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00|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东坡批金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1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批今人?这有可能吗?
  金庸小说里,最高深的武功都有其来历,祖师活在记忆中,不活在当下。在《射雕英雄传》里,最高深的武功来自《九阴真经》。而据周伯通说,这是传自北宋末期的一位大人物——黄裳。周伯通(金庸)说:道君皇帝宋徽宗崇道,发大宏愿修史上最全的道藏,主持其事的,就是黄裳。而黄裳在漫长的修书过程中,从史上传下来浩如烟海的道家经典中,“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大高手。”在此后被迫与杀他的人的对敌中,又在实践中总结了制敌和破敌的精妙招术,写成了《九阴真经》传世。
  我素喜读金庸,沉醉在他曲折、惊险的故事中。金庸的全部小说我都读过,最喜欢他的长篇巨制,觉得越长篇的,他写来越展得开,越得心应手。凡是一部小说两册以上的(以三联版为准),我都至少读过两遍以上。(呵呵,不务正业如此!)因此可以说对他小说中的人物情节那是相当的熟悉。我很敬服金庸的演绎能力,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他能煞有介事地说成真的。我发现,凡是他泝武功历史源流的时候,他总是喜欢找来历史上实有其事的素材,一番演绎后就成了让人不得不信的“真事”,连带着,仿佛纯属编造的部分,好象也随之真实起来。我女儿和我一样喜欢读金庸,在饭桌上就常常和我正儿八经地议论其事,象学术探讨似的,如火如荼。小说写成金庸这样子,你说他不成功都亏心。
  黄裳的故事就是一例。黄裳做过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但他事实上完全不懂兵事,所以在《宋史翼》中,入的是《儒林传》。宋代的兵权,掌握在枢密院手里,兵部不管行军打仗,很象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黄裳不但是文人,且还是状元。他在元丰五年中进士,原在第五甲,被神宗皇帝亲拨为状元。明、清进士分三等,就是所谓三甲;而宋代取进士数额,较历代都多,因此进士也分五等,即五甲。位在第五甲之列,就算末等了,而居然被圣上亲拨至一甲头名,真正是“不次之拨”,可见其名声,早已上达天听。不但如此,因为考官拟名上呈的次序,与皇帝的感观差距太大,以至黄先生的名次屈在末等,皇帝一怒,全部考官罚款(铜)。
  大约政和三年(1113)开始,道君皇帝下诏访求道书,四年,时任礼部尚书的黄裳奏请在福州闽县的九仙山天宁万寿观建“轮藏”,以收藏道书,后来雕刻成板,因称《万寿道藏》。可以说,这一次的蒐集,是自五代之乱后最大规模的一次。金大侠称黄裳遍览道书,同时实践延年养生之术,亦有根据。黄裳活了八十五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所以金大侠说,他不需要出手杀敌,因为敌人一个个都被一种普天下流行的瘟疫杀死——这个瘟疫就是寿限。当然这话只能当小说讲,因为实在说,他自修经到死(1128),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即使他从修经伊始便精通武学,七十老翁的仇敌,并不见得全是老翁,因此当然亦不见得全死在他前头。
   按说,皇帝亲拨的状元,官亦做到尚书,阁职是龙图阁直学士,应该算是显赫的了,但《宋史》不为他立传,还是清朝的陆心源做《宋史翼》,才将其列入儒林,亦不过廖廖几百字。《四库全书》收其《演山集》,馆臣称其亢直正人,大约是因为他反对过蔡京的太学“三舍法”。
  有趣的是,苏轼曾嘲笑过他。据《能改斋漫录》卷十四:“仁宗赐进士及第诗云:‘恩袍草色动,仙籍桂香浮。’黄冕仲《谢及第启》,全用以为一联,云:‘恩袍色动,迷芳草之依依;仙籍香浮,惹春风之拂拂。’东坡戏之,曰:‘好作闻喜燕酸文。’”
  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识拨人才,十九仰仗科举,因此礼制甚崇。甲第既定,皇帝要亲为新科进士举行“闻喜宴”,届时所有的新科进士以及科甲前辈与宴,场面极其壮观。而新科状元照例要向皇帝进“谢及第启”,因为照道理说,进士必得自殿试来,而殿试相当于皇帝亲试,所以进士也就算“天子门生”。皇帝的学生当然要向皇帝上谢启。
  按《能改斋漫录》的说法,作为状元的黄裳,在他的“谢启”中,全用了仁宗皇帝赐进士及第诗,化为一联。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前辈作文章时引用毛主席语录。这样运思造文,当然不会被才气纵横的苏东坡看得起,所以才会嘲讽他:“好作闻喜燕酸文”,闻喜宴归来,做这样的穷酸文。
  黄裳中状元的时候,东坡还在黄州贬所,大约看到他的《谢及第启》,是在此时或以后了。据说,黄裳闻听东坡此语,很是郁闷,老大不高兴,也很可能因此忌恨东坡,所以在他传世的《演山集》中,绝口不提东坡半字。文章诗词中不提某人很正常,但不提东坡就不正常,因为那时东坡,比如北辰,众星拱之,而在黄裳中状元不久之后的元祐初年,东坡复起,在学士院上班,黄裳亦在其中,虽为后辈,究是同事,至少应有工作上的交往。以那时文人习气,来往酬酢,无不入诗文,况与泰斗之称的苏东坡交往乎?因此说,他人可以不入《演山集》正常,东坡不入就必有缘故。此缘故,大约也就是东坡那句随口的评论。
  东坡口直,常不假思索,月旦人物。被褒者当然心喜,并且以东坡眼力,被褒的也多是奇异之才,如所谓“苏门四学士”的黄、张、秦、晁,以及不在其列的李廌等;同理,被贬的必然心怀忌恨。也因此,东坡给自己惹过不少麻烦。“乌台诗案”身陷囹圄之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曾得罪李定之子、因而间接得罪李定,有很大关系,不如此,李定大概也不会那么起劲的往死里整东坡了。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其实小人的忍耐力比君子强多了。君子多亢直,不掩心迹,恩仇一吐为快;而小人则多阴骘,唾面自干,暗伺时机,中箭伤人。东坡缺少心机,常随心性,本来这对于君子人,不失豪爽气,但对小人,就是个难以忍耐的毛病了。看其评论黄裳,亦可想见其为人。
  不过好在黄裳并不是小人,虽然对东坡的讥评不高兴,终于还是没有诋讦之词,最多,亦只是不在诗文中提及东坡而已。(案:《能改斋漫录》所记可能不确,查《演山集》“谢及第启”中,并无“恩袍色动……”一联。抑或黄裳的后人,忌东坡之评而删削之欤?)
  行文至此,读者可能已有上当的感觉,“东坡批金庸”这个题目,不过是个不高明的噱头而已。不过,东坡确实是批过黄裳的,而黄裳又是金庸心中的绝世高人,按武林中的招术,说东坡这一记“隔山打牛”、伤到了金庸,也不算为过。一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5 07:11 , Processed in 0.28744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