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36|回复: 14

[【小说】] [原创首发]吹泡泡与打水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01: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吹泡泡与打水漂



  “叮铃铃。”作文课的铃声响了。

  王老师迈步走进教室,环视了一遍学生,然后清了清嗓子:“咳,同学蒙(们),现在,我蒙(们)开始上坐瓮(文)课。”因为王老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

  同学们个个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老师讲。

  “竟天,我们在写腥(新)的坐瓮之前,先来念两篇同学的坐瓮。一篇是王小蒙的《吹泡泡游戏》,另一篇是陶大力的《打水漂游戏》。上一节坐瓮课,我蒙布置的坐瓮是《……游戏》,要求大家写一篇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游戏。王小蒙同学和陶大力同学的坐瓮写得横(很)好,横(很)有特点。好,现在,就请王小蒙同学先来念自己的坐瓮。”

  王小蒙听到自己的作文当堂被老师表扬,心里很高兴。从老师手里接过作文本后,大声朗读起来。


  “我最喜欢的游戏是‘吹泡泡’。一次,我跟邻居的李超、马三丫、张四五一起做游戏,我们做的就是吹泡泡游戏。我们拿好各自的工具,哈哈,当然是肥皂水和塑料棒。拿好工具之后,就来到楼下,看看谁吹的泡泡大,吹的泡泡多。”

  念到这里,班里的捣蛋鬼杨启举起手,开始说话。

  “老师,她写的句子不通。”

  “增(怎)么不通了?”王老师扶了扶眼镜,不高兴地看着捣乱的杨启。

  “吹泡泡干吗用塑料棒啊?”

  “那用绳(什)么呢?”王老师问。

  “塑料管儿。”

  “不对,我们就是用的塑料棒。”王小蒙不高兴了,回击道。

  “塑料棒?哈,打人还行,还吹、吹……呢。你吹得动吗?”

  班里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起来。

  “安静!”王老师制止大家。“杨启,坐下!”

  王小蒙开始哭起来:“就是塑料棒,就是塑料棒嘛。”

  王老师维持了一下课堂秩序,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看来王小蒙的作文是念不下去了,王老师就让陶大力起来念他的作文。

  陶大力长得个头又大,吃得又胖,像杨启那样的捣蛋学生一般是不敢跟他捣乱的。

  “我写的作文题目是《打水漂游戏》。” 陶大力开始念自己的作文了。

  “那天,我跟几个小伙伴到池塘边玩耍,大家想,我们来比赛打水漂吧,每人三次,看水打的多,打得远。

  “第一个来的是张小虎,别看他的名字叫小虎,其实,他一点儿力气也没有,连着打了三次,都没有成功。小石子扑通一声,掉到水里,再也没有影子了。

  第二个出场的是李华。李华虽然长得瘦小,可是还挺会动脑子的。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竟让打出了三个水花。该第三次了,结果,第三次他没有打好,只打了两个。

  “哈哈,剩下就该轮到我了。看我怎么赢他们。

  “我自信地从地上捡起一个小石头,弯下腰,用力把石头扔了出去。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小石头就是不争气,一下子就掉进水里,再也看不到了。

  “第二次,我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捡石子的时候,专门找偏平的圆形石子。果然,这一次我扔出去以后,石子在水面上连续地跳舞,一连有十几个水花呢。

  “第三次,本来我已经稳操胜券了,但我还是暗自提醒自己,千万不能骄傲自满,那样会前功尽弃的。我选好石子,弯下腰,用力一投,石子在水面上溅起了三朵浪花,然后钻入水中,不见了踪影。”


  念到这儿,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认真地听陶大力继续往下念。


  “这次比赛我胜利了。通过这次比赛,我才明白,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学会动脑子,不能蛮干。”

  作文念完了,王老师让陶大力坐下,然后对大家说:“增(怎)么样?他的坐瓮好不好啊?”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我蒙以后写坐瓮,就要像陶大力那样,第一、写得详细,第二、学会用好的词句。另外,还要增么样呢?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王老师把“详细”和“感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开始布置今天的作文了。

  “竟天,我蒙的坐瓮题目是:《难忘的……》,写一件让自己难忘的事,至竟还记得清清楚楚的事。”

  刚课了,杨启就第一个把作文交了上来。

  “这么快你就写完了?”王老师问。“你写的绳么呀?”

  “《难忘的一节作文课》,就是今天这节课。”杨启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7: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普通的平铺直叙,但我怎么觉得结尾有点诡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草兄好,老没见了,怎么神出鬼没的?
此篇好像在老中文上发过,我有印象,那时还有分出的小说版呢,一叹。
不过老中文的资料都归零了,并不影响楼主在这里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12: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老中文?读书中文网?

归零也会有快照保留的吧。

如果哪位朋友能找到此非原创首发的证据,必有重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4: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katong于2009-06-16 12:49发表的 :
什么是老中文?读书中文网?

归零也会有快照保留的吧。

如果哪位朋友能找到此非原创首发的证据,必有重奖!!!



3楼的卡通你听好,楼主那里才是真的,你是假的。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7617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katong兄的作文题目用的比较多的是故事里的一些事物。比如这次选用故事里学生做的2个游戏吹泡泡与打水漂来做文章题目。

文章说了3个学生,王小蒙、陶大力和杨启,对王小蒙和陶大力着笔很多,且为扬,对杨启的一出场就是反面的抑,这种对比才显示结尾的对杨启的强烈的扬来。就连名字起的也是有寓意的,“杨启”就是扬起的意思嘛。(*^__^*)

最后看到这么一句“刚课了,杨启就第一个把作文交了上来。”,看到这里,真为杨启叫好,因为这样的学生更能让老师喜欢,精灵鬼一个,不走寻常路,不按套路出牌。至此,故事高潮效果达到了。

个人理解。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1: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katong于2009-06-16 12:49发表的 :
什么是老中文?读书中文网?

归零也会有快照保留的吧。

如果哪位朋友能找到此非原创首发的证据,必有重奖!!!


这奖不是那么容易拿的吧。
没搜着。难字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18: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甫水草于2009-06-16 07:04发表的 :
很普通的平铺直叙,但我怎么觉得结尾有点诡异呢?

同意甫水草,我被结尾吓了一跳,文章中的杨启真非人间物,前面他还是个作为被描写对象的很顽皮的小孩,后面却突如其来地成为写出了这篇描述这节课的作文的记录者,也就是说,作为文章中的被描写的对象的杨启,突然地有与叙述者本人相重叠的趋势,引起一种僭越的不安的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23: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qq5096717于2009-06-17 18:34发表的 :


同意甫水草,我被结尾吓了一跳,文章中的杨启真非人间物,前面他还是个作为被描写对象的很顽皮的小孩,后面却突如其来地成为写出了这篇描述这节课的作文的记录者,也就是说,作为文章中的被描写的对象的杨启,突然地有与叙述者本人相重叠的趋势,引起一种僭越的不安的氛围。


好像故事中这种事情,也完全可以出现在现实中吧。
所以我读来不是一种吓了一跳,而是吃了一惊,为杨启的最后露面感到惊喜。因为这样的学生才是真的好学生。

个人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02: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8楼风云007于2009-06-17 23:43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02: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qq5096717于2009-06-18 02:06发表的 :


这个问题明天细谈,不过也许我与风云版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稍有不同,不是我质疑现实中是否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是说作为形式上的技巧的结尾,是由一个小孩用一种很冷静的语气说出来,而这个小孩在前面还是一个被描写的对象,是处于叙述者的控制之内,也是处在读者的观察视域之内的,结尾之所以让人迷惑,让人有诡异,有吓,有惊的感觉,是因为被描述的对象突然地变为叙述者,造成了一种僭越的突兀,具体到本文中则是在杨启在说完那句话(“《难忘的一节作文课》,就是今天这节课。”)之后,也就是作为叙述者katong完成这篇文章之际,杨启有一种成为katong的企图,文章中的人物似乎要跳出来,这种形式上的技巧有人用过,但这篇运用的是不成功的。


呵呵,这么晚了,还没睡哪。嗯,听兄这么一说,还真是有这么种感觉。
“这种形式上的技巧有人用过”,能不能找找这样的文章,我想再读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09: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10楼风云007于2009-06-18 02:16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1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的结尾是一个很明显的突转,但是杨启其实只出现在第一个情节中(吹泡泡游戏“中的捣乱者),在第二个情节(阅读”打水漂游戏“)中,杨启是没有出声的,不在场的,这样,在杨启作为一个突转出现在结尾时,因为他在第二个情节时的中断,就失去了作为线索的杨启的连贯性。我觉得楼主有必要充分地把杨启这个小孩的动机写出来,不然的话,以那样的结尾是会让人觉的奇怪的。他是怎么预感到老师要布置的作文的题目的呢?他对这节课的难忘究竟是在哪一个阶段呢?因为前面没有交代清楚,至少没有相关的暗示,所以会觉得杨启在最后的出现,有悖于现实的法则。也就是说,杨启的出现以及他的行为本身太”超现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13: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katong的帖子,我不想再发言了,因为以前我对原创版的斑竹有过不敬之词,总是针对katong文友会让人觉得我是预谋扫斑竹的面子,现在我都自作多情地担心人家会觉得qq和甫水草的点评和我有什么关系,qq兄我不认识,水草在中文同事,也没有深交,好像还在诗歌版有过小小口角,我们都属个人意见。风云版不熟,如有过得罪请原谅,这段时间接触过鹿版和芊芊MM,都是很好的人,我也不该啰啰嗦嗦再招她们嫌了,但是促使我还要喋喋不休的,纯属文字本身的原因。
  就事论事说katong这篇小说,应该说象水草说的平铺直叙,也没有什么特别,再次诚恳地对katong文友说,你的小说写作是很不成熟的,但通过这篇小说的结尾,你展示了自己的机智,这也是写小说需要的才华之一,多注意情节合理性和立意再高一些,你会写出非常好的小说,这也是我的祝愿。我绝不针对某个版主,但如果原创版把这篇说成好小说,这是耽误了作者的进步。
 对qq文友发起的讨论,我非常佩服,也喜欢这种关于技巧的深层次探讨,我认为这才是原创版存在的意义。当然我认为“僭越”并非楼主此篇小说自觉的艺术追求,qq多少有些过度阅读呵呵,但他讨论的问题是极有意义的。说到科塔萨尔的这篇小说,我和qq意见不同的是,作者开始就知道这是一篇关于幻想的小说,从沉浸入小说的情节,主人公开始陷入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迷住了他”“不同寻常的欢愉”“解脱”,最后逐渐“陷入了幻景”,而“抚摸着椅子扶手上绿色天鹅绒装饰布”“烟卷呆呆地被夹在自己伸出的手里”只是他被淹没进梦幻前对现实的最后一瞥,怎样写虚而又虚的梦幻感觉呢?只有通过实而又实的现实细节。换句话说,只有通过抚摸这把椅子,我们才能抚摸梦幻使自己丧失对椅子感觉的过程。这篇小说中人物在结尾处的突然“僭越”实际上也在作者的幻想中,更有意味的是,主人公对现实有一种病态的防卫心理:“只要他一想到这门,想到有可能会受人骚扰就使他恼怒”,这就是小说结尾他在幻想中将被人袭击的心理动因。当然这篇小说有着诸多解读的可能性,这也是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之一:取消了中心意义的不可侵犯,具有模糊和多义性。在技巧上这种现实和幻想不知不觉的神秘转换,是博尔赫斯的拿手好戏。
   感觉到自己在原创版日渐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如果真是这样,这算是我在原创版的最后一贴点评吧,真心祝愿katong文友写作进步,也欢迎你回到中文原创版和我多多交流,共同提高。对执着于文字的人,我内心充满同病相怜的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14: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13楼玄鸟于2009-06-18 13:50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 18:41 , Processed in 0.67443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