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99|回复: 1

[【图书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8 1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书的定位:非常好的一本书,大幅度提升你读书的质量和眼界,强烈推荐每一个生活中需要用到阅读技能的人来阅读。

阿懒导读:
相见恨晚的一本书。
什么叫相见恨晚,就是你挖井挖土用手刨到一半时,发现其实你可以用挖土机来挖。要是早知道,你现在挖的井不知道有多深了。

我之前读书的方式就是用手刨土挖井,我相信正在看这段话的你我,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使用挖土机!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书就是水平高出你很多的书,你要反复读,多次读,不断读,让你的水平逐渐向它看齐。

一本好书总是闪耀智慧的光辉。
不仅仅是论述主题,还包括他讲的其他小玩意,也是智慧闪烁。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
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 心智与知识的区别,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我们贪婪地读那么多本书,到头来发现所学的知识也忘了大半,也没发觉有什么成长,这当是一种悲哀。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应当阅读高于自己理解的书,而不是在一些浅薄的读物中迷了身心。
我们总是过于泛读而忽视了精读。

经常看到各位名家或者非名家来谈论读书的方法、心得,但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另外都比较零碎。

而《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系统地来谈如何阅读的问题。作者是《西方世界的经典》的主编,并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编辑,这样的人绝对有资格把这个问题谈透。另外,作者本人实际上也是在根据本书的方法,真正读完了150本西方经典著作之后才大有长进,有了日后的成就。

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从我本人来说,读这本书是相见恨晚,让我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发现前人早就把我读书遇到的基本所有困惑都已经研究透了。现在我也正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下进行阅读。

按照书中所言,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艺术。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分析阅读的研究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这样的阅读,如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作者简介: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11: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某些好书,当您完成略读以后,您会发现其中包含这不仅仅只是给您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其中存在一定理解上的障碍,并且您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给您带来理解力的提高,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个时候,您就需要进行“分析阅读”。

1、列出全书框架,建议使用思维导图。至于这项工作何时来做,一般来说,如果是通常性质的畅销书,我会选择完成全本阅读之后完成,其实在“略读”过程中框架就已经初步建成了。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尤其是教材性质很强的书,我一般会选择读完一章之后立刻完成相应思维导图,因为这种书籍很可能在思想上前后章节联系性不是非常强。

2、问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希望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贯穿整个阅读和思考过程的,从您拿起那本书的一刻开始,这个问题就应该一直盘旋在您的头脑中,不断寻找书中吸引你的地方,问问自己,你希望从中获得什么!

3、简要概括这本书讲的是什么——用尽量少的文字。最好您能够写下来,至少也要组织好语言说出来,这个很重要,因为在头脑中一个简单的印象,很多时候仅仅代表着您觉得您知道了


4、找出作者的主要问题以及次要问题。如果您希望获得“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一点就非常重要,因为您需要理解的是作者的思路,所以您必须涵盖作者全部的问题和思路,但是如果是为了获得理解力的提高,这一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做,而只选择和您希望获得东西有关的内容。

5、摘抄关键句子和词语。在这一点上我一般都是通过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来实现的,具体方法后面专门讨论。您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尤其是很多词语,因为词语拥有不同的含义,您需要把它们和您头脑中的某些定义相对应,这一点在阅读哲学书籍时尤其重要,因为其中经常涉及很多“日常用语”的“非日常用法”,如果您仅仅只是按照头脑中原来的词汇本意来理解很可能您永远都无法明白这本书说的到底是什么。

6、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论证过程。对于很多复杂的书籍和逻辑性非常强的书籍,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我们其实在读每一本书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但是大多不必耗费太多的精力,但是如果您拿起一本康德的书,很可能不经过这种刻意的逻辑分析过程理解起来就有点困难了。同样,建议使用工具,思维导图。

7、确认那些问题是作者已经解决的,哪些是作者没有解决的。这一点没什么可说,关键在后面。

8、确认对你来说希望获得答案的问题,哪些已经获得了解决,哪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意见,哪些依旧没有解决,哪些开阔了你的思路,需要您在实践中验证。可以说这是我最关心的部分,对于我来说,这是最关键的步骤。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实践!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作者告诉我的任何一件事情,除非我经过自己的实践或者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否则,我什么都不信!他们是一条可行的理论,但仅仅只是理论而已。

9、把作者的观点和解释与自己的观点相对比,与自己的实践及经验相对比,不论它们是否看起来无比正确或者是无比错误,都不要轻易下结论,找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至少两个,最好自己思考出一个答案,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

10、拟定您行动中改变的步骤。任何一本书,哪怕是纯思想性的书籍,您也是为了获得在实践和思考过程中的变化而读,现在您已经找到了哪些东西对您来说很重要,现在不要让您的辛勤劳动荒废,把他们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来——只有经过实践的道理才是真正产生作用的道理。很多时候经过分析阅读得到的结论都很大,很空,很难一下子达到,那么现在建议按照GTD的方法进行项目分解,分解成您立刻就可以做到的行动,然后真正开始行动!



在整个分析阅读过程中,我更加强调您自己的主动性,您的目的,您自己的方法,当然还有很重要的您的理解,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我不断强调的一点:存疑!永远存疑,不论作者有多牛!记住,你才是书的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2 03:57 , Processed in 0.35927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