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olden21c

[【释惑亭】] 从细节看宗教和教育的起源和本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8: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仪礼》,与《礼记》、《周礼》合称“三礼”。历朝礼典的制定,大多以《仪礼》为重要依据,对后世社会生活影响至深。 《仪礼》主要记载了贵族子弟成人、结婚、交往的礼节,古代基层组织“乡”,国君、诸侯、大夫等的活动,以及丧葬祭祀的仪程。历来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 “礼仪文化”是文化中国的核心,这保证了我们的民族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以上罗列的仅仅是作为“活化石”存在的葬礼部分的描述,但是从中可以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端做一管中窥豹。宗教、教育的源头也可以找到些影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8: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历史就是教育的起源!
人是社会的载体,先有人才能谈传承、才能源远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0 2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听新闻联播,提到过教育与科技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促进社会形成新的就业机会和防止就业机会向他国流失。

仔细体会,确实如此。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就业机会是相对有限的,比如世界范围内就这么多病人,病人就消费这么多的药品,A国生产A药很流行,保证了A厂的就业机会;然而B国由于科技的发展,发明了B药,B药的效果比A药好,A的销路降低,A厂不得不削减就业机会,而此时B药因市场扩大,就要增加就业岗位,所以工作机会不经过任何国界,就从A国流到B国。

所以谈到教育的本质,不得不说的一点是,目前的教育只是培养了一批操作工,而没有培养出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人才,这是学生的错,还是学校的过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22: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index.php/ocw/cou/099S101

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葉國良
課程簡介

中文課程名稱: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英文課程名稱:CHINESE TRADITIONAL BIRTH CUSTOMS
授課教師:葉國良
學分數:2學分
開課單位: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課程概述

中國生命禮俗,有其悠久之傳統,從可考的西周時期傳承到現代,期間儘管有所變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與儀式。生於現代社會的人士,既然仍舊從事生命禮俗活動,則對於該活動的意義與期間的變革有所了解,無疑可以提升生命的價值。基於以上的了解,本課程將分成生育、成年、婚禮、喪祭等單元講授,每個單元都從先秦介紹到現代。先秦的部分是源頭,最為重要,因此以《禮記》中〈檀弓〉、〈冠義〉、〈昏義〉、〈內則〉、〈三年問〉諸篇為教材,詳細講解,使學生了解各該禮俗的意義。接著使用自編講義,介紹各該禮俗之演變狀況,並闡發現代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禮俗軌跡,使古今發展變化得到脈絡性的說明。
課程目標

  促進學生對古代生命禮俗的瞭解,並建立古今之間的相關性藉由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出生、成年、婚、喪 等禮俗,使學生瞭解古代的生命觀、價值觀,以及現代生命禮俗的來源,從而對傳統禮俗有更深刻的認識, 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厚的感情,引導學生建立古今之間的相關性。
  培養學生反省自身在文化中的定位,以提升學生關懷社會使命感透過古今禮俗演變的介紹,啟發學生認識社 會政治與物質環境的改變、民族接觸等,對價值觀、禮俗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引領學生反省自身在文化中 的地位,並增進關懷社會的使命感。

學生學習成就

  熟悉《禮記》的重要篇章 除了〈大學〉、〈中庸〉等文章之外,《禮記》闡發禮義、記載儀節最重要的幾篇文章〈冠義〉、〈昏義〉、〈內則〉、〈檀弓〉、〈三年問〉等在課程得到深入淺出的詮解。
  認識古代禮俗並反省自身在文化中的地位 藉由系統化而有脈絡的介紹與引導,認識古代禮俗,體認並省思文化不單是在上者所能主導,個人、在下者對文化的演變的重要性,亦不可小覷。
  樂於觀察禮俗的變化及意義,尤其是現代社會受西方影響的禮俗 透過課程說明,重新觀看生活中許多習焉不察的禮俗,如中國古代與西方對年齡的不同計算方式,卻共同呈顯現代社會中的虛歲與實歲。又如西方婚禮常見的白紗禮服,實蘊含宗教意義;而現代婚禮則並行古代禮俗與西方儀節。藉此親身體驗民族交流時對文化、禮俗所帶來的影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9 22: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2楼xie1于2011-08-10 21:07发表的 :
前天听新闻联播,提到过教育与科技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促进社会形成新的就业机会和防止就业机会向他国流失。

仔细体会,确实如此。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就业机会是相对有限的,比如世界范围内就这么多病人,病人就消费这么多的药品,A国生产A药很流行,保证了A厂的就业机会;然而B国由于科技的发展,发明了B药,B药的效果比A药好,A的销路降低,A厂不得不削减就业机会,而此时B药因市场扩大,就要增加就业岗位,所以工作机会不经过任何国界,就从A国流到B国。

所以谈到教育的本质,不得不说的一点是,目前的教育只是培养了一批操作工,而没有培养出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人才,这是学生的错,还是学校的过失?


宗教的体系里面,往往有这些结构:

第一必须有个理想的幻想的目标,比如天国
第二必须有个圣典的阐述解释者,比如神父阿訇
第三必须有个现实的斗争目标,比如异教徒或者阶级斗争对象
第四必须有个财产分割的义务,必须缴纳宗教税,比如什一税
第五必须要有义务帮助争取下一代,比如唱诗班或者某少年组织

所以教育在不少体系里面最终就是要培养操作工,不需要太多动脑子的深思者,这样的深思者很有可能会成为叛逆或者自创体系的破壁者

经济活动里面也是掺杂了不少宗教的活动,科技也往往会被用来针对某些特定人群,比如这两天央视报道的美国无人飞机已经全球组网监控塔利班或者基地恐怖组织分子,并且随时超越所在国的主权范围进行狙杀,无人机的经济收益现在看很可能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国防工业收益的有机组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7 18: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是受害的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09: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仰决定了生活习惯,进而决定了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1: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氓》篇:“氓之嗤嗤,抱布贸丝,”被认为是物物交换的最好注脚。
此处的抱布贸丝作何解?麻布算布吗?它就是当时货币吗?或者是做成金属的布币?
若真是布匹为货币,那么中国传统葬礼的送布的习俗真是由来已久了,也是古风的一种保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8: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历代都把谷帛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与贵金属并重,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货币性质。每当时局动乱、币值波动剧烈的时候,谷帛立刻显示出它们的重要性来,有时甚至代替了金属货币的地位。两千多年来,直到解放前夕,一直是这样。因为谷帛是民生必需品,又具有较稳定的价值,很自然地为人们乐意接受。秦汉以来,政府的收支,一部分用金银和钱币,一部分始终没有离开过谷帛。西汉的师丹、贡禹等曾主张废钱币和金银,代之以谷帛。王莽末年,东汉晚期和曹魏初年的魏境内,都以谷帛为货币。从西晋到两宋,布帛的地位特别重要,岁收中绢帛占很大比重,岁出如赐与、傣禄、兵响,除用金银和钱币之外,也常用布帛,多的达二三十万匹。其中南北朝,布帛用得特别多,成为一种普遍的支付手段。北齐官吏傣禄,帛谷钱各占三分之一,赎罪、贩恤、租赋等等都用绢帛计算。南梁的大部分地区只用谷帛交易;有些地区,以盐、米、布交易,根本不用钱。这是一种实物经济。当原来使用的货币,因政治或经济等原因不起作用时,往往由实物取代了货币。唐宋以后,布帛继续起着货币的作用。如宋给辽金的岁币中就有绢二十万匹。
布帛作为货币是有一定规格的。汉以后,规定以阔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六十尺为端。绢、帛、钱之间有比价,各代不一。汉以前,一匹绢抵三匹布;两汉改为匹绢抵两匹布;南北朝时三匹绢抵两匹布。用钱币计算的绢帛价值,有的贵到数万文,贱至百十文。
当然,用谷帛作货币,缺点是很多的。人们“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布。”(((晋书·食货志》)且品质不一,作价亦难。“裂匹以为段数,嫌布既坏,市易又难,徒坏女工,不任衣用。”(《晋书·‘张轨传》)因而,谷帛只有在特殊情祝下(政治动乱、恶性通货膨胀)起着货币的作用,最后还是只有金属币执行货币的职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布帛也是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
我国“货币”一辞,是货与币两种不同东西的总称。周礼九贡中有币贡与货贡之分,币贡指皮帛,货贡指珠贝。周末用币帛的时候很多,例如祭神、卜筮、丧祀、天子接待宾客、诸侯朝觑、私人馈赠、庶人嫁娶,都要用币帛。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产生对货币的大量需要。但由于我国当时的历史经济条件,周朝八百年封建社会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就形成各种不同种类的货币流通领域,产生各种形态的货币,创建了各种不同的货币体系。其共同特点是以铜币为主,杂用金、玉、布、帛、贝币;各地自由铸造,体制不一(周末有数百小国,后合并为七国)。在同一地区,以一种或几种为主币,其他货币也互相参用。这些货币体系,概括起来,可分为四种:(一)布币;(二)刀币;(三)圆钱;(四)楚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9: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礼》、《礼记》等书籍成书于周后春秋战国时期,因此本帖讨论的那种风俗可能就是当时定制度的时候参考周围的风俗定的,当然送东西未必定下形式,但是顺便也把送布这种形式也固化为风俗的“化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22: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2楼xie1于2011-08-10 21:07发表的 :
前天听新闻联播,提到过教育与科技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促进社会形成新的就业机会和防止就业机会向他国流失。

仔细体会,确实如此。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就业机会是相对有限的,比如世界范围内就这么多病人,病人就消费这么多的药品,A国生产A药很流行,保证了A厂的就业机会;然而B国由于科技的发展,发明了B药,B药的效果比A药好,A的销路降低,A厂不得不削减就业机会,而此时B药因市场扩大,就要增加就业岗位,所以工作机会不经过任何国界,就从A国流到B国。

所以谈到教育的本质,不得不说的一点是,目前的教育只是培养了一批操作工,而没有培养出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人才,这是学生的错,还是学校的过失?
很多操作是操作国外元设备、元软件的操作工,大多非本国或者本国可以控制的元装备和元软件,这类基本上可以认定为培养重视国外装备和软件的忠实客户,推销员的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1 10:38 , Processed in 0.35351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