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71|回复: 11

[【政法哲学类】] 说不完的中华书局版《明儒学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 2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书局版《明儒学案》从第一版开始就问题不少,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针对一本现代出版的书,会有人出专著来挑错。可是,朱鸿林先生就这么做了。他的《明儒学案点校释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九十六册,1991年版),指出中华书局版《明儒学案》点校错误共有1443处,凡“与文字有关者达二百处与句读有关者近八百,与点好有关者近二百,与专门及书名两号有关者过二百,与引文有关者二百数十……”显然,,中华书局版《明儒学案》真有点目不忍睹。
  因此,见到今年出版的中华书局版《明儒学案(修订本)》,我还是有兴趣看看它的前言,找到它会有怎样的变化。该书的再版前言中,作者也对此中的内情有所说明:既提到第一版粗疏的原因,也提到该书出版后即接到来自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好友”的斧正。此后,作者也在十余年间对点校本有所修订,而这次重版,作者也特别参考了朱鸿林先生的大作。据此,我们或许有理由相信,这次的修订版,堪称善本吧?其实不然。
  笔者在数年前在阅读中华书局版《明儒学案》时,即发现了一些该书的点校错误,此后蒙张学智老师指点,辗转找到朱鸿林先生的大作,详加研读。最后,笔者统计出,除了朱先生所指出的该书点校错误外,该书还有点校错误一百多处。可惜,这些资料在整理成文后,没有被刊物所采用。
  在《明儒学案修订版》面世后,笔者在第一时间买到了此书,经多比对,不免大失所望:凡是朱先生指出的点校错误,《明儒学案修订版》基本上都改了,但是我自己找到的一百三十多个错误,基本上都没有改动,反而比旧版多出了几个错误。据此,我很怀疑作者所谓的“十余年间,陆续重读点校本……曾力加修订”的真实性。唉,真是无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2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不投书中华书局,当可择善从之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1: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还是想发表呀,要不就直接贴出来了。实在不行,再寄过去,但是下次修订还要再等几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21: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打中华书局出英语教辅,Dasha就已经有微辞,后出于丹,Dasha已经不屑看中华书局的古籍校点啦。“我不高尚,但我也不无耻”,此语用在今日中华书局上,恐怕也很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22: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xinghuit于2008-07-02 21:30发表的 :
文章还是想发表呀,要不就直接贴出来了。实在不行,再寄过去,但是下次修订还要再等几十年。
发表后再贴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22: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百三十多个错误”,贴十来个大家讨论学习,应该不会影响发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2: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版第1563页:“告子不得于心,不致知故也,故孟子反之,以知言。不求于气,不识性故也,故孟子反之,以养气”。
“反之以”是应该连读的,“故孟子反之以知言”、“故孟子反之以养气”才对。
2:
新版第1558页:而孟子一言断之曰“性善”……又曰:“天下之言性者,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我在原创版发过一个帖子《论“故以利为本”》,显然这句话出自孟子,应该放在引号内。
3:
  新版第1532页:故曰帝出乎震……成言乎艮。这一段引文出自《易传》,居然没有加引号。
4:
新版第1449页:“此处大段,著力不得。”文中的逗号加的莫名其妙。
5:
  新版第1386页:“《书》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直是八字。打开《太极图说》,言……”
  这一句的点段卖个关子,留给大家来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23: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xinghuit兄的题好玩。
这照理不该错的呢,大概标点得太多比较累就写错了,然后编辑看得太多,到那里正好又漏过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23: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直是八字打开。《太极图说》言……”

“打开……”这种动宾结构白话里才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1: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哲人王兄有所不知,八字打开、十字打开是理学中的常用语,试举几例:

    1, 朱熹: 近日因看《大學》,見得此意甚分明,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但人自不領会,却向外狂走耳。(《與劉子澄(七月九日)》),文集卷三十五。
    2,陆九渊: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渾無罅縫;孟子十字打開,更無隐遁,盖時不同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 02: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明儒学案》这样大部头的书,出现点校错误是难免的。只要是经常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人都能够理解这一点。学术本来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中前进的。记得当年荣获古籍整理大奖的《嘉定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中华书局的前总编、德高望重的傅璇琮先生专门撰文对此书的整理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即使是如此优秀的书籍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指正。
    就拿曾经作为中国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通行教材的《历代文学作品选》来说,此书由朱东润先生主编,但是其第一册注音错误的地方就不下百处。而当时笔者找出这些错误时,还是一位大二的学生。
    虽然笔者没有像楼主一样仔细的研读过《明儒学案》,但是我以为如果那些错误仅仅只是点校者受认识或个人学力所限而导致的,是否可以宽容对待?毕竟人都不是万能的。
    著名的文史专家任半塘先生整理的《敦煌歌辞总编》是敦煌学奠基之作之一,后来此书被项楚先生匡正了其中的多处错误,项先生的匡补之作先连载于《文史》,后又结集为专著出版。 但是包括项楚先生在内的国内外著名敦煌学家都没有因此而对任先生的水平和工作态度表示怀疑,也无损于《敦煌歌辞总编》的学术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7: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涵天影兄的话可以理解,但不绝对。一个直接的例子,《宋元学案》的体量比《明儒学案》大一倍,所涉及的知识也比《明儒学案》要复杂。但是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人提到过中华书局本的《宋元学案》的点校问题,这是一。
第二,中华书局本《明儒学案》的点校问题,关键是有点儿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平均每页都有问题,而且许多问题都不算深奥。只需稍微多动动手,多找些相关的资料,就会避免出错。所以,此书的点校问题才会让人感到多少有些“意外”:照理是不该错的,但事实上却是错了。
第三,这是修订本,如果第一版有错误,大家可以理解。但是时隔二十几年后再出修订本,而且作者还提到十余年间一直在修订,但结果却是这样——只是改了别人跳出的毛病,也没看出作者自己挑出来什么毛病:这能不让人感叹吗?确实如Gossudar兄所说,如果不是出现了朱鸿林先生的大作,作者自己又能找出多少点校失误呢?
所以,我以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出版社选人不当,沈先生未必是点校该书的最佳人选。其次是沈先生未必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工夫。这才给出版界留下来一大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15:10 , Processed in 0.35958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