚果(金) (60.9.20)  赞比亚 (1964.12.1)  津巴布韦 (80.8.25)
苏丹 (1956.11.12)   
东欧国家及独联体国家(28个):
阿尔巴尼亚 (55.12.14)  保加利亚 (1955.12.14) 白俄罗斯 (1945.10.24)   波黑 (1992.5.22)
克罗地亚 (1992.5.22)  捷克 (1993.1.19)   爱沙尼亚 (1991.9.17)  匈牙利 (1955.12.14)
拉脱维亚 (1991.9.17)  立陶宛 (1991.9.17)   波兰 (1945.10.24)  马其顿 (1993.4.8)
摩尔多瓦 (1992.3.2)  罗马尼亚 (55.12.14)  斯洛伐克 (1993.1.19)  斯洛文尼亚 92.5.22
亚美尼亚 (1992.3.2)  乌克兰 (1945.10.24)  哈萨克斯坦 (1992.3.2)  吉尔吉斯斯坦 (92.3.2)
乌兹别克斯坦 (92.3.2)  格鲁吉亚 (1992.7.31)  塔吉克斯坦 (1992.3.2)  阿塞拜疆 (1992.3.2)
土库曼斯坦 (92.3.2)  俄罗斯 (45.10.24)  塞尔维亚共和国 45.10.24  黑山共和国 (2006.6.28)
西欧国家(23个):
安道尔 (1993.7.28)  奥地利 (1955.12.14) 比利时 (1945.12.27)   丹麦 (1945.10.24)  
芬兰 (1955.12.14)  法国 (1945.10.24)  德国 (1973.9.18)  希腊 (1945.10.25)
冰岛 (1946.11.19)  爱尔兰 (1955.12.14)   意大利 (1955.12.14)  列支敦士登 (1990.9.18)
卢森堡 (1945.10.24)  马耳他 (1964.12.1)  摩纳哥 (1993.5.28)  荷兰 (1945.12.10)
挪威 (1945.11.27)  葡萄牙 (1955.12.14)   圣马力诺 (1992.3.2)  西班牙 (1955.12.14)
瑞典 (1946.11.19)  英国(1945.10.24)  瑞士 (2002 .9.10)   
拉丁美洲国家(33个):
阿根廷 (1945.10.24)  安提瓜和巴布达(81.11.11)  巴哈马 (1973.9.18)  巴巴多斯(66.12.9)
伯利兹 (1981.9.25)  玻利维亚 (1945.11.14)  巴西 (1945.10.24)  智利 (45.10.24)
哥伦比亚 (1945.11.5)  多米尼加 (45.10.24)  多米尼克(78.12.18)  哥斯达黎加45.11.2
厄瓜多尔 (1945.12.21)  萨尔瓦多 (1945.10.24)  格林纳达 (74.9.17)  危地马拉 45.11.21
圭亚那 (1966.9.20)  海地 (1945.10.24)  洪都拉斯(45.12.17)  牙买加 (62.9.18)
墨西哥 (1945.11.7)  尼加拉瓜 (1945.10.24)  巴拿马(45.11.13)  巴拉圭 45.10.24
秘鲁 (1945.10.31)  圣卢西亚 (1979.9.18)  苏里南(75.12.4)  委内瑞拉 45.11.15
乌拉圭 (1945.12.1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62.9.18  古巴 (45.10.24)  
圣基茨和尼维斯83.9.23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80.9.16)   
北美、大洋洲国家(16个):
澳大利亚 (1945.11.1)  斐济 (1970.10.13) 新西兰 (1945.10.24) 巴布亚新几内亚 (75.10.10)
所罗门群岛 (78.9.19)   瓦努阿图 (1981.9.15)   萨摩亚 (1976.12.15) 马绍尔群岛 (91.9.17)
帕劳 (1994.12.15)  美国 (1945.10.24)   加拿大 (1945.11.9) 密克罗尼西亚 (91.9.l7)  
基里巴斯 (99.9.14)   瑙鲁 (1999.9.14)   汤加 (1999.9.14) 图瓦卢 (2000.9.5)
  ☆ 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创始成员(1945.10.24),1993年1月1日分成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斯于1993年1月19日同时加入联合国。
  ☆ 埃及和叙利亚均为联合国创始成员(1945.10.24)。1958年2月21日,埃、叙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成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独立国家地位,同时恢复其联合国成员资格。1971年9月2日,阿联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73年9月18日同时加入联合国。民主德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两个德国合并为一个主权国家。
  ☆ 印度尼西亚于1965年1月20日宣布退出联合国。1966年9月19日,印尼决定重新参加联合国的活动。1966年9月28日,印尼返回其在联大的席位。
  ☆ 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63年9月16日,在接纳新加坡、沙巴(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加入后,改国名为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独立。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联合国。
  ☆ 苏联为联合国创始成员(1945.10.24)。1991年12月24日,俄罗斯承续苏联在安理会和联合国其他机构的成员资格。
  ☆ 坦噶尼喀于1961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桑给巴尔于1963年12月16日加入联合国。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成员国,1964年11月1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加入日期:1947.9.30)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加入日期:1967.12.14)和平成为一个成员国,称为“也门”。
  ☆ 2000年9月5日,图瓦卢加入联合国。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1945.10.24),其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成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0年11月1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加入联合国。2006年5月3日,黑山宣告脱离塞黑成为主权国家。塞尔维亚共和国随后继承了原塞黑国家共同体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而成为主权国家。
  ☆ 2002年9月10日,瑞士加入联合国。
  ☆ 2002年9月27日,东帝汶加入联合国。
  ☆ 2006年6月28日,第60届联大举行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接纳黑山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2个成员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02: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创办标准石油。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最近给出了答案,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巅峰期的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盖茨的数倍。
1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1839-1937 3053亿美元
2 安德鲁·卡内基 1835-1919 2812亿美元
3 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 1794-1877 1684亿美元
4 约翰·雅各布-奥斯塔 1763-1848 1101亿美元
5 斯蒂芬·杰拉德 1750-1831 956亿美元
6 理查德·梅隆 1858-1933 823亿美元
7 A.T.斯图尔特 1803-1876 808亿美元
8 弗雷德里克·韦尔豪泽 1834-1914 722亿美元
9 马歇尔·菲尔德 1834-1906 601亿美元
10 萨姆·沃尔顿 1918-1992 586亿美元
11 杰·古尔德 1836-1892 582亿美元
12 亨利·福特 1863-1947 543亿美元
13 比尔·盖茨 1955- 530亿美元
14 安德鲁·梅隆 1855-1937 505亿美元
15 沃伦·巴菲特 1930- 460亿美元
约翰·D·洛克菲勒 (1839—1937年) 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创办人。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一个无牌游医,母亲伊莱扎·戴维森是一个虔诚的浸理会教徒。由于其父缺乏责任心,长年在外以药贩身份流浪,导致家庭生活艰难。母亲伊莱扎肩负起养家糊口的繁重任务,独自抚养五个子女。幼年时,曾将自己捉到的小火鸡精心喂养,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1855年,由于其父的原因不能继续上学,离7月16日高中毕业典礼只差两个月。约翰听从父亲建议,花了40块钱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随后加入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当了一个复式簿记员。
1858年以800美元的积蓄加上从父亲那里以一分利借来的1000美元同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期间赚取丰厚利润,1862年公司利润达到17000美元。
1863年,炼油专家安德鲁斯劝说洛克菲勒投资炼油厂,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成立。1865年,因合伙人意见分歧,公司拆伙拍卖,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的报价竞拍成功,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同年开办第二家炼油厂,成为克里夫兰第一大炼油企业。1866年,组建纽约洛克菲勒公司,负责出口业务。1867年,亨利莫里斯费拉格勒入伙,公司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鲁斯-费拉格勒公司。1870年,公司内部合并,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任总裁,资产100万美元,洛克菲勒放言:“总有一天,所有的炼油制桶业务都要归标准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并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又接管新泽西一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结果,在8年内,美孚石油公司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
后来,洛克菲勒财团又形成由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四家大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核心机构,这七大企业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12%和全国保险业资产的26%,洛氏家族通过它们影响工业企业决策。洛克菲勒财团创办基金会,向教育(现在的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文化、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团体赠款,扩大影响和势力。洛克菲勒财团还支持亲信人物担任政府要职,如曾任国务卿的杜勒斯、腊斯克都担任过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职务;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纳尔逊·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孙)的外交政策私人顾问。该家族的成员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左右内政和外交政策,如纳尔逊·洛克菲勒就曾担任1974—1977年美国副总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0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1月10日――刘小光获第一届中国围棋名人战冠军。
刘小光,我国围棋国手之一。
1982年定为六段,1985年升为八段,1988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九段。13岁学棋,14岁进集训队,现任中国棋院围棋部副主任。获第1届友情杯冠军、第8届、第9届名人战挑战权、获2次全国个人赛冠军、1986年“国手战”冠军、首届中国名人战挑战权、获2次全国个人赛冠军、1986年“国手战”冠军、首届中国名人战“名人”,4次“天元”、第10届“天元”挑战权,获第11届名人战挑战权、获第5届富士通杯赛第三名、第3届棋王赛第二名、首届中国王位赛冠军、获第6届中日天元战优胜、“安舒宝杯”快棋赛冠军、第7届“十强赛”第三名、获首届中国男女双人赛冠军、1997年“交通杯”国手邀请赛冠军、第8届宝胜电缆杯赛冠军、进入第3届世界公开赛八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7: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1月10日
法国、比利时联军占领德国鲁尔地区



法比联军越过边境进入德国

1923年1月10日法国、 比利时联军10万人占领鲁尔区,理由是德国不能按时履行

《凡尔塞条约》规定的赔款义务。德国威廉-库诺政府宣布“消极抵抗”政策,

即被占领区的企业停工、居民不纳税、不执行占领当局的命令,不替占领当局运

送货物和传递文件。


奉命撤离占领区的德国铁路员工



鲁尔被占使德国经济面临崩溃,人们去银行取钱要使用藤箱、旅行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8: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月10日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1946年1月10日, 根据《双十协定》规定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

的有国民党代表8人, 共产党代表7人,青年党代表5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社会

贤达9人,共38名。会议围绕改组国民政府、施政纲领、军队、国民大会、 宪法

草案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辩,最后通过了5项主要协议:(1)关于军事问题的协

议。 军队属于国家、军党分立、军民分治的原则, 并确定建立军事3人小组,

继续商谈整编具体方案。(2)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确立了国会制、内阁

制、省自治的原则,规定: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行政

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立法院负责;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3)和平建

国纲领。 确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确定了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党

派的平等合法为实现和平建国的途径, 确定了人民有各种民主权利。(4)关于

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确定修改政府组织法,增加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和非国

民党人各占半数。 (5)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规定国民大会代表增加各党

派及社会贤达代表700名, 确定第一届国民大会的职权为制定宪法,宪法通过须

经出席代表3/4的同意。

政协会议于1月31日闭幕。 由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实质

上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国基

本方针。

政治协商会议闭幕的当天下午,在国民党中央会议上,一些国民党中央委员暴跳

如雷,大哭大闹,放肆地诋毁政协协议,特别是集中攻击动摇国民党专制独裁统

治的宪法草案。蒋介石任其大闹,最后说:“我对宪草也不满意,但事已至此,

无法推翻原案,只好姑且通过,将来再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5年――中国与南斯拉夫建交

南斯拉夫



1.原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历史上的国名,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现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二战后,南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人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南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他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宪法,宣布实行“联合劳动”和“代表团制议会”,1980年,铁托逝世后,联邦实行集体领导,各共和国日趋松散,民族矛盾加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行政区划: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

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

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

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铁托格勒,现改名为波德戈里查;

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包括两个社会主义自治省:

5a.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

5b.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诺维萨德;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首都卢布尔雅那。

在1990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及至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之后,南斯拉夫作为国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斯拉夫简史

 所谓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于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地区。公元五至六世纪,部分斯拉夫人开始迁徙到今天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今天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到公元九世纪开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国家,如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响较大,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外,大都信奉东正教。

梦想成真 第一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区打败塞尔维亚军队,从而开始了长达500年的对巴尔干地区的统治。1878年,在经过长期反抗斗争后,塞尔维亚、黑山获得了独立。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则处于当时的奥匈帝国统治下。1912和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使马其顿摆脱了土耳其的铁蹄。巴尔干开始产生了将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起来的愿望,尤其是已经获得独立的塞尔维亚更是把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作为基本国策。
 一战中,塞尔维亚站在协约国一方。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的崩溃,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有了自决的机会;以法国为代表的协约国也主张在巴尔干建立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对德形成牵制。这样,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的梦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19年的《凡尔塞和约》承认并确定了该王国的主权和边界,是为第一南斯拉夫。1929年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战火诞生 第二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意轴心国集团向南斯拉夫王国发动全面侵略。4月17日,王国军队战败投降,国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国伦敦,第一南斯拉夫沦亡了。
 在德国法西斯占领南斯拉夫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始了4年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在二战中,南斯拉夫的游击战争是最大的敌后战场,它牵制和消灭了德国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也发展到了80万人。1943年11月29日在波黑亚伊策市召开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以铁托为首的临时政府———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在战后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共和国,剥夺流亡政府的权利,禁止彼得国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铁托元帅军衔。
 1945年5月,在苏联红军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获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年中共牺牲了170万人,占当时南斯拉夫人口的11%。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63年的新宪法又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铁托成为终身总统。新南斯拉夫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6个自治共和国以及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
 铁托领导的新南斯拉夫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度,在国际上奉行不结盟政策。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经济上曾获得很大成就,其国民生活水平在东欧一度居于领先水平,由于铁托本人在二战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从苏联集团、也不依附西方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在国际舞台上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步履维艰 第三南斯拉夫

 由于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国的统治,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如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则信仰伊斯兰教,加上各列强历史上出于私利,经常在各民族中进行挑拨、制造争端,使得各民族之间存在不少矛盾。铁托逝世后,这些矛盾开始逐渐激化。
 苏联东欧剧变也给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冲击。南斯拉夫统一的核心南共联盟也开始瓦解,各共和国的分离主义力量日益强大并逐渐控制了当地的政权。一九九一年,图季曼领导的克罗地亚以及斯洛文尼亚两共和国率先宣布独立。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时,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本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统一。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国率先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整个欧盟也步其后尘。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马其顿宣布独立。一九九二年四月,波黑又宣布独立。
 鉴于新的局势,原南斯拉夫仅存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只有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称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的南联盟在成立伊始即面临困境。波黑爆发了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战争,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被西方指责为进行“种族清洗”,受到经济制裁,国内经济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极其困难。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一起在美国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波黑内战终于基本平息。之后,西方又利用南联盟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少数民族与塞族之间的冲突,继续对南联盟施压,从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轰炸,制造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国旗:蓝、白、红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三色旗曾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的国旗。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增加一枚黄边红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重新启用三色旗。

国歌:

《嗨,斯拉夫人》。 由波兰国歌所衍生, 一八三四年所作, 一九四五年正式定为南斯拉夫国歌

国花:

桃花。

说起南斯拉夫,三十岁以上的人也许都会哼上几句“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南斯拉夫影片《桥》曾经风靡一时,印象中那部战争题材的片子有着颇为轻松的风格,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则有点像咱们的《游击队歌》,表现军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而战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另一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则使“萨拉热窝”这座南斯拉夫城市在中国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而且,当时南斯拉夫领袖铁托的名字我们也耳熟能详。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是一个国情极其复杂的联邦,其特点可归结为:
  一个联邦国家;
  二种拼音文字;
  三种语言;
  四个宗教;
  五个主体民族;
  六个共和国;
  七条边界;
  八个领导人;
  九个政府。

  这种国情的复杂性本身潜在着难以估量的矛盾,铁托在世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曾为此作了某种安排,但是,愿望不能代替现实,在他身后,矛盾激化,最终不可收拾——结局是南斯拉夫解体,一分为五。




2.现南斯拉夫


国名。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和西北部。南临亚得里亚海,陆疆与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为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 1,057万(1989),主要有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阿尔巴尼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土耳其人等。通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首都贝尔格莱德。境内多山,山地以北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多瑙河、摩拉瓦河等,水力资源丰富。全境以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为主,沿海地带属地中海式气候,比较湿润。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铜、铅、锌等矿储量丰富,还有煤、铁等。公元六世纪,斯拉夫人开始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七世纪发展为现代南斯拉夫各主要民族的祖先。九世纪起,陆续建立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等各民族的国家。十五世纪起,先后被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崩溃,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1918年12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4月被德、意法西斯占领。1941-1945年进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1945年11月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 25.58万平方公里, 1983年人口2,285万)。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80年以后国内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政治动荡,至1990年初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分裂瓦解。1991年6月起原南斯拉夫成员国中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4国先后脱离联邦,宣告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议会通过了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新南斯拉夫,定名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业以机器制造、有色金属和冶炼、木材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和烟草等;园艺业和畜牧业较发达。出口农矿产品、船舶、皮革和烟草等。进口矿物燃料、机械、化工产品、钢铁和棉花等。主要城市有尼什、苏博蒂察、克拉古耶伐次、波德戈里察等。
1. 1918-1941

南斯拉夫始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由塞尔维亚(包含现今马其顿、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三国组成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入。共六国组成。

一九二九年十月三日改名南斯拉夫王国(Kingdom of Yugoslavia)。

2. 1941-1945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为二次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遭德国、意大利入侵瓜分,南斯拉夫暂时瓦解。

3. 1945-1992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战,狄托领军击退德、义,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Federative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一九六三年四月七日,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Socialist Federative Republic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的行政区重划为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六个各自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组成。 (就是恢复第一阶段时6 国组成的国家。)

4. 1992-2006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间,其中斯、克、马、波四国先后独立,南斯拉夫仅剩馀蒙、塞两加盟国。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国号改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二○○三年二月四日,重定新宪法改国号为塞尔维亚黑山(Serbia and Montenegro),「南斯拉夫」一词正式走入历史。二○○六年六月三日,黑山宣布独立,同月五日塞尔维亚亦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联邦正式宣告完全解体;蒙、塞两国各自使用自己的国旗,南斯拉夫蓝白红横条三色旗亦成为历史旗帜。

所以现在既没有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名称,南斯拉夫联邦也正式宣告完全瓦解。地理上继承它旧时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现存国家为塞尔维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年――中国与突尼斯建交
突尼斯
【国名】 突尼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unisia,La Republique Tunisienne)
【面积】 162155平方公里。
【人口 】 1001万(2005年), 90%以上为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主要是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
【首都】 突尼斯(Tunis),人口225万(2004年)。
【货币】突尼斯第纳尔。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 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 小时。
【国花】油橄榄。
【国徽格言】秩序、自由、正义。
【誉称】世界油橄榄国(全国有4 0 0 0 多万株油橄榄。据说斯法克斯城周围有2 7 0 0 0 株世界上最大的油橄榄树,每株高1 3 米以上)、欧洲的钥匙(突尼斯东北端与意大利仅隔1 4 0 海里,突尼斯海峡紧锁着地中海的窄腰,故突尼斯有此称)。
【 国家元首】  总统宰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1987年11月7日就任,1989年4月当选,1994年3月、1999年10月和2004年10月三度蝉联。
【重要节日】  独立日(国庆节):3月20日。撒哈拉联欢节1 2 月
【简况 】   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全长1300公里。北部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8月为最热月,日均温21℃-33℃;1月为最冷月,日均温6℃-14℃。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国,布尔吉巴任第一任总统,1975年经议会批准,布成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接替布任共和国总统。
【 政治 】   1989年4月,突尼斯举行总统和立法选举,本·阿里当选总统,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获全部议席。1994年,本·阿里蝉联总统,突产生独立以来首届宪盟占压倒多数的多党议会。1999年10月,突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参加的总统选举,本·阿里以高票再度蝉联总统,立法选举与此同时进行,增加了反对党的议席,宪盟仍获得绝大多数席位。本·阿里总统执政十多年来,对内推行“以稳定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基本国策,不断巩固宪盟地位,逐步推进政治多元化,使突政局长期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奉行中立、睦邻、不结盟外交政策。2005年7月,突举行首次参议员选举,成立参议院。8月,本·阿里总统改组内阁和宪盟领导层。目前,突政局稳定,本·阿里执政地位稳固。2006年,本·阿里推出大赦、提高工资、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措施,争取民心,巩固执政基础。同时,在保持宪政民主联盟执政地位的基础上推进有控制的多党民主进程,引导反对党参政、议政,逐步扩大新闻自由,减轻西方国家在民主、人权方面的压力。目前,突政局稳定,本·阿里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宪政民主联盟及突社会各界已开始为本·阿里2009年竞选连任造势。
  【宪法】1959年6月1日,制宪议会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突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实行共和制政体。1975年3月,通过宪法修改草案,宣布布尔吉巴为共和国终身总统。1988年7月,通过宪法修正案,删改“终身总统”等8项条款,增加了“竞选议员年龄”,“总统职位空缺时由议长担任临时总统职务”等内容。1998年10月通过修改宪法和选举法,降低总统候选人的参选年龄,扩大参选范围。总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2002年5月,举行独立后首次全民公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并将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上限增至75岁,为本·阿里竞选连任2004年及之后的总统职位扫除了法律障碍。此外,新宪法还增加了民主和法制的内容。
  【议会】原为一院制,称国民议会。2002年宪法修正案改为两院制,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众议院是突最高立法机构,任期五年,下设8个委员会。议会监督政府工作并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2004年10月,突立法选举产生了第11届议会,宪政民主联盟获189议席中的152席,反对党获37席。上届议长福阿德·迈巴扎蝉联议长。2005年10月,迈巴扎在年度例会中再度当选议长。2005年7月,突举行首次参议员选举,成立参议院,参议员任期6年。8月,阿卜杜拉·卡拉勒(Abdallah Kallel)当选为参议院议长。
  【政府】2007年1月,本·阿里总统对内阁进行部分改组,政府主要成员名单如下:总理穆罕默德·格努希(MOHAMED GHANNOUCHI)、国务部长、总统特别顾问、总统府发言人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迪亚(ABDELAZIZ BEN DHIA)、外交部长阿卜杜勒-瓦哈卜·阿卜杜拉(ABDELWAHEB ABDALLAH)、内政和地方发展部长拉菲克·贝勒哈吉·卡西姆(RAFIK BELHAJ KACEM)、国防部长卡迈勒·马尔坚(KAMEL MORJANE)、运输部长阿卜杜-拉希姆·祖瓦利(ABDERRAHIM ZOUARI)、贸易和手工业部长蒙泽尔·兹纳伊迪(MONDHER ZENAIDI)、司法和人权部长贝希尔·特卡里(BECHIR TEKKARI)、宗教事务部长布巴克尔·阿赫祖里(BOUBAKER EL AKHZOURI)、社会事务、互助和侨民部长阿里·沙乌什(ALI CHAOUCH)、教育和培训部长萨迪克·卡尔比(SADOK KORBI)、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长拉兹哈尔·布乌尼(LAZHAR BOUOUNI)、青年和体育部长阿卜杜拉·卡阿比(ABDALLAH KAABI)、财政部长穆罕默德·拉希德·凯希什(MOHAMED RACHID KCHICH)、农业和水利资源部长哈比卜·哈达德(HABIB HADDAD)、通讯技术部长蒙塔萨尔·瓦伊利(MONTASSAR OUAILI)、文化和遗产保护部长穆罕默德·阿齐兹·本·阿舒尔(MOHAMED AZIZ BEN ACHOUR)、旅游部长蒂加尼·哈达德 (TIJANI HADDAD)、公共卫生部长利达·凯希利德(RIDHA KECHRID)、装备、住房与国土整治部长萨米拉·哈娅什·贝勒哈吉(SAMIRA KHAYACH BELHAJ)、妇女、家庭和儿童事务部长塞勒娃·阿亚西·拉本(SALOUA AYACHI LABBEN)、发展与国际合作部长穆罕默德·努里·儒伊尼(MOHAMED NOURI JOUINI)、国有资产和土地事务部长利达·格里拉(RIDHA GRIRA)、工业、能源和中小企业部长阿菲夫·谢勒比(AFIF CHELBI)。
  政府网址:http://www.tunisie.com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4个省,下设254个县,240个市镇。
  【司法机构】最高司法委员会是突尼斯司法系统最高机构,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担任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委员会行使对法官任命、晋升、调动和纪律处分的职能。总统根据委员会的建议任命法官。全国有1个最高法院,10个上诉法院,24个一审法院,83个地方法庭。每省设有1个一审法院。每个法院下辖若干民事、刑事法庭。此外,在政府成员犯有叛国罪时将专门成立高等法院。最高法院院长为马卜鲁克·本·穆萨(Mabrouk Ben Moussa)。突无独立的检察院,在司法和人权部内设检察机构,现任总检察长为穆罕默德·莱吉米(Mohamed El-Ladjmi),但在每个法院均设有检察机构。
  【政党】突于1981年4月开始实行多党制,现有9个合法政党,主要有:宪政民主联盟、社会民主运动、人民团结党、民主统一联盟、革新运动、自由社会党、民主进步党、争取工作与自由民主论坛和绿党。
    (1)宪政民主联盟(Rassemblement Constitutionnel Democratique/ RCD):执政党。1934年3月由首任总统布尔吉巴创立。原名新宪政党,1964年改为社会主义宪政党,1988年2月改为现名。现有党员200多万,基层支部约8390个。以民主、开放为政治路线,主张实行国家、集体、私人三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强调法制治国。对外坚持不结盟政策,主张在互相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关系。2007年6月宪盟召开七中会,再次呼吁本·阿里作为宪盟候选人参加2009年总统大选,努力实施“十一五”计划,强化宪盟组织建设。主席为本·阿里总统(1988年7月当选)。2005年8月哈迪·穆赫尼(Hedi M'henni)被任命为宪盟总书记。在2004年10月立法选举中获得152个议席。
    (2)社会民主运动(Mouvement des Democrates Socialistes/ MDS):1978年6月创立,1983年11月获合法地位。主张开放民主,实行多党制、轮流执政,反对使用暴力。约有党员3万人。全国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现任全国委员会主席蒙塞夫·西亚拉(Moncef Siala),总书记伊斯梅尔·布拉西亚(Ismail Boulahya)。在2004年10月立法选举中获得14席。
    (3)人民团结党 (Parti de L'Unite Populaire/ PUP):1973年成立,由人民团结运动本·萨拉赫派分裂而来。主张政治多元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维护突尼斯的稳定。1983年取得合法地位。总书记穆罕默德·布希哈(Mohamed Bouchiha)。在2004年10月立法选举中获得11席。
    (4)民主统一联盟(Union Democratique Unioniste/UDU):1988年11月创建并获合法地位。主张在民主范围内,为阿拉伯团结而努力。总书记艾哈迈德·易努布利(Ahmed Inoubli)。在2004年10月立法选举中获得7个议席。
    (5)革新运动(Mouvement de la Renovation):前身是突尼斯共产党,1922年成立,1963年被取缔,1981年恢复合法地位,1993年4月改为现名。更名后宣布放弃共产主义,但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反对自由化经济和私有化。向各种进步力量和左派开放。党员1000多名。总书记穆罕默德·哈尔迈勒(Mohamed Harmel)。在2004年的立法选举中获3个席位。
    (6)自由社会党(Parti Social Liberal/ PSL):1988年6月成立,1988年9月获得合法地位。原名为进步社会党,1993年10月党的“一大”改为现名。主张多元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党的主席是穆尼尔·贝吉(Mounir El Beji)。在2004年的立法选举中获2个席位。
    (7)民主进步党(Parti Democratique Progressiste):1983年12月成立。1988年9月获得合法地位。原名为社会进步联盟,2001年6月党的“三大”改为现名。主张进行全面政治改革,建立多元化政治体制和进步理想同阿拉伯-伊斯兰属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总书记艾哈迈德·纳吉布·沙比(Ahmed Nejib Chebbi)。
    (8)争取工作与自由民主论坛(Forum democratique pour le travail et la liberte/ FDTL) 1994年创建,2002年获得合法地位,为左翼政党。主张建立现代民主制度,保证司法独立、轮流执政和尊重人民的自由选择。总书记穆斯塔法·本·加法尔(Mustapha Ben Jaafar)。
    (9)争取进步绿党(Parti Vert pour le Progres) 2006年成立并获得合法地位。以非左非右的姿态登上突政坛。主张保护环境、自由主义、泛阿拉伯主义、社会主义等。总书记吉蒙·卡马西。
    【重要人物】宰因·阿比丁·本·阿里:总统,1936年9月生于苏斯。曾受电子学高等教育,获电子工程师文凭,先后在法国圣·西尔军事学院、法国夏龙-马恩河炮兵学院、美国情报与安全高等学院、美国野炮高等学院深造。1958年起历任突参谋部参谋、军事安全处处长、驻摩洛哥空军海军武官、国防部长办公室专员、国家安全总局局长、驻波兰大使、内政部负责国家安全的国务秘书、总理府负责国家安全的部长级代表、内政部长等职。1979年4月由上校晋升为准将。1987年5月任内政国务部长,10月任总理,11月任总统。1988年7月,当选为宪政民主联盟主席。1989年4月当选总统。此后,在1994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连选连任。1991年4月,对我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已婚,有5个女儿,1个儿子。穆罕默德·格努希:总理,1941年8月18日出生于苏斯,毕业于突尼斯法律、政治、经济学院。1966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75年任财政部总计划司长。1982年任计划与财政部负责计划的国务秘书。1987年10月任总理府负责计划的部长级代表。1988年7月任计划部长。1989年4月任计划与财政部长。1990年3月任经济与财政部长。1991年2月任财政部长。1992年6月任国际合作与外国投资部长。1999年11月任总理。2004年11月连任。宪盟政治局委员,第二副主席。未曾访华。已婚,有2个孩子。福阿德·迈巴扎:议长,1933年6月15日出生于突尼斯市。在法国获经济学和法学学士学位。1961年起先后任卫生与社会事务国务秘书办公室专员,农业国务秘书办公室主任,青年体育局长,国家安全局长,突尼斯省长兼突尼斯市长,青年体育部长,卫生部长,新闻和文化部长,突驻联合国大使,突驻摩洛哥大使,青年体育部长,迦太基市长。先后四次当选议员。1997年10月起一直担任议长。宪盟政治局委员。1977年10月曾率突青年、体育代表团访华,2002年6月率议会代表团访华。阿卜杜拉·卡拉勒:参议长,1943年12月7日生于斯法克斯。曾就读于突尼斯法律、政治和经济学院,获经济学毕业文凭和突国立行政学院高级班毕业文凭,并获顾问级行政主管职称。1989年4月起历任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国务部长、总统特别顾问、司法部长等职。1988年7月任宪盟政治局委员、司库。1989年、1999年当选为议员。2004年1月当选为经社理事会主席。2005年8月当选为参议院首任参议长。曾获共和国特级勋章、“11.7”特级勋章。已婚,有3子。未曾访华。
     经济 以农业为主,但粮食不能自给。工业以石油和磷酸盐开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为主。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1986年,突经济实行“结构调整计划”,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95年突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后,突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升级改造和私有化步伐,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领域改革,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多年来,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GDP年均增长约5%。近年来,突移动通讯、因特网、电子商务和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发展迅速。2006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世界第30位,居非洲、阿拉伯国家之首。突在全世界155国劳动环境领域排行榜上名列58位,领先意大利、中国和埃及等。贫困率下降至4%以下。至2006年底,外国在突共有2803家外资企业。2007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世界第29位,仍居非洲、阿拉伯国家之首。2007年1月,突完成审议关于2007-2011年“十一五”发展计划总体发展模式和政策。目前突经济面临主要问题是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过分依赖欧盟。
  2006年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306.97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9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3%  
  货币名称:第纳尔(dinar),1第纳尔=1000米利姆
  汇率:1美元=1.32第纳尔  
  通货膨胀率:2.4%(2007年上半年)
  失业率:14.2%
  【资源】主要有磷酸盐、石油、天然气、铁、铝、锌等。已探明储量:磷酸盐20亿吨,石油7000万吨,天然气615亿立方米,铁矿石2500万吨。
  【工矿业】主要有以磷酸盐为原料的化工业和石油开采业。2005年原油产量为340.4万吨,天然气产量为23.44亿立方米,磷酸盐376万吨(2004年),铁矿石16.4万吨(2003年),锌6.6万吨(2003年)。纺织业在轻工业中居首位,产值为10.76亿第纳尔。自1986年起,纺织、皮革产品出口额已超过化肥、原油。2005年工业总产值为59.74亿第纳尔,工业增长率为2.5%。(资料来源:2006年经济季评国别报告)
  【农业】全国可耕地面积900万公顷,已耕地500万公顷,其中7%为水浇地,约34.5万公顷。由于盐碱化、沙漠化等因素,每年约有2万公顷耕地流失。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13-16%,2005年农业和渔业总产值为25.31亿第纳尔,增长率为5%。全国劳动力的35%从事农业。正常年景粮食自给率60%。2005年粮食产量为210万吨。(资料来源:2006年经济季评国别报告)
    突尼斯是橄榄油主要生产国之一,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4-9%,橄榄油成为突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全国种植橄榄6200万株,占地162.5万公顷。2005年产橄榄油22万吨,产柑橘26.2万吨,椰枣11.3万吨。全国有天然和人工牧场29万公顷。2003年牛、羊、山羊存栏数分别为41.5万头、392.4万只和80.1万只。2005年肉类总产量为11.78万吨,鲜奶产量92万吨,鱼产量10.8万吨。(资料来源:2006年经济季评国别报告)
  【旅游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是突第一大外汇来源。2006年旅游收入为27.51亿第纳尔,同比增长6.3%;接待游客654.91万人次,同比增长2.7%。2005年,全国约800家旅馆拥有23万张床位,居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前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达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6%,解决了12%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旅游设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有五大旅游中心,苏斯“康达维”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基地。突尼斯市、苏斯、莫纳斯提尔、崩角和杰尔巴岛是著名的旅游区。(资料来源:2006年经济季评国别报告)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比较发达。
  铁路:总长2190多公里,其中轨距1米的窄轨铁路占1713公里,余为轨距1.44米的铁路。国营铁路公司拥有机车136辆,货车皮5267节。2003年客运总量为3570万人次,货运量为21.74亿吨/公里。
  公路:总长2万公里。2003年公路客运量6.92亿人次,货运量11.84万吨。陆路运输目前占突尼斯货运总量的50%,客运总量的90%。1997年突开始修建2500公里公路和2000公里农用道路。至2005年底,突拥有各类机动车辆110万辆。
  海运:有30个港口,其中8个为大型商业港口,一个为石油转运港。有两支船队,总吨位22.4万吨。主要港口是突尼斯-古莱特、比塞大、布尔基巴、斯法克斯、加贝斯、苏斯、扎尔西斯、拉迪斯及斯基拉港等,2003年客运总量52.9万人次。
  空运:有两个国营航空公司,主要是突尼斯航空公司。全国共有91架各型号客机。突与国内外44个城市通航。年客运总量为1200万人次。2003年突尼斯航空公司客运量790万人次,较上年下降2.1%。全国有7个国际机场:突尼斯-迦太基、莫纳斯蒂尔-卡奈斯、杰尔巴-扎尔齐斯、斯法克斯-蒂纳、杜泽尔-内夫塔、塔巴卡-11.7和加夫萨-盖斯尔。
  【财政金融】2007年财政预算收支基本平衡,均为144.6亿第纳尔,比2006年增长1.8%。至2006年底,外汇储备66.48亿美元,外债率为49.1%。2005年外债总额为161亿美元。
  【对外贸易】1986年以来,突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迄今自由进口的商品额占进口总额的85%,自由出口的商品额占出口总额的95%。近年来突尼斯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2003   2004   2005   2006年
  出口   8619   9492   10080   11782
  进口   11700  12492  12668   15206
差额   -3081  -3000   -2588  -34.25
  欧盟是突的主要贸易伙伴,其中法国、意大利、德国是与突贸易名列前三名的国家,2005年在突进出口中所占比例如下:
            出口(%)  进口(%)
  法国        29.3      28.2
  意大利       19.7      25.2
  德国        9.1       10.5
(资料来源:2006年经济季评国别报告)
突主要出口产品是纺织品、电机设备、石油制品、机械、橄榄油、鞋、毛皮制品、化肥、化学制品等。2004年纺织品仍居突出口首位,出口额为33.3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达37.2%。进口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机械、电气设备、石油制品、车辆及钢铁、谷物等。(资料来源:2005年经济季评国别报告)
【外国资本】2006年,突共获外国直接投资达11.57亿第纳尔,比上年增长33.1%。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阿拉伯国家。至2006年底,突共吸纳外国直接投资(能源除外)累计达112.13亿第纳尔,提供27.4万个就业岗位。
【外国援助】“九五”期间(1997-2001年),突共获外国提供的各类援款132.17亿第纳尔,其中,外国投资36.37亿第纳尔,赠款3.77亿第纳尔,各类贷款92.04亿第纳尔。2004年获得外国官方发展援助5.39亿美元。2005年侨汇收入10.09亿美元。(资料来源:2006年经济季评国别报告)
【人民生活】突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实行对基本食品实施物价补贴的社会福利政策。90年代后,政府开始缩小补贴范围,减少补贴费用,分期提高基本食品价格,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困难户和低工资收入者的购买力。2004年突最低工资收入为218.19第纳尔(每周48小时)和 189.8第纳尔(每周40小时)。2001年全国78%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74%的居民享受医疗保险,8%的居民持有免费医疗证。2006年,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0.4%。
全国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医务人员和职工4万人,2004年全国平均每1200人有一名医生,平均每6500人有一名牙医,平均每330人有一名护士。医疗设施分公立医院、私人医院和个人诊所,以公立医院为主,共176所,有17269张床位,私人医院有床位1800张,另有卫生站1050个。全国有21%的家庭拥有汽车,90%的家庭拥有电视机,82%的家庭拥有冰箱,34%的家庭拥有洗衣机,6%的家庭拥有空调,36%的家庭拥有固定电话,55%的人拥有手机,90%的家庭享有饮用水和供电。2004年人口增长率为1.21%,人均寿命73岁,婴儿死亡率2.1%。2005年,突贫困率为3.9%,贫困家庭8万户。(资料来源:2005年经济季评国别报告)
  【军事】   1956年建立国民军,1959年建立海军和空军。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1975年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一年。总兵力约4万人。陆军3.1万人,包括3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撒哈拉旅、1个特种部队群和8个团,拥有各类坦克和装甲车405辆、炮482门、导弹156枚(具)。海军5000人,拥有各类舰艇40艘。空军4500人,有各型军用飞机70余架,直升飞机80架。有国民警卫队约4万人。军事装备主要来自法国、美国、意大利。
  2005年国防预算为5.63亿第纳尔,占国家预算总额的4.3%,同比增长2.7%。2001年美国军事援助为450万美元。

  【教育】实行基础义务免费教育制(至16岁),从1989/1990学年起,将过去的小学6年、初中3年合并为9年一贯制基础教育。全国近1/4的人口在各级学校学习。小学入学率99%,大学入学率为31.7%。2004年文盲率为22.9%,小学、中、高等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分别为35%、32%、8%。2005年有中小学5821所,中小学生226.7万。各类大专院校178所,学生36.6万,其中大学共16所:宰敦大学(伊斯兰高等学府)、突尼斯大学、突尼斯玛纳尔大学、迦太基11.7大学、玛努巴大学、中部大学、斯法克斯南方大学等。16所大学现有在校生共30万。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有:《复兴报》、《自由报》和《新闻报》。主要周刊有《现实》等。  
  突尼斯非洲通讯社 ( Tunis Afrique Presse):简称突通社,创建于1961年1 月,为国家通讯社。现有记者、编辑200余人。在巴黎、波恩、纽约、布鲁塞尔、阿尔及尔、拉巴特、开罗、科威特、达喀尔等地派有常驻记者,抄收40多家通讯社新闻,在国内有130多家新闻订户。
  突尼斯广播电视总署:1990年成立,国营,统管全国广播和电视工作,下设主席办、办公厅、电视总局和广播总局。突尼斯国家广播电台于1936年首播,现有三个全国性频道对外广播,一个为国内频道,每天24小时以阿文广播;一个为国际频道,每天18小时,以法、德、意、英和西语对外播音;还有一个青年频道,1995年11月开播。此外还有5个地方台。突尼斯国家电视台于1966年6月1日起开播,现分一台(阿文)和二台(法文),还有突尼斯7台和青年台。突直接转播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和法国商业电视台节目。1991年始设有线电视台转播法国有线电视台节目。
对外关系  突奉行睦邻友好、中立不结盟的政策,注重温和、务实、平衡。强调其阿拉伯、伊斯兰及非洲属性,重点发展同欧盟和美国的关系,积极推进突欧(盟)自贸区建设。倡导马格里布国家联合,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谋求发挥自身独特影响。主张和平解决地区争端,呼吁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迄今为止,突与世界13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国际形势:当前国际形势极为错综复杂,应采取全面的处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绝望、贫穷与被边缘化等问题。要始终促进不同文化、文明和宗教间的对话。
关于联合国改革:突认为联合国是国与国对话的理想机制,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赞同对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进行改革,认为改革应是全面、长期的,应关注发展问题和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并提高联合国的工作效率。突支持扩大安理会的组成,使其更具代表性,更加民主和透明,但不应仅凭一次表决改变安理会的现状。安理会应顺应全球化发展,充分反映各国对国际安全、发展、贫穷和疾病问题的关注。
关于不同文明对话:突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间的对话,促进世界安全与和平。突将继续在伊斯兰会议组织框架内,宣扬温和与中庸的原则,摈除暴力和极端主义。
关于恐怖主义:突谴责恐怖主义,认为反恐必须标本兼治,消除其产生的深层原因。西方国家须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缩小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倡议召开在联合国主导下的国际会议,建立"国际反恐行为准则",澄清恐怖主义概念,避免把恐怖主义同伊斯兰教和反抗侵略、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相混淆。
关于民主与人权问题:突认为,实现民主与人权价值应以尊重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为前提,特别是应尊重国家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各国人民有权根据其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和民族特性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照搬外部模式。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每个国家不可被剥夺的权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是人权的基本保障。
关于中东问题:突坚定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支持巴人民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的合法权利,积极评价巴有关各方达成《麦加协议》,希望能有助于结束巴内部冲突。谴责以色列政府在阿克萨清真寺周围的挖掘活动,呼吁国际社会促以当局立即停止此类活动。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和有影响力的各方、特别是四方委员会,在国际法和有关决议基础上,为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公正和全面的和平继续努力。
关于伊拉克问题:突希望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通过实现和解,结束流血冲突和恢复稳定,为国家重建和复兴创造良好环境。突对在宰牲节处决伊前总统萨达姆深表遗憾,认为这是对穆斯林感情的严重伤害。
关于黎巴嫩问题:突呼吁为黎重建加强协调和努力,敦促黎各派通过对话和谅解,实现黎政局稳定和国家统一。
【同法国的关系】突法关系较深,经济合作密切。法国在突外贸和外资中居首位,也是突旅游业的主要客源。突对法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27%左右,至2006年底,法在突企业总数已逾1150家,占突外企总数的40%。突是人均接受法国对外援助最多的国家,法每年向突提供约1亿欧元的援贷款。突海外侨民近一半旅居法国,2005年底在法侨民为50万人。法在突有侨民2.1万人。法是突军事装备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每年为突培训近百名中级军官,两国经常举行联合军事演习。2006年5月,格努希总理访法,双方在多领域签订多项协议,涉及贷款总额达9000万欧元。2007年2月,格努希总理赴法参加第24届法非首脑会议;5月,法国参议长蓬斯莱访突7月,法国总统萨科齐访突。
【同美国的关系】 突美于1799年建交,关系密切。1981年突美成立军事委员会。1987年本·阿里任总统后,两度访美,美迅速予其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美几任总统或国务卿也曾访突。美较重视突对马格里布地区稳定的作用。2006年2月,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突;3月,美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韦尔访突;4月,国防部长马尔坚访美,出席突-美第21次军事混委会;5月,美副国务卿佐立克访突。2007年,突外长阿卜杜拉访美。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欧盟是突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方。突同欧盟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80%。1995年7月,突同欧盟正式签署了“欧洲-地中海国家联系国协议”,拟在2008年建立突欧自由贸易区。1995年至今,突在突-欧合作框架内获得31亿突尼斯第纳尔的赠、贷款。2006年2月,突众议长迈巴扎访匈牙利,捷克总理帕劳贝克访突;7月,马耳他总统阿达米访突;10月,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访突;12月,众议长迈巴扎访问欧洲议会。2007年2月,波兰众议长尤莱克访突;3月,格努希总理赴葡萄牙共同主持两国总理级高层会议。
【同马格里布国家的关系】突积极推动马格里布联盟建设,重视睦邻友好,以维护周边安全。突与地区各国高层互访频繁,并建有高级别混委会。2006年2月,阿总理乌叶海亚访突,与突总理共同主持突-阿第15次高级混委会,同月,格努希总理访摩、毛;5月,毛国家元首瓦尔、摩参议长奥卡沙分别访突;7月,利总人委秘书马哈姆迪赴突主持突-利第19次高级后续委员会会议;9月,格努希总理赴摩主持突摩第13次高级混委会;12月,格努希总理访利。2007年2月,格努希总理访利,主持突-利第20次高级混委会会议;4月,突参议长卡拉勒访阿。
【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突坚持相互尊重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睦邻友好、通过谈判解决阿拉伯国家间分歧的原则,同所有阿拉伯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突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收复被占领土,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国家的正义事业,巴解政治部现仍设在突。突同情伊拉克人民因制裁所遭受的苦难,向伊提供了部分人道主义援助。2006年3月,格努希总理赴苏丹出席阿盟第18次首脑会议;4月,叙利亚总理奥特里访突,与突总理共同主持突-叙第7次高级混委会;5月和8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访突;11月,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访突。2007年3月,格努希总理赴沙特参加第19届阿盟首脑会议;4月,格努希总理赴叙利亚共同主持突-叙高级混委会;6月,格努希总理访问约旦和埃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到八宝山参加陈毅追悼会
  1972年元旦,陈毅曾几度昏迷。

  几天前,周恩来特地关照过北京日坛医院:陈毅同志神志清楚时,须随时向他报告。当天夜里,周恩来接到医生的报告,立即从人民大会堂坐车赶往日坛医院,直奔陈毅病房,两

  人久久地闭门长谈。以后几天,陈毅又几度昏迷。

  1月6日深夜11时55分,陈毅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陈毅逝世后,围绕对他的评价问题展开了一场斗争。以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为代表的一伙,在陈毅追悼会规格问题上硬要压低标准,对陈毅的悼词也大做手脚,在那份不足600字、简历就占了一大半的悼词中,硬要塞进“有功有过”几个字。

  周恩来为改掉陈毅悼词中“有功有过”的提法煞费苦心。他无力抗拒江青一伙定下的调子,只能委屈求全地争取多改一点,改好一点。他提笔加上了一段话:陈毅“功大于过,特别是皖南事变前后,他坚决执行毛主席关于新四军应渡江深入敌后作战以求发展的指示,在巩固和扩大新四军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在送审时,他特地附信强调:“陈毅同志是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我增改的一长句,对党内有需要。”

  使周恩来感到莫大安慰的是毛泽东了解陈毅,不赞成对陈毅作有功有过的评价。毛泽东在审阅这份悼词送审稿时,提笔划掉了这段文字,随即写了如下批语:“基本可用”,“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瑞芳于1914年1月10日病逝。

    夏瑞芳,男,汉族.江苏春浦(今上海市)人,字粹芳。1871年生。1897年集资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任经理。成为中国近代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中央组出版机构(1951年迁至北京)。

  夏瑞芳还在1901年创办《外交报》杂志。在1904—1914年间,除出版教科书和各种读物外,先后创办发行了《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等。同时,在国内培训出版人才,组织赴国外考察,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对商务印书馆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联 合 王 国 首 相 阿 特 利 在 大 会 第 一 届 会 议 开 幕 式 上 发 言,1946 年1 月10 日, 伦 敦(24480 联 合 国/ 新 闻 部)。
1946 年1 月10 日
联 合 国 大 会 第 一 届 会 议 在 伦 敦 威 斯 敏 斯 特 中 心 大 会 厅 举 行,51 国 代 表 参 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成立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成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并主张把《国联盟约》列为《对德和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决定设立一个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由威尔逊担任主席,这样,威尔逊首先建立国际联盟的要求未被采纳。《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收到许多国家和团体提出的草案和陈述书,并就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地实行委任统治问题、“门罗主义”列入《盟约》问题、反对在移民问题上的种族歧视问题等展开激烈的争论。《国联盟约》经过26次修改之后,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就是《国际联盟盟约》。《盟约》中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1920年1月10日和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战中对德奥集团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这样,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63个国家,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有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并附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等,其中最主要机构是理事会。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1937~1938 年国联会员国最多时达58个。


意义:

  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②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国、法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凡尔赛和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③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但实际上它是帝国主义列强 ,首先是英、法的工具 。《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委任统治制度,确认战胜国——英国及其自治领、法国、比利时和日本占有原属于德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所谓委任统治制只不过是殖民统治的变种。
  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国联在审理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成效很少 。1924年10月2日国联大会曾通过《日内瓦议定书》规定会员国之间信守和平解决争端,建立仲裁 、裁军和安全保障制度,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国联范围内的裁军谈判旷日持久,纯属骗局。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德国侵占奥地利均采取绥靖政策。


解散:

  日、德、意3国因为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分别于1933年3月27日、10月19日和1937年12月12日退出国联。接着先后共有17国退出国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4月8—18日在第21届“国联”大会上,国联正式宣告解散,所有财产和档案均移交联合国。


国联失败的原因:

  没有武装部队
  决议需要一致同意
  一些强国没有加入:
  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努力促成了国联的成立,美国却从未加入国联。1919年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接纳凡尔赛和约,并否决加入国联。
  德国于战后1926年加入,1933年退出。
  日本和意大利虽然均为永久会员,却分别于1932年及1937年退出。
苏联于1934年加入,因入侵芬兰而于1939年12月14日遭开除会籍。
  无力阻止国际侵略事件,如1930年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2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缺乏常驻组织,对国际事务反应缓慢
  重要的成员国倾向保护自己的利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上海视察申新九厂,左二为荣毅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月10日,根据“双十协定”规定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青年党代表5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社会贤达9人,共38名。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宪法草案等项协议。

  由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

  在1月31日会议闭幕当天,国民党中央会议正值举行。一些国民党中央委员闻讯暴跳如雷,公开诋毁政协协议。蒋介石任其大闹而无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月10日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科科夏奈尔去世



1971年1月10日,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科科夏奈尔(1884-1971)在巴黎去世,享

年87岁。她于20年代成名,对时装的风格产生了持久有力的影响。科科夏奈尔被

认为是世界时装界的女王。许多典雅的女式服装都是由她设计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年1月10日
麦克米伦接替艾登的英国首相职务

1957年1月10日。哈罗德-麦克米伦,保守党的右翼首领,今天被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选为英国新首相。

麦克米伦,62岁,是前任财政大臣。他将接替因身体欠佳而辞职的安东尼.艾登。据报道,温斯顿.丘吉

尔爵士已向女王说情选麦克米伦,不选保守党温和的左翼发言人R-A-勃特勒。麦克米伦首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恢复因入侵苏伊士运河而严重受损的与美国的传统亲密关系。

麦克米伦个人简介:

麦克米伦(Macmillan,Harold,1894.02.10-1986.12.29)英国政治家,1957年1月-1963年10月任首相。母亲出生在美国。祖父为伦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曾在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受教育,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4-1929年和1931-1964年为下院议员。30年代后期,谴责英国时纳粹德国的“绥靖”政策。1940年任军需供应部的政务次宫。1942年任殖民地部副部长,后被派往西北非担任英国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部公使,极力维护与艾森豪威尔、戴高尔及其他盟军高级将领的良好关系,1945年5-7月任空军大臣,1951年10月任住房和地方政府事务大臣,1954年10月任国防大臣,1955年4 月任外交大臣,1955年12月任财政大臣。艾登因苏伊士危机辞职后他被任命为首相并当选保守党领袖。就任后立即着手解决国家资金不足的困难。

  他极力改善回苏伊士危机而紧张起来的英美关系,多次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和肯尼迪总统会谈。1959年2月去莫斯科会晤赫鲁晓夫。在国内,他坚决支持英国战后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领导保守党取得1959年大选的胜利。

  1962年12月他与肯尼迪总统达成拿骚协议,由美国向英国潜艇提供核导弹。此事触怒了力主摆脱美国对欧洲控制的戴高乐,1963年1月29日法国否决接纳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英国的收支逆差迫使政府从1961年起实行冻结工资和其他紧缩措施,这使他的政府大失民心。1963年6月国防大臣J-普罗富莫因涉嫌被苏联间谍收买而辞职是他的又一挫折。后来虽因英、美、苏3国间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使他的声誉稍有好转,但党内继续要求选出较为年轻的新领袖。

  麦克米伦于1963年10月18日辞去首相职务。他拒绝了晋封贵族并于1964年从下院退休,开始撰写回忆录。后来他又接受封爵,于1984年受封为伯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0 10: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运行。

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直译就是“地下的东西”,这样的用词谴句当中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权威意味。好像是说:提到伦敦的地下,除了地铁,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它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总长超过400千米。1856年开始修建,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它长约7.6千米,隧道横断面高5.18米、宽8.69米,为单拱形砖砌结构。当时是以蒸汽机车牵引列车。1890年又建成一条地下铁道,长5.2千米,隧道为圆形,内径3.10~3.20米,铸铁管片衬砌。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为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地铁。现在英国伦敦地铁列车通过第三轨供直流电,电压为600伏。列车运行速度约32千米/小时,最大时速达96千米。伦敦地铁于1971年开始在xxx线区应用遥控和计算机技术操纵列车。
    伦敦地铁在战争时期曾被用作地下掩体。二战期间,每晚平均有6万居民进入隧道,最多时达17.7万余人。

.简史

   1829年以前,伦敦完全没有任何供大众使用的交通工具。1829年诞生的公共马车,行驶路线固定,距离很短,每个乘客收费1先令---显然既不是普通民众可以轻易搭乘的。
    从1800年到1831年间,伦敦人口从不足100万上升到175万,城市中心布满了房屋,街道越发狭小不堪,高峰时间出租马车形成拥堵,交通成了伦敦的一大难题。
    伦敦市组织了交通委员会征集方案,律师查尔斯 皮尔森提出了修建“伦敦中央火车站”的设想,他认为只要火车通到城市中心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一群承包商提出的要在伦敦修建一条地下道路的设想:他们认为人和车完全可以在地下通行。这两个想法结合了起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地铁的概念。
    1861年,在修建这条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地下铁路之前,伦敦各大报章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比如地道会不会塌下来,旅客会不会被火车喷出的浓烟毒死之类。
    当时的地道掘进方法也很笨拙:先把地上部分的住户全部搬迁,工人们从地面向下挖掘一条10米宽6米深的大壕沟,用黄砖加固沟壁,再搭成拱型的砖顶,然后将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耗资巨大。为了把蒸汽机车排出的浓烟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还要钻出通风孔。
    1862年,当地铁挖到一条小河的岸边时,河岸发生了坍塌,工地灌进了两米多深的河水。脚手架横七竖八地泡在水里,一片狼狈的场面。贝克街的地铁壁画描绘了这一场景。
    1862年中,4.8公里长,7个停靠站的地下铁道基本完工了。蒸汽车头开进了地下,大约40名官员乘坐在没有顶棚的木制车厢里对地铁进行了第一次巡游。 这个场面也被记录在了贝克街壁画上:车厢类似大型的煤矿运煤车,绅士修女们的肩膀以上的部分全部暴露在外,每到一站,人们脱帽欢呼,以表达喜悦之情。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获得成功开始,尝到地铁甜头的伦敦人就开始考虑修建第二条地铁了。同一年,工程师约翰 福勒(JOHN FOWLER)提出伦敦地铁建设应该从直线向环线发展。四年以后,环线地铁(CIRCLE LINE)投入建设,1884年完工。
    穿越著名的泰晤士河时,因为地下掘进技术技术还不成熟,第一条钻洞钻出的隧道虽然横穿了泰晤士河,但却窄小得无法修建铁路,成了一条地下人行道。有专人在隧道门口收费,1便士可以走一次,在隧道开放的头15个星期里,有100多万人穿行。1869年,这条地道被拓宽,改建成了地下铁路,现在是东伦敦地铁的一部分。
    此后,几百公里的地铁采用了成熟的地下挖掘技术,继大都会线和环线的建设与开通, 伦敦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终于开始形成。
    1898年,连接城市南部与金融城的地铁:滑铁卢与城市线(WATERLOO & CITY? LINE)开通。
    1900年,横贯整个伦敦的中央线(CENTRAL LINE)也完成了。这条地铁因为隧道宽大、机车和动力系统也更强大,因而更为经济。2个便士就可以买一张票。
    接下来的一战和二战中,伦敦的地铁的修建被迫停了下来。人们通过地铁将妇女和孩子们向比较安全的农村和郊外疏散。
    1940年后,伦敦地铁的隧道担当起了防空洞的作用:成为了战时的军事指挥中心、战时工厂、医院和市民的避难所。 丘吉尔本人就是在一处小地铁站里继续工作的。 《魂断蓝桥》里玛雅和军官罗伊躲空袭的防空工事就是伦敦地铁的滑铁卢站。 沿着站台伦敦人安排了床铺。老人和妇女就睡在那里,按照1940年10月28日的记载,因为供不应求,还需要买票预定这样的床位。
    1948年计划的纵贯伦敦的地铁C线,也就是今天的xxx线(VICTORIA LINE)拖到1959年才真正开工,1962年完成了第一段。1969年3月7日,由女王剪彩宣布完工。但实际上,这条线路的最后一段直到1971年才修完。
    1949年计划的朱必利线(JUBILEE LINE)及其延长线完工更晚。从设计到完成花了30年,1979年才对外开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1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1月10日
刘小光获第一届中国围棋名人战冠军

1988年1月10日,在有64名棋手参加的第一届中国围棋名人战中,刘小光九段在决赛中以3:1战胜俞

斌,夺得冠军,获得与当年日本围棋名人冠军小林光一九段争夺中日名人战冠军的资格。



刘小光简介
  山东郓城人,1960年3月20日生。13岁学棋,14岁进集训队。获第1届友情杯冠军,第8届、第9届名人战挑战权。获2次全国个人赛冠军,1986年“国手战”冠军,首届中国名人战挑战权。获2次全国个人赛冠军,1986年“国手战”冠军,首届中国名人战“名人”,4次“天元”,第10届“天元”挑战权,获第5届富士通杯赛第三名,第3届棋王赛第二名,首届中国王位赛冠军。获第6届中日天元战优胜,“安舒宝杯”快棋赛冠军,第7届“十强赛”第三名。获首届中国男女双人赛冠军,1997年“交通杯”国手邀请赛冠军。获第11届名人战挑战权,第8届宝胜电缆杯赛冠军,进入第3届世界公开赛八强。1982年定为六段,1985年升为八段,1988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九段。现任中国棋院围棋部副主任。著有“天煞星”——《刘小光自战百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13: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奈(Linnaeus, Carolus)

瑞典植物学家。1707年5月23日生于斯莫兰拉舒尔特;1778年1月10日卒于乌普萨拉。

资料:世界著名大学(Universities & Colleges)大全

林奈的姓名是Carlvon Linne拉丁化的形式。儿童时代的林奈看上去颇为迟钝,但是他的父亲(一位牧师),把他送进了医学院,先是在隆德,继之在乌普萨拉;对于这一安排,林奈是有些不情愿的。幸运的是,面临考验的年青的林奈,在学业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然而在经济上却接近了崩溃的边缘。幸好当时在乌普萨拉任教的摄尔*把这个年青人接到了自己的家中。

轻松提高英语水平:大量英语图书免费下载、阅读

林奈一直对植物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还只八岁的时候就赢得了“小植物学家”的亲昵绰号。这个兴趣到了大学时代仍方兴未艾,他依然从事对植物,特别是雄蕊和雌蕊的研究。

森奈写了一篇这方面的论文,这使他进一步感到他能够在性器官的基础上创立一个崭新的,更好的植物分类法。1732年乌普萨拉大学(当时他已在那里讲授植物学,在他以前,鲁德贝克*曾在那里教书)约请他去拉普兰旅行,考察那里的植物群。他如约前往,在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旅行了4600英里,发现了一百种新植物并且也仔细地观察了那里的动物界。他在性方面还产生了一个有趣的副产品:他是第一个使用♂(代表“雄性”)和♀(代表“雌性”)符号的人。

紧接着他又周游了英国和西欧。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统》。在这部有名的著作中,林奈建立了一套条理异常分明的生物分类法。这本书以现代分类学奠基著作的姿态出现,使雷顿*的早期著作晦暗无光。

首先他发展了一种清晰、简约的描述物种的文体,准确地指出某一物种同其他物种的区别所在。其次,他普及了双名命名法,先指定每一物种的属名(即属于哪一种群),然后是物种本身的种名。林奈的著作初版时只用纸七大张,到第十版时已增加到2500页。

林奈对分类学的热情几乎发展到了病态的地步。他没有满足于仅仅开列物种的名称并把它们归入有关的群或属,而是更进一步把相近的属归入目,把相近的目归入纲(以后,居维叶*又发展了他的概念,把相近的纲归入门)。尽管他是一个保守的虔诚教徒,林奈居然大胆地把人也包括在他的分类学中,给予人种以人类的名称。然而,他把这种分类法仅局限于人的躯体,他认为人的灵魂存在在于动物界之处。

他把猩猩和人归入同一个属“类人猿”(穴居人“),但是这一分类法没有持续很久。他也把鲸鱼和相近的物种归入哺乳动物,终于确立了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年前首先提出的观点。

虽然分类不见得就是科学的最高职能,然而对一个纷纭杂乱的研究领域来说,它却可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是待到林奈把生物界(固然有些人为地)纳入了秩序以后,生物学家才能够有信心地进行探求重要的概括方法。分类范畴从大的群体入手,先分为较小的群,再分为更小的群,最终至于个别物种,这种分类法赋予有生命的机体以树状的外观。正是这种树系的存在,促进了人们把生物从简单的开始形式进化为现代的复杂事物的模糊概念逐步活跃和明朗化、敏锐化起来。这些想法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希腊时代,但是在林奈以后才认真地开始些思想的方法。

林奈本人顽固地对抗关于进化的全部概念,他坚持认为,所有的物种在都是单独被创造的,创世以来再没有形成过任何新的物种,也没有任何物种灭绝过。

他在晚年可能已经开始动摇,但无论如何,他所持的反对立场不可能抑制前进的潮流。他自己的观点影响了他的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因为他在安排生物界时,没有亲缘关系,他不相信亲缘关系的存在。他只打算以他所能做到的最清晰的方式,区分不同的物种,所以他的分类法只是一种根据一望便知的外部性状而进行分类的人为的方法。

他的追随者,象居维叶、朱西厄*和德堪多*保留了林奈的分类原则,但改变了它的内容,使之成为一种显示亲缘关系的自然分类法。一旦出现了自然分类法,更多的进展便不可避免地接踵而来。林奈发出了一列思想列车,列车不可抗拒地驶向达尔文*,而这位刻板、正统的瑞典植物学家,是丝毫无力阻止列车前进的。

当林奈最后回到瑞典以后,他开始行医,并于1741年受骋为乌普萨拉大学医学教授。一年以后,他改任植物学教授,从事教学工作终其余生。他是一个卓越的教师,用曾经激励他自己的那股热情启迪他的学生,他把他们送(他们也高兴前往)到世界各地去探寻新的生命形式。据估计,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在考察的旅途中丧生。

1761年发布的一项(颁布日期为1757年的)法令册封他为贵族,授于他Carl von Linne的称号并任命他为瑞典贵族院议员。他在乌普萨拉大教堂逝世并葬于该处。

逝世后,他的书籍和收藏品被富有的英国博物学家史密斯爵士买去,运到了英国,成为著名的英国生物学会林奈(成立于1788年,即林奈死后十年)的基础。一个流传颇广(富有戏剧性,但不真实)的故事说,瑞典海军曾派遣一艘兵船企图截获运载这些瑞典珍宝前去英国的船。

1866年,据报告,月球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火山发生了变异;但是发生变异的原因迄今仍未得到满意的解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0 19:18 , Processed in 0.47433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