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45|回复: 0

[[电影]] [美国][纪录][从自由到法西斯主义][RMVB/415M][英语中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 2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5.02][美国][纪录][从自由到法西斯主义][RMVB/415M][英语中字]


【影片名称】: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主义
【英文片名】:
【国 家】: 美国
【文件类型】:RMVB
【影片类型】: 纪录片
【发 行】:
【文件大小】: 415M
【有效时间】: 分钟
【主要演员】:
【导  演】:
【主  演】:
【影片采样】:
【影片时间】: 2006年
【其 它】: 英中
【视频尺寸】:
【压缩格式】:
【做种时间】:做种3天
【音 质】:
【内容简介】:


一部在2006年由曾6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美国著名导演阿罗·拉索执导拍摄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探讨了许多有关抗税运动的题材,包括了美国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所得税、联邦储备系统、国民身分证、植入人体RFID标示(间谍芯片)、Diebold电子投票机器、全球化、美国沦为警察国家的可能性,以及其他主张政府迫害公民权利的案件。


这部片中假设的一些前提为:

联邦储备系统不但违反了宪法,而且膨胀了美国的国债、使美国政府正在迈向破产的边缘。
联邦所得税的开征是为了维护、或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出自于联邦储备系统的创立。
联邦所得税是违宪的,或者是在法律是无效的。
企图以开征联邦所得税来抵销联邦储备系统所造成的负面经济影响是注定失败的。

联邦储备系统
影片中有不少时间是用于检验联邦储备系统,包括了储备系统最初的创建和其实际上的作为。影片中主张“联邦储备银行”只是一个私人的银行系统机构,是个追求利润的公司,而非政府的机构,同时联邦储备银行被创建用以代表联邦政府印制钞票,其印制钞票的花费最终是由个人所得税支配(透过债券利息)。影片也强调了美元并不是由黄金所支撑的事实,并且主张这代表了美元除了透过未来所得税的税款外,并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依靠。也因此,影片中将联邦储蓄银行发布的钞票视为是一种由美国人民负担的“债款”而非“财富”。

依据影片的说法,联邦储备系统是透过操弄一般被称为“商业周期”的经济扩张和紧缩来运行的,藉由印制更多钞票投入经济体系中,联邦储备系统人为地减低了借债的难度,同时也导致货币的贬值,接著还以拉高利率的方式来混合通货膨胀。依据影片的说法,这种操弄行为要替96%的美元贬值负起责任,因为它持续恶化了自从1913年联邦储蓄法以来美元与真实黄金之间的价值差异。影片中说这种随意印制纸币、接著将纸币混合进流通货币中的行径是一种称为“贬值”的过程,而这种过程便是通货膨胀的根本来源。从这个角度出发,影片主张联邦储蓄银行不但控制了货币的发行和供给,也控制了货币的价值。

影片中的重点在于指出货币政策在历史上一直是政府控制人民最有效的手段,并且也是违反宪法的最严重现象,同时影片中也质疑那些控制了联邦储备系统的人有著控制全球的野心。

影片中也主张那些控制了联邦储备系统的私人集团已经存在超过一个世代了,依据影片的说法,大多数美国人都对于联邦储备银行的真实运作一无所知,尤其是在遭到腐败的政客和被控制了的媒体的影响之后。依据影片中的描述,透过一些看似合法而专业的借口—例如“债款货币化”、“调整货币政策以配合流动增加”,这些利益集团隐藏了在联邦储费系统背后的真相。

影片中的论点是联邦储备系统根本没有权力垄断美国的货币供给,影片中主张:“美国原本一直过的好好的,直到联邦储备系统成立为止”(在从导演者的观点来看,这个事实让人质疑为何联邦储备系统最初要被创建)。

影片中主张美国国会在实际上对于联邦储备系统毫无管辖权力、也没有施予任何监督,也因此美国国会根本无法控制美国货币的价值。影片指出美国宪法中的第一条第八节条文明令国会应该对于货币的价值有所控制,在条文(第五款)中明令美国国会应该有权力“铸造货币,厘定国币及外币之价值…”

影片的最后还呼吁观众应该采取行动废止联邦储备系统。

该电影在2006年嘎纳电影节放映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震撼,当人们面对一个真实的,与美国媒体宣传完全不同的美国政府和其背后金融势力之后,所有人的难以置信。美国3000多家电影院中只有区区5家敢于公开放映。但是,当这部大片被放到互联网上之后,在美国还是产生了巨大影响, 万人下载了该片,参与评分的人几乎一致给出了最高评价, 在IMDb评分为7.3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8 10:13 , Processed in 0.26241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