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00|回复: 1

[【其它原创】] 南浔访谈录(一段实地考察的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 12: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读史,多为地方志,尤其是南浔镇志。之前,我虽多次前往南浔,但对这个家乡的小镇仍认识无多,唯识其曾有“四象八牛”,富甲一方。今日有幸偕三五好友再访南浔,并有熟谙南浔历史的文化人陆士虎先生陪同,游访可谓有的放矢。
  南浔东大街是我们的第一站,徐迟曾言,“踏着这条东大街,是商业区”。但踏于其上,萧瑟与冷清之感却油然而生,很难想象昔日通津桥两端曾有“万户周遭见,千艘日夜通”之景。陆先生领我们进入一处幽静小巷,不一会,前面豁然开朗,一个四方小院映入眼帘,我们敲开了一座老宅的大门,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面而来。老人姓徐,曾是东大街,一家布店的学徒,据他回忆,1937年之前,东大街极其繁华,布店,米店,丝绸店,茶馆,酒家等一应俱全。上午主要是周边乡民汇集于此形成早市,晚上则是镇区居民汇集于此形成夜市。但1937年日军入镇之后,东街就被付之一炬,从此再没有复苏。聆听于此,不免感慨,偏安一隅的江南小镇也不免卷入时代大潮之中,逃脱不了战乱之灾,但大部分居民定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对他们来说日常生活可能就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南浔镇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中西合璧,葛剑雄先生曾称之为“上世纪的摩登”。不过今日,我们不会去欣赏其独特的西洋建筑,而是进入知识文化层面,去了解民国时期南浔镇的新式教育,目的地是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南浔中学。我们兴致盎然地参观了其校史馆,一套《浔中月刊》令我注目,翻看一番,更觉是不可多得之史料,通过文字可洞见当时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了解新式教育对南浔乡土社会影响程度。复印一套,自然是吾份内之事。
  听陆先生介绍,南浔中学还有两位高龄老教师健在,其中一位尚住于南浔新开河,于是我们前往拜访,老人姓杨,已经90岁,曾任南浔中学体育和美术老师。据老人回忆,南浔中学最初创办的模式来源于上海育才中学,上课并无今天那般模式固定(有统一教材,统一考试),课程均为教师自己安排,学校领导不干涉。徐迟从美国新闻处得到一架放映机,在学校专门开设电影课,可谓新潮。杨老师当时是上体育课,他是参考《体育新闻报》来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器械也是自己制作。当时最有特色的还是“小先生”和童子军。小先生”其实是一种课外活动,就是鼓励中学生去乡村做“小先生”开设日校和夜校,传播知识,扫除文盲。童子军,是对学生的一种军事训练,强化纪律,同时也是强身健体。我边听边记,不免与当下中学教育比较,当下中学教育无论老师学生总给人一局促不安之感,日夜忙碌,只为那考分,异化已不可避免,教育已经缺失其灵魂——身心之自由,任何善意的改良措施,一旦进入实践,都走向它的对立面,老师学生于精神囹圄中愈陷愈深,更可悲的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为此,我决定就民国时期南浔中学作一个案研究,再现当时的教育氛围,期望,更可能是奢望,人们对当下中学教育有所反思,不再麻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0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南浔,四周现代城市建筑日益包围侵入,它本来的风貌还能保留多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2 15:33 , Processed in 0.28711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