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064|回复: 6

[【活动】] 【雪】快雪时晴霁无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5 14: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那么一种无关于私的情感

不因年久而忘却

总是在漫不经心的瞬间

再次点燃关切的烟火

盛开——散去——

再盛开——再散去——

……




书函

随着岁月的逝去,已经触摸到了人生终点。五十载昔年往事从记忆深处逼仄而出,忧伤不多,快乐亦不少,但忧伤总是多于快乐!

最近,天总是灰蒙蒙的,灰黑的云层层堆集着,似乎丝毫没有散去的打算。晨起再观雅集亦了无生趣,只徒增关乎生与死的伤悲。突闻院外孩童唤雪起之声,急向外奔走。

腿已老迈,至院外雪已停歇,只迎睛日一轮,照耀寰宇。青山尽微翠,白树已嵌银。微风吹抚中,霰雪织成金光万道;日光映射下,白雪更显洁净无瑕。

心情一朗之余,思绪亦迁于故人——同处于山阴的张侯应该和我一样看到这般的景致吧!他现在的心情也应该如我一样大好吧!他的身体又如何呢?不会和我一样已然衰老无力为事吧!思之至此,转回书房,书信一封,以寄相思,并托我怀!


阅函

午后接书一封,见柬面“山阴张侯”四字,体态相应、取势流转,已知是羲之所书。展信拜读——“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首个“顿首”笔走龙蛇,知羲之欲言正题之情切。果如所料,短短15字的正文,由喜而痛,由痛而悲。——一如《兰亭诗序》一般——“今天一场急雪,而后,天气大晴,我的心情为之大好,这是最佳的天气呀!想来你那里都准备好了吧!我时常为不能完成使命而内心郁结。希望张先生,你勉力,不要停歇啊!”第二个“顿首”书之亦急,似伸手拜谢之状,羲之殷切托付破纸欲出。

一时,思绪不禁又回到兰亭雅会——羲之为雅集作序之时,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鼓励大家在有生之年为国为民有所作为。人之所谓“兰亭雅会”何为雅会啊?那是忧国忧民之会啊!


观帖

《晋书•志第十七》载:“穆帝永和八年……殷浩北伐,明年军败,十年废黜。”当时又值会稽连年旱灾,百姓用树皮充饥。如此内忧外患之时,王羲之却有雅兴、逸兴、幽兴作乐?而这次作乐虽在千年之后仍被称颂为雅会?如果这两个都是事实,我不禁要问:王羲之还是伟人吗?试数古今中外能流传千古者哪位伟大之处不在于情怀呢?中华民族还是伟大的民族吗?难道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沉淀仅就如此轻浮纨绔吗?“如此江山残照下,奈何心事菊花边?”这才是我所希望的书圣形象,这才是我所认可的道德素养。

永和八年,殷浩北伐燕国,大军未发,前锋已经失败。无军事才能的殷浩北伐必定失败已有先兆,而由此导致的百姓负担加重、国力空虚、国防力量崩溃也是当时有识者可以预知的。在此内忧外患并起,甚有亡国的危险的时刻,时任会稽内史加右将军军衔,掌管会稽的王羲之邀集了一次秘密的群贤会议,就是名义上的兰亭雅会。据考证,参会42人中只有谢安一人是名士,军方的人士22人,前线的有3人。所以兰亭会绝非传统所说的文人雅会,而是军政群贤的密会。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没有任何材料来证明,真的不得而知,但允许我个人善意的猜测一回吧——弭兵止战!

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狂热年代一样,在假大空的口号下,进行轰轰烈烈的运动永远是那么正义而庄严。史载,西晋分一十九州,而东晋立国仅得八州。王朝建立以来,一直试图北伐复国。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主战北伐就是爱国,反战弭兵就是卖国。中国历史多次出现这样的畸形思维,在几近疯狂的状态下,上层的精英们看不到饿殍遍野、白骨成堆。在众人皆醉之时,王羲之独醒——他看到了兵连祸结,看到了百姓饥苦,从现实条件出发,止战罢兵,进而休养生息。但这一切在“正义”的北伐复国潮流中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而必须隐蔽进行。永和九年,殷浩北伐如此;永和十二年,桓温北伐亦如此。

再次打开《三希堂法帖》看到《快雪时晴帖》时,那个从未在意、也从未解读过的简单文字于是有了端倪——永和十二年,称病辞官的王羲之,对桓温二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忧心忡忡,突然看到一场初冬小雪,想到是军粮最难以为继,劝止战争的最佳时节。即使自己无力、无机会参与这样的政事,仍修书于山阴张侯,希望借助他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史书中看不到事情的结果,但其志其情其性已经跃然书帖之上。羲之爱鹅,岂非爱其鸣声高亢激越,爱其一飞千里?合卷,泪已滂沱。——和风中,仿佛吹来了霁雪的味道;暖阳下,依稀伫立着忧伤的老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5 15: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6 16: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读君的文字,吾心懵懂中。

再读君的文字,此情此景,只能算是略知而已。

三读君的文字,唯有惊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6 17: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凡响!


“甲午”之年,内忧外患,此文最是契合。

风花雪月,呵呵,呵呵,再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08: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emppp于2014-01-06 16:11发表的 :
初读君的文字,吾心懵懂中。

再读君的文字,此情此景,只能算是略知而已。

三读君的文字,唯有惊叹了!


对此拙作,可以三读,唯有“涕零”二字可表我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08: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faith于2014-01-06 17:39发表的 :
不同凡响!


“甲午”之年,内忧外患,此文最是契合。

.......


得遇知文之人,人生大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16: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与时俱,意境幽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0 22:41 , Processed in 0.39623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