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86|回复: 0

[【图书推荐】] 张仲景用药特色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7 09: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  者: 王有奎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页  数: 195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在深入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深刻理解和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了医圣张仲景临证用药特色,内科、妇科等30余种常见病证的症状特征、辨证施治和用药配伍,并附例方原文选录;书末附有经方配伍一览表和方剂索引。               作者简介
王有奎男,1938年生于河北省黄晔县。在太原市中医医院(原中医研究所)历任内科主任、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太原市中医学会到理事长、山西省中医学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老年病学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呼吸病委员会理事。163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即在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从事医疗工作。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具有特色的辨证施治方法及具有高效、长效的验方,尤其在治疗呼吸病方面更有所专长,对治疗多种常见呼吸病有重大创新与突破。
目录
第1章 张仲景用药特色概论
第2章 感冒
第3章 咳嗽
第4章 哮病
第5章 喘证
第6章 肺痈
第7章 肺胀
第8章 肺痿
第9章 痰饮
第10章 汗证
第11章 心悸
第12章 胸痹
第13章 厥逆
第14章 血证
第15章 胃痛
第16章 痞满
附:腹满
第17章 呕吐
第18章 呃逆
第19章 腹痛
第20章 泄泻
第21章 痢疾
第22章 便秘
第23章 消渴
第24章 黄疸
第25章 水肿
第26章 痹证
第27章 虚劳
第28章 眩晕
第29章 不寐
第30章 妇科常见证的治疗
附录A 经方配伍用药一览表
附录B 方剂索引
书摘插图
第1章 张仲景用药特色概论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两部著作:一是以偏重于六经辨证施治外感伤寒的《伤寒论》,一是偏重于以脏腑辨证施治杂症的《金匮要略》(以下简称两书),这是一部最早的融理方药为一体辨证施治的专著。理论体系完整,诊治内容丰富,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卓著的作用。不但辨证精确,开创了各种疗法的先河,而且在处方用药上有明显的特色,内容丰富,成为世医者掌握应用以提高疗效的典范。本文就其处方用药的特色归纳如下。
一、经方之药药性猛,药味少,药量重
(一)药性猛、作用强
张仲景善用药性猛作用力强的药物。对外感风寒用桂枝、麻黄、细辛;通便用芒硝、大黄;助阳温里用附子、干姜;利水用甘遂、大戟、芫花;治寒湿疼痛用乌头、附子;活血化瘀用水蛭、虻虫等动物药。总之,所用的多是各类药中药力最强之品。而现代医者很少用这类药物,一般发散风寒多用防风、紫苏、生姜;解风寒湿疼痛多用羌活、独活;利水用茯苓、泽泻;活血化瘀用赤芍、川芎。二者相比,前者药物性猛力强、作用大,但掌握不好副作用也大,后者性缓力弱,作用差,疗效低,副作用小、易于掌握。中药是中医与疾病斗争的武器,武器锋利与否、杀伤力的大小是决定能否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个中医工作者为了能取得高效、速效,能攻克急症、疑难大证就应该掌握和应用药性猛、作用强的药物,使病人迅速摆脱疾病的痛苦,早日恢复健康。                                      读书体会:此书内容精练,阐述简明,对读者学习理解中医经典名著与名医独特的学本思想、知常达变的诊治技巧和遣方用药特色,并用以指导临床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和借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6:17 , Processed in 0.37005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