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9|回复: 6

[【书香茶座】] 天天《论语》2.5:孝的三个环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 16: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活着的时候,按礼事奉;去世后,按礼埋葬,按礼祭祀。”

-----------------

从这一章开始连续4章都是对孝的定义。这4章是对不同的学生说的,可见孔老师授课不仅是小班操作,而且经常是一对一的。本章对孝的定义,圣人先对孟懿子讲了,后来又转述给帮他赶车的樊迟。如果要考试的话,别人没准,孟懿子和樊迟的答案应该是一样的。

本章对孝的定义很简单,就是遵守礼。在事奉、埋葬、祭祀这3个环节都要遵守礼的规定。

孔老师说的这3个环节,从时间看并不是等分的。事奉是一个较长且连续的时间段,埋葬是一次性的,祭祀则是虽然较长但却并不连续的时间点。为什么是这样呢?这是因为礼的规定很多是针对仪式的,埋葬虽然只是一次性的,但它是重要的仪式;同样祭祀也是仪式。而事奉虽然时间长且连续,但是仪式的成份并不多。

3个环节里,埋葬和祭祀都比较容易做到;事奉则很难,因为要坚持很长时间。这个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原因很简单,一辈子做一件事或一年做一件事,第一本人做起来容易,第二社会监督也容易;反之当然就难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 17: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薄养厚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2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厚薄是相对的。其中,葬的厚薄相对容易判断,因为葬礼是有一定规制的。养的厚薄很难判断,因为养没有规制,就算有你也不可能24小时狗仔其养的过程。

相对最好是相对于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比如同样是常见的松木,同样厚度的棺材,它到底算厚葬还是薄葬还要看主家的收入情况。对穷人可能是厚葬,对富人可能是薄葬。

另外,厚葬厚葬在《论语》里并不是重点。后世在提倡薄葬时会提到孔子反对颜回的厚葬,纯属拉大旗作虎皮。当时颜回家太穷了,有人建议让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回买一个外椁。孔老师反对的理由并不是提倡厚葬,而是说,买不买外椁要看穷富,颜回是穷人,没必要买外椁。而车子则是面子,虽然彼时圣人不是官,但不是官也要有面子。为了学生的面子损失自己的面子,孔老师很耿直:不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 22: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农死了父母,正巧碰上要服兵役的时候,小农也应该享受守孝三年的权力啊。好像是想得美了。没这回事。
小农家养的牛如果能享受礼。按照绝对的礼,人还不能随便杀牛啦。老牛死了,小牛要守孝三年,不能干活了。
所以礼到底是个什么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23: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24-1-21 22:35
小农死了父母,正巧碰上要服兵役的时候,小农也应该享受守孝三年的权力啊。好像是想得美了。没这回事。
小 ...

没错。“礼”是为皇帝他们家的利益服务的。他们家利益需要,“礼”可以随时改随时停。

“礼不下庶人”。所以守孝三年当然没有小农的份儿。
即使大臣们的“丁忧”,皇帝他们家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叫停,而且这种叫停本身也是制度,叫“夺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 08: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守孝三年只能是有闲阶级才能有经济基础和特权才能实现出来。
儒家通过守孝三年制度,想要达到的到底是什么目的?
是真心实意的?显摆并证明自身是有德的(最终意思是让信奉以德治国的统治者赶快来挖掘它提拔它)?给愚民树立典范?
这个问题又涉及人死后的归宿到哪里去了,对于这个问题,有砖家称儒家聪明的将这个问题“悬置”了。
这个悬置一说能成立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8: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24-1-22 08:18
守孝三年只能是有闲阶级才能有经济基础和特权才能实现出来。
儒家通过守孝三年制度,想要达到的到底是什么 ...

民间的守制虽有个制字,但实为潜规则。潜规则的话,并无明文规定,但一旦违反也会受到明文之外的惩罚。

朝廷的丁忧则是显规则。虽然由官员自主发起。如果官员不发起,则言官会发起批评,处理的结果可能是强行丁忧。

儒家的这套规则潜规则,目的就是建立和维护孝道。孝道的目的则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统治。儒家的逻辑是:大臣效忠皇帝,如同儿子效忠父亲,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皇帝以孝治天下,就是利用这套逻辑。实际上,父亲养了儿子十几年,儿子孝父亲是应该的。皇帝剥削压迫了你十几年几十年,你凭什么要孝皇帝?不报仇就算便宜他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6 12:25 , Processed in 0.412387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