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74|回复: 0

[【时事表】] 2008年大学毕业生仅12.1%成功就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09: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新闻网10月9日报道 2008年中国十行业就业指数调查结果发布,调查结果显示:

英才网联在8月份的招聘会现场通过对1000多名2008届毕业生调查显示,有78.2%的人还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除了继续深造的,仅有12.1%的学生成功就业。截止到8月底,目前仍在找工作的2008届毕业生中,有近八成是没有工作的,只有一成左右是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想跳槽。数据表明,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现状:多方原因造成就业困难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而中小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位和发展空间有限以及就业信息的不对称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廖骏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三:第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相反,选择体制外的大学生就业相对较少。

第二,当前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而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城市作为就业选择地,而这些地区的人才相对饱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第三,当前,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总体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劳动力就能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英才网联的师至洁表示,就业信息的不对称、部分大学生的努力程度不够、学生期望值依旧过高或对自己的目标不明确以及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

她还指出,通过最近对成功就业被访者的调查,发现有48.9%的人成功秘籍是不断面试,积累面试经验,以量取胜;还有21.6%的被访者是因所学专业抢手而成功;而名牌效应和关系效应比以往有明显降低,只占8.0%和11.4%。这些总体反映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从单纯追求名气、注重关系、人际利益而逐渐转化到重视个人能力的务实层面。

●对策:政府应强化促进就业责任

面对大学生现在的就业压力,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廖骏个人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有关政策消除体制内和体制外就业的差异,提高体制外就业的稳定性和保障水平。同时,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第二,通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增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对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第四,可以考虑一些西方国家将创业培训教育纳入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他还表示,英才网联成立的就业研究中心,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据了解,面对今年下半年的严峻就业形势,政府部门正在加大促进就业的力度,力求减轻就业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1、相比大学声称动辄90%的就业率,孰真孰假?
2、大学生自主创业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又有多大的成功几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1 15:55 , Processed in 0.30849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