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15|回复: 10

[【财经评说】] 郎咸平:为什么中国工资低而物价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16: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郎咸平:为什么中国工资低而物价高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7月05日 13:10 中金在线/财经编辑部
郎咸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是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中国是低工资、高物价,而美国是高工资、低物价,将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便是,美国工人仅靠一人之力便能养活全家,而在中国的工薪阶层,即便夫妻二人都有稳定的工作,他们共同负担一个子女仍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还需要父母的接济。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看似在缩小,但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却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共同工作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这种状况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我国的GDP大幅攀升,但居民储蓄的上升却非常缓慢。如果储蓄可以用来衡量财富的指标,那么我们这几年的GDP尽管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却和老百姓的关系不是很大,因为老百姓的财富并没有相应的增加。也就是说,老百姓财富的增长速度和国家GDP的增长速度差距逐渐拉大。国民的收入跑不过GDP的增长,更严重的是,我们国民的收入竟然也跑不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所以,这次两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国民收入水平要与GDP同步增长。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

  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还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结果。这也是美国政府如此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美国低物价与中国的财政补贴有一定的关系。中国外贸的财政补贴政策,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

  其次,中国的高物价,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最高竟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扶摇直上。

  但情况并不仅仅如此,问题还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因为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大约1:7的汇率增发7元人民币来加以平衡。以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2.3万亿美元来算,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元市场货币流通量的近5倍。这些由外贸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就会相应大幅上涨。

  由此,我们也看到一个让老百姓欲哭无泪的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

  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此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借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废纸”。

  这些增发的“废纸”与现有货币一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其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了出口商品那一大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也都遭受贬值损失。

  而美国的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而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这样货币减少而商品增加,钱少物多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就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这又提高了美国老百姓的购买力。

  总之,如果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事实将更加清晰,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用美元买走了,而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买了美国国债;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由于纸币的大量增加而稀释了人民币的币值和群众的购买力。

  形成这个中美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即中国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而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趋势。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却反过来低工资高物价的奥秘。(IT时代周刊)
 美国只有两样东西比中国贵

  最近中国一直在热传美国的物价低于中国,特别是生活必需品方面,甚至换算成同一种货币都低于中国。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人各项消费的支出所占收入的比例要远远低于中国人。有人提出来疑问说,那美国人收入那么高,消费那么低,钱都到哪里去了呢?我过去曾经介绍过,除了供房这种投资行为以外(只有租房是消费行为),大部分钱流向保险费,实际上这更是一个奢侈的消费项目,保险买得多,生活的保障就多,对于穷人来讲,只有政府给予的低保,而富人每年有巨额的保险支出。关键在于美国保险项目的性价比要远远高于中国,因此说,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在美国生存要比在中国舒服得多。

  如果考虑到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同时考虑到性价比,那么据我观察,美国只有两样东西要比中国贵,一个是知识产权,一个是人工。对比两个国家的物价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那是别人的国家,没有道理让中国人自由地去居住,就像你们家的床不能让我睡一样。但分析别人为什么价格便宜很重要,这样有利于把自己的价格降下来。我觉得是资源配置问题,市场自由化促使价格能够精确迅速地把资源配置到最优的地方,这样整个社会就大幅减少浪费。我们选出来两项在美国比中国贵的地方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如何来配置资源。

  首先是知识产权。美国的生产效率为何高?内需为何那么大?国家为何那么富有?完全和这个民族的创造力有关系。这个创造力不但体现在物质生产上面,同时在精神文化,娱乐消遣等所有的方面都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那么这个社会就高效产出,同时又有强大的内需消耗,加上资源配置最优化,这是所有西方国家走向发达的关键。如果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竟然觉得美国的发达是靠掠夺而来,那么你受穷显然是必然的,因为你没抓住关键问题。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国家充满创造力?唯一的办法就是需要保护所有创造出来的东西,那就是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一个连国家制度都在山寨西方的中国所不能想象和理解的,在美国一张新计算机游戏光碟要卖到四五十美元,《阿凡达》的光盘甚至不能在电影上映期间发售,过去中国盗版市场几乎与美国正版同步,只卖到5元人民币,现在更简单了,从网上下载是一分钱都不用花。

  五十美元减去五元人民币(制作成本)几乎等于这东西的知识产权,试想你如果是一个研发团队里面的成员,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盗版就等于把你的劳动偷走了,你还干这种创造性工作吗?人家《阿凡达》拍了十年时间呢。这就像你种了一年的地,秋收的时候一夜之间被小偷给偷走了一样,那你还种地吗?关键是没人种地,粮食从何而来?没有人发明创造,人类怎么前进?所以美国人恨死中国的盗版,骂中国人是小偷,中国人还振振有词地反骂美国是强盗。你偷我的东西我该不该抢回来?不是我帮美国人说话,我是以偷东西为耻。

  下面要说到人工费了,这是唯一一项对短期游客不利的地方,因为大部分能带走的有知识产权的东西在中国都有盗版,你不买就没有什么不利的地方,而人工费用高却体现在停留美国的任何时候。那么人工费为什么会高,其中的意义在哪里?这项费用其实主要是针对美国居民的,人工费用高会不会对生活在美国的居民造成生活上的影响。

  其实人工费用高是一个双向的标准,因为你在享受别人的人工时,同时你也可以是一个人工劳力的出卖者,劳动力是一个除残障人士以外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东西。这是一种奖励人们勤奋,促使社会资源最优分配的方法。我们下面举例说明人工费高的结果如何降低社会的浪费。

  假如你在超市买一个简陋的吊灯,价格可能也就是五十美元左右,同样是你自己不会安装的情况下,在中国你只要花20块人民币找个人来安装,而在美国上门安装费至少在30美元。那就会逼着你自己动手安装。在美国的这些上门安装的都是持牌电工,他们主要是应对电路改造,如果上门安装电灯这种事假如不动电路,属于极其简单的劳动,价格低了你就会滥用。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件小事促进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简单劳动尽量用最节俭的办法来解决,那就是自己看一下说明书,自己动手安装。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问题。

  为什么美国DIY那么盛行,表面上看是像安灯一样,找个节俭的办法,其实不仅如此,而是因为行业标准非常统一。所有的接口,所有的配件都由于行业标准而能够轻易地拼凑起来,这才是节约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人的眼光只停留在接口标准上,其实远不仅如此,很多标准在建房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了。大部分人家里的天花板上都有预留埋线,不用的时候会用塑料片盖上,接口以外的部分都是标准接线。自己能够安装是因为本来就有线埋在那里,这就牵扯到建筑行业标准问题。

  人工费贵非常有利于穷人,更加促进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变得有本事。比如说扫院子剪草,这个工作简单吧,人工费相对算是最低的,穷人院子自己扫,就没有这项支出。而富人院子特别大,只能让别人来剪。如果你什么都不会,这种门槛低的劳动由于人工费基点高,所以比在家闲着好,那么你就会找时间去干这种工作。干这种事的时候发现如果要是学会修剪树枝,可能会挣得更多一点,如果再深入学习园艺技术,那工资可就快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媲美了。我一个朋友家里的一个院子不大,但是修剪得像苏州园林那样,园丁每周来一次维护,猜猜他要为此支付多少钱?每月一千多美元,你就可想这园丁每月挣多少钱吧。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从简单劳动的高起价,到复杂劳动的价格升级,把一个原本没有什么能耐的人诱引得走入劳动市场。特别美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如果劳力价格太低会导致人们宁愿在家里领救济金。那么有人说那我干脆到美国去当园丁,或是帮人安电灯。这又与市场有关系,由于人工费贵,人们都宁愿自己干,所以市场就变小......就这样,价格给市场一个精确及时的信号,以利于资源迅速配置,这里资源的概念包括了人的劳力资源。在这个劳动力能够卖出好价钱的地方要是还挣不到钱,那可真的就是个人的问题了。

  一个良好的社会鼓励两种人,勤劳的人和富有创造力的人,这就是美国先进的秘诀。 (凯迪网络)
 “物价比美国高”的税负迷思

  近日,一条微博在网上疯传: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6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这种现象抽象地说就是“国人挣得比美国少,物价比美国高”,而这种现象在专家看来,已经到了离谱的地步。长期观察中美物价关系的时寒冰对此的解读是,国内商品价格被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藏在商品里由消费者买单的额外交易成本。在他看来,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税负。并且,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6年数据计算,中国商品所含的税比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

  如此一来,高税负事实就横亘在面前。关于我国税负,各方都有不同的说法。2007年5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全球“税收痛苦指数”,中国的排名虽由2005年的第二位降到了第三位,但仍被列为世界上税负颇高的国家之一。而在现实中,呼吁减税和降低个税起征点的呼声也此起彼伏。再进一步,我们可以通过数据观察到,我国税收近年来增长迅猛,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上社保基金收入所占比重约4%以及税外的费用,真实税负已经仅略低于发达国家。

  事实上,当下每个纳税人都能感受到税负的压力。目前,我国医疗、失业、养老等基本的社会保障都未全面覆盖,教育、住房等负担更是愈加严重。在一个高税负的环境下,纳税人在背着沉重税负包袱的同时,却不能得到更完善的社会保障,自然就会越来越感受到税负压力。而“物价比美国高”只不过是通过更为醒目的对比,表达了高税负的本质罢了。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税负是高还是低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收的税高不高;二是看返还公众多少。如果考虑到大量非税负担,我国实际宏观税负水平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正是由于我国税收作为财政返还给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例过低,才让大多数公众感觉到了“痛苦指数”而非“幸福指数”。

  假如在较高税负下,人们能够享受到较高福利,则这较高税负就可能是合理的。相反,假如税负并不很高,但人们所享受的福利却更低,则这个税负水平也不会被认为是合理的。“物价比美国高”颠覆了“让每一个纳税者都能享受到其纳税后的回报”的基本常识,这是问题的要害所在。“物价比美国高”背离纳税回报常识,惟有厘清税负迷思和福利差距,才能消解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6: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一条微博在互联网上疯传: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 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 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刚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回来的孙笛毫不犹豫地转发了这条微博。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与孙笛有同感。他在美国之旅以后也认为中国物价比美国高。(6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关于中美物价对比的讨论早已有之。一位杭州网友曾与她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朋友联手做了一次实地物价调查:在21种商品的价格中,杭州有12种商品贵过了波士顿。(2010年12月22日《广州日报》)

  客观地讲,学者的体验与网友做的实地物价调查并不全面,并不能取代官方CPI数据。但是这条微博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尽管多数人没有实地感受过美国物价,但是网友列出的中美物价对比清单让人感同身受。近来,物价上涨实在是太给力了。以中国的工资应对“高于美国”的物价,让人纠结。特别是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的售价比国内要低,引发了民众对中国税负偏高的质疑。

  不仅网友曝让人感同身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物价数据也令人担忧。数据显示, 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年内新高。5月份CPI环比上涨0.1%。 5月份PPI同比上涨6.8%,涨幅与4月份持平。物价调控效果令人堪忧。网友列出的中美物价调查单对比更是为我国物价高企提供了鲜活的一手资料。

  较高的物价涨幅特别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涨,恩格尔系数增加,引发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物价上涨太快,银行存款变成负利息,造成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一系列不利影响。希望银行加息,减少负利息的损失,盼望政府平抑物价,就是其中代表性的声音。尽管央行几次加息,但是与高物价比起来,这点加息仍是杯水车薪。民众纷纷晒家庭账本,感叹吃得比以前差,就是高物价时代的民众生活的现实写照。

  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物价上涨或许感觉不明显。对于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与农民朋友来讲,猪肉、柴米油盐涨价,就是天大的事情。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块。奢侈消费他们可以不去奢望,但是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能省略。从这个角度讲,政府要想办法平抑物价,避免民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有一则“退休月光族”的报道颇能说明问题:在物价飞速上涨,工资不涨的情况下,曾经为了国家奉献出青春,坐等安享晚年的退休职工尴尬地沦为了“月光族”。没有安全感的生活让这群人想方设法再就业。在我看来,老人无奈再就业实际上都是民生镜子。照出了民生之艰。

  物价上涨成了民生关键词。猪肉、蔬菜大幅涨价,自来水、天然气涨价、居民用电阶梯式改革,成品油只涨不跌。涨价风潮此起彼伏,民众的消费信心再次受到打击,民众对物价越来越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脆弱。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刺激民众脆弱的消费神经。民众对物价问题形成了条件反射式的焦虑感。对比中美物价,如何化解物价上涨压力,值得思考。

  总之,物价上涨是个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如何化解好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不仅需要百姓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政府要在提高居民收入,降低税负与物流成本,平抑居民消费价格、降低民众通胀预期,保证民生产品价格稳定方面下工夫。而且政府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公共服务收费,逐步扩大免费服务范围;完善对弱势群体救助政策,把物价上涨给民众带来的压力降到最低。

  笔者注意到,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控物价,比如,国务院出台“国十六条”调控物价、发改委约谈食用油企业、面粉企业,等等。但是CPI持续走高实际上考验着调控政策的执行力。

  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亮点。而物价上涨,通货预期扩大,就是国富向民富转型的一道民生考题。如何提供居民收入、化解通胀压力,我们拭目以待。(观点中国)
 美国富豪为何求政府多征税?

  美国富豪们有此义举,同美国文化、传统和相关制度息息相关。

  当一位媒体朋友看到我转给他的一封信后,第一反应是:他们竟主动要求加税,疯了,我是不是看错了!

  他还真没有看错。这封不久前写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参众两院议长的联名信,作者是美国的200位顶级富豪,目的就是主动要求国家对他们多征税。这封公开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现在写信,是敦促你们将国家利益置于政治考量前,为了我们国家的财政健康和民众的福利,我请求你们对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加税……我们作为忠实的公民提出这样的请求。

  “我们的国家面临着选择——要么我们偿还债务,为未来做好储备,要么我们逃避金融责任,损害国家的潜力。我们的国家有恩于我们,它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基础。现在,我们希望能保持这样的稳固基础,以便其他人也能和我们一样成功。

  “请为我们国家做正确的事情吧,提高对我们的征税吧,谢谢!”

  请原谅我几乎引述了整封的公开信。但不这样不足以打消我的朋友的疑虑:这些美国富豪到底是心血来潮出风头,还是真真切切希望多缴纳税收。

  答案是后者。富豪们强烈反对的,是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签署的废除遗产税决定。而且,反对该法令的,也并非只有这200名富豪。记得当年小布什签署完这一法令后,最大“受益者”的美国亿万富豪们一律嗤之以鼻。包括盖茨父亲老威廉、巴菲特、索罗斯等在内的120名美国大富豪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核心广告语就一句:“Please tax us”(“请对我们征税”)。

  富豪们的理由是: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和社会的平衡……

  10年后,美国富人依然持这样的看法。为废除这个法令,我看到,数十名美国富豪还专门制作了一个视频请愿书,在这个致总统和国会领导人的视频中,富豪们齐声说:10年前,你们给了我们不希望和不需要的减税,要改正这样的错误,就需要对我(一个富豪说),对我(另一个富豪接着说),对我(又一个富豪说),征税!

  向我征税,说得理直气壮!

  美国这些富豪的高觉悟、有担当,其实也正是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在美国社会,富人多纳税,穷人少纳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按照美国财政部2006年的数据,比例为5%的美国富人,纳税额占联邦政府个人所得税收入的57.1%;而占全部纳税人50%的穷人,纳税额仅占所有个人所得税的3.3%。

  美国富豪们有此义举,其实同美国文化、传统和相关制度息息相关。主观上讲,对美国富人而言,“富”且“仁”,已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比如比尔·盖茨就说过的,巨额财富对他来说,“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盖茨过去数度来中国,都是只谈慈善,不言生意。

  同时,美国人更崇尚自我奋斗的精神。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自我打拼,白手起家,经历成功和失败。即使是亿万富翁的子女,许多人并不看重家族的财富,他们年轻时仍喜欢靠自己打工挣钱来赚取生活费。在慈善事业上一直走在前头的巴菲特就说过,对于他捐赠大笔财产,他的子女们没有人持反对意见。

  客观上讲,美国富人的觉悟,也同国家制度的潜移默化有莫大关系。在美国,对于富豪捐助慈善事业,有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作为奖励;扶助慈善事业所带来的美誉度,也鼓励更多富豪慷慨解囊;另外,相对透明和高效的基金会运作,也免除了富豪们对善款被腐败浪费的后顾之忧。

  当然,就像任何一个群体一样,有很多要求多纳税、多做慈善的美国富人,自然也不少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的富人。但至少在巨富级的美国富人中,前者占了多数。美国慈善的标志性人物卡内基曾说过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得到了许多美国富人的认同。对他们来说,用好财富,积极回馈社会,既是义务,也是责任,更是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而他们的这种境界,反过来也有助于化解了底层社会的仇富心态,促进社会的和谐。?(新民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8: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0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名,明天来听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08: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呀,刚听到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我手里的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没想到的是买到更少的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7 09: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123456--于2011-07-06 08:10发表的 :
原来如此呀,刚听到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我手里的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没想到的是买到更少的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4 15: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咱们这边钞票过剩要消灭流动性,所以大家就被高物价了

现在指望卡扎菲赶快投降,油价下来就好过一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4: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咸平,观点独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05: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最高竟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
难怪东西越来越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3: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稍微有点大局观的人都知道,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小朗向来分析问题头头是道,但是一到解决问题,提出的方案都比较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4 23: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onlyloveshu于2011-07-25 13:40发表的 :
呵呵,稍微有点大局观的人都知道,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小朗向来分析问题头头是道,但是一到解决问题,提出的方案都比较耐人寻味


分析和解决是两码事,分析是马后炮,而解决则需要更高的智慧;老郎不得不谨小慎微,以免自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21:02 , Processed in 0.35984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