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44|回复: 0

[【小说】] 浅析 刘以鬯 《吵架》的 叙事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7 06: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吵架》——用刘以鬯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篇娱己的小说。标新立异的是小说通篇都在叙述,是没有一个人物没发生一件事出现的小说。可小说六要素里面十分明确的说,人物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我们寻求叙事的奥妙。
这篇小说在叙事上具有极强的奇异性。从表面看它体现了法国“新小说派”物本主义的理念,整篇小说都是“物”的世界,没有一个人物的出现,更体现不出来小说的“吵”,更没有具体的吵架情节,留下的只是吵架过后所留下的残破物件的斑斑痕迹。没有作者主观性的解释性描述,呈现给读者的是更为直观的客观现实世界。这即是西方所谓的“客体小说”,就是以推崇叙事主体的彻底消失,反对传统的以人为叙事主体的小说叙事模式,将小说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隔离开来,追求纯客体直观的物化世界。
《吵架》是一篇全知叙述的小说,即“叙述眼光=全知叙述者的眼光”。首先体现了叙事者的隐蔽。小说在总体上的全知叙事的同时,作者有意将叙事者的权威做了部分消解性的隐蔽,将叙事者设置成类似与读者的视角,在对客体物的详尽描述中,是叙述者与读者进行文本背后的隐藏的吵架故事的再创造,所谓隐藏的身影,指的就是隐藏的叙述者,客体化的写作。
《吵架》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女主人公的隐蔽。小说中的世界给人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就是破碎的。墙上泥制脸谱的破碎、吊灯的破碎、玻璃杯的破碎等等,而这些破碎的表象后面隐藏着的核心是女主人公新的破碎。小说将杂乱的物的破碎罗列起来,看似杂乱,但却是有逻辑的线索性叙事。如一件剪烂的衬衣衣领上的唇印,不难看出是由于男人有了外遇才导致家庭的破裂,从而衍生出女主人公以及家庭环境的破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间接的向人们揭示了一场无声的“吵架”。
最终,本文也体现了作者的隐蔽。所谓作者的隐蔽即是对传统小说中作者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的反拨,将读者置于同作者平等甚至超越作者的地位,作者只充当提供一个必要客观信息的载体。至于对作品进行再造与加工全部由读者自行完成,甚至担当小说创作的主体。
刘以鬯的《吵架》打破了以往小说单一的以时间为叙事顺序进行发展,而是通过对房间内、墙上、天花板、茶几、杯柜、餐桌等空间场景进行仰视—平视—俯视多重角度的空间叙事顺序。达到了一种以空间换时间、叙述重构、空间叙事的直观性与组合性为物化叙事提供更为确切的客体本真的面貌。而三次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种纯空间化叙事的乏味沉闷,让惨淡荒凉的世界有了鲜活外来生命的介入,正体现了刘以鬯实验小说技法的炉火纯青。作为香港文坛的知名作家,他的创作始终以创新为基点,借鉴吸收,《吵架》的叙事特征也体现了他的创新与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0 10:27 , Processed in 0.32289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