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337|回复: 182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2月27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7 00: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2年2月27日
美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出生



  伊丽莎白-泰勒,1932年2月27日出生于英国的伦敦。她3岁开始学习芭蕾舞,后来毕业于拜伦中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随全家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

  1943年,伊丽莎白被米高梅公司的星探发现,请她参加拍摄《每分钟诞生一个孩子》而引起人们对她的青睐。后因在《郎心似铁》一片中较好地扮演了被浪子追逐的美丽、娇艳的阔小姐,而获得广泛的好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伊丽莎白在1960年因主演《巴塔费尔德第八》而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泰勒曾4次被提名为奥斯卡奖的候选人。后来,她又以异常突出的演技扮演了《情楼艳妓》中殉情的应召女郎而首次获得“影后”的荣称。1966年她又在《谁怕弗吉尼亚-澳尔夫》一片中饰演一教授妻子,而再次获得“电影皇后”的称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 1902-1968)   

小说家。1902年2月27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县塞利纳斯镇一个面粉厂主家庭。在母亲熏陶下,早年就接触欧洲古典文学作品,深受希腊古典文学、《圣经》和15世纪英国传奇亚瑟王故事的影响。1920至1925年间,他曾在斯坦福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和海洋生物学课程,并从事各种体力劳动谋生。他修过公路,丈量过田亩,摘过水果,捕过鱼,与劳动人民有较多的接触。

他在大学学习期间开始写作,192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金杯》,是写17世纪海盗亨利·摩尔根爵士的历史传奇。随后发表两部小说《天堂的牧场》(1932)和《献给一位无名的神》(1933)。1935年,《托蒂亚平地》出版,受到文艺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1936年发表《胜负末决的战斗》。1937年发表《鼠与人》,同年由作者改编为话剧在纽约上演,获得剧评家奖。1938年发表短篇小说集《长谷》,其中包括中篇小说《小红马》,《小红马》曾由作者亲自改编成电影剧本,,这些作品从生活侧面再现了作者出生地美国西部小城镇人民的喜怒哀愁,感受到作者创作中质朴感人的可贵特色。

代表作《愤怒的葡萄》(1939)是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部史诗。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美国人民中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1940年获普利策小说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到欧洲当过战地记者。这一时期的小说有《月落》(1942)、《罐头厂街》(1944)、《任性的公共汽车》(1947)等。中篇小说《珍珠》(1947)寓意深远,文字洗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斯坦贝克后期的主要作品是两部长篇小说《伊甸园以东》(1952)和《我们的不满的冬天》(1961)。

他在成名以后曾任纽约和巴黎几家报刊的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的欧洲战场通讯,汇集为《从前打过一场战争》,于1958年出版。1940年他与好友海洋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在加利福尼亚海湾一起采集海洋生物标本,次年发表两人合写的报道《科尔特兹之海》,其中包括斯坦贝克对生活的许多看法。1947年游历苏联,次年发表《俄罗斯纪行》。1960年在美国游历,1962年发表《和查利同游考察美国》。斯坦贝克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1964年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12月20日因心脏病死于纽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00: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33年2月27日
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




  1933年2月27日,一场迅猛的大火烧毁了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立法会议大厦被烧成灰烬。警察逮捕了一名在火场附近的年轻人,并且指控他是纵火犯。这个嫌疑犯被辨认为是共产党员,希特勒政府立刻把这场大火说成是共产党策划的阴谋。

  美联社于2月28日清晨报道说,戈林利用这场大火灾作为借口将国会中100名共产党员全部逮捕。被捕的政治家们将不能参加法定的离目前不到一周的选举活动。

  上万柏林人听到大火报警声立即冲到警察在燃烧的国会大厦四周所设置的路障边。希特勒、戈林和副总理巴本也在人群中。勇敢的消防队员在烧塌大厦圆屋顶之前扑灭了大火。他们还抢救了珍藏无数宝贵文献的图书馆和阅览室。

  希特勒总理指派戈林负责调查纵火案。在黎明前,警察逮捕了共产党员,并在完全调查清楚之前把他们拘留起来。晚上,兴登堡总统签署了一项紧急命令,中止宪法保护的个人自由、出版自由、私人财产和邮政通讯秘书。在选举前,共产党的报纸,涉嫌的共产党集会处都被封闭。柏林的许多方面开始变得愈来愈像个警察国家。警察由持枪的纳粹后备军做后盾,乘坐装甲车在市区各处巡逻。希特勒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指控共产党要对国会纵火案负责表示怀疑。他们不知道共产党这样做能希望得到什么,还奇怪24岁的被指控犯有纵火罪的荷兰人会带着所有能鉴别他身份的证件以及他们的共产党员证而就擒。

  对共产党新的制裁是自一个月前希特勒就任总理以来政府不断加剧镇压的自然结果。在他获得权力之后的第3天,他没有任何理由就下令搜查共产党员的家。所有共产党的会议不是被取消就是被严格控制。昨晚纵火之前,许多共产党员因为不断增长的骚动已转入地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36年2月27日——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逝世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49年9月27日(俄旧历9月14日)出生于梁赞。
   巴甫洛夫是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的神学院受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学,专修动物生理学,1875年获得学位后,成为医学院里生理学的高级研究生,后来又出国去深造,与当时最杰出的生理学家们一块儿从事研究。回国以后,巴甫洛夫任职于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关于消化的研究上,并以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
   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879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研究院,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起在军事医学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职,领导过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工作。1901年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907年为正式院士。

从1878年189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中神经作用的问题。当时,神经系统对于许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夫坚持研究。他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不久,他又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生理学的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

从1890年开始,巴甫洛夫进入他研究工作的第二个时期--消化系统的研究。他发明了新的实验方法,不录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最用健康的动物傲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1924年任苏联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学研究所所长。巴甫洛夫的科研分属心脏生理、消化生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3个领域。在高级神经活动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丰硕。他证明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由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双重反射形成;揭示了“精神活动”是大脑这一“物质肌肉”活动的产物,同样需要消耗能量。他提出:人除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正是这第二信号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他的科学贡献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属于三个领域,即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他提出了两个信号系统学说。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于医学、心理学以至于哲学等方面都有影响。

巴甫洛夫从事生理学研究六十余年,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巴甫洛夫1936年逝世,有《巴甫洛夫全集》6卷(苏联科学院出版)传世。

  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的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4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4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主要著作有:
《心脏的传出神经》 (1883)、

《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 (1897)、

《消化腺作用》 (1902)、

《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 (1923)、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1927)等。
小故事:
                                巴甫洛夫很忙
    “巴甫洛夫很忙……”,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是巴甫洛夫对别人说的。
    “巴甫洛夫很忙……”是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的,当时有人敲门,想进来看看他。
    巴甫洛夫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忙什麽呢?忙着写遗嘱、分财产、交代后事吗?忙着向万能的主祈祷吗?忙着过电影一样回顾一生中那些精彩的瞬间吗?
    都不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一直密切注视着越来越糟糕的身体情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他要为一生至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加以拒绝:“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来人被拒之门外,只好心情复杂地走了。
    巴甫洛夫在生与死的较量濒临高潮时所表现出来的勤奋、豁达、超然、镇静、无私、无畏,令我深深折服。对以切生命有机体来说,生与死时一对矛盾,有生毕有死,有死毕有生。在巴甫洛夫的眼里,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升华。一句“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不是诗篇,胜似诗篇。
    与巴甫洛夫相比,在我们周围,有多少生命力旺盛的人从早到晚同样很忙啊,一心一意忙着票子、房子、位子、车子等等,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这样的生命像是被白蚁蛀蚀一空的长堤,只能个历史的长河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不幸和灾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5年2月27日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


理森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被警方逮捕

  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英国商业投资银行--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而倒闭。消息传出,立即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金融界引起一连串强烈的波动。东京股市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至近两年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纽约道-琼斯指数下降了29个百分点。事发后主要责任者尼克-理森却逃之夭夭。

  理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负责人,年仅28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他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了价70的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并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如果这几笔交易成功,理森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但阪神地震后,日本债券市场一直下跌。据不完全统计,巴林银行因此而损失1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现有的8.6亿美元的总价值,因此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这家有着233年历史,在英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得银行换了新主。3月2日,警方将理森拘捕。




密切关注局势变化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焦菊隐(1905年--1975年2月27日)

简历
    男,汉族,中国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奠基者之一。原名焦承志,笔名居颖、居尹、亮俦,艺名菊影,后自改为菊隐。生于天津,192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曾任北平第二中学校长,北平中华戏剧曲艺学校校长,1937年获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西大学、广西教育研究所、国立戏剧专科学校、重庆社会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总导演。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生平
    五四运动前后,他行将小学毕业,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学生组织的新剧社,直到大学毕业,他一直从事校园文学、戏剧活动。
    他早年热衷于散文诗的写作,组织绿波社等文学团体。1928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前夕,他和熊佛西组织了多幕话剧《蟋蟀》(熊佛西编剧)的演出,因讽刺军阀祸国殃民,而被通缉。大学毕业后,任北平市立二中校长。
    1930年就任北平立研究院出版部秘书,兼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英国小说作品讲师。
    1931年9月,参加筹办北平戏曲专科学校,此校后改名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焦菊隐担任第一届校长。在校4年中,他对戏曲教育进行了改革,如实行男女合校体制;在戏曲和音乐传统专业课程以外,设置中文、中外史地、中国戏剧史及西洋音乐原理等课程,并对原有的传统课程提出了革新的要求。戏校为京剧界培养了一大批有卓越成就的表演艺术家。
    1935年留学法国并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祖国,在广西、四川一带参加救亡戏剧活动,并翻译了大量的高尔基和契诃夫的作品,以及左拉的长篇小说《娜娜》。抗战胜利后,他返回北平创办北平艺术馆,这期间他导演了话剧《夜店》和《上海屋檐下》。
    1938年初被授予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很快回国。
    1941年,他一直在广西桂林工作,任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其间曾应"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的邀请,担任《三兄弟》的导演顾问,还曾为国防艺术社导演曹禺剧作《雷雨》和阿英剧作《明末遗恨》等。这时他还和欧阳予倩参加桂剧的改革工作,为著名桂剧演员尹羲改编了《雁门关》,同时,写作了一系列关于旧剧改革的文章。
    1942年初到四川江安,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话剧科教授兼主任,在国内第一个把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搬上舞台。年底离校到重庆。曾在重庆中央大学和社会教育学院任教。在此期间,他翻译了高尔基的《未完成的三部曲》、贝拉.巴拉兹的《安魂曲》、聂米诺维奇-丹钦柯的《文艺.戏剧.生活》、左拉的长篇小说《娜娜》、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还撰写了《装置设计的基本认识》、《论灯光》、《论戏剧批评》等专论。
    抗战胜利后,焦菊隐返回北平任北平师落大学英语系教授兼主任,并为演剧二队导演《夜店》,获得成功。这是焦菊隐第一次在话剧舞台上焕发导演艺术的光彩。1947年底,他创办了北平艺术馆,导演了话剧《上海屋檐下》(夏衍编剧)、京剧《桃花扇》(欧阳予倩编剧)。1948年北平艺术馆被迫解散。焦菊隐又筹建校友剧团,并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为京剧《铸情记》,由翁偶虹导演。在这一时期,他还写作了《聂米洛维奇-丹钦柯的戏剧生活》、《莫斯科艺术剧院五十周年》、《戏剧运动在今天》、《怎样‘革新'旧剧》等论文。
    1950年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老舍的话剧《龙须沟》,以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展示出现实主义舞台艺术的魅力。
    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改组成为专业话剧院,曹禺任院长,焦菊隐任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和艺术委员会主任。他前后导演了《龙须沟》、《虎符》、《茶馆》、《智取威虎山》、《蔡文姬》、《胆剑篇》、《武则天》、《关汉卿》、《明朗的天》(曹禺编剧)等名剧,他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是一位永无止境的探索者。他善于把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话剧艺术当中,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导演学派。他强调以导演为核心的共同创造思想,主张演出集体必须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二度创造",表演创作中不能忽视"心象"孕育过程,并以深入开掘和鲜明体现人物性格形象为创作目标。
    1956年他通过《虎符》(郭沫若编剧)的排练,进一步探索话剧向戏曲学习和舞台艺术民族化的道路。
    1958年他导演了老舍的名剧《茶馆》和话剧《智取威虎山》。以后,他"一戏一格"地导演了《蔡文姬》、《三块钱国币》、《星火燎原》、《胆剑篇》、《武则天》、《关汉卿》。在这些剧目的排演中,焦菊隐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思想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融汇于自己的导演创造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导演学派。作为这一学派的代表性剧目是《茶馆》和《蔡文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曾担任过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全国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常务理事兼艺术委员会主任,第二、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5年2月28日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焦菊隐生前导演的话剧《茶馆》于1980年应邀到联邦德国、法国、瑞士三国1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历时50天。这是新中国话剧历史上第一次出国演出。1983年《茶馆》又应邀赴日本演出,都获得巨大成功。
    焦菊隐的戏剧论著已经编辑出版的有:《焦菊隐戏剧论文集》、《焦菊隐戏剧散论》。做为剧院的艺术研究专集已出版的有:《〈茶馆〉的舞台艺术》、《〈蔡文姬〉的舞台艺术》、《〈龙须沟〉的舞台艺术》等。
“文革”中的焦菊隐
1966年“文革”初期,焦菊隐先生一夜之间被打倒,被扣上“反动权威”的大帽子,被无休止的批斗,家被多次查抄,多年保存的书籍文物大量流失,而批斗也不断升级。被囚禁在人艺北四楼排演场“大牛棚”。
  后来,赵起扬同志被“解放”,出来工作,我就很快地联想到焦先生。一次,我在图书馆门前正好碰见扫院子的焦先生。我大着胆子问焦先生,您什么时候出来工作?导戏呀!焦先生跟我说,我的问题和起扬同志不一样。我说您和起扬不是一起工作过来的吗?焦先生又重复一遍说,我的问题和起扬不一样!我顿时明白了,这是指"中央"有他的专案组。几天后,焦先生就在南口农场受到“正规化”的批判。一次,我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生词去请教焦先生。我问“居心叵测”怎么解释?先生说,就是和你谈话时不怀好意。我们有意回避运动,以避免是非,不去自找麻烦,所以就不再往下说了。又一次,我问焦先生,您对有一段时间天天在毛主席像面前“请罪”,怎么想的?先生长叹一口气说,我认为这种做法和基督教徒念经一样,当时我是这么想却不敢说;现在大家唾弃我,将来总有一天会想起我焦菊隐的。说完他又抱起扫帚扫厕所去了。起扬同志根据曲波同志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话剧《智取威虎山》,于1958年上演,在总导演焦菊隐的排演下,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连演几十场,场场爆满。1964年文化部在首都举办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特意安排北京人艺的话剧和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两台戏同时演出,互相观摩。在演出之前,焦先生就知道人艺的这台戏是作为被批判演出。果然,人艺的《智取威虎山》在“文革”期间被打成毒草受到批判。一次,我与焦先生在地下室碰到了,我们相互问候。我对焦先生说,给您两张票,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位子比较靠前……焦先生说,谢谢,我不看,为什么呢?我的学生在样板团,是主演,演参谋长的沈金波就是我的学生,给我送了几次票,我都没去。如果我看了,让我讲讲话,我说什么呢?索性不看。此时,我也听到来首都剧场演出的上海京剧院中议论,说老校长,(指焦先生)在人艺搞卫生呢!焦先生没看过“样板戏”,但也难逃“攻击样板戏”的罪名。粉碎“四人帮”后,在声讨“四人帮”的罪行时我才知道,京剧《智取威虎山》是吸取了人艺这部戏中的许多长处的。
  通过改革,焦先生把戏曲程式运用在话剧舞台上已取得很大成功,但仍不断地进行探索。他曾想把京剧《白毛女》改成话剧,用没有文武场的戏剧形式,大胆尝试。可惜,焦先生的构思还没来得及得到实践,江青便毫无根据地说焦菊隐这个人很坏。在中央文革小组的“关照”下,焦先生受辱骂,挨皮带抽打,人格与身心受到玷污有摧残,托着腿肿的病身,忍受极不公平的对待,默默地在院内打扫厕所。非常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导演,没有见到"四人帮"的垮台就含冤离开了他的文化艺术土壤和心爱的剧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00: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2月27日
全国性扫盲工作形成高潮




  1958年2月27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18个省、市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并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会议召开时,群众性的扫盲高潮正在全国形成,全国已扫除文盲近3000万人,有15个省、市出现了4000多个基本扫除青壮年(或青年)文盲的单位。

  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会长陈毅到会讲了话,他说:“扫盲工作是使6亿人睁开眼睛的工作。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一开步走,就要识字。从扫识字盲,扫文化盲,到扫科学盲,这样,中国才能改变又穷又白的面貌”。他号召来一个文化上的“原子爆炸”。出席会议的代表向全国提出了五年内基本上扫除全国青壮年文盲的建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0: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1892年02月27日——法国时尚设计大师路易威登逝世,享年71岁

早期 (1854-1892)
“路易·威登”作为一个品牌迎来巨大成功是在其创始人离世之后,尽管在路易·威登在世的时候,这一品牌的发展已经富有传奇色彩。路易·威登在世的时候曾经设计并推出过一款皮箱,名为“Gris Trianon”。这款皮箱重量很轻,外表以灰色帆布装饰。这款皮箱推出之后,很快受到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皇后的青睐。1854年,路易·威登娶了同为33岁的艾米莉·克勒芒斯·巴利沃为妻。三年之后,路易和艾米莉的儿子乔治·威登出生。

1860年,为了适应越来越强烈的市场需求,路易将他的工厂由巴黎迁移至阿斯涅尔。1867年,路易·威登在世界博览会上赢得一枚铜质奖章,这使得原本就已经受欢迎的“路易·威登”品牌更加声名大噪,并且其影响力开始超出法国,成为国际知名品牌。1869年,埃及帕夏(总督)伊斯梅尔订购了一套路易·威登的皮箱;1877年,俄国皇储尼古拉也订购了一套;西班牙国王阿尔封斯十二世也曾专门订购路易·威登的皮箱。

1871年,路易·威登再次迁移至斯格里布大街1号。路易·威登将帆布用于装饰皮箱表面是非常高明的,因为它可以有效的保护箱内物品不被偷窃,然而这种设计风格也非常容易被人仿效和剽窃。1872年,路易·威登开始大规模改进这种风格,包括自创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帆布。这种新的帆布的颜色为褐红相间,被称为“有斑纹的帆布”。这一设计再次获得巨大成功,然而很快又再次被人剽窃,赝品大行其道。

路易·威登的皮具仍然销售火爆。在事业节节高升的同时,路易·威登的家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1880年,他的儿子乔治和约瑟芬·帕特莱尔结婚。在他们的婚礼当天,老路易将位于斯格里布大街的总店正式移交给乔治。三年之后,乔治的儿子贾斯通-路易·威登出生。

1885年,路易·威登在伦敦开了第一家海外分店。1888年,乔治·威登推出威登皮箱的新设计。他将箱子的表面设计成西洋跳棋棋盘风格,颜色则是棕色和栗色相间。此外,在皮箱上还印有“路易·威登品牌验证”的标示。即使如此,这一新设计还是被人大量仿制。在1889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这一产品为路易·威登公司赢得了金奖。

1892年,路易·威登开始推出手提包产品,并发行了第一份包含皮箱、手提包和床具的产品名录。同年2月27日,老路易在家中去世,他的儿子乔治正式成为路易·威登公司继承人。


黄金时期 (1893-1936)
老路易去世之后,乔治将路易·威登打造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1893年,乔治在美国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上展示了路易·威登的产品,从此这一品牌正式登陆美国。此后,乔治一直致力于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1894年,他出版了新书《旅程》。

1896年,路易·威登正式推出了具有品牌标示功能的帆布设计,被称为“字母组合帆布”,因为这款帆布在风格上应用了大量具有象征含义的符号以及路易·威登的标示“LV”。随后,乔治再次远赴美国,游历纽约、费城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推行路易·威登品牌。

在世纪之交的1900年,乔治被授权组织和设计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旅行用品及皮具”板块。1901年,路易·威登公司正式推出“汽船手提包”,这是一款体积非常小巧的手提包,可以置于路易·威登皮箱之中。

1904年,乔治担任圣路易世界博览会主席一职。同年,路易·威登公司推出一系列新的皮箱设计,增加了皮箱内部的储物单元,用于放置香水、服装以及其他物品。

1906年,乔治的儿子贾斯通-路易迎娶芮妮·维尔赛。同年,路易·威登推出车用皮箱。

1914年,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路易·威登大厦竣工。当时,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皮具销售中心。在一战爆发之前,路易·威登在纽约、孟买、华盛顿、伦敦、亚历山大、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的分公司纷纷开张。

1924年,名为“Keepall”的新箱包正式面世。这款箱包引领了轻型防水旅行式箱包的时尚。它适合短途旅行,因为只能存放少量必要物品。

1929年,即品牌诞生75周年,路易·威登推出一款化妆包,并以“献给歌剧演员玛瑟·舍纳尔”为名面世。这款设计主要用于存放女性化妆用品,包括香水、镜子、粉盒等物品。

1931年,路易·威登开始推出具有异域色彩的设计,包括鳄鱼皮手包、大象皮手包等。这些设计在殖民展览会上大放异彩。

1932年,路易·威登推出“Nóe bag”。这款箱包的主要消费者是香槟酒的酿造者,用于装载和保存香槟酒。

1933年,路易·威登运动型箱包问世。

1936年,乔治·威登去世,标志着路易·威登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结束。乔治·威登总共设计并推出了超过700款新产品,绝大部分都取得了成功。乔治去世后,他的儿子贾斯通-路易·威登继承了家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0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62年2月27日
第一位美国人进入空间轨道




  1962年2月,第一位围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约翰-格伦上校成功地绕轨道飞行3圈,新闻传媒进行了全面报道,他返回美国时举行了全国性的庆祝。纽约以有史以来最盛大的抛彩纸欢迎仪式接待他。

  1998年约翰-格伦以77岁高龄重返太空,成为年龄最大的太空人。


约翰-格伦在进行适应训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0: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03年02月27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陈赓诞辰


(一)陈赓(1903~1961)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二都柳树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参加爱国活动。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陈赓(1903—1961)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心慌腿软,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队(后来改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加上党战役。1946年初,他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临汾、太原三人小组,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率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连续进行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天下第一师”的胡宗南的整编第一旅。随后他率部西进,于1946年11月至次年1月协同兄弟部队发起吕梁、汾(阳)孝(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1947年4月指挥晋南攻势,歼敌15000人。8月与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进攻。在淮海战役中,率第四纵队协同兄弟部队在徐州西南切断津浦铁路,参加围歼黄维兵团。
  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执行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进军广东追歼逃敌,直插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部的海上退路,协同兄弟部队进行粤桂边战役,歼敌4万余人。1950年初,指挥所部经14昼夜强行军,直抵云南边境,歼灭企图逃往国外的国民党军2万余人。1950年2月进驻昆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应邀至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取得边界战役的胜利。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1952年6月回国,筹办并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培养国防科技人才。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8年9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二)陈赓大事年表

1903年
  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一日)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一个地主家庭。

1909年 6岁
  开始在家里读私塾。

1911年 8岁
  继续在家读私塾。

1912年 9岁
  进入邻近的7星桥谭家祠堂私塾,读两年多。

1915年 12岁
  进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年(未毕业)。

1916年 13岁
  投笔从军,编进湘军鲁涤平部第6团2营当兵。前后4年多,由2等兵以次升至上士。

1916—1920年间
  湖南境内发生的战争,如讨伐吴佩孚,驱逐张敬尧、赵恒惕,“护法”之役,湘鄂之役等,都参加过。
1921年 18岁
  从岳阳脱离军队到长沙,一面在粤汉铁路湘局作办事员,一面还曾进过各种补习学校和业余中学,继续读书,阅读进步书籍,如社会进化论、新青年等。
  曾在长沙参加“青年救国会”等群众团体,积极从事反帝爱国活动。

1922年 19岁
  曾进毛泽东同志倡导开办的自修大学,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革命团体有了较密切的接触,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2月 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曾经武汉沿长江到上海,并曾在上海大学旁听。

1923年 20岁
  2月 参加湖南各界声援“27”惨案的罢工和示威。
  6月1日 日军屠杀长沙人民,造成“长沙惨案”,当选为“湖南外交后援会”执行委员,积极参加反日斗争并曾负伤。
  年底 在长沙秘密考进广东陆军讲武学校。

1924年 21岁
  2月 前往广州进陆军讲武学校。
  5月 考进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11月底毕业。
  10月中旬 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

1925年 22岁
  留校任黄埔军校第2期入伍生连连长,第3期本科副队长。积极参加了历次革命斗争:
  5月 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役。
  6月23日 英法帝国主义制造“沙基惨案”时,参加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
  在6月29日 开始的省港大罢工中,曾被派往省港罢工委员会,参与训练工人纠察队的工作。
  8月2日 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右派暗杀,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积极捉拿凶手。
  10月 参加第2次东征战役讨伐陈炯明。

1926年 23岁
  3月 任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7连连长。参与领导左派学生组成的“青年军人联合会”,跟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3月2日 国民党右派制造“中山舰事件”,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同蒋介石面对面地进行斗争。
  5月 蒋介石向国民党2届2中全会提出“党务整理案”。此案通过后,蒋介石强迫黄埔军校国民党内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竟然也劝共产党退党,“作国民党左派”。陈赓坚决反对机会主义分子的蛊惑,打定主意终身作1个共产党员,毫不犹豫地公开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声明脱离国民党党籍。
  7月 广东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参加北伐誓师。
  9月 被党中央派往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工作和群众武装暴动经验,留在苏联远东地区3个多月。

1927年 24岁
  2月 从苏联回到上海。
  3月 前往武汉,在北伐军第2方面军任特务营营长。
  4月下旬 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
  5月 在汉口与上海代表王根英结婚。(王根英烈士生于1906年,上海人。1938年3月8日,她随部队进驻冀南根据地南宫地区,突遭敌人包围,她一边高喊让伤员赶快后撤,一边把师部分配给她的一头骡子牵给伤员骑,自己随着警卫部队徒步冲出重围,突然发现还有一笔公款没有带出来,立刻又毫不犹豫地向村里奔去,当从驻地取出挎包返回出村时,不幸被日军发现而惨遭杀害。当时,陈赓正率领八路军三八六旅越平汉线西进,追击日军。当他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时,怀着无法抑制的极度悲愤,在当天的日记中只写了一句话:“三·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7月15日 武汉的国民党叛变革命后,被迫将特务营交出。
  8月1日 参加南昌起义。
  8月24日 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在贺龙同志的第2军第3师第6团第1营任营长,在会昌战斗中左腿负伤。
  10月 起义军撤离潮汕后,经香港转往上海,经党组织帮助,进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腿伤。

1928年 25岁
  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共4年,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

1929年 26岁
  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
1930年 27岁
  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

1931年 28岁
  6月 由中央特科派往天津工作。
  9月 被派往鄂豫皖红色区域,于10月初到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18团团长。
  11月7日 红4方面军成立,被凋任第12师师长。
  11月至1932年5月 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3次反围剿作战。

1932年 29岁
  6月 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4次反围剿作战。
  9月 调任红4方面军参谋长,在新集西北胡山寨战斗中右腿负伤。
  10月 红4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行至豫南地区,离队潜往上海治伤。
  11月 到上海又进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腿伤。
  曾经过上海中央局向中央揭发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并曾两次会见鲁迅先生,讲述鄂豫皖苏区军民的斗争事迹。

1933年 30岁
  3月24日 在上海被捕。
  5月 从南京逃出,被党派往中央红色区域,任红军第1步兵学校即彭杨步兵学校校长。

1934年 31岁
  10月 随中央红军长征,任红军干部团团长。

1935年 32岁
  5月1日 率干部团巧渡金沙江,1举飞越皎平渡。
  8月 红军干部团与红4方面军红军大学合并,调任红1军团工作。
  9月 红1、3军团在甘肃哈达铺改称陕甘支队,任第13大队队长。
  10月19日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不久,13大队恢复红军第13团建制,任团长。
  11月下旬 率部参加直罗镇战斗,第3次负伤,弹穿左手拇指。
  12月 任红军第1师师长。

1936年 33岁
  3月 红军东征,率部进军山西,转战同蒲铁路沿线。
  6月 率部回陕北后参加西征,协同兄弟部队解放甘肃、宁夏广大地区。
  10月8日 红2、4方面军进抵甘肃的静宁、会宁地区,结束长征;并在会宁城关与红1方面军会合,实现了中国工农红军3大主力会师。
  11月下旬 率部参加山城堡战斗。

1937年 34岁
  2月 进延安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2期学习,并兼任第1队队长(学员是红军军、师级干部)。进校正值学校改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日军政大学”或“抗大”),于3月2日举行开学典礼。7月调往红311军工作。
  7月22日至25日 参加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在银川西南之平羌堡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
  8月6日 前敌总指挥部命令红军各部到陕西3原地区集结待命。7日,率红311军从驻地甘肃镇原县出发,于8月下旬到达3原城西的石桥镇地区。
  9月4日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任8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
  9月6日 129师在陕西省3原县石桥镇召开抗日誓师大会,任阅兵总指挥。
  10月7日 率部渡黄河进入山西。
  10月16日 率部进抵平定以东地区,执行侧击西犯娘子关日军的任务。
  10月22日 率部夜袭井陉、旧关间的长生口,一战而解旧关之危。
  10月25日 刘伯承师长向陈赓旅长指示作战方法;1、以我小部队应付日军大部队,而以主力打它的小部队;2、大力破袭铁路交通线;3、加强对日军的政治攻势。
  10月26日 率部在娘子关以南7亘村设伏,歼灭日军2师团辎重部队,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
  10月28日 率部再次设伏7亘村,歼日军百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
  11月2日 率部在昔阳县黄崖底设伏,歼日军109师团135联队300余人。
  12月22日至26日 率部协同385旅粉碎敌人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6路围攻。

1938年 35岁
  2月22日 率部设伏于长生口附近,毙日军130余人,俘井陉警备队长荒村丰谷少佐等5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3门,步枪5十余支。
  3月初 敌人出动兵力3万以上,对晋东南进行9路围攻。率386旅协同兄弟部队,从3月16日起,1个月间进行3次歼灭战:神头伏击战歼日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余支、骡马600余匹;响堂铺伏击战毙伤日军森木少佐以下400余人,烧毁汽车180辆;长乐村追击战歼日军2200余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
  4月中旬 率部乘胜追击逃敌,直抵石家庄附近。随即沿平汉线南下,转道清路沿线,给敌人1个横扫,袭击了漳河以南、道清路以北地区的县城和车站。几个月中,在平汉线进行大破击8次、道清线7次。
  5月 敌人在道清线放毒瓦斯,曾在火线中毒。
  12月21日 率部进入平汉路东,协同兄弟部队转战冀鲁豫平原。

1939年 36岁
  2月10日 率部设伏冀南威县香城固,全歼日军第十师团第40联队的1个加强中队,毙大队长以下200余人,生俘8人。
  3月7日 率部返回太行。
  4月3日 率部与兄弟部队1起,在黎城县上赵村接受朱德总司令检阅。
1940年 37岁
  1月19日 奉命率386旅主力及18集团军总部特务团进入太岳区,同薄一波同志率领的决死1纵队会师,统1指挥该区8路军、决死队,迎击蒋阎军的进攻。
  5月 成立大岳军区,任军区司令员。
  5月5日 率太岳军区部队协同太行军区部队发起白晋战役,至8日胜利结束,共歼日军350余人,彻底破坏铁路百余里,毁大小桥梁5十余座。
  7月9日 奉令率部反击阎锡山军陈长捷部向太岳区安泽县晋家山的进犯,歼其2400余人。
  8月至9月上旬 率领太岳军区部队破击正太铁路西段、横扫寿阳至榆次间100多里的铁路沿线,予敌以沉重打击。继于9月2日又率部在昔阳县卷峪沟地区,与由榆社、太谷等地出犯日军激战;9月6日在和顺县双峰歼日军1个大队。
  9月22日 刘伯承师长签发《129师基本命令——关于榆辽战役计划》。23日至25日,率部强攻榆社县城,全歼守敌。敌在榆社放毒瓦斯,身临火线,中毒数次。
  9月30日 率部协同385旅在榆社红崖头、关家垴地区将由武乡东援之敌600余人包围。激战2日,歼敌300余人。
  10月10日 刘伯承师长签发《师对386旅榆社战斗战术检查报告》,总结了该旅榆社战斗的成功经验,“进攻是有严密的组织和动作协同”,指出了战斗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办法。
  10月3十日 率部协同兄弟部队在武乡关家垴将日军岗崎大队500余人包围。激战两日,歼敌400余人。在战斗中,772团第1连多次出击与敌进行反复肉搏,最后伤亡仅剩3人,仍坚持战斗。在总攻时,所属部队协同友邻向关家垴阵地之敌连续攻击18次,与敌反复肉搏多次,表现了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战斗气概。

1941年 38岁
  3月 敌人开始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进一步实行军事、经济、文化、特务“总力战”,经常对解放区大举扫荡。这1年,率部粉碎敌人多次扫荡。
  5月19日 奉命率部向洪洞北侧同蒲铁路侧击,以配合晋南友军作战。
  8月 奉集总命令,以386旅、决死1纵队、212旅及决死2、3纵队1部组成太岳纵队,任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
  8月6日 奉命组成太岳南进支队,开辟岳南抗日根据地。
  9月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后,设立太岳行政公署。
  10月3日 日伪军3万余人,对太岳北部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根据军区指示,率领太岳军民以游击战困扰敌人,将主力适时转到外线,乘敌疲惫懈怠,在安泽县疙瘩沟、沁源县将军沟,连续予敌以痛击。作战月余,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42年 39岁
  率领太岳军区部队粉碎敌人多次“扫荡”。解放区度过最困难的两年,冬季又转到扩充发展的新时期。
  10月 敌占沁源。12月起,指挥部队1部配合民兵围困沁源1943年6月,亲到沁源围困斗争前线视察,并向参加围困斗争的军民提出“1天杀1个鬼子”的战斗号召。9月,听取了围困斗争情况的汇报,并作了坚持围困斗争到底的指示。这次围困直至1945年4月11日,坚持战斗3十个月,沁源宣告解放。延安《解放日报》曾于1944年1月17日发表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社论指出:“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1。”

1943年 40岁
    2月 与傅涯同志结婚。
  11月 离太岳区前往延安。
  12月 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 42岁
  4月 参加党的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8月十日 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25日,由延安飞抵太行,随即返部。
  9月7日 太岳区我军主力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任纵队司令员。
  9月十日至10月12日 率部参加上党战役。太岳纵队共歼敌1万4千余人,活捉阎军第19军军长史泽波,炮兵司令胡3余等将官多人。
  10月17日 根据晋冀鲁豫军区命令,太岳军区主力部队组编为第4纵队,任纵队司令员。

1946年 43岁
  2月14日 敌第13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因进犯侯马战败,被迫与陈赓司令员签订晋南停战协定。
  2月至6月 作为太岳部队代表,前去临汾、太原参加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工作。
  7月 胡宗南部大举进犯晋南,率部于13日至16日在闻喜、夏县地区歼敌第311旅并予敌第167旅以歼灭性打击。
  8月9日至9月1日 斩断同蒲中段,歼敌第319师、第619师等部1万2千余人,解放5座县城。9月3日,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通令嘉奖太岳纵队在同蒲作战中英勇善战,纪律严明。
  9月22日至24日 在临汾、浮山间歼蒋军胡宗南部精锐部队“天下第1军”第1旅(师)。25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各部队首长发出《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通报》,高度评价这次胜利的重要意义和陈赓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26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向太岳纵队致敬》社论;29日,晋冀鲁豫军区嘉奖太岳纵队临浮战役歼敌第1旅的胜利。以后,刘伯承司令员在1次晋冀鲁豫边区级干部会议上所作关于自卫战争形势的报告中说:“同蒲打得很好,中央夸奖说是出乎意料之外。”
    11月至次年1月 率部策应保卫延安,配合晋绥部队进军吕梁地区。11月24日至1月3日发起晋西南战役,解放城镇3十余处,歼敌万余人;1月17日至29日发起汾孝战役,又歼敌1万6千余人。

1947年 44岁
  4月4日至5月12日 指挥第4纵队与太岳军区部队发起晋南反攻作战,歼敌1万8千余人,攻克县城22座。
  7月 前赴陕北参加中央军委召开的小河会议。
  7月23日 毛泽东主席令刘邓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陈赓兵团挺进豫陕鄂;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陇海路,进至豫皖苏地区。遂由第4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第318军组成陈赓兵团。
  7月27日 中央电示陈赓兵团组织前委,以陈赓为书记。
  8月2+3日 率部分由平陆茅津渡及济源官渡、青河口横渡黄河天险,截断陇海铁路。至10月下旬,歼敌3万余人,解放县城15座。
  9月13日 中央军委电贺陈赓兵团歼敌新1旅及攻克卢氏等城的胜利。
  10月29日 率部发起伏牛东麓战役,解放县城十座。
  11月29日 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成立。
  12月13日至3十日 率部配合华东野战军1部出击平汉线,解放县城23座,歼敌2万余名。陈赓兵团歼敌1万余名,破坏铁路400余里。
  12月21日 中共中央电贺平汉、陇海大捷。

1948年 45岁
  1月25日 在叶县的旧县镇主持召开兵团前委扩大会议,总结5个月以来的工作。讨论了根据地建设和新式整军等问题。
  3月14日 率部协同华野1部解放古都洛阳。
  3月15日 中共中央电贺解放洛阳。
  4月5日 率部再克洛阳。
  5月 指挥所部及兄弟部队发起宛西战役;协同兄弟部队发起宛东战役。
  6月12日 中共中央电贺宛西、宛东、江汉3次大捷。
  8月23日 南征1年,兵团共作战245次,歼敌11万余人,解放城市511座,解放人口近千万,建立了日益巩固的豫陕鄂解放区。
  10月22日 率部协同兄弟部队解放郑州。
  10月23日 中共中央电贺郑州解放。
  11月7日 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在战役第2阶段,协同兄弟部队歼敌第12兵团12万人。

1949年 46岁
  1月24日 赴商丘参加中原局会议。
  2月7日 任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月11日 在兵团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中原局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
  2月14日 第2野战军第4兵团在漯河宣告成立。
  4月21日 率部在9江以东突破敌军江防,进入江西,福建。
  5月22日 指挥所部解放南昌。
  6月23日 赴南京参加总前委会议。
  7月17日 中央军委指示,第4兵团及15兵团(两个军)由陈赓率领,经赣州南进,占领广州。
  9月14日 在赣州主持召开兵团党委扩大会议。
  10月14日 指挥第4兵团协同15兵团解放广州;10月26日指挥所部在阳江、阳春地区歼灭广州逃敌4万多名。
  10月21日 抵广州。
  11月至12月 率部陈兵雷州半岛,截断敌人逃往海南岛退路;参加粤桂边大围歼战,协同第4野战军全歼敌华中长官公署直属队和3个兵团部,12个军,25个整师及另外两个兵团部、十个师的大部,共计16万7千9百余人,第4兵团在此战役中歼敌7万余人。
1950年 47岁
  1月4日 在南宁主持召开兵团党委扩大会议。
  随即率部发起滇南围歼战役,在兄弟部队协同下全歼滇南敌第8军、第26军2万余人。
  2月5日 同宋任穷、周保中等同志在贵州安龙会晤。
  2月2日 和宋任穷同志率领部队进驻昆明。
  2月22日 西南军区成立,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
  3月任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任云南省主席。
  3月12日至4月7日 指挥所部参加西昌战役,协同兄弟部队全歼西昌守敌。
  4月1日 云南军区成立,任云南军区司令员。
  7月7日 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率工作组由昆明动身。
  7月26日 到达越南北部太原地区越南共产党总书记、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住地,会见胡志明同志。
  9月15日 边界战役部署完毕,陈赓和工作组到广西边境的布局关。
  9月16日 边界战役开始。
  10月12日 边界战役结束。此役共歼法军9个营,共8千人。
  10月27日 向越军营以上干部讲话,总结边界战役经验及其他问题,连续4天,至3十日结束。
  11月1日 陈赓率工作组回国,离开越人民军司令部。
  11月2日 越过边境,抵广西龙州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区司令部。
  11月4日 抵达南宁。
  11月29日 抵达北京(途经梧州、广州、武汉等地)。

1951年 48岁
  4月25日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5月27日 毛泽东主席接见彭德怀派回国内汇报工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解方,陈赓在座。
  6月8日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仍兼3兵团司令员、政委)
  8月17日 由沈阳动身入朝。
  8月21日 过平壤。
  8月22日 抵达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部(驻地大水洞)。
  9月2日 抵达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在伊川西北的空寺洞)。
  9月15日 随志愿军司令部迁往平壤以西的桧昌。

1952年 49岁
  3月初 由朝鲜回国。3月27日奉令重返志愿军司令部。
  6月13日 奉令回国,离桧昌。当日途经平壤,会见了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同志。
  6月14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授予1级独立自由勋章。
  6月16日 跨过鸭绿江,踏上祖国的大地。
  7月8日 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9月1日 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兼任筹委会主任。

1953年 50岁
  9月1日 军事工程学院开学,任院长兼政委、院党委书记。

1954年 51岁
  9月1日 军事工程学院举行成立1周年暨第2期开学典礼,并进行阅兵。在阅兵式结束后向全体师生讲话。
  9月 参加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
  10月311日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 52岁
  9月27日 授予大将军衔。同时授予1级81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
  9月29日 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6年 513岁
  4月 率军事代表团访问越南。5月3日离河内回国。
  9月 出席中共第8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7年 54岁
  5月1日 国务院免除所任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委员兼职,但仍任院长兼党委书记,直至逝世。
  9月上旬 参加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
  12月19日 突患心肌梗塞病。

1958年 55岁
  9月25日 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59年 56岁
  2月下旬 离京到南方检查工作,先后到过南京、无锡、镇江、苏州、嘉兴等地;3月中旬,又从上海出发勘察岛屿,其后再经宁波到温州之线进行勘察,4月告1段落。6月底又前往广东、福建,继续进行军事勘察。
  9月16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9月26日 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0月 国务院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

1961年 58岁
  2月 由北京至上海疗养,住在华山路华东局招待所(原名“丁家花园”)。
  3月7日 带病开始撰写《作战经验总结》。原来计划共写6章:《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但在序言部分完成后,心脏病发作,竟至不起。
  3月16日 上午8时45分在上海病逝。



(三)后人评价

1.幽默将军---陈赓  

    在我军将领中,陈赓是传奇色彩最多的一位。这同他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赓与蒋介石之间的故事也是颇有传奇色彩。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东征,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但很快国共之间反目成仇。1933年,陈赓被捕,蒋介石感激陈赓救命之恩,也不想把这个难得之才放走,便亲自会见陈赓,以感化他。但蒋没想到,初次会见,他就碰了一鼻子灰。双方见面后,陈赓怒目而视,蒋介石也好长时间不语,过了一会儿才开腔:"陈赓,你瘦多了。"陈赓冷笑着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身为一党一国领袖,你瘦了,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不语。过了好半天,蒋介石劝道:"你写个声明,认个错,我会给一条很好的出路。"陈赓接过纸,大笔疾书,蒋还以为他真要认错。等拿过纸来一看,鼻子都气歪了。满纸都是"打倒蒋介石","独裁不得人心"一类话。蒋介石再有耐性,这时也忍不住骂了起来:"娘希匹,你中毒太深了,死路一条,死路一条!"后来每当有人问起这段住事,陈赓总是说:"早知道他那么反动,就把他扔到沟里去了。"
提起陈赓的第一次婚恋,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1926年,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陈赓遇见曾有一面之缘,并对之早生爱慕之心的王根英。陈赓便决定利用这次会议向王根英求爱。一天,陈赓瞅准机会,坐在王根英附近,掏出纸笔,端端正正地写了一行字:"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然后他让身边同志传给王根英。谁知王根英对这种求爱方式不仅没有好感,反而嗤之以鼻。她噘起嘴,向纸条背面轻轻啐了一点口水,转身把纸条贴在墙上。陈赓一看,并没有觉得脸上无光,反面更加喜欢这位泼辣爽气的姑娘。他马上写好第二张纸条。王根英只看了一眼,便又把纸条贴到了墙上。陈赓一看更来劲了,便又写了第三张纸条。姑娘连看都没看,就把纸条贴上去了。会议休息,大家都注意到了墙上的纸条。有人跟陈赓开玩笑:"她这样处理情书,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看总不是反对。她恐怕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陈赓正向她求婚呢!"陈赓感觉倒很良好。"你别太自信,我为什么嫁给你?"王根英绷着脸问道。"因为我爱你嘛!再说,我们郎才女貌,志同道合!"这下连王根英都忍不住笑了,脸红红地回敬了一句:"脸皮真厚!"之后不久两人便开始谈起恋爱,直至结为伉俪。
    我军将领中,有许多出身贫寒。在战场上,他们奋不顾身,忘死拼杀,脾气也很暴躁。徐海东就是其中著名一个,他有一个外号:"徐老虎"。30年代,陈赓曾当过徐海东的师长。徐海东每次指挥战斗,总是冲锋号一响便第一个冲向敌阵,同志们都劝他,他就说:那子弹都是吃素的,我徐海东命大。陈赓便把徐海东叫来,以少有的严肃语气对他说:"躺在地上的烈士有多少,他们要是听见你这话,不寒心才怪。你固然忠勇可嘉,可是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让我很伤心。"徐海东当时愣住了,当晚部队集合,徐海东向战士们说:"关于怕死不怕死,我徐海东说过不负责任的话,师长批评了我,我从心里认错。"许多年后,陈赓对别人说:"乖乖,这一辈子挺光荣的一件事,就是当了几天徐海东的领导,他是著名的'徐老虎',我当他领导,他没咬我,却帮我打了许多硬仗。老虎呀老虎,真厉害呀。"
    不过天不怕、地不怕的陈赓也有害怕的事,那就是不敢同小孩子开玩笑。长征路上,队伍已经过了草地。一天陈赓感到疲倦,便掉在队伍后面,拉着一匹瘦马,慢慢走着。忽然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红军,冬天里,只穿着一双草鞋,脸冻得又红又青。陈赓把马拉到他身边:"小鬼,过来骑一会儿。"那小战士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瘦脸,微笑着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赶快骑上吧。"陈赓用命令的语气说:"上去,骑一段再说吧!""那我就和你的马比赛。"小战士腰一挺,作出准备跑的姿势。"那咱们一起走吧。""你先走吧,我还等我的同伴呢。"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战士:"你把它吃了。"小战士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鼓鼓的,比你的还多。"陈赓只好上马独自走。不知为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他脑子里闪现出那些曾经在上海滩、广州沿街、香港码头同他打过交道的孩子的身影,突然大喊一声:"不好,我上当了。"转过马头,奔向原路。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小战士已经死了。那口袋里只不过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着几道白白的牙印。
    陈赓的幽默不仅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在死亡笼罩着的战场上,他都不忘幽默一把。1927年南昌起义后,队伍南撤。陈赓被分在前卫部队,在与敌人的一场恶战中,他左膝盖受重伤,脚腕骨也被打断,不能动弹,敌人进行搜索时,他急中生智,脱去外衣,滚到附近一条田沟里,弄得满身血污。敌人走到他身边,见他闭皮屏息,纹丝不动,以为他是死人,踢了一脚就走了。
    不过真要论起作战指挥,连外国人都要害怕。1950年初,中央派陈赓到越南援助胡志明抗击法国。陈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东溪打了一个大胜仗,并迅速对敌发动全面进攻,歼灭法军九个营。等战役结束,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2.仁爱之将

1)老蒋的痛
陈赓,黄埔第一期学员,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在华阳战役失败后,力谏蒋介石突围,夜行一百六十里,背着蒋介石冲出敌人封锁。老蒋在退居台湾时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啊,五个胡宗南也不抵一个陈赓啊。还是蒋经国问的好,为何陈赓如此和您具有渊源的学生,却没有跟从您呢?老蒋也不禁自问,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也许蒋介石从来没有想通过,或许他知道为什么却不愿意承认是为什么。陈赓说,天下人饥,我以个人温饱为耻。他胸怀天下人,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是一代枭雄,却不是人民的好主人。
    他器重陈赓,他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他甚至偏爱陈赓,他一心想得到陈赓,只是,他不了解陈赓。他对陈赓说,入了共产党是不要紧的,你这个年纪做的事情是不算数的,只要你跟着我就行了;陈赓南昌被抓时,他亲自去看望陈赓,并且向身边的人说,只要陈赓跟着我就行了,我不要他为我提供什么共产党的情报;就是他亲自劝降不成,他也没有完全死心,他希望胡宗南他们可以用同窗之谊来感化陈赓。
   蒋介石以为陈赓如此执拗只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没有想到这是陈赓的信仰。他也许早该料到陈赓不会投降,可是,也许是人的本性,都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致使他总是有一点点细若游丝的希望。
    到台湾后,他才绝望了,所以他要说陈赓是害群之马。他说他在南昌放过了陈赓很后悔。不可否认,虽然共产党展开了营救工作,国母大人宋庆龄也找国蒋介石,可是如果不是蒋介石念陈赓的救命之恩,示意手下看的松些,恐怕并不能轻易的营救成功。所以,蒋中正也是有情义的。
如果陈赓跟了蒋介石,定仍是一员虎将,但是老将却不可能改变失败的命运,也许内战还得打的时间久一些;如果胡宗南,黄维,宋希廉,李铁军,丘行厢他们跟随了共产党,人民会更加胜利,内战便不用打了这么久。个人对历史只是加速或延缓,却不能改变它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同窗之谊

   同窗之谊是割舍不断的,是一辈子都会缠绕在身上的,像亲人兄弟般。陈赓和他的黄埔同学,各为其主。我原以为他们会彼此仇恨,心中再无半点怜惜顾盼之情。但是,我错了。陈赓南昌被抓时,熊受春,黄维,胡宗南,宋希廉,胡琏他们联名上书,希望蒋介石可以放了陈赓。
    战役中,陈赓给熊受春写信,希望他能投降,熊sir本来是准备投降的,但是,后来他决定了不降。当熊战死后,满脸的炮灰,陈赓帮他合上了不得瞑目的双眼,令人把他掩埋起来,并且立一个碑,好让他的家人找到他。看到自己同学的逝去,心中定不会好受,可是,能有什么办法,罪不在他,也不在我,将无奈之情,悲怜之情一起掩埋吧。
    在五九年国民党第一批战犯被特赦后,陈赓会见了他的这些老同学。其中,有个人说,如果我们能够迟出生几年,没有了战争,我们也许都是做学问的,而这些恩怨就不会有了。
    至此,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用炮火互相轰击,却不能绝决了同窗的情感。只愿再也没有战争,同窗的情感也不用如此唏嘘坎坷。
  
3)革命的爱情

   陈赓对王根英一见钟情。他真诚的追求她,她不可抵制的爱上他了。我想,没有哪个女人可以拒绝这样的好同志,他是一个英雄,比许文强更有胆略的英雄,虽然没有孙悟空的盖世神力,他却有更为崇高的理想和智慧。他辗转在花红酒绿的上海滩,却不为酒色所动。
   英雄携美人。
   傅涯也很美。王根英美的单纯,温柔而执着;傅涯美的动人,晶莹而剔透。她们都是真心的爱着陈将军的。陈将军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该有所安慰了。


4)九斤半

    陈赓有个儿子叫九斤半。
    九斤半是个小红军,他也是一个苦孩子。一门心思的跟着红军,在长征的路上,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伤员吃,自己却在粮袋里装了一根骨头,饿的实在顶不住了,就在上边咬几口。最后,这么勇敢的小战士还是被饥饿夺取了生命。陈赓一直没有忘记他。解放后,在全家人的团圆饭上,还为九斤半留了位置。



(四)陈赓纪念馆
target=_blank>http://chengeng.chinaspirit.net.cn/

(五)陈赓与“哈军工”

    1952年6月,毛泽东将陈赓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召回,交给他一项新的任务——创办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
    像指挥打仗一样,陈赓开始了艰难的办学。一个月后,他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哈尔滨为院址,提出了建院方案。一年零3个月后(1953年9月1日),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多军种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钱学森教授后来赞叹: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殊不知,创造这一“奇迹”的陈赓为使“哈军工”早日问世,当年耗费了多少心血!
    办学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力量缺乏。陈赓向著名专家求教,列出教授名单,想 方设法从各地大学调人,并多次拿着名单去请周总理批示。但总理日理万机,很 难找到,陈赓只好在早晨或夜间到总理家里去“堵”。一天早晨,他来到国务院 西华厅。这天总理要接见民主人士,客厅里已坐满了人。陈赓一看不便闯进去, 就等在门外。恰好此时他看见总理要上洗手间,便迅速地跟了进去。总理见他匆 匆忙忙走进来,问道:“陈赓,你怎么到了这儿?”“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 ,请批一下!”陈赓说着就递上了名单。“你等一下不行吗?”“等一下你就走 了,还是现在就批吧!”陈赓抓得紧,总理全力支持,几个月内,便从华东、中 南、西南、京津地区抽调来一大批有名的教授和专家。
    办学不能没有教学科研大楼,为“建楼”陈赓心急火燎,经常深入基建工地 ,遇有重大事情,随即与基建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商谈解决。他不顾自己在战争年 代留下的腿伤,多次爬上脚手架同工人交谈,查看工程质量。仅仅7个月时间,1 0万平方米36幢教学科研大楼便拔地而起。
    办学中,陈赓非常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把他们称为支撑学院的两根柱 子之一(另一根柱子是从部队抽调来的军队干部),有关业务方面的领导都要安 排专家、教授担任,在生活上,则尽可能给专家、教授以优厚的待遇。他自己住 小平房,而把学院一幢最好的楼房作为老教授的宿舍,并为他们专建饭厅,请来 厨师为他们做饭。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还亲自抓他们的家属就业、子女升 学等问题。
    对陈赓的作法,当时有个别老干部不理解,发牢骚说:“我们是从机关枪底 下爬出来的。他们舒舒服服念了几年书,为什么就捧得那么高?”对这种议论, 陈赓给予了严厉批评:“你们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革命的功臣。可他们十 年寒窗苦熬出来,也不容易呀。现在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知识 ,你们有吗?你们是老共产党员,调你们到这里来,是让你们来发扬光荣传统、 来带作风的,不是来比照顾的!”
    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长期艰苦的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陈赓的身体每况愈下。
   1954年,“哈军工”刚刚初具规模,陈赓的心绞痛即已频繁发作。此后,医 生一再叮嘱他少活动、多休息,可他却不停地操劳奔波。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 。
   1957年12月19日。陈赓访苏回国不久,突然心肌梗塞发作。一个闲不住的人 不得不在北京医院卧床3个月。出院后,全休疗养了一段,陈赓的病竟奇迹般地好 了。于是,他天天找医生,要求准许他上班。医生无奈,经报告中央批准,同意 他每天用一点时间去上班试试。陈赓答应得很好:“我一定遵守医生的嘱咐!” 可是,他一工作起来,依然还是那个“工作狂”,医生的话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一次,有个国防科研项目要在离京20多公里的郊区试车。当时,陈赓任副总 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试验项目与他分管的工作相关。他知道后非要去参加 不可。这天一早,陈赓的夫人傅涯同时接到军委办公厅和保健部门两个电话,都 要傅涯劝阻陈赓别到试车的地方去。陈赓哪里肯听,坚持去了。试完车回家,一 进门他就大声嚷嚷:“傅涯,你汇报吧,就说我活着回来了!”
   其实,那天陈赓一脸疲惫,脸色都白了。他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病很严重, 胸口常痛。每逢胸口痛的时候,他就一面工作,一面不停地用手摸着胸部。日子长了,衬衣都被他摸破了一大片。
   1960年冬,半年前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又一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关的陈赓 感到这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他的病情越来越重,胸部疼痛日胜一日。他知道 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愈发抓紧时间,想为党多做些工作。他惦念自己亲手创 办的“哈军工”,提笔给院党委常委写信,提出自己对调整后的学院工作的建议 。然而,“哈军工”的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陈赓写给他们的最后一封信 。3个月后(1961年3月16日),他们听到自己前任院长与世长辞的噩耗,无不悲 痛欲绝!
    就在陈赓逝世前一天,他还在构思着他的《作战经验总结》,看材料、写提 纲,要把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但他只写完了《序言 》部分,大面积心肌梗塞第3次发作了……


附: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政委兼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的成立亲颁了训词。
    1966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
    文革期间,军工遭到肢解。1970年,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哈尔滨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原“哈军工”其他各机关系部的部分干部教师基础上,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1978年学院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1996年学校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预审,成为国家“211工程”“九五”首批建设学校之一。2001年6月,学校以高质量的建设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



【又】陈赓,原名陈昉箎,字子平,又名陈恭,参加革命后改名为陈赓。此陈赓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1924年9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任宣传员。1926年初被分配到广东国民政府海军局任政治部秘书,“中山舰事件”后调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宣传科任秘书,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左翼宣传队副队长,参加了北伐战争。8月到第九军第一师政治讲习所任教官。1927年5月随军参加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的第二次北伐,6月任第二十军政治部秘书长。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第二十军二师党代表。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后潜入广州,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指挥部副官长。1928年2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军事部长兼湘东红军司令员,被派回到湖南醴陵组织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同年4月8日被地主武装逮捕,12日在醴陵状元洲就义,年仅24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1: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1910年2月27日 同盟会成员熊成基就义





  1910年2月27日,曾组织过安庆起义的熊成基在临刑前说,“今生已矣。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庶几瞑矣。”
  熊成基,1883年生于江苏甘泉。1907年加入光复会。安庆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在东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0年1月,熊成基谋炸清廷考察海军大臣载洵和萨镇冰,因臧冠三贪利告密,1月30日,熊成基被捕。狱中,熊自书供词:“我今日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1: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21年2月27日
周恩来、李富春等在巴黎成立中国少年共产党



  周恩来初到欧洲的时候,对于采取什么主义来救中国,思想上还没有最后确定。究竟是采取俄国十月革命的暴力手段呢?还是采取英国的社会改良主义的作法?他当时的思想认识是:"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然强邻环处,动辄受制,暴动尤贻其口实,则又以稳进之说为有力矣。执此二者,取俄取英,弟原无成见,但以为与其各走极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导国人。至实行之时,奋进之力,则弟终以为勇宜先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生产调敝,满目疮痍,物价高昂,民生窘困。1921年1月,他到伦敦,对英国进行考察。英国这时正处在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之中,资本家疯狂地剥削工人,煤矿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同盟罢工。这些使周恩来感到"劳资战争,舍根本解决外其道无由"。2月,他回到法国,辨析了工团主义、行会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派思潮,终于认定: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年春天,周恩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加入了在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八个发起组之一,周恩来成为党的创建人之一。从此,周恩来一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1921年底,周恩来和赵世炎开始酝酿建立旅欧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他们约李维汉到巴黎见面商量,然后分头进行。周恩来经常奔波于德、法之间,传达和贯彻旅欧党组织的意见,在青年中启发革命觉悟。经过多方筹备,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召开了成立大会,建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李维汉负责组织。这个组织后来由中共中央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批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周恩来在西欧的将近四年中,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多方面的实践经验。

  1921年7、8月间,中国旅法的勤工俭学生联合华工和各界侨胞,成功地开展了一场反对北洋政府秘密借款的斗争,迫使它的用出卖国家主权为代价同法国政府和资本家签定的5亿法郎借款合同中途停止。周恩来积极支持这一斗争,并向国内作了详细的报道。法国政府采取了报复手段,决定从9月15日起停发对勤工俭学生的维持费。同时,即将开学的里昂中法大学剥夺了勤工俭学生的入学权利。勤工俭学生被推入了绝境,他们采取进占里大的行动。里昂的警察逮捕了勤工俭学生的先发队,将他们押送回国。从此,五四运动后形成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基本结束。

  1923年5月,国内发生了山东临城的劫车案,土匪扣留了30多名西方乘客,帝国主义各国借机提出要共同管理中国的铁路。到6月12日,被劫持的旅客已全部获释,但7月间法国《巴黎时报》透露列强共管中国铁路"不日即将见诸实行"。周恩来看到报纸后,决定发动旅法华人起来开展保卫国家主权的斗争。7月3日,他主持旅法华人各团体联合会议,商讨行动计。8日,又召集22个旅法团体的代表开会,组成"临时委员会",发出《致国内各界公电》,指出"铁路共管,等于亡国,旅法华人全体反对,望农工商各界速起力争"。国内人民也强烈反对这事,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连续发表蔡和森、张太雷等的文章。帝国主义见众怒难犯,后来不得不将"共管"方案搁置。在这次斗争中,周恩来始终是旅法华人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有5万工人远渡重洋到法国,"以工代兵",表示中国的参战。周恩来到法国时,留在法国的华工还有2000多人。他们吃的是黑面包,住的是帐篷和木板工棚,遭受奴役。旅欧党团组织十分重视华工,建立了统一的组织华工总会,并且对华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阶级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帮他们办好《工人旬报》。周恩来经常到巴黎近郊的华工聚居地区比央古,深人工厂和工棚,同华工办事处负责人谈话,了解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帮助,有时还去作报告。旅欧期间,他自己也当过工人。在他的带动和号召下,旅欧党团组织和它所属的各单位经常召开各类华工会议,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深入华工中活动。华工领袖袁子贞、马志远等先后加入了旅欧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1922年8月,孙中山指派王京歧到法国组织中国国民党驻法支部。此前,即这一年的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主张》中曾提出愿与"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王京歧一到法国,周恩来就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同他取得联系。1923年6月16日,周恩来、尹宽、林蔚等代表旅欧青年团与王京歧达成协议,80余名团员全都以个人身分参加了国民党旅欧组织。这是在国内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建立前,欧洲已经实现国共合作,成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先声。由于旅欧共产党员、青年团员遍及法国、德国、比利时,国民党总部就令驻法支部改为驻欧支部。1923年11月25日,在中国国民党驻欧支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当选为执行部的总务科主任,在执行部长王京歧归国期间,周恩来代理部长职务,实际负责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在统一战线中,周恩来强调要遵循共同的革命纲领,联合其他革命势力,积极从事国民革命工作。但是,决不能"抛并共产主义不信",忘了"国民革命后还有无产阶级向有产阶级的'阶级革命'"。他和王京歧合作,一个对外,一个理内,关系处埋得非常好。后来周恩来被调回国,王京歧深感"现中央(广东)夺之东归,全欧党务影响非浅"。

  中共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是很重视共产主义理论学习的,专门办了侧重于理论的杂志《少年》。周恩来在这段时间内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同时,结合在欧洲的斗争实践,写了很多文章,提出了不少卓越的见解。

  他认为:"中国民族欲图生存,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不倒,中国民族也万难解放。帝国主义列强和新旧军阀、封建余孽、洋行卖办,滥官乃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他说: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才能救中国。而工人阶级是"最可靠的主力"。

  他主张中国革命要分为两步来走,第一步是国民革命,是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合作以推倒当权的封建阶级,第二步才是无产阶级向有产阶级的"阶级革命"。"不走到第一步,何能走到第二步?"

  他在进行工人工作中,对工会的性质、任务、作用、组织以及工会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作了系统论述。他说,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工会主要是"促进工人的阶级觉悟,宣传无产教化,散布革命种子",就是"预备破坏"旧制度,在夺取政权之后,工会的主要作用"是在建设"。工会与党的关系是"极密切而永不相欺的",党是"劳动运动的先驱,社会革命的向导"。工人运动的目标应该是"改良工人状况,引导工人为经济的奋斗,协助工人政党图谋工人阶级的解放,取消工银奴役,以达到最后共产主义的胜利"。

  对于世界形势,周恩来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指出"他们预备的是帝国主义战争"。他卓有远见地预言:"太平洋上的帝国主义战争终有爆发之日",在日美之战起来后,谋中国独立的战士"要切实地预备乘机掀起太平洋上革命之潮"。

  旅欧这段时间,对于周恩来来说,除了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为以后从事中国革命的领导工作打下多方面的基础外,同时在组织上也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战友,这为中国革命准备了众多的领导干部,其中有朱德、李富春、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邓小平、聂荣臻、李维汉、刘伯坚、蔡畅、傅钟、何长工、李卓然、刘鼎、张伯简、林蔚、郭隆真、熊雄、孙炳文、穆青、欧阳钦、袁子贞、马志远、李大章、邢西萍等,而周恩来和赵世炎等是旅欧党团组织的创立者和领导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86年2月27日,国务院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该基金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均可按规定申请。



为了加强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逐步试行科学基金制,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学基金会)暂挂靠在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密切联系,独立开展工作,并充分发挥科学家、专家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有效地运用科学基金,指导、协调和资助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订和发布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项目指南,受理课题申请,组织同行评议,择优资助。

  2、接受委托,对国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

  3、支持其它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会的工作,并在课题安排上给予协调和指导。

  4、同其它国家的科学基金会和有关学术组织建立联系并开展国际合作。

  三、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单位和个人的捐增。

  在国家财政拨款中,当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原由中国科学院管理的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国家科委用于支持基础研究的经费,从中国科学院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划转的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的研究经费,国家每年对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增加经费,以及国家的专项拨款。

  四、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基金面向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均可按规定申请。

  科学基金主要用于获准资助课题的研究经费和管理费等,并应有一定额度的经费用于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支持优秀青年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国家科学基金会设委员二十五名,由科学家、管理专家担任,实行任期制。其中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国务院任命唐敖庆同志为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副主任及其余委员由主任与国家科委、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有关方面协商后报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任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重大问题由委员会讨论决定,必要时以表决程序决策。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日常工作由主任负责。

  国家科学基金会设顾问委员会,由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聘请中外知名学者、专家和实业家五十人左右组成,实行任期制。顾问委员会对学科发展和资助方向等重大问题提供咨询。

  国家科学基金会只设职能机构,不设科学研究实体,所需工作人员根据精简的原则配备,实行聘任制,其工资福利等费用在科学基金中列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军事专家、马奇诺防线的设计者马奇诺诞生。(1877)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法国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的研究始于1919年。1925年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1927年决定先在其东北边境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前两个筑垒地域在有的文献资料中也分别称为洛林、阿尔萨斯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由于德国重振武装,法国朝野强烈要求加强法德边境设防。1929年12月马奇诺任陆军部长,经他努力,法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沿东北部边境修建绵亘防线的巨额拨款。于是,防线即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鉴于A.希特勒德国1935年吞并了萨尔区,1936年占领了莱茵兰,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E.达拉第遂于1937年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达拉第防线,并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工程一直进行到1940年5月德军对法国发起进攻时为止。

马奇诺防线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了作用。

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27日是多米尼共和国的独立日。多米尼加是拉丁美洲国家,位于西印度群岛海地岛东部。几个世纪以来,曾几次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916年至1924年曾被美国占领。1944年2月27日独立。1966年2月27日,多米尼加人民举行庆祝独立日游行,群众高呼反美口号,呼吁结束美国对中美事务的干涉。
国名:多米尼加共和国(The Dominican Republic)

  独立日:2月27日(1844年)

  国庆日:2月27日(1844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白色宽条十字将旗面分成四个相等的横长方形,左上方和右下方为蓝色,右上方和左下方为红色。白色十字交叉处绘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国家创建者为争取自由、独立而进行的火与血的艰苦斗争,还象征奋斗者的鲜血;蓝色象征自由;白色十字代表宗教信仰,也象征人民的奋斗和牺牲。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由国旗颜色和图案构成。中间有一本圣经,其上方为黄色十字,圣经和十字代表该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圣经两旁悬挂着国旗,表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信心。盾徽两侧饰有月桂和棕榈枝叶,上端的蓝色绶带上用西班牙文写着“上帝、祖国、自由”,下端的红色绶带上用西文写着“多米尼加共和国”。

  自然地理:多领土面积为4.8万平方公里。位于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西接海地,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东隔莫纳海峡同波多黎各相望。境内地势较高,多山,科迪勒拉山脉分中央、北部和东部三条横贯全国。中部的杜阿尔特峰海拔3175米,为西印度群岛的最高峰。中北部有锡瓦奥谷地,西部有大片干旱沙漠。主要河流为北亚克河、尤约河。西南部的恩里基略湖为第一大湖,是拉美陆地最低点,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0多米。北部、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805万(1996年估计)。其中黑白混血种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占73%,白人占16%,黑人占11%。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犹太教。
首都:圣多明各(Santo Domingo)

  简史:多原是印第安人居住地。1492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496年西班牙人在岛上建立圣多明各城,成为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第一个永久性居民点。1795年归属法国。1809年复归西班牙。1821年11月脱离西班牙独立,次年2月又被海地侵占。1844年2月27日再次宣告独立,成立多米尼加共和国。1861—1865年再度被西班牙占领。1916—1924年,美国对其实行军事统治。从1930年起,由美国扶持的特鲁希略家族统治长达30年之久,直到1960年8月特鲁希略被迫下台。

  政治:多于1966年11月颁布宪法,规定本国为总统制国家,设总统和副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执掌行政权。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不得连选连任。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享有立法权。参院30席,众院120席,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

  外交:多主张开展多边外交,密切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关系。

多米尼加共和国简介
多米尼加共和国,为加勒比多米尼加共和国区岛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同岛,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东边。注意不要与另外一个岛国多米尼克混淆。
多米尼加共和国历史 多米尼加的统治者在历史上转换过许多次,包括西班牙、法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及美国。多米尼加原来由阿拉华克族(Arawak)的一支——台诺族(Taíno)——及其他加勒比族(Carib)的人居住。台诺族当时分为五个酋长国:Marién、Maguá、Maguana、Jaragua、Higüey。这些酋长国之下又分成小酋长国。这些酋长国以一种进贡制度为基础,进贡的物品包括了台诺族所耕种的食物。 1492年12月5日欧洲人抵达了一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或译为西班牙岛)。台诺族人以为这些欧洲人是超自然的生物,于是竭尽所能地招待这些欧洲人。两者的社会完全不同,欧洲人穿著的衣服数量激起了当地原住民的好奇心,因此开始称这些欧洲人为“guamikena”——“盖住的人”。Marién的酋长瓜卡纳加里西(Guacanagarix)热情地招待了哥伦布及他的队员,提供了他们所需的物品。 官方语言 西班牙语 首都 圣多明哥 面积 48730km2 人口(2002年)8,715,000 140/km2 独立 1844年2月27日从多米尼加共和国 货币 Peso 时区 UTC -4 长途电话代码 1-80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6: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年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开幕。会上,毛泽东主席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处于历史上重大转变时刻发表的。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当前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6: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2月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2月28日发表,又称《中美上海公报》《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中美两国政府开始向关系正常化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6: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2月27日,中国第一条可满足0.25微米线宽集成电路要求的8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生产线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建成投产,它标志着中国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单晶抛光片的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总院)创建于1952年11月,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2000年1月26日,有研总院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淀佐教授任名誉院长;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专家屠海令博士为现任院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6: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2月27日,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反烟草文件——《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该《公约》随即对首批40个已批准该条约的国家产生法律强制力。《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由世卫组织主持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1999年5月,第52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启动公约的谈判。2003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一致通过该公约。2003年11月10日,中国成为该公约的第77个签约国。

  吸烟对人体所有器官均会产生损害,烟草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烟民约13亿人,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果对烟草不加控制,本世纪吸烟致病死亡人数将可能达到1亿,比上个世纪翻一番。中国目前的烟民数量约3.2亿。近年来,中国的吸烟率呈下降趋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7: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因杰出的科学成就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向李振声颁奖。

李振声简介

  曾任中科院原副院长的李振声1931年2月25日出生,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1-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任研究实习人员,1956-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65-1987年在西北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3-1987年兼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与陕西省科学院院长,1987-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遗传研究所所长,1992-1997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将偃麦草的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小麦中,育成了小偃麦新品种四、五、六号,小偃六号到1988年累计推广面积5400万亩,增产小麦32亿斤;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利用偃麦草蓝色胚乳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性状,首次创制蓝粒单体小麦系统,解决了小麦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单价染色体漂移”和“染色体数目鉴定工作量过大”两个难题;育成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利用其缺体小麦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陕西省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985),陈嘉庚农业科技奖(1989),何粱何利农业科技奖(199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2 11:08 , Processed in 0.59413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