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95|回复: 4

[【图书推荐】] learn more study les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5 2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究竟是什么使一个人显得更聪明?

是天生的?还是积累的知识?抑或仅仅是大学的教育起作用,还是也包括人生的经验,技能和直觉在内?

智力其实很难定义。尽管IQ测试和各种各样的检查都试图量化它,但是还是很难判断究竟是什么使人们更聪明。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非常实际的定义,而非那种泛泛之谈,

所谓的聪明是指能学的更快、记得更多更牢,而且信息的组织非常适合完成自己的目标。

我这里给出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定义。首先学习的目的可能因人而异,你可能仅仅是希望考试得到好成绩;而有的人是想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编程专家;有些任可能希望尽可能地记住闲暇时读书的内容;还有人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学习。

怎样叫做聪明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

本书并不就智力下武断的定义。本书的目的是教会你学习的策略。这个学习策略就是整体性学习,我会介绍很多办法,教会你在实践中应用整体性学习方法。

也许某些办法并不适合你的学习方式或是学习目的。没关系,我只是提供很多办法供你参考,这些办法都是依据整体性学习理论而设计的,你可以灵活运用它们,组合成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练习,最终成为你学习中的超级武器。

本书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整体性学习策略为你提供一个如何学得更好的模型。如果没有容易理解的学习理论,怎么可能取得进步?通过对照整体性学习策略,你会找出学习上的缺陷,改正学习方法。

第二个目标是提供一系列学习技术(我之所以称之为技术,是因为技术意味着实践中可以照葫芦画瓢,一步步做,而不是什么空泛的大道理)。我会解释这些学习技术怎么做,它们在整体性学习中起什么作用。每介绍一种学习技术,都会有相应的练习供大家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我衷心地希望大家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都能有所收获,本书是我的心血之作,希望大家喜欢。最后,预祝大家阅读愉快,有所获益。

                    Scott You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Scott Young:不学习也能考高分
Posted on 2010/03/07 by lizunlong
Reply
原文链接:How I Was Able to Ace Exams Without Studying
作者:Scott Young
译者:Esther
版权声明:本文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保持作者、译者署名的完整性。
读高中时,我几乎不学习。尽管如此,我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了。读大学时,大考之前我一般学习不到1-2个小时。不过,四年来,我的GPA总在A和A+之间。
最近,我必须参加法律课考试,这相当于我全部的期末成绩。当时我碰巧不在国内,直到周日很晚才飞回来。而周一早上9点我必须考试。在飞机上看了1小时书,结果考试成绩是A。
我猜你们大多数人都觉得我是个自大的神经病。如果本文仅到此为止,那么你可能就是对的。
为什么有些人学得快?
事实上,我的成绩相当平淡无奇。我有幸遇到过有人会讲8种语言,还有从C或B一路升至A+且学习时间更少的学生。
故事不在于我多伟大(我绝对算不上),也不在于其他学习者的惊人成就。故事在于一个真知灼见:聪明人不单是学得快,他们的学习方式也不一样。
正是这个与众不同的策略,而不是盲目的运气和自大,将学得快的人和学得慢的人分开来。
很多资料表示IQ差异一半源于基因,一半源于环境。我决不否认。有些人基因比较强,而有些人的家长给他们读乔叟,给他们辅导量子力学。
然而,除了这些天赋,如果学得快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为什么你不想了解呢?
让学得快的人脱颖而出的策略
理解快速学习策略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反其道而观之,即大多数人采用的方法: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理论基础是如果你看把一条信息看了很多次,这条信息将神奇地保存在你头脑中。
如果你的大脑像计算机,这条理论也不会特别诡异。计算机只需要尝试一次,就可将信息保存完好。然而,在实践中,死记硬背意味着反反复复地读信息。如果你要在计算机里保存10次以确保某个文件保存完好,你可能要把它丢进垃圾堆。
快速学习者的策略则有所不同。他们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将想法连接在一起来存储信息。他们不重复,而是找到其中的连接。这些连接形成知识网,即使你忘记了某一部分,知识网络仍然有效。
当你仔细思考成功的学习者创建网络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具有本能的吸引力。大脑不是一个由数百万线性顺序的比特组成的电脑硬盘,而是由数万亿神经元编织的网络。
为什么不采用大脑实际工作所用的策略呢?
这不是新观点,而是被彻底低估的观点
这不是新想法,也绝不是我发明的。
博学家、认知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者Marvin Minsky曾说:
如果你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那么你根本没了解透彻。事情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我们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情相连接。连接完好的内容可使你将各种想法溶于脑中,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直至你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思考的真谛!
Benny Lewis掌握8种语言,最近他的任务是在2个月内学会泰语。他的第一项任务是记住拼音表(这和英语的字母表不同)。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看到一个泰字符,需要将其与t相连。我想了很多以t开头的普通单词。这些单词乍一看都不像,然而我看到了脚趾头。这个符号非常像你的大脚趾,圈代表第二个脚趾头(左脚)。这样便于记忆,而且不容易忘!当我看到那个符号时,我立即想起。
这需要时间,但全部符号(共75个)我都赋予了联想。有些有趣,有些死板,有些和性相关,有些很幼稚。有些很牵强才能想到。反正只要能帮助我记住就行。
著名的英国学者Daniel Tammet有心算5位数乘法的本事。他的解释是,他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每位数字在他看来都有一种颜色和材质,他不是直接计算,而是凭感觉。
所有这些人都相信知识连接的力量。如Minsky所说,将这些知识连接在一起。Lewis则用熟悉的画面将各种知识相连。或者像Tammet一样将熟悉的形状、感觉与抽象观念相融合,使之更具体。
你如何成为学得快的人?
听上去这很不错,可现实中你要怎么做?
我并非建议你一夜成为Tammet, Lewis或Minsky那样的人。他们都已经花了数年时间摸索自己的方法。毫无疑问,他们成功的部分原因来源于早期生活中的基因或环境造化。
不过,在我写作此类观点数年之后,我看到人们按照各自的学习方法长足长进。这需要练习,还好学生们也告诉我他们现在压力小了,学习成绩变好了,有人甚至说这种方法帮助他获得免修资格。
用连接法学习的一些技巧
以下是我已经试验过并向其他学生建议过的最受欢迎的一些方法:
1. 比喻和类比
不同的知识可以形成不同的比喻。微分学不必只是方程,可以是里程计和速度表。计算机编程里的函数可以是转笔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类似循环系统。
莎士比亚使用大量比喻来创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的教授未见得是诗人,但你可以自己尝试。
2. 感受+可视化
感受与可视化相融合的目的是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东西。不仅是想象成一副图画,而是把声音、材质和感受相融合(像Tammet那样)。
在学习如何寻找矩阵的行列式时,我假想我的双手在矩阵的一个轴上舀东西,另一个手放东西,代表各个元素的加减。
其实你可能已经这样做了,只是程度有差。当你把一个想法看做图表或饼状图,你就是将抽象的东西变为更具体的东西。只需要再多一些创造力。
3. 让5岁孩子也能听懂
想象一下,你必须向5岁的孩子讲解最难的问题,可以试一下。可能无法向一年级学生解释热力学,但是解释的过程迫使你将各种想法连接在一起。你怎么用5岁孩子能理解的简单词汇解释深奥的概念?
4. 图解
作为记忆信息的方法,心智图日益流行。这是以中心思想为起点,用头脑风暴相连连接。不过,心智图法只是皮毛而已。
创建图表或图画可使你在纸张将所有想法相连接。这些想法不再是以层级关系组织的线性笔记,如果你的笔记表明你学习的所有想法都有相互关系该多好。
5. 通过讲故事记住数字和事实
锁定(即挂钩法)是人们用于记忆大量数字或事实的方法,已有多年历史。方法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可使人们进行神奇的脑力思考(尽管确实如此),而在于它使人们记住了信息——将数字与故事相连接。
锁定算是题外话了,不过基本观点是每个数字由一个辅音表示(例如:0=c, 3=t, 4=d…)。这使你将任何数字转化为一连串辅音(4304 = d-t-c-d)。
这种体系可以让你在辅音之间添加任意数量的元音构成名词(d-t-c-d = dot code)。你可以将这个名词清单变为故事(The dot was a code that the snake used…)。
我们学到的学习方法支离破碎
孩子们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很多方面,正是这种快速学习策略的典范。可能由于当前学校体制,也可能只是成长的结果,反正大多数人最终压抑了这种本能。
悲哀的是正式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不好玩。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或古典文学本应产生新观点,在头脑里形成连接,产生让人兴奋不已的可能性,而不仅是标准化考试的正确答案。
讽刺的是,如果那种幼稚的非正式学习方法回来了,哪怕回来一部分,可能大多数人都能考得更好。或者,至少更享受学习过程。
Posted in 译芽 | Tagged Scott Young | Leave a 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在不记忆的情况下学习

Yibie言:这篇文章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英文博客写的,叫Think Simple Now,原文的标题是《How to Learn Without Memorizing》,原作者为Scott Young。
在学习上,死记硬背是一种低效的方法。它仅仅用一种方式不断地在你的头颅里面“砰砰”地重击,将同一种知识重复上几十次。如果让你的硬盘拥有这样的精度,我看你应该会将这个硬盘扔掉。
不幸的是,你不得不拥有这样的脑袋。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你不是必须要通过记忆来学习。在你的头脑里面使用一个不同的系统来储存绝大多数知识会比较好——将所有的知识连结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
几年之前,我注意到,聪明的人在学习上看起来与绝大多数人不一样。当多数人将同一种知识反复回顾了几十次的时候,聪明的人仅仅需要回顾一次或两次就足矣。当大多数人以他们被教导的方式来应用他们学到的知识的时候,聪明的人已经在很多不同的场景下使用这些知识了。
虽然毫无疑问在遗传学上的一些优势,一些人确实是可以轻松如意的学习,但我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学习策略。当大多数人努力的去记忆的时候,聪明的人创新 的在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这些联系让知识变得容易记忆,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记忆活动。另外,新的联系另知识更容易理解,所以学起来也更快。
你的头脑,是一个文件柜,还是一个知识脉络?
电脑以连续的成千上万个用电子表示的1或0的方式来储存知识。你的头脑并不这样。你的头脑由数十亿个神经元连结而成。很多人试图学习——好像把大脑当作电脑那样: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来记忆知识。
可是,你的头脑并不有一序列的比特与字节组成,所以这种将大脑当作电脑的学习方式是行不通的。使用构建你大脑的那种方式——将所有知识连结成一个网络,会比用死记硬背将知识储存起来的方式,更行得通。
创新型学习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大概是比学校里面的教导风格更具有创新性、自发性的方式。取代基本上毫无益处的反反复复的浏览同一种知识的方 式,将你的时间投资到学习创建你正在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一种更自然的方式,还因为它不像大多数的记忆任务那样痛苦无聊。
你能以多种方式来创新的学习:
1. 通过发现事物相关联之处
通过你已经明白的知识与要学习的知识关联起来,以使知识连结在一起。复杂的物理方程,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与之相关联。想象一下,一个导数作为车上的车速计。将二次方程视作Plink-0这个游戏。
你可以以更少的技术科目来做同样的事情。当我阅读《王子》这本书的时候,我将 Nicclo Machiaveli 的想法与我的生活关联在一起。如果你将一个抽象的例子关联到一些更为普遍的事物上,它将变得更为简单易懂。你有效的创建了一个你所直观了解与你不断斗争的 事物之间的桥梁。
2. 通过图解
画出一张表示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图解。这是让你能创建知识之间的关联的方式,纯以手工的。重点在於,你尽可能的摸索关联你的知识的方式,而不仅是重复一样的图解。如果你用各式各样的知识连结然后如果你忘记其中之一,你将通过其他的知识连结来回忆起这个被你忘掉的知识。
将知识转化为图例,是基于时间和地点、作者或其他不同知识间相类似的地方。如果你在学习综合科目,像化学或物理,何不将所有知识之间的关联画出来。许多方程式是相互印证或相互推到的,所以你能通过简单的方式将它们关联起来,以更轻松的学习复杂的方程式。
3. 通过“好像,不过……”
另外一条关联知识的方法是,将一个知识与另外一个知识相关联起来,记录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它是这样,但它有另外的替代。”使用这种模式去理解,能叫知识相关联起来,即使你没有一个完美的相关联之处或关系图。
例子:
*孔子与苏格拉底同时诞生,但生活在古代的中国
*分期付款就像是支付贷款的资产的一个版本,除了它不需要支付利息
*加速度与重力相似,但它没有方向
知识之间的关系不需要那么明确。你不用试图为周遭的事物去构建一个完美而精确的地图,只要像一个草图就好。创新性的连结,即使它们仅仅具备 80-90%的精度,也比枯燥无味的连结要好记的多。如果你已经明白你所学习的科目,那么知识与知识间连结的精度就不比知识连结本身重要。
4. 通过形象思维
有其它简单的方法可以令知识变得更具体,那就是将它们想象出来成为一种可以看见的形式。当我学习电脑编程的时候,我就经常试图将抽象、概念性的变 量、函数、多形性与更生动的视觉上的描述关联起来。如果一个变量变成一种罐头,或一个函数变成一个疯狂的卷笔刀的话,你会更有可能记忆知识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不是视觉类型的学习者,你可以将这种策略应用到你其它的五感上去。如果你心理上更接近于使用听觉或触觉来记忆知识,这种策略对你而言可能会更有意义。
5. 你能将之解释给5岁的小孩听吗?
其它连结知识的方法是将非常难以理解的知识与那些你明白易懂的知识关联起来。现在,如果你不得不将你正在学习的科目教给一个五岁小孩,你会怎么办?
这个练习迫使你去简化。你只好以处理具象的事物,取代处理抽象的事物。我不是说,你有能力去教会一个一年级的小孩毕业班的化学课程。无论如何,如果你养成了简化事物的习惯,你会更容易的了解这些事物。教往往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我曾经听说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出名大学里,正在写论文的教授。他决定尽可能使论文里的结论与学术用语简单明了,而不是用以正常的学院的语调。他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努力,文章更易于接受,对于那些未进行过学院系统训练的新闻记者而言。
令他惊讶的是,他的论文开始成为在他的学术领域里面被引用的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看起来简单易懂的概念不仅仅是对新闻记者有助益,于其他学术领域的学者来说也一样。总结:你经常低估了别人对简单性的需求。
当你仅仅在抽象的层面上耍弄知识,你只能构建很少的知识连结。这就像是在用来两个十英尺的编织棒去编织悬吊在屋子上的篮子一样。构建联系,就像将篮子降到地面的高,那样你能用手抓住它,这样你就够构建更多有形的知识连结。
6. 童心创造力与大学课程相会
我建议你带上想象中你五岁时使用的蜡笔盒。然后想象回到童年,那时候没人会告诉你,你那些古怪、荒诞的想法组合在一起是不对的,你非常自然的就这样子去做了。不管怎样,某些时候你所身处的体制鼓励你去确认,所以你开始去询问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而不再去问哪些答案最有趣。
不要放弃你的批判性思维,要不断的提高它——在你对某一事物下结论之前,允许自己更彻底的探究这一事物。如果你在你的物理方程式的中间插入一个减号,那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不得不去解释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现象所显现的物理规则,你会怎么办?
这些练习不会浪费时间,而是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钥匙。我曾遇见过的那些最聪明的人,只要他们需要学习,他们经常都是可以在任何时间里面中最容易产生创造性描述的。如果你在学习之前,不必每天都回顾上5-10遍,那么创造性的方法可以省下你的时间,而不是浪费掉。
7. 在小组中学习
大多数的记忆活动是单独一个人在追求。不过关联知识这种就不必如此。如果你和一些人一起工作学习,你们可以尝试在相互之间解释一下某一个科目,那么你将在数个大脑里面形成的关于同一主题的知识连结中获益。这是运用头脑风暴的智慧,帮学得更快。
和头脑风暴一样,精度没有数量重要。你不必设法记忆每个你所构建的知识连结,所以即使这些知识连结并不完美,也不打紧。不管怎样,你都是想方设法地去了解与记忆这些知识,因此分享想法的小组,会更好的服务于你这个目的。


自我教育的 70% 原则
无论何时,当我尝试自己去学习某些东西的时候,我都一直努力的坚持70%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继续深入学习某个知识之前,我会设法达到70%的明白程度与记忆程度。就算我漏掉了30%的信息,但我能更迅速的回想起来。此外,我还总是重新熟悉那些我从一开始就漏掉的部分。
采用这样的方式,理由是学习剩余的20%的知识和开始学习80%的知识,所用的努力是一样的。通过深入探究,你能保证你一直都将你的努力集中在真正有关系的地方,而不是科目的那些琐碎的细节上。
学校里面不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在大多数的科目里面,70%仅仅是一个C=或B。在某些科目里面,70%甚至被认为是一个F。所以按这个规则来做的话,未必能在学年成绩单上取得值得期待的回报。
然而,当你在创建知识之间的连结的时候,你可以修改这个规则。精熟某些知识达到70%的水平,然后潜得更深,并了解这个知识的外围。这里有一些例子:
*熟悉一个方程到70%的程度,然后去运用。
*学习一个哲学命题到70%的程度,然后尝试去解释其中的辩论。
*明白一个管理理论到70%的程度,然后阅览它的应用情况。
*记下一个新语言中的70%的单词,然后在对话中练习它。
如果你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你可以更早的构建知识的连结点。而不是等到你有点印象之后才开始将知识关联起来,你可以在探索中立马开始。这样可以减少你的记忆量,帮助你更快的学习。
什么时候记忆是必需的?
就如所有规则一样,关联知识,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精通。当你必须去记忆大量的知识,但它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在这种时候,死记硬背是最好的方式。人 类的大脑是一个「意义产生机」,通过学习构建知识连结的方式,来关闭这个功能。所以当你要学习大量、丰富而缺乏逻辑关系的知识的时候,你可能难以将知识关 联起来。
我犹豫着要不要说这个,但是,因为95%的知识并不是无意义的,否则你根本就不用去学习。有一种模式,如果你将你的时间投入其中,那将增大在脑袋里保留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1: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花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

我列举这些并不是要炫耀我多么聪明,而是只是想说明:
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等同于学会的时间。
如果从一开始用的学习方法就错了那么你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徒劳。

整体性掌握
聪明的人不仅学的好,而且他们学到的知识也不同。当许多同学在记忆一些问题的细节时,聪明的学习者明白他们只需掌握使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结构图就可以了。这种形式的学习我称之为整体性掌握。

整体性学习与死记硬背是两个相互对立的学习方式。整体性掌握的学习方法不需要背诵知识列表、公式,它需要的是让你整合各个知识点,将你所学的代数、几何、历史等所有的科目的知识连接起来,找出它们的结合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然后掌握它们。

繁杂冗余的知识点学习表明你还没有把握住整体性学习的要领。当你将你的知识联络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结构时,学习将会是精悍清晰而且有效。
如何改善你的学习习惯
整体性掌握学习法不是让你动脑筋想技巧或构建意识图谱。它首先要改变你的是掌握知识、接受信息的过程。不过,这里没有所谓的便捷十步法让你可以迅速掌握它。

但是,可以提供一些让你有效转变学习习惯的方法供您参考:
1. 知觉记忆
你或许听说过形象记忆?知觉记忆是指将你的感觉与知识联接起来。研究表明,人们更容易记忆那些能引起情绪变化的形象生动的内容。因为它将感觉、成像和枯燥的概念结合起来了。比如你在数数的时候,可能会借助手指的帮助,那么学习的时候为什么不也这么做呢。

2. 隐喻
使用隐喻的方法记忆那些复杂难懂的知识。(比如我们常用的使用谐音词句来记忆一些难记的历史事件)

3. 联接各个知识点
丢开课本,从一个知识点想起,追溯与它有联系的知识,以此想开去,直到你将所学的知识都串联起来。

4.复习浏览
复查你的课本,注意每一个你不曾注意到或没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使用知觉记忆及隐喻类比的方法迅速地将它们加入你的知识结构网络中。

5.压缩信息
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效的,压缩整合那些重复的内容。比如你在许多课程上学的同一类知识。

6.总结
在一张纸上写下你所组织的知识结构,修改其中不当的连接,用不同的模型重组信息,直到得出一个最恰当的知识结构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22: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有空读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4 08:23 , Processed in 0.29847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