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4|回复: 0

[【社会视角】] 让制度化舆论监督守护社会公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8 20: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庆明

  观察“虎照门”及“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等事件,我们对舆论氛围的日益滋长壮大持有一份乐观和期待。但从事件全盘结果的视角来看,舆论在当今流行的权力和利益的游戏规则下,依然显得羸弱而无奈,社会舆情缺乏进入制度渠道进行博弈的应有力量支撑。

  举国关注的全国“两会”,再次将曾经引起民间舆情汹涌的“华南虎事件”和“警察进京抓记者事件”纳入公众视野,媒体记者就此对来自事发当地的陕西和辽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持续的追问。在华南虎照问题上,多位来自陕西的代表或委员畏之如虎,表示问题敏感,不方便评论。而陕西省长袁纯清则表示,陕西省政府对此事件态度明确,“但是在即将开幕的两会上,我们应该把精力主要放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上”。与此同时,辽宁省长陈政高接受记者提问时,首次正面回应“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案”,明确宣称此案给辽宁各级政府的教训是“要依法办事”,并表示该省将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各方记者,欢迎舆论监督。

  应该说,这两起事件先后得到披露并呈现今日之局面,显示了中国建基于市民社会之上的公众舆论已日益呈现出强大的力量,深度参与到公共事件中,履践批判和监督功能,形成社会与“政治”互动的萌芽和迹象。而参与全国两会的新闻媒体,继续向地方当政者和人民代表追踪求索最后的结果,亦表明媒体工作者正在自觉地努力履行和伸张自己的角色,试图使舆论监督转化为制度解决之渠道,让媒体真正成为防止权力专横滥用的一道防波堤,自下而上地威慑着权力制造的种种荒谬不公。这无疑表明了公众舆论作为社会监督者的强大威力;更重要的是,在维护中国亿万民众相信社会公义和人间正道尚存中,其作用难以估量。

  在这些公众舆论与权力利益的较量中,从社会的角度审视舆论氛围的日益滋长壮大,我们可以持有一份乐观和期待。但从事件全盘结果的视角来看,舆论在当今流行的权力和利益的游戏规则下,依然显得羸弱而无奈。不仅警察进京抓记者后西丰县委书记仍然位列辽宁人大代表,而且更甚的是,全国网民和新闻媒体争论华南虎事件持续近半年时间,可以说是举世震动,但时至今日,不仅社会民众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的交代,而且连人民代表乃至地方行政长官在今次的全国两会上,对此事依旧讳莫如深,或曰噤若寒蝉,面对舆论的再三考问采取视而不见或和稀泥的态度,只能说比虎照本身更加令人遗憾,使社会民众不仅沮丧于舆论的无力,更疑惑陕西的代表委员,是民意的代表抑或是权力的代表。

  导致舆论力量的这种无力感和社会大众的挫败感,除表明一个地方当政者对待现代政府治理规则集体认知的隔阂和落后之外,更关键的因素无疑是那种地方权力格局的一元化,使社会舆情缺乏进入制度渠道进行博弈的应有力量支撑。或许正因为如此,在虎照风波爆发半年后,在西丰县委书记已遭勒令辞职后,中国的新闻媒体借两会之机,持续地加以追问,一则为了彰显自己舆论监督的责任意识,再则借机放大两件事情结果的不同,让两会代表委员和全国公众能有鲜明的比照,意识到舆论监督制度化之于维护社会公义和人心道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今时今日,传媒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的进展,舆论监督力度增强,制度化的舆论监督无疑是守护社会公义的公器。
    转自:http://www.ycwb.com/sp/2008-03/08/content_181936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20:51 , Processed in 0.44633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