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48|回复: 13

[【诗歌】] 童话大王郑渊洁访谈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5 12: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看了鲁豫对郑渊洁的电视访谈

哈哈 很有趣的一个人

特立独行  童心未泯  幽默机智

我喜欢


今天中午上网查资料

碰到了一篇采访这位童话大王的文章

举手之劳 就转贴一下吧

毕竟我还记得当年的皮皮鲁和鲁西西

鸡蛋的味道不错  有机会看看下蛋的鸡

哈哈 谁说不是一种乐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5 12: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在父亲的唆使下,从来不去上学,他读的是郑渊洁为其编写的私人教材,包括了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金融篇《点铁成金术》、写作篇《舒克给你一支神来笔》和数理化篇《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

郑渊洁声称,原来教材不肯公布,怕的是对自己孩子的竞争构成威胁。现在郑亚旗21岁,居然也在一家报社混上了技术部主任。 “现在儿子大了,那教材拿出来已经对犬子构不成威胁了。”从2004年7月号《童话大王》开始连载。首先问世的是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为此,记者采访了郑渊洁,忍耐其胡说八道5个小时,直到暮色降临。其间他的5岁小女儿郑亚飞在附近游乐园里荡秋千。“我女儿特别爱上学,我要她读到博士,比你还厉害!”
  
   记者:你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影响了至少两代人,完全由你一人作品支撑的《童话大王》月刊已经生存了20 年,月发行量曾经逾百万册,你的书刊总印数超过五千万本,这些数据表明,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家对真实的你比较感兴趣。我看过不少记者对你的采访,我能感觉出,有时你说的是违心的话。
    郑渊洁:今天给你真实的我。
  
    记者: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小时候是什么样?
    郑渊洁:我小时候胸无大志,最大的理想是当掏粪工。那时媒体宣传一个叫石传祥的劳动模范,他的职业是掏粪工。我当时是他的粉丝。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出命题作文《我长大了干什么》,我就写了我长大了当掏粪工人。班上的同学大都写长大了当科学家什么的。没想到老师把我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刊登。我估计可能是全市就我一个学生想长大了当掏粪工,老师是担心几年后北京没人掏粪,粪流遍野,赶紧用刊登作文立此存照的方式和我签约。
  
    记者:从你的简历看,你上学很少。
    郑渊洁:我在小学四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中止学业。后来随父母下放到河南遂平县五七干校,上了干校的子弟学校,但是被开除了。
  
    记者:为什么?
    郑渊洁:老师出了一篇作文题《早起的鸟有虫子吃》,我变更了题目,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不从,羞辱我,我就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拉炮是一种鞭炮,不知是不是遂平县的特产,爆竹的两边有两根绳子,双手拽住绳子往两边拉,爆竹就响了。我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自杀性爆炸。
  
    记者:第一次是谁?
    郑渊洁:董存瑞。
  
    记者:为此你被开除了?
    郑渊洁:是的。
  
    记者:后来你再没上过学?
    郑渊洁:上过驾校。驾校算学校吗?
  
    记者:嗯,应该算吧。就是说,你就读的最高学校是驾校?
    郑渊洁:是的。我的最高文凭是汽车驾驶执照。
  
    记者:小学四年学的汉字毕竟有限,而你现在已经写了一千多万字的作品,你靠看什么书学的认字?
    郑渊洁:我被学校开除后,我爸在家教我。他让我背《***宣言》。靠这本书多认了一些字。
  
    记者:你当过兵,解除服役后当了工人,怎么想到写作?
    郑渊洁:女友的父母要求我考大学,我清楚考试是我的弱项,我参加高考是自取其辱。于是女友在父母的压力下,抛弃了我。我本来以为可以用自慰代替娶妻,后来发现我不大喜欢这种方式。我想起小学时有一篇掏粪作文被老师鼓励过,就异想天开靠写作换取异性委身于我做妻。我写作的初衷,实际上是为我的生殖器打工。
  
    记者:为什么选择写童话?
    郑渊洁:我是懦夫,不敢像刘胡兰那样为改变世界献身,就通过写童话逃避现实。
  
    记者:为什么创办《童话大王》月刊?
    郑渊洁:我心胸特别狭窄,已经狭窄到不能容忍和别的作家在同一报刊上同床共枕。
  
    记者:你一个人将《童话大王》月刊写了20年,不可思议。
    郑渊洁:这是懒惰的表现。写一本月刊写了20年都不思易帜,懒得不可救药。
  
    记者:从2002年起,不大看到你的新作了,而你一直在写,积累了不少未发表的作品。这是为什么?
    郑渊洁:大约是2001年,某家大碗电视台一法制节目说我的作品中的某些词汇有少儿不宜的嫌疑。我这人胆子特小,当时就被吓阳萎了。刚才说了,我发表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不喜欢自慰,比较偏爱夫妻生活,既然阳萎了,也就没有再发表作品的动力了。
  
    记者:你没有治疗?
    郑渊洁:我觉得是因祸得福,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我的作品里再出现少儿不宜的词汇,釜底抽薪嘛。那个部位本身就是一处少儿不宜的器官。靠为儿童写作谋生的人,都应该具备阳萎的基本素质。这招儿很灵,从那以后,在我的作品里,鼻子以下的人体部位再没出现过。
  
    记者:手为什么不能出现?嘴为什么不能出现?
    郑渊洁:你说的这些,广义上,都算少儿不宜的器官,都能用来干坏事。
  
    记者:我从媒体上看到,某人被称作中国公开承认自己是艾滋病第一人。你是不是中国公开承认自己阳萎第一人?
    郑渊洁:我觉得这是一项殊荣,比作家这个称谓光荣多了。
  
    记者:有一种说法,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郑渊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上帝。人类成员中,最迫切需要重塑灵魂的,是作家群体。
  
    记者:你好象不大和作家来往,从来不参加作家代表大会。
    郑渊洁:我自卑。由于我对文学一窍不通,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常常听不懂他们的话,担心丢人现眼出丑。
  
    记者:怎么看文学奖?
    郑渊洁:文学奖就像痔疮,每个肛门迟早都会得到。特别声明,这话不是我的原创。
  
    记者:你得过文学奖吗?
    郑渊洁:我有痔疮,还不轻。厉害的时候会流血,要戴有护翼的卫生巾。
  
    记者:能给专业作家下个定义吗?
    郑渊洁:凡是拿工资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作家。正宗的专业作家,完全靠稿费生活。
  
    记者:你拿工资吗?
    郑渊洁:曾经拿过,现在没人给我发工资。
  
    记者:为什么?辞职了?
    郑渊洁:说得好听是辞职,实际上是解聘。被炒鱿鱼。
  
    记者:你从事什么工作时被炒了鱿鱼?
    郑渊洁:某市文联一家儿童文学期刊。
  
    记者:这我就有点儿不好理解了。如果你是掏粪工,被领导解聘我表示理解。我觉的你不会安心掏一辈子粪。而你在编辑刊物上,应该有一定的能力,光是经你手创办的刊物就有《童话大王》月刊和《大灰狼画报》月刊,她们都走过了近20年的辉煌道路,而且还在继续走。她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被新闻出版署命名为双效期刊。其中的《童话大王》月刊还是完全由你一个人的作品支撑。据我所知,目前报刊社都实行聘任制,领导应该聘任能力出众的人员呀?
  
    郑渊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市文联的领导对我说,你郑渊洁的胳膊肘怎么老朝外拐,《童话大王》和《大灰狼画报》都给了别人,肥水流进外人田。你能不能为文联作点贡献?我说,1984年我有了自己单独写一本刊物的想法后,是先和我们杂志的头说的,被头婉言谢绝了。头说,咱们杂志怎么可能只登你一个人的作品?别的作家会有意见的。再说了,就算我同意了,你能坚持几期?
  
    记者:如果我是你的领导,我不会这么客气。我会说你该去看精神病医生。
    郑渊洁:文联领导说,那你现在能不能做贡献呀?当兵出身的我,懂得军令如山倒,于是我就制定了将那杂志发行量翻番每年向文联上交多少多少钱的计划,上报给文联领导。
  
    记者:当时你在那杂志担任什么职务?
    郑渊洁:普通编辑。
  
    记者:和编辑部主任关系怎么样?
    郑渊洁:关系挺好。他多年一直聘用我。相安无事。但是当我要截流肥水倒灌时,他突然宣布解聘我。
  
    记者:我能理解他。
    郑渊洁:我也能理解他。现在我依然认为他是好人,如果我是他,我也会解聘我。当时文联领导比较为难,形成这样的局面,他们始料未及。就出面调解。编辑部主任提出的条件是,可以继续聘用郑渊洁,但是他不能来上班。我说,不能来上班,干吗还聘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后来领导给我出了个主意,说是有规定,工龄满30年可以提前办理退休,你的工龄已经快到30年了,要不到日子就办理退休吧。我说我才40多岁,办退休多折寿呀。我现在办理辞职吧。于是,我在工龄还差一个月就满30年时,办理辞职手续,将档案拿到街道,拥有了一本向往已久的《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
  
    记者:怎么是向往已久?
    郑渊洁:多年前,一次王朔掏出一本证件给我看,他说这是最牛B的证件。我一看,是《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当时我就眼红。我觉得这是作家必备的证件。
  
    记者:这就意味着,30年你白干了,你拿不到一分钱养老金了。
    郑渊洁:我从小数学就差,经常算错账。
  
    记者:现在有人对少年作家现象忧心忡忡,你和韩寒接触过,你对少年作家怎么看?
    郑渊洁:孩子学坏大人不干,孩子学好大人也不干,干脆都弄成植物人得了。每当我看到将孩子形容成祖国的花朵,我就想,人花,不就是植物人么。
  
    记者:对于孩子,大人应该做什么?
    郑渊洁:赞扬,鼓励,往死里夸。
  
    记者:有句老话,忠言逆耳。
    郑渊洁:真正的忠言,都是顺耳的。鼓励就是顶级忠言。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
  
    记者:你为什么不让儿子上学,而是自己编教材在家教他?
    郑渊洁:便宜。当时学校乱收费。
  
    记者:能透露你为儿子编写的家庭教材的内容吗?
    郑渊洁: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金融篇《点铁成金术》、写作篇《舒克给你一枝神来笔》和数理化篇《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
  
    记者:这么多,大概有多少字?
    郑渊洁:大约400万字。
  
    记者:没有发表?
    郑渊洁:我小家子气。担心拿出来,别人的孩子看了,和我的儿子竞争。从文凭角度说,我的儿子是弱势群体。
  
    记者:永远不拿出来?
    郑渊洁:现在儿子大了,那教材拿出来已经对犬子构不成威胁了。从2004年7月号《童话大王》开始连载。
  
    记者:听说你在编写教材前,通读了两遍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你对于你编写的教材和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有个比较吗?
    郑渊洁:和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相比,我编写的是垃圾。
  
    记者:那你为什么要让女儿上学?
    郑渊洁:听说学校实行一费制了。另外,据我观察,女儿是应试教育痴迷者,现在她玩的游戏大都以上学和考试为主题。我会支持和鼓励她一直拿到博士文凭。我这个爸爸很不称职,竟然想利用女儿,我计划从她上小学起,直到她博士毕业,每天以她的学校经历为素材,写一部日记体文学著作,就是说,我要从2005年9 月1日起,一直写到2025年,全面记录、分析我国学校教育的长处。
  
    记者:你为什么对盗版和侵权不满?
    郑渊洁:我生性吝啬,一毛不拔。
  
    记者:你好象对学历采取嘲笑的态度。
    郑渊洁: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记者:你喜欢走什么样的路?
    郑渊洁:独木桥。
  
    记者:听说你每天上午写作?
    郑渊洁:不是写作,是吸毒,上瘾。写作现在对于我,不是生存需要,是生理需要。我对文学本身毫无兴趣,写作是我迄今为止找到的逃避现实的最好办法,每天上午,我都用文字虚构海市蜃楼迷幻自己。
  
    记者:你儿子郑亚旗哪年开始上网?
    郑渊洁:1994年。
  
    记者:你呢?
    郑渊洁:2004年。这10年间,儿子多次鼓动我上网,都被我拒绝。今年勉强同意,目前很喜欢。最喜欢在高速行进的汽车里上网,有冲浪的感觉。
  
    记者:你认为你对儿子的教育成功吗?
    郑渊洁:不成功。
  
    记者:为什么?
    郑渊洁:我们之间分歧很大,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
  
    记者:什么分歧?
    郑渊洁:儿子喜欢声光电,他认为现在是读图时代。他在很多年前就动员我出版卡通书刊,而我认为文字作品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而连环画一览无余,没有想象的余地。我以为,读图时代实际上是赌徒时代,拿自己的想象力赌未来。他不同意我的这个看法。他想将我的作品改编成连环画、动画片、影视剧甚至电脑游戏,都被我拒绝。我就固守文字,冥顽不化。不过现在他开始占上风了,2005年1月,他创办的一本名为《皮皮鲁》的连环画册将问世。2000年3月,他为我创建了我的官方网站郑氏网,当时我极力反对,分歧很大。
  
    记者:你怎么看待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代沟?
    郑渊洁:对后代杞人忧天是上一代人的专利。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下一代人的专利。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经历这两个阶段,被父母生出后青出于蓝胜于蓝超越上一代,为人父母后对下一代忧心忡忡杞人忧天。扯平了,谁也不欠谁。从这个角度说,压根儿没有代沟,一个人身上怎么可能自己和自己有代沟?再说了,没有孩子,哪来的父母?
  
    记者:你说反了吧?应该是没有父母,哪来的孩子。
    郑渊洁:没有孩子的人,能被称之为父母吗?拿我说吧,在儿子降生前,我不是父亲。我的父亲身份,是和儿子同时降生的。严格说,我这个爸爸,是和儿子同岁。是儿子造就了我这个爸爸,作为父亲,要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能过河拆桥。每当和郑亚旗有分歧时,我就这样规劝自己。
  
    记者:郑亚旗现在多大?有工作吗?
    郑渊洁:21岁。北京某报社技术部主任。
  
    记者:你最近好像对低幼文学发生了兴趣,出版了一本名叫《小兔跑跑跳跳》的书。
    郑渊洁:女儿今年5岁。从其1岁起,每天晚上睡前由我给她讲故事,形成制度至今,雷打不动,不讲故事她不睡觉,每天讲一个小时。先是照本宣科,念我的故事,到3岁时,念完了一遍。女儿不听听过的故事,于是我只好当场编故事。我让她出题目,我再根据题目现编现讲。这样编讲了两个月后,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应该录音,于是开始在讲的同时录音,每天使用一盘磁带。至今已经有近700盘磁带。《小兔跑跑跳跳》是我给女儿现编故事后录制的第一个故事,是700盘磁带中最早的5盘。迄今录音带里已经有130多个《小兔跑跑跳跳》这样的童话故事。
  
    记者:听说你是孝子。
    郑渊洁:那是我表演给我的孩子看,居心叵测。
  
    记者:我看到你在书房和德国牧羊犬的照片,你为什么喜欢狗?
    郑渊洁:很多狗其实是人。很多人其实是狗。人和狗,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人和狗,肯定拥有共同的祖先。
  
    记者:你为什么烟酒不沾?
    郑渊洁:烟酒影响性欲。现在也无所谓了。烟依然不会抽,酒会喝点儿。
  
    记者:你从未嫖娼,为什么?
    郑渊洁:嫖读者,我下不去手。
  
    记者:你为什么不喜欢旅游?
    郑渊洁:省钱。
  
    记者:你现在旅游,不用花自己的钱吧?哪座城市的新华书店不想请你去签名售书?
    郑渊洁:我没说省自己的钱。
  
    记者:钱和名利是身外之物。
    郑渊洁:什么是身内之物?
  
    记者:这个,好像还真没有。
    郑渊洁:既然没有身内之物,何来身外之物?凡是爱说身外之物的人,都是最在意的人,不在意的人,做事无需找理由。
  
    记者:有人说,假如没有你创造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中国孩子会比较尴尬或者说没面子,他们只能和外国的童话人物比如阿童木比如哈利波特交朋友。
    郑渊洁:和外国人交朋友怎么会没面子?马克思就是外国人。我好像从来没见过国人对马克思是外国人耿耿于怀,怎么偏要对阿童木什么的是外国人忧心忡忡?再说了,经济都全球化了,文化更应该全球化。谁的好,和谁交朋友。孔子在几千年前就预见到他的后代要和外国童话人物交朋友,他站在山上迎风大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记者:说到外国人,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怎么和拉登过招儿?
    郑渊洁:颁发诺贝尔和平奖给他。他就不好意思再搞恐怖袭击了。
  
    记者:你最喜欢的书是哪本?
    郑渊洁:《现代汉语词典》。
  
    记者:你现在喜欢看什么样的文字?
    郑渊洁:我喜欢阅读小广告,那上边,有全世界。每天我都会打开家门,以极其期盼的心情看看有没有小广告。如果没有,就特失望。开车上路,碰见往汽车反光镜上插小广告的,如果人家疏忽了我,我还会把车开到他跟前,跟他理论为什么不给我。我把小广告装订成册,反复阅读。这两天,我收到附近一家正规医院送给我的小广告,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广告,上面列举了儿童多动症的9个突出特征,还说只要具备其中3项,就属于必须治疗的儿童多动症:1、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2、活动过多,好捉弄人;3、做作业时边做边玩;4、做事不能持久,常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5、智力正常,但考试成绩不好;6、话多,常常打断别人的话或者抢答;7、别人对他讲话,似听非听;8、冲动、任性、性情急躁、爱发脾气;9、不听劝告、不受约束。这是疾病?依我说,只要符合其中3 项,就是天才。作为家长,明明生了天才,却要通过药物戕害他,这就是中国没有正宗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之一。这样的小广告,不比世界名著好看?
  
    记者: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郑渊洁:六十岁时生个孩子。
  
    记者:你不是已经阳萎了么?还怎么生?
    郑渊洁:六十岁还没痊愈?再说我已经防患于未然在2000年预留了相关物质存储。希望到时没过保质期。
  
    记者:除了家人,你现在还和什么人接触?
    郑渊洁:我有一帮朋友,我每天在我的官方网站上和他们玩。开心。
  
    记者:《童话大王》月刊马上就要过20岁生日了,我看到你的网站上在征集庆典方式。你觉得,在庆祝《童话大王》创刊20周年那天,采用什么方式庆祝最有意义、最能证明这一刻是巅峰、最能给你的千百万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郑渊洁:我自杀。
  
    记者:你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庆祝《童话大王》创刊20年吗?
    郑渊洁:我已经向女儿递交了申请,她还没给我发放签证。在她18岁之前,我归她管辖。
  
    记者:如果让你给自己写墓志铭,你怎么写?
    郑渊洁: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葬于此。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你有优点吗?
    郑渊洁:一无是处。
  
    记者:不会吧?
    郑渊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5 13: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有一个梦,要把郑渊洁的童话故事,全部看了,然现在可以看啦,哈哈,发现已经没了那份心情,总想知道皮皮鲁与鲁西西最后的结局是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08: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皮皮鲁与鲁西西最后的结局是长大,老去了~~~象我们每个人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08: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老去,不应是皮皮鲁与鲁西西的故事结局,应是不是结尾的结尾才是结尾,它是一座丰碑,应该以童心未泯的存在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0: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好象看过点,皮皮鲁与鲁西西真的长大了,当然做的事情也大了,所以长大的皮皮鲁与鲁西西不再在自己家的衣柜里玩了。而是去遨游宇宙,拯救地球,做时空旅行了~~~人如果会长大,自然也就会老,会死的,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勿以成人之心度孩童之腹,之所以为精典,一点就是出常人之想,郑作家如果有心树立一典型的话,续集大可不必续,否则有江朗才尽之说,遗憾中方见得完美
如金用之射雕英雄传,书没看尽,看了八三版的翁美玲,感人至深,其续集神雕侠侣,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一无是处,乌七八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1: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说的有理~~~~~可惜郑竟让他的童话,长大成为科幻,所以将来会不会成为凡人的故事真的粉难预料~~~~

有些诱惑是很难抗拒的,比如续集,绝少有超过原来的成名作的,可是仍然有数不清的名人抗拒不了续集的诱惑,这里面的原因一定粉复杂,可是表现出来却粉简单,那就是名利的诱惑无法抗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1: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的还有红楼梦,水浒之说,一日下午,买得一超厚本石头记回家,饭后,从葫芦僧读起,爱不释手,读到半夜四点,堪称经典
以此推论,结尾之说,甚不满意,期待续集,穷尽续承,有的让林复活,有的让贾家重新辉煌,一章尚未读完,倦意已有,非不能续,实不能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7 12: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续集,是爱红之人,不能触及,又不能不触及的痛~~~~

高颚的续应该是现有续集里最好的,可是也让偶摔了无数次书~~~~因为每次不知不觉间,就看过80回,就象吃无比美味的水果时,忽然咬到一个虫子窝,实在又气又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0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童话是什么?这是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不是问题的问题!

  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认为:童话就是写给儿童看的书,成人只是搭帮看会儿凑凑热闹而已。人即使喜欢童话,只是延续了心中那个儿时的梦幻而已。

  在这里,我要冒众人之大不为,对于童话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说说我的也是符合现代社会潮流的,重新对童话进行诠释。首先童话不等同于儿童文学,我们通常的对童话的看法是狭义的。童话是一棵大树,儿童文学只能从属于童话,是童话的一个分支。童话应该包括儿童童话外,还有白领童话、城市童话、青春童话,当然还应该有中年童话和适合老年人的夕阳童话等等。

  有人问:你是童话作家,写你身边发生的事情吗?

  我说:童话作家写生活中不能发生的事情,童话是一个补缺文学。童话是幻想的,是加入世间人情冷暖的白日梦文学。人类是个爱幻想的物种,一个人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幻想。儿时、青少年、中年、老年都有不同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愿望。每个人都有幻想的心态存在。生活是一枚钻戒,现实是金属部分,幻想就是那颗折射五彩光芒的钻石!

   生活需要梦想,生活需要童话,梦想是人们心灵的房间,累了,苦了,九可以把心灵居住进去,蓄足精神和力量重新面对现实。

  童话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梦想,写的是一种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发生的事情,应该可以说是魔幻文学的另一分支。让人读后重新找到童年时的感觉,感受到童年的梦想,童年的美好,童年的回忆。

  成年人经历过童年,我们更加懂得什么是童年,读后能感受得更多。比如漫画,一般人都认为是给儿童看的,但是现在逐渐的有很多少年乃至成年人开始也开始喜欢看漫画,就是因为看了后让人看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事情和情感,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再比如动画片,以前大家都认为是给儿童看的,现在有谁还说是给儿童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 19: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他是...?o 知道了,就是他,都N年前的人物了,还拿出来显摆?还真是,那是挺崇拜他的,现在,我早已忘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yzw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3-12 10: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小时侯狂崇拜他.

大了才发现,他的很多思想都偏激.
如果照他的思想去为人处世,未必会成功.郑亚旗只是个例外.畸形的例外

如今的童话大王颇有些江郎才尽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lassbro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3-13 10: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很喜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7:26 , Processed in 0.50864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