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wsbswdx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1月17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7 08: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08年1月17日
抗战时期爱国画家沈逸千先生诞辰

  
  1908年1月17日,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画家沈逸千先生的诞辰。沈逸千先生
出生在上海嘉宝县。“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上海画出了第一幅抗日宣传画。

抗战爆发后,他活跃在各大战场和敌后游击战场。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邓颖

超、朱德、贺龙等画像,并得到他们的亲笔签名认可。茅盾将这些画像称为“抗

战史料”。1944年中秋节前夜,沈逸千先生在重庆遇难,年仅36岁。



沈逸千(1908—1944)近代画家,是20世纪中国西部题材绘画的领头羊、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的先行者、与徐悲鸿齐名的画马名家。原名承谔,江南古镇嘉定(今属上海市辖区)人,祖籍松江。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沈柳汀为清代国学生。其故居“四声堂”位于今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西大街152号。早年师从旅沪日本画师细川立三学习素描,后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系深造,在校期间,开始尝试将西洋画素描写生技法和中国画笔墨技巧相结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街头出现的第一幅抗日宣传画就出自他的手笔。1932年夏,从上海美专毕业,成为职业画家,遂以画家身份参加“陕西实业考察团”,遂开20世纪中国西部题材绘画之先河。该年冬,为上海“新世界救济东北难民游艺大会”绘制壁画,并因致力于组建国难宣传团体,而谢绝了《大公报》社聘请担任写生记者之约。自1933年起,历任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团长、上海国难宣传团团长,率团两度北上进行救亡宣传,曾经出塞争取蒙古王公抗日。1935年,国难宣传团被迫解散。1936年,应邀出任《大公报》特约写生记者,其水墨画形式的旅行写生在该报上连载,深受读者的欢迎。1937年上半年,举办《察绥蒙古写生画展》,该大型个人画展在上海、南京、杭州巡回展出,引起轰动,出现因观众踊跃而延期的盛况。其作品得到剧作家田汉、阳翰笙和画家刘海粟、潘玉良等人的称赞;而于右任、冯玉祥、邵力子、沈恩孚、胡厥文等社会名流纷纷在其画上题词、赋诗。抗战爆发后,先作为《良友画报》特派记者赴前线采访;后自组战地写生队,任队长,其足迹遍及正面战场,并到过敌后抗日游击区,全面地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战的情况,曾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颖超、贺龙及马占山、冯玉祥、李宗仁、卫立煌等军政要人画像,获被画者签名认可,而且沿途举办百余次战地写生展览。1939年,在重庆发起中国抗战艺术出国展览筹备会,出任总干事,于1940年将应征作品运往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艺术展览会”。1940年2月和10月两度赴延安访问,曾在鲁迅艺术学院举办过“战地写生画展”,当时,艾思奇观展后即视其为中国美术发展的方向。1942年,在战时“文化城”桂林开个人画展时,得到作家茅盾、画家徐悲鸿的赞赏。其作品因被包括美国《亚细亚》杂志在内的众多中外报刊发表,故颇具影响。1944年,准备出国展览前夕,在四川万县和重庆连遭汉奸特务两次暗杀未遂。终于同年中秋前夜,在“雾都”重庆神秘失踪,时年仅36岁。其生前享有“写生第一”(《大公报》)之称号,卒后则被誉为“画坛怪杰”(刘海粟语)、“画马大师”(余辉语)、“杰出的爱国主义画家”(《美术》杂志)和“三十年代成名画家中之佼佼者”(《明报月刊》)。传世名作有中国画《神枪手》、《鄂尔多斯游牧记》、《哈萨克牧羊女》;素描《毛泽东画像》等。著作有《蒙边西北专号》、《察绥西蒙写生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33年1月17日
中共发表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去冬以来日本军屠杀了大批义勇军战士

  1933年1月17日,毛泽东、朱德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
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

  宣言说:全中国的民众们!日军侵入华北,造成了和居民的整批被杀,城市

与乡村的毁灭,以及痛苦与饥荒的增加。因为蒋介石、张学良等的不抵抗与投

降,因为他们对抗日士兵的压迫、遣散与屠杀,使中国士兵大批的死在帝国主义

的枪炮之下。国民党帮助日本更进一步的屠杀,同时他们用一切力量镇压反帝斗

争与组织武装的义勇军。

  中华苏维埃政府与革命军事委员会再一次提醒中国民众,我们在去年四月已

经号召全国民众与我们一起共同进行反对日本的武装斗争,而蒋介石对于这个号

召的回答是动员一切军队来进攻中国工农政府与工农红军,而不去反抗日本帝国

主义。

  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中国民众面前宣言:在下列条

件之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的侵略。(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

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等);(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

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我们要求中国民众及士

兵,响应这个号召,开展武装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8: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1年1月17日
刚果首任总理卢蒙巴被害

  1961年1月17日,刚果(利)首任总理、民族英雄卢蒙巴在加丹加(现在的
沙巴区)被冲伯集团杀害。1959年,卢蒙巴参加领导了刚果人民反对比利时的殖

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刚果在1960年获得独立后,他担任了首届总理兼国防部

长。卢蒙巴被杀害后,1961年3月召开的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宣布他为非洲英

雄。


卢蒙巴(1925~1961)
  
Lumumba,Patrice Hemery

扎伊尔民族英雄,刚果民主共和国(今扎伊尔)首任总理(1960)。1925年7月2日生于开赛省桑库鲁县,1961年1月17日卒于加丹加。巴特特拉部族人。1955年当选为非洲雇员联合会东方省分会主席。1958年10月,卢蒙巴创建了刚果第一个全国性政党——刚果民族运动党,担任主席。同年末,当选为全非人民大会常设委员会委员。

1959年11月,殖民当局镇压斯坦利维尔群众运动时,以唆使骚乱罪逮捕了卢蒙巴,但迫于舆论压力,不久即释放。1960年1月,卢蒙巴出席了关于刚果独立的布鲁塞尔圆桌会议,会上,他坚决反对分裂刚果,坚持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国家的原则。6月23日,卢蒙巴当选为总理,组织首届政府。6月30日刚果独立。1960年7月比利时派军入侵加丹加省(今沙巴区)、开赛省宣布独立,新生的共和国面临危机,卢蒙巴寄希望于联合国。但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军抵达后,拒绝与合法政府合作以恢复刚果统一。9月14日,刚果国民军参谋长蒙博托·塞塞·塞科发动政变,联合国军以保护为名软禁了卢蒙巴。11月27日,卢蒙巴潜离利奥波德维尔,前往东方省,想和政变后迁往斯坦利维尔的合法政府会合,但途中被绑架。后被冲伯集团杀害。1961年3月,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宣布他为非洲英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8: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1月1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西沙自卫反击战胜利



守卫西沙群岛的中国军民

  1974年1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长期以来,

南越当局对中国南海诸岛怀有领土野心,大肆侵犯南沙、西沙群岛中的一些岛

屿。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竟于1月15日派驱逐舰侵入西沙海域,

对我渔轮进行袭扰;17日,南越军队侵占中国的金银岛和甘泉岛,公然取下我国

国旗,并打死、打伤中国渔民多人;我海军奉命于1月17日、18日派出舰艇至永

乐群岛执行巡逻任务。

  19日,南越当局派武装部队向我琛航、广金两岛发动进攻,打死打伤我渔民

多人。我海军6艘舰艇和渔民、民兵进行自卫反击。海战中收复了被敌侵占的甘

泉、金银、珊瑚三岛。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远离大陆的条件下同外国海

军作战,这次作战的胜利,保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中央军委和

国务院的通令嘉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8: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5年1月17日
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1975年1月13日--17日,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代表
2864名。会议的议程是:(1)修改宪法;(2)审议政府工作报告;(3)选举

和任命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朱德主持会议,周恩来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

告》。

  周恩来在报告中重申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步设想”:“第一

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

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

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张春桥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他说宪法规定了人民群众

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并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增加了公民

有罢工自由的内容。

  17日举行大会,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一致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周恩来

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长、副委员长、委员,任命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为朱德,副委员长为董必武、宋庆

龄、康生等22人。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陈锡联、纪

登奎、华国锋、陈永贵、吴桂贤、王震、余秋里、谷牧、孙健为副总理。

  会后,姚文元指令《人民日报》只发一张大会主席台和一张大会会场的照

片,周恩来作报告和朱德主持大会的照片不准发。

  
周恩来在第四次人大会议上
  
朱德在第四次人大会议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8: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1月17日
蔡元培愤而辞去北大校长职务,抗议非法逮捕北大教师


  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独立,非法要求逮捕北
大兼课教师、财政总长罗文干,愤而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辞呈指出:“元培目

击时艰,痛心于政治清明之无望,不忍为同流合污之苟安,尤不忍于此种教育当

局之下支持教育残局,以招国人与天良之谴责。”蔡氏在《北京大学日报》上刊

登“不再到校办事”的启事。18日,北大全校学生举行大会,通过“驱逐彭氏”

、“挽留蔡校长”、“警告国会”等项决议。19日,北京大学学生联合法政专门

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1000余名学生到众议院请愿,阻止投彭允彝

同意票,并力主挽请蔡元培回校复职,被军警包围殴打,300多人受伤。
  
简介
  
生辰: 1868年1月11日
祭日: 1940年3月5日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生平

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元年(1912)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民国二十一年(1932)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二十九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教育部北大在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培植家乡青年不遗余力,先后主办过绍郡中西学堂、绍兴府学堂、越郡公学、明道女校,曾任稽山中学名誉校董。绍兴城区笔飞弄有蔡元培故居,今建为纪念馆,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新建“元培小学”、“元培中学”以示纪念。遗著辑有《蔡元培全集》。《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有录。(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供稿)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大事年表
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时,长兄元金13岁,小弟元坚9岁。
1879年,光绪五年蔡元培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
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进士及弟,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1894年,光绪甲午二十年蔡元培27岁时,春应散馆试,得授职翰林院编修。 就在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受到毁灭性打击。
1898年,戊戌二十四年,蔡元培31岁,当在朝廷上无法说服统治者革新图强之后,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同年六君子被害,除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所有百日维新产物均遭慈嬉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迫害。
1900年,庚子二十六年蔡元培33岁,由于之他的妻子受封建思想约束使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处在不和状态,而当他逐渐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后,便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于是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复感情的裂痕,之后两人关系转好,但同年夏天,王昭因病离开了人世。也就是在这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901年夏,辛丑二十七年,蔡元培34岁时,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校长。
1901年9月,被聘为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
1902年1月1日,壬寅二十八年,蔡元培在与他往日的学生黄仲玉女士杭州举办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
1902年,蔡元培35岁时,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1903年,癸卯二十九年,蔡元培36岁时,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下令侦讯。蔡元培辗转青岛、日本、绍兴、上海等地,一方面学习德语,准备赴德留学以躲避风头,一方面仍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03年,蔡元培为抗拒俄国政府觊觎中国北方领土,与上海反清革命志士以对俄同志会的名义办了《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
1904年,甲辰三十年37岁时,他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05年,乙巳三十一年38岁时,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5月,丁未三十三年40岁时,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一面学习,一面教授唐绍仪(后任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4个侄子的中文教师,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始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
1911年11月上旬,宣统三年辛亥年,辛亥革命爆发,在陈其美去电催促下,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亚回国。
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教育部在蔡元培之下对公众徵求可能的国歌,后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五旗共和歌》(中华民国国歌)
1月19日,民国元年,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键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
2月,鲁迅被他邀请到教育部任职。
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  
1913年,民国二年蔡元培46岁时,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三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1915年6月,民国四年,蔡元培48岁时,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倡勤勤工俭学,希望以次组织帮助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后顺利在法国进行学习的。
1916年夏,黎元洪的北京政府终于明令恢复了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孙中山、黄兴等一大批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纷纷相约回国,一些浙江籍议员还发电给远在法国的蔡元培,说是要推选他当浙江省督军。
1916年11月8日,蔡元培与吴玉章一起乘船由马赛回国,抵达上海。
1916年12月26日,民国五年,蔡元培49岁时,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1917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
1917年,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1917年7月3日,蔡元培在北大发表热情洋溢的就职演说的余热未散,就向黎元洪总统提出辞职了,措辞委婉,但动因沉郁,那就是抗议张勋复辟。
1917年10月,民国六年,蔡元培50岁时,主持教育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规程,北京大学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的议案,会议议决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
1918年,他更明确地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1918年5月22日,蔡元培为“中日防敌军事协定”这个破事,反对政府变相卖国,又向大总统提出辞呈。
1918年11月16日,民国七年蔡元培51岁时,“一战”刚结束,在天安门前组织集会庆祝,发表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称第一、二、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
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悄然离京。
5月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于5月13日向政府齐上辞呈,支持蔡元培。
1919年6月15日,民国八年蔡元培52岁时,在他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后由于北大师生极力挽留,蔡元培答应只做北大师生的校长。
1920年初,蔡元培与李石曾、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蔡元培任校长。
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奚浈、查晓园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
1920年5月,蔡元培聘任地质学家李四光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邀著名作家莎菲回国任北京大学文学教授,8月,聘鲁迅为北京大学讲师。
1920年年底,民国九年,蔡元培53岁时,被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Herriot),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Lepine)等,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决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


著作目录

1 蔡元培自述(蔡元培著) 传记文学出版社 民国67

2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 民国70

3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蔡元培,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4 蔡元培先生全集.续编(蔡元培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80

5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 上海书店 1984

6 蔡元培自述(蔡元培, 著) 传记文学出版社 民国56

7 蔡元培语萃(蔡元培, 著) 华夏出版社 1993

8 蔡元培随想录 : 人生的启示(蔡元培, 著)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4

9 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 : 蔡元培文选(蔡元培,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10 蔡元培文集(蔡元培, 著) 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5

11 蔡元培选集(蔡元培,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12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 东方出版社 1996

13 蔡元培学术文化随笔(蔡元培,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14 张元济蔡元培来往书信集(张元济, 著/蔡元培, 著)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992

15 商务印书馆九十年 : 我和商务印书馆(蔡元培著/蒋维乔著/庄俞著) 商务印书馆 1987

16 蔡元培语言及文学论著(蔡元培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

17 玄圃论学集 : 熊十力生平与学术(蔡元培著) 三联书店 1990

18 蔡元培选集(蔡元培著) 中华书局 1959

19 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蔡元培著)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0 蔡元培全集(蔡元培,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21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蔡元培卷(刘梦溪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22 蔡元培学术论著(蔡元培,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23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01,美育代宗教说(娄子匡编/蔡元培,著) 东方文化书局 1973

24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21,妖怪学讲义(娄子匡编/蔡元培著) 东方文化书局 1974

25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41,中国伦理学史(娄子匡编/蔡元培,著) 东方文化书局 1974

26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 : 专号.(2),民族篇(娄子匡主编/蔡元培,著) 东方文化书局 1976

27 蔡元培张元济往来书札(蔡元培,著/张元济,著)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 民国79

28 蔡元培美育论集(蔡元培/高平叔) 湖南教育 1987

29 蔡元培哲学论著(蔡元培/高平叔) 河北人民 1985

30 蔡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31 蔡元培全集(蔡元培著/高平叔编) 中华书局 1984

32 蔡元培政治论著(蔡元培/高平叔) 河北人民 1985

33 石头记索隐(蔡元培著/胡适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34 孑民自述(蔡元培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35 蔡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著) 淑馨出版社 1989

36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 商务印书馆 1998

37 未能忘却的忆念 : 《宇宙风·自传之一章》《人间世·名人志》合集(蔡元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38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 商务印书馆 1999

39 蔡元培民族学论著(蔡元培, 著) 台湾中华书局 5/12

40 蔡元培教育论集(蔡元培, 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41 简易哲学纲要(蔡元培编) 商务印书馆 民国13

42 哲学要领(科培尔讲) 商务印书馆 民国8[

43 哲学大纲(蔡元培编纂) 商务印书馆 民国10

44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 上海商务印书馆 民国26

45 美术的起源 : 学术讲演录(蔡元培著)  4414

46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编) 商务印书馆 民国16

47 石头记索隐(蔡元培编纂)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

48 伦理学原理(蔡元培编译) 商务印书馆 民国8年

49 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胡适编辑/蔡元培/王云五编辑) 商务印书馆 民国26

50 蔡元培书信集(蔡元培,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51 文明的呼唤 : 蔡元培文选(蔡元培,著/聂振斌选注)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52 大学精神 :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论大学精神之经典文献(蔡元培,著/胡适,著) 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民国90

53 哲学大纲(蔡元培编纂) 商务印书馆 民国15

54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编) 商务印书馆 民国17

55 现代教育思潮(吴敬恒主编/蔡元培主编/王云五主编) 商务印书馆 民国20

56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57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蔡元培著) 良友图书公司 民国34

58 蔡元培讲演集(蔡元培,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

59 王国维 蔡元培 鲁迅点评红楼梦(王国维,著/蔡元培,著/鲁迅,著) 团结出版社 2004

60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 商务印书馆 2004

61 蔡元培自述(蔡元培,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62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蔡元培,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63 蔡元培自述(蔡元培(Cai Yuan Pei ,)著) 传记文学出版社 民国67



蔡元培名言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 (1868一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著名教育家。曾任光复会会长, 赴法留学,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中央研究院院长。1917年 起任北京大学校长。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
一生致力于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蔡元培故居(一)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故居建筑始建于明代晚期,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蔡元培在此出生,并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蔡元培故居占地1,856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每进三或五开间,中间有天井相隔。第一进门厅,第二进正房,第三进坐楼,系清中期重建,其东次间楼上原为蔡元培住处。该故居是一座保存完整的绍兴传统民居。附近有笔架桥、题扇桥、戒珠寺、蕺山。
2001年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故居(二)
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堂于胡同75号。故居原门牌33号,为东、西各三进的院落,原大门在中间。现分为75、77号两个院落,蔡元培寓此时,将5间倒座作为客厅。二进院北房3间,前有走廊,左右各带1间耳房,东西厢房各3间,南房4间,第三进北房5间,带走廊。此宅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这是一幢欧式小洋房。蔡元培先生1937年寓居于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8: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27年1月17日
美国女童子军的创立者洛夫人在萨凡纳逝世


  
洛夫人和她的两名门徒


  1927年1月17日,美国女童子军的创立者朱丽叶-洛夫人在佐治亚州的萨凡纳

逝世,终年67岁。1911年,洛夫人同“英国女童子军”的创建者巴登-鲍威尔女

士进行了商议。第2年,洛夫人招集了18名女孩成立女童子军。到1927年,美国

女童子军的人数已发展到167925人。洛夫人因婚姻不幸生活很痛苦,所以她鼓励

女孩子要有才略。

  

英国女童子军总队长巴登-鲍威尔女士(中)
和她的部下在女童子军成立数年后的合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5年1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首都华沙解放。




简介

波兰共和国(简称波兰;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是一个中欧国家,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接壤,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历史

早在6~10世纪中叶,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开始逐步解体,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10世纪中叶,以格涅兹诺为中心的波兰部落逐渐统一了其它部落。皮亚斯特(Piastów)家族的梅什科一世(Mieszko I,约960~992在位)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公元996年,波兰接受基督教。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Boleslaus I,992~1025在位)加冕为波兰国王,波兰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统一时期(10-15世纪中叶)

12世纪中叶,博莱斯瓦夫三世(Boleslaus I,1102~1138在位)死后,由于王公、贵族和教会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全国分裂为几个公国,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达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Ladislaus I,1314~1333在位)统一大波兰、小波兰、库雅维,于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卡吉米日三世(Kazimierz III Wielki,1333~1370在位)又统一了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东波莫瑞还分别为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则被波希米亚王室占领。为抵抗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实行了王朝联合(1385),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Jagiellon)为波兰国王。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了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1466年,收复了东波莫瑞。

第一共和国时期(15世纪中叶-1795)

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东波莫瑞的收复,刺激了波兰粮食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役制庄园,从事商品粮食的生产。城镇出现手工工场。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削弱了王权,招致外来势力干预,面对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波兰共和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进入了危机阶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Богд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Хмельницкий),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分崩离析,1652年大贵族迫使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1733~1735年俄、奥与法、西、撒丁为争夺波兰进行了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别,在当时也是相当先进的,称为“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个叫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一个叫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而真正的民主是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波兰最后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18世纪后半期,波兰生产关系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爱国革新运动,但受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武装干涉。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一次瓜分。波兰人民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把革新运动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Konstytucja 3 Maja),取消自由否决权,这也是欧洲最早的宪法。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对波兰进行武装干涉。1793年,俄普两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兰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领导下举行起义,后被俄国镇压下去。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三次瓜分。

波兰的三次被瓜分

1772年5月,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于部分的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史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就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多年。

外族统治时期(1795~1918)

1809年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在波兰中部建立华沙公国(Księstwo Warszawskie),拿破仑失败后,华沙公国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为波兹南公国(Wielkie Księstwo Poznańskie),受普鲁士管辖;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国(也叫克拉科夫自由市,Rzeczpospolita Krakowska,或者 Wolne Miasto Kraków);在其主要地区成立了波兰王国(Królestwo Kongresowe),由俄国沙皇兼领国王。1830年11月29日,一批贵族青年在华沙举行起义,结果失败。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也遭失败,克拉科夫被并入奥地利。1848年波兰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奥当局废除农奴制度。1863年 1月的起义遍及波兰王国、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西部。1864年3月2日,沙皇政府不得不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 1864年后,波兰王国的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产业革命。从80年代起,先后成立了波兰国家民主党、波兰无产阶级党、波兰社会党和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后改名为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民主党投靠俄国,社会党右派投靠奥、德,只有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左派坚决反对战争。

第二共和国时期(1918-1939)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8年8月29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沙俄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与此同时,1916年11月,德国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12月底,德、奥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并在波兰青年中征兵,社会党人毕苏斯基(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1867—1935)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1918年10、11月,奥匈帝国和德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11月7日,社会民主党人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10月23日,华沙组成了波兰政府,11月11日,该政府由毕苏茨基领导。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员会也宣布接受毕苏茨基领导。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样,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恢复独立,重建祖国。

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米代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然而,波兰政府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就发动了对也是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战争,史称苏波战争。1920年4月,波军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苏俄红军进行反击,但最后被波军击败,波兰军队虽然取得了最后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自己也力不胜任的战争弄得民穷财尽,最后双方同意媾和。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George Nathaniel Curzon,1859—1925)代表协约国致电苏俄建议停火,停火线大体是巴黎和会决议中规定的分界线,故称“寇松线”。7月22日,波兰要求停战。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其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时波俄边界线约在寇松线以东150英里处。根据该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苏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片领土,这也为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分割波兰埋下了伏笔。由《里加条约》确定的波俄(苏)边界一直保持到1939年9月17日。另外,根据1919年巴黎和会决议,波兰获得了东波莫瑞和波兹南地区,但泽(后波兰改为格但斯克)被辟为国际自由市,西里西亚的大部分仍归德国,波兰领土面积共38.8万平方公里。1921年 3月,议会通过宪法,波兰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

1926年 5月,毕苏斯基发动军事政变并上台,自任总理,在波兰境内实行独裁统治,逮捕议会中反对他的人,宣传法西斯主义。另外,他积极和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Adolf Hitler)合作,签定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波兰共产党被解散,党的主要领导人也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1944)

从1938年10月起,希特勒向波兰提出波兰走廊的问题,并向波兰发出战争威胁。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苏联一直否认该秘密议定书的存在)。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波兰军民英勇抗战。9月17日,波兰政府逃亡国外,先在巴黎组成了以西科尔斯基(Władysław Eugeniusz Sikorski)将军为首的流亡政府。法国战败后,1940年,流亡政府迁往英国。与此同时,9月17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为了建立东方防线,命令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入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德、苏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分割了波兰。9月28日,德军攻陷华沙,波兰再次沦亡。波兰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并全部占领了波兰领土,而后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1942年,流亡政府在国内建立了国民军,同年,苏联支持的波兰共产党人建立了波兰工人党和人民军,在地下同纳粹占领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此,许多人付出了珍贵的生命。1943年,由于发生了卡廷森林事件,流亡政府和再次和苏联断交。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苏军的反攻将战线逐渐推进到波兰境内。1944年元旦,在工人党的倡议下,成立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由贝鲁特(Bolesław Bierut)任主席。1944年7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海乌姆组成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月宣言》,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

1944年8月,苏联红军推进到了华沙的近郊,在英国的流亡政府为了在新生的波兰国家权利机构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命令在华沙的地下国民军发起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华沙起义。由于斯大林认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应得到同情,从而苏军并没有给予华沙城内起义军太多的支持,在纳粹德军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失败,疯狂的希特勒下令将华沙夷为平地,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遭到毁坏,大部分华沙人也被送入死亡集中营。事后证明,苏联应为华沙起义的失败负有一定道义上的责任。1945年1月17日,苏波军队解放了已成为废墟的华沙。4月,波苏两国签订了友好互助与经济合作条约。6月,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临时民族统一政府。

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确定了波兰东、西部边界,东部以寇松线为波苏边界,西部波德边界则向西推移至奥德-尼斯河,并把什切青和施维诺威斯划入边界的波兰一侧。这样,波兰的版图整体西移了200多公里,面积也比战前缩小了约7.6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损失了20%的领土。

在二战中,波兰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大约有600万波兰军人和平民在这场战争中丧生。在波兰境内发现了许多纳粹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平民的集中营,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在所有参战国中,若按人口比例来计算的话,波兰是死伤最惨重的国家。

人民共和国时期(1944~1989)

1947年,波兰举行议会选举,苏联支持的贝鲁特当选为总统,社会党人西伦凯维兹(Józef Cyrankiewicz)任政府总理,波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西方的流亡政府基本被排斥在权利中心之外。1948年12月,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合并,成立了波兰统一工人党(Polska Zjednoczona Partia Robotnicza, PZPR)。贝鲁特任总书记。人民政府把大中工业、交通运输、银行收归国有,实行了土地改革,动员人民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1947~1949),国家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有了改善,1949年10月7日,波兰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1950年起,波兰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六年计划(1950~1955)。

1952年,波兰改国号为波兰人民共和国(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PRL),并通过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萨瓦茨基(Aleksander Zawadzki)当选国务委员会主席,贝鲁特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1956年 3月,贝鲁特病逝于莫斯科,奥哈布(Edward Ochab)继任第一书记。

但波兰的社会结构、政治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说明在波兰建立社会主义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但以贝鲁特为首的波兰政府的教条主义者还是全盘接受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依据苏联模式,波兰制定了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按“重—轻—农”的顺序进行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果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片面发展,农业长期落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加上波兰人内心深处的反俄叛逆心理,宗教、自由主义的传统和波党执政的失误、官僚腐败现象盛行等等综合因素,使得社会主义在波兰的执行显得异常艰难,导致波兰成为二战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不安定的国家。

1956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ев)的“非斯大林化”,给整个社会主义东方阵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兰就在当时发生了著名的波兹南事件。当年6月,波兰西部工业城市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厂的工人,在要求增加工资、减少税收的经济要求被当局拒绝后,于是在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市爆发了十万人的示威活动。后来演变成警察和工人的枪战。坦克和保安部队也参加了对工人的镇压。据统计,仅一天的冲突骚乱,就有54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另有300多人被捕。为了平息业已非常严峻的局势,当局采取了妥协了立场。6月30日,当局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被降职;向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征收的税款将分期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骚动遂平息下去。

1956年8月4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决定撤销1949年11月对原波共领导哥穆尔卡(Władysław Gomułka)等人的批判和谴责,并将其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同年10月19日,哥穆尔卡当选为中央委员。在苏波两党会谈中,哥穆尔卡反对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涉和压力,坚持走“波兰自己的道路”。10月21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0月举行的党的二届八中全会上哥穆尔卡当选为第一书记,1956~1960年的五年计划,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会议对以前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克服“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加强法制和政治生活民主化”,发展经济,“更快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新方针。但由于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无法根本克服,在以后的两个五年计划(1961~1970)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

1970年12月,波兰又一次面临危机。格但斯克(原但泽市)等沿海城市的工人、学生、市民抗议政府提高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举行罢工,并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社会骚动,后来发展成流血冲突。在12月20日举行的五届七中全会上﹐解除哥穆尔卡第一书记职务﹐由盖莱克(Edward Gierek)继任党的第一书记。西伦凯维兹改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由雅罗谢维奇任部长会议主席。

70年代,是波兰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盖莱克政府踌躇满志地推行闻名于世“高速度、高积累、高消费”的所谓“三高政策”,大量引进外资,大上建设项目,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波兰一派欣欣向荣。然而,欲速不达,在表面繁荣的背后,70年代末,政府各种补贴达到财政预算的40%,外债高达260亿美元。进入80年代,政府不得不采取冻结工资和部分商品提价的措施以避免危机,长期习惯于计划价格的波兰人毫无心理准备。当政府在1980年7月宣布“议价商店”肉类价格提高40-60%的时候,群众的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

同年9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八届六中全会解除盖莱克第一书记的职务,由卡尼亚(Stanislaw Kania)继任。10月,一个在当时声名显赫的工会组织,也是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Solidarność)出现了,瓦文萨(Lech Wałęsa)当选为当时团结工会的领导人。团结工会领导的罢工运动最初采取和平方式,并承认社会主义是波兰的政治基础,承认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和与苏联结盟。1981年在格但斯克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全国委员会取代全国协商委员会,通过新的政治纲领,要求在波兰实行多元化,建立“自治共和国”。称团结工会是波兰改革的主力,工会纲领中未提到社会主义及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在罢工运动中,工会提出要有自己的报刊、有自由出版权,要“自下而上夺权”。工会与政府分庭抗礼。

1981年统一工人党的九届四中全会上,卡尼亚辞职,雅鲁泽尔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981年12月13日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团结工会被取缔,瓦文萨等工会领导人被拘禁,部分工会骨干转入地下活动。工会内部分成两派,以瓦文萨为首的缓和派主张避免同政府发生正面冲突,提倡协商对话;激进派则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政府。随之社会上也发生重大分化,原支持团结工会的人转向支持政府。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4年波兰宣布大赦,而瓦文萨等人则努力为使团结工会合法化而斗争。波兰局势进入了短暂的稳定期。

第三共和国时期(1989至今)

从1986年开始,由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的内外政策开始采用向右转的“新思维”,并给东欧国家松绑,苏联和东欧的局势开始动荡。1988年波兰政府的价格改革引起群众不满。1989年2至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等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Rozmowy Okrągłego Stołu),经讨论,统一工人党同意团结工会合法。6月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团结工会获99%的参议院席位。9月12日团结工会的马佐维耶茨基(Tadeusz Mazowiecki)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导,包括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原统一工人党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首任总统,任期6年。同年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决定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红底戴王冠的白鹰恢复为波兰的国徽。史称波兰第三共和国。波兰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不久,雅鲁泽尔斯基辞去波兰统一工人党总书记职务,瓦文萨及支持者宣称圆桌会议协议已经过时,要求总统辞职,举行新总统和议会大选。1990年1月27日,波兰的统一工人党召开十一大,宣布党停止活动,一个执政45年,曾拥有近300万党员的大党就这样解散了。1990年瓦文萨提出竞选总统,遭马佐维耶茨基的政府派反对。团结工会内部分裂为支持瓦文萨的中间派协议会和支持马佐维耶茨基的公民运动民主行动会。

1990年11月举行大选,瓦文萨在第二轮投票中当选总统。他提出“建设自由、民主、富裕的新共和国”,经济上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取消对土地自由买卖的限制和对外政策强调向整个欧洲和世界开放等。

从此,波兰实现了政权的更迭和政治制度的改变,并开始向西方靠拢。1995年,瓦文萨在总统竞选时输给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经济上,波兰的转轨带来了阵痛。但波兰依然成为东欧国家中经济转轨最成功的几个国家之一,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1999年,波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4年,波兰和其他10个欧洲国家一道加入了欧洲联盟。



自然地理


波兰面积为31万多平方公里。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立陶宛相连。海岸线长528公里。全境绝大部分为略有起伏的低平原(平均海拔173米),北低南高,北部多冰碛湖,南部有低丘陵,靠近捷边境为苏台德山和贝斯基德山。地势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72%。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长1047公里)和奥得河(波兰境内长742公里)。全国99.7%属波罗的海流域,其中维斯瓦河流域占二分之一,奥得河流域占三分之一。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面积109.7平方公里。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自西而东,自北而南,海洋性渐减,大陆性递增,年降水量450-800毫米,南部山区可超过1,000毫米。森林占国土 28%。



人口

3863.2万(2001年底),主要民族是波兰人(98%),其余为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俄罗斯、德意志和犹太等少数民族。全国约90%以上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兰语。



首都

华沙(Warsaw),人口161.5万(2001年),年平均气温9.6℃。



行政区划

1998年7月,波兰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将全国49个省改为16个省,同时重新设立县制,由目前的省、乡两级改为省、县、乡三级,共设16个省,308个县,2489个乡。10月,全国举行了三级地方自治机构选举。新机制于1999年1月1日启动。



政治


1997年5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10月17日,新宪法生效,它取代了1952年的宪法。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总统和政府拥有执法权,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权;波经济体制的基础为经济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则;波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事务中保持中立。新宪法保证公民权和经济自由权,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削弱了总统的权力,议会得到下院3/5的票数就能推翻总统的否决,赋予宪法法院强有力的权力,议会不再有权否决宪法法院的裁决。总统选举法规定,如某一候选人在第一轮选举中的得票率超过有效选票的50%,即可当选;如无一人达到50%,则由获选票最多的前两名进入第二轮继续竞选,得票较多者当选。总统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府——贝尔维德宫。



经济

工业发达。采矿业以煤及褐煤最重要,煤炭储量居欧洲前列。主要矿产有煤、硫磺、铜、锌、铅、铝、银等。2000年硬煤储量为453.62亿吨,褐煤139.84亿吨,硫磺5.04亿吨,铜24.85亿吨。琥珀储量丰富,价值约近千亿美元,是世界琥珀生产大国,有几百年开采琥珀的历史。工业以采煤、机器制造、造船、汽车和钢铁为主。2001年有农业用地1839万公顷。耕地占国土面积50%左右。主要作物为各种麦类和马铃薯、甜菜等。牲畜主要养牛、猪和羊。2001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8.3%。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28.3%。出口以工矿产品(煤、褐煤、焦炭、船舶、车辆等)为大宗;进口以石油制品、铁矿石、棉花和粮食为主。波兰是世界十大旅游国之一。气候宜人的波罗的海港湾,风景旖旎的喀尔巴阡山区,巧夺天工的维利奇卡盐矿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这里的人懂得森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角,因此他们爱林如命。波兰的森林面积为889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近30%。初到波兰的人,常常会被这诗情画意般的绿色世界所陶醉。旅游业已成为波兰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城市有罗兹、波兹南、克拉科夫、什切青、格但斯克等。



文化

提起波兰,人们自然会想到肖邦和居里夫人。肖邦是波兰人引以为骄傲的伟大作曲家和钢琴家。华沙举办的五年一度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吸引着全世界好手角逐,成为国际音乐界的顶级盛事。出生于华沙的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为人类揭开原子的奥秘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闻出版


波兰报刊实行私有化以来,报刊发行情况变化不定。2001年底全国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5837种,其中主要报刊有:《选举报》,是波兰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共和国报》。此外,还有《论坛报》、《政治》周刊、《直言》周刊、《NEWSWEEK》等。国家主要通讯社有波兰通讯社、波兰国际新闻社。国家主要电台和电视台是波兰广播电台和波兰电视台。1990年10月,波兰众议院通过关于允许开办私营电台和电视台的法令。目前波兰有近180家私营广播电台和26家私营电视台。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


1949年10月7日,中国和波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波两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早在1950年两国就签署了第一个政府间贸易协定。近年来,中波关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稳步发展,中波经贸关系也有了长足的进展,2003年两国的贸易额达19.8亿美元。1997年11月,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近40年来波兰国家元首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4年6月,胡锦涛主席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1月17日
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先后被开除党籍



被开除党籍的方励之

  1987年1月17日,中共安徽省委作出开除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方励之党籍的决
定,原因是其煽动学生闹事,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公开提出要改变共产党,鼓吹

资产阶级“民主”与“自由”等。

  此前,1月13日,上海著名作家王若望也被开除出党,其罪行是攻击社会主义

制度,丑化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和歪曲党的现行政策等。随后,著名

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刘宾雁也被宣布清除出党。刘的问题与方、王两

人相似。

  对上述3人的情况,邓小平早就洞若观火.上月30日,邓小平约胡耀邦等人谈

话,邓小平说:“我看了方励之的讲话,根本不像一个共产党员讲的,这样的人

留在党内干什么,不是劝退的问题,要开除。”

  刘宾雁、王若望等人的言论行为也受到批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1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张照片和介绍让我想起了辛德勒名单
中国不缺乏辛德勒,缺乏宣传辛德勒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k661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7 12: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反對「六四」鎮壓而遭軟禁達十五年之久的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於2005年1月17日清晨在北京的醫院去世。外界盛讚趙紫陽為第一個放下屠刀、切實追求民主和法制的中共最高當權者,而趙紫陽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這個時代就是人們希望通過中共內部改良的夢幻徹底破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k661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7 13: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阪神發生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的大阪、神戶發生一場裏氏7.2級的強烈大地震  這場地震造成近6400人喪生。2萬多人受傷,財產損失近10萬億日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k661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7 13: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羅馬帝國分裂為本、西羅馬帝國

395年1月1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逝世。他在臨終前,將帝國分與兩個兒子繼承。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k661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7 13: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1年1月17日——刚果首任总理卢蒙巴被害

卢蒙巴
卢蒙巴(1925~1961)

Lumumba,Patrice Hemery

扎伊尔民族英雄,刚果民主共和国(今扎伊尔)首任总理(1960)。1925年7月2日生于开赛省桑库鲁县,1961年1月17日卒于加丹加。巴特特拉部族人。1955年当选为非洲雇员联合会东方省分会主席。1958年10月,卢蒙巴创建了刚果第一个全国性政党——刚果民族运动党,担任主席。同年末,当选为全非人民大会常设委员会委员。

1959年11月,殖民当局镇压斯坦利维尔群众运动时,以唆使骚乱罪逮捕了卢蒙巴,但迫于舆论压力,不久即释放。1960年1月,卢蒙巴出席了关于刚果独立的布鲁塞尔圆桌会议,会上,他坚决反对分裂刚果,坚持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国家的原则。6月23日,卢蒙巴当选为总理,组织首届政府。6月30日刚果独立。1960年7月比利时派军入侵加丹加省(今沙巴区)、开赛省宣布独立,新生的共和国面临危机,卢蒙巴寄希望于联合国。但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军抵达后,拒绝与合法政府合作以恢复刚果统一。9月14日,刚果国民军参谋长蒙博托·塞塞·塞科发动政变,联合国军以保护为名软禁了卢蒙巴。11月27日,卢蒙巴潜离利奥波德维尔,前往东方省,想和政变后迁往斯坦利维尔的合法政府会合,但途中被绑架。后被冲伯集团杀害。1961年3月,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宣布他为非洲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k661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7 13: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17年1月17日——美国用2500万美元从丹麦手中得到西印度群岛

原始土著居民为加勒比地区的印第安人。1493年该群岛被C.哥伦布发现,16世纪起先后受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控制 。1670 年 丹麦 将 圣托马斯和圣约翰 两岛据为己有,1733年又从法国手中买走圣克罗伊岛。此后该群岛便成为丹麦的西印度群岛。1917年美国用2500万美元从丹麦手中买下该群岛 ,由美国海军部管辖 ,1931 年 改由内政部管辖。从而成为美国“未合并领土”。该群岛居民从1927年起成为美国公民,但不能参加美国总统选举。1954年修订后的群岛组织法规定,该群岛居民享有一定限度的自治权。1970年以前,民主党执掌地方政权,总督由美国总统任命。1970年起总督改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k661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7 14: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17日——第一批350名前苏联犹太人抵达以色列

犹太人(Jews)

  又称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 。主要分布在美国、以色列、俄罗斯,以及欧洲和其他地区 。以色列犹太人以希伯来语为国语,属闪 - 含语系闪语族;美国犹太人通用英语,不少人懂希伯来语或以地语;其余使用所在地语言。19世纪以前,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彼此隔绝,在社会文化、宗教礼仪和生活习俗上产生一定差别 ,遂形成3大支系:阿什肯纳兹人 、赛法丁人和东方人 。信仰犹太教,历史上曾有一部分人改信基督教。正统派教徒进行割礼,禁与未受割礼的外族人通婚。定星期六为不务俗事的安息日。改良派遵守教规不严。有一部分人来到中国,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整个中世纪,在基督教世界,犹太人始终背着出卖耶稣的罪名,到处受到仇视和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600 万欧洲犹太人更惨遭纳粹德国无辜杀害 。犹太人向往复国 ,1948年5月 ,在英美支持下部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后来又有不少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迁至以色列,已有460多万人。




历史变迁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了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定》,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到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在普陵节上,人们要吹笛﹑敲钟,孩子和大人们都化装上街游行。在进行这个愉快的游行之前,孩子们必须学习这个节日的由来。以斯帖曾经舍身向国王通报屠杀犹太人的阴谋,结果阴谋的主犯被处决,犹太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了生命。表达犹太人的感谢之情就是普陵节的主旨所在。

  在每年的十二月,有历时八天的献殿节。在古代,为了反抗希腊的暴政,马喀比派举行起义,恢复了犹太人自治。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而设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就耶路撒冷神殿遭亵渎和犹太人的信仰自由遭剥夺的历史进行学习。

  还有,在二千年以前,希腊军队亲手破坏了耶路撒冷神殿。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每年八月犹太人都会回顾历史,实行一天的绝食,祈祷神殿的再建。

  另外,还有西班牙的犹太人遭流放,犹太人遭基督教徒的弹压,被征收苛捐杂税,一直到法西斯的大屠杀,不管事件大小,只要和自己有关,犹太人都会调查清楚,详细地记载和记忆。

  犹太人选择的使命就是不再让这些悲惨的历史重演。过去的苦痛就是将来的教训,所以,犹太人会把这种使命传于下一代,告诉他们:对人生不能采取安逸的态度;对民族﹑对世界都要有责任感;学习历史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还要对未来敞开自己的胸怀。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体验﹑家庭﹑朋友和故乡。每一种体验都和有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就是个人和他所在共同体的产物。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考虑这些事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备的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

  举例来说,犹太人的教科书中不会单纯记录犹太人怎样遭法西斯屠杀,而是要设问:如果你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样对应?学生们会被要求参考先人写的各种关于集中营生活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根据情况不同,有的人如果有从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亲戚朋友,可以与他们进行座谈,听一下最真实的体验。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更能直观地认识历史,从中进行反省和看到未来的方向。法西斯德国的罪恶再不可饶恕,也要和德国人民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就犹太人对历史采取的归纳法的态度。从失败中,能认清善与恶,正面事物和负面事物,并进行区别。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视事实,对所有的事物都做一刀切式的规定。由柳洪平创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0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09年1月17日中国哲学家、教育家唐君毅诞生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1978年2月2日),四川宜宾人。现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师从熊十力、方东美、梁漱溟等,是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生祖籍广东五华,六世祖以岁荒移川。父亲唐迪风,本名烺,又名倜风,字铁风。母亲陈大任,字卓仙。唐父曾从学于欧阳竟无,故先生于著作中称他为太老师。先生自半岁起,即随父居成都。十二岁半入重庆联合中学求学,受蒙文通启迪,对宋明理学产生兴趣,其后师从支那内学院之欧阳竟无,研习释家思想。1925年先后入北平中俄大学、北京大学,1926年转往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易名南京大学,1962年在台复校)哲学系。1932年毕业后返回四川任教中学,1937年受聘于华西大学。1940年返回母校南京中央大学任讲师,自此献身教育及学术界。

1949年迁居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人创办亚洲文商学院(即亚洲文商专科夜校,1950年更名新亚书院,1963年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成员学院),兼任教务长及哲学系系主任等职。唐氏在任教新亚期间,广邀学界名宿来校主讲文化讲座,令香港一时成为研究中华文化的重镇。

1957年,应美国国务院所邀,赴洋讲学。1958年,与徐复观、张君劢、牟宗三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新亚书院与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合组成香港中文大学,出任新亚书院哲学系讲座教授,至1974年退休。1975年,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1978年于香港病逝。

国际哲学界公认他为当代“新儒家(当代新儒家)”的其中一位代表人物。2003年四川省宜宾市成立了“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又建立了“唐学网”及出版《唐学》集刊,内容栏目包括“生命垂范、唐学通论、体系与方式、哲学与文化、宗教与道德、教育与人文、儒学与时代、君毅众学、故园文化”等等。

评论:开一个学科、有国际影响的大哲学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0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12年1月17日
斯科特比阿蒙森晚一个月到达南极
斯科特行色匆匆, 希望赶在阿芒森之前乘雪橇到达南极
  1912年1月17日,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在争取最先到达南极的 竞赛中英雄般地失败,以及他们在归途中遇难身亡的悲壮事迹,均已载入世界传
奇录。
  事后回想起来,斯科特施行的计划过于繁复,确是站不住脚的,许多环节可
能会(后来果真)出差错。然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斯科特、威尔逊、奥茨、鲍尔
斯和伊文斯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2月10日,他们的尸体被发现在距一个食
品补给站仅11英里处。他们至今仍长眠于构筑在他们最后安息地上的圆锥形石堆
下。
斯科特在探查南极地形


评论:晚上一个月也是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02: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著名前锋杨晨1974年1月17日出生

评语:中国足球何时才能让国人振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7 03: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公司成立题词:“发展电力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贡献”,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1月17日,在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李鹏总理指出:组建国家电力公司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这一改革将促进电力工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当好国民经济的先行。
  国家电力公司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企分开等原则组建的,并由国务院授权经营电力部所属的国有资产,是经营跨区送电的经济实体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法人,按照企业集团模式经营管理。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将对推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座谈会在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室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主持了会议。
  李鹏总理在听取了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史大桢及部分电力企业负责人汇报后指出,组建国家电力公司不仅是电力工业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政府机构改革、促进管理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的需要。国家其他专业经济部门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改组为不具有政府职能的经济实体,或改为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单位,或改为行业管理组织,将原有的政府管理职能转移给政府综合部门负责。因此,组建国家电力公司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国务院总结以往机构改革的经验,并听取了各省市意见,决定电力体制改革分两步走,做好衔接和平稳过渡。
  李鹏说,组建国家电力公司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的企业机制,注入新的经济活力,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更好地执行多家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的方针,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行作用。
  李鹏指出,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状况,要逐步加大水电的比重和坑口电站的比重,为此必须加强跨地区电网的建设。国家电力公司的组建,将更充分地利用能源资源,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李鹏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以后,要处理好与各省市的关系,同时也要处理好与跨省电力集团、省电力公司以及下属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的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更好地为电力企业服务。
  李鹏指出,不仅要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还要促进电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实现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消耗与成本,提高发电的效益,同时也提高社会的用电效益。
  李鹏强调指出,电力是公益事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多年来,电力行业提倡的“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后,要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以便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日前,吴邦国副总理为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揭牌,并讲了话。他说,这次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是电力工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实践。这次改革也是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改革的重要一步。电力部从政企合一转变为只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独立履行全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国家电力公司是国务院界定的国有资产的出资者和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他要求电力部下一步认真进行职能分解,明确电力部和中电联、国家电力公司的职责,每项职责都要高标准完成,不可偏废。国家电力公司要尽快完成组建工作,努力实现规范化运作。
  国务委员李贵鲜、罗干等出席了昨天的座谈会。


这个单位有钱啊!正式在编的抄表工每月都一万多,我亲口问过我们小区过来抄表的抄表工的!

这么多年一直霸在李氏家族手中。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1 04:22 , Processed in 0.42019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